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生于1871在线阅读 - 第七十六章 再见了,伊藤博文

第七十六章 再见了,伊藤博文

    中日之间在东海的第二次决战,就这样快速而完美的收官了。

    这一次的海战,的确有一些偶然因素,比如日军两艘铁甲主力舰的相继沉没,但也有必然的因素。那就是工业能力的差异造成的战斗力代差。

    日军的舰队中,其实除了‘吉野‘号真正具备威胁大清舰队战舰的实力外,其它的几艘战舰充其量也就是具备一点儿自保的能力,甚至‘葛城’四舰连自保的能力都欠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因为日本的工业能力的问题。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日本真正的工业爆发是在得到清朝的甲午赔款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虽然日本的工业能力也有一些领域超出了清朝,但是在军事工业领域,实际上还是不如大清的。甲午之所以清国失败,只是因为一个腐败的朝廷的原因。

    而这一次,因为载湉早就开始准备这一战了,所以日本人的优势就更加不存在。中国拥有日本数倍的工业产能、近十倍的人口基数、无比庞大的消费市场,其所能产生出的战争潜力是日本所无法比拟的。不要说是甲午,就算是二战,如果不是有那么一帮人觉得内斗更加重要的话,日本同样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海军的战报传回京师还需要一点儿时间,在此之前,朝鲜的战报已经到达了。

    27日,川上cao六指挥的撤退部队在碧蹄附近被越过汉江的江朝宗一部阻击。此时的日军已经可以看到汉城的城墙了,但是驻守汉城的小松宫亲王担心,在紧邻汉城的地方阻击溃退的日军本就是清军设下的全套,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将手下本就不充裕的士兵派出城去救援,好消耗守城力量。所以他没有出城去接应川上cao六。以至于第二旅团被抢渡汉江赶来的一个步兵团阻击了三个小时。

    之后,东线包抄的近卫军第一一二旅主力赶到了,日军的突围希望开始变得渺茫。两个小时后,第一骑兵旅渡江杀到。之后,是越来越多的渡过临津江的清军部队。

    看着如同潮水一般涌来的清军,川上cao六知道,到了自己为帝国尽忠的时刻了。

    自24日发起反攻后,刘少卿果断舍弃对开城的攻坚,改由第三师一个旅在城外牵制日军,其它部队全线压上,四面合围日军第四师团及第十八旅团残余兵力。同时,利用沿江的开阔地行,使用骑兵将敌军分割包围,并使用速射炮和马克沁机枪曲射攻击,大量杀伤敌军集结在一起的部队,使敌无法集合起发动有力突围所必需的兵力。

    经过两天的激战,到27号清晨,也就是川上cao六下定决心舍弃渡江部队撤退的时候,江北已经没有多少日军能牵扯近卫军的兵力了。之所以近卫军稍微晚了三个小时,是因为如此多的部队渡江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好在临津江只有一百来米宽,而且江水也不深,没有给随军行动的工兵部队造成太大的困难,何况刘少卿手里还有大量的朝鲜民夫。

    这就是本土作战的好处——朝鲜现在还是藩属国嘛,所以也算本土——你可以很快的找到足够使用的劳动力来协助运输和修建工事,而且不用担心他们会磨洋工甚至叛乱。

    平壤。

    袁世凯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李昰应的住所门前,对门外的宦官点了点头:“通报一声吧。”

    宦官连忙打帘子进去,很快,他就回来门外对袁世凯躬身道:“天使大人请。”

    袁世凯整了整衣冠,迈步进去。李昰应似乎才起床不久,精神还不是特别好的样子,不过正在兴头上的袁世凯没有关心这些。

    他没等李昰应的吩咐,自己找把椅子做了,这才从袖袋中拿出一封折片。“前线的战报,刚刚送来,本官第一时间来给大王报喜。”

    立刻有宦官上前接过折片,然后交到李昰应手中。

    “自昨日止,我大清皇帝近卫军第一军已顺利完成临津江战役,以伤亡八千人的代价,击溃敌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第九五个师团七万余人。敌战死、被俘士兵近六万。现在,敌军残部两万余人被我军分割包围在开城、汉城两地,苟延残喘。王上,现在距您返回汉城的时间,很近了呢。”

    李昰应听了自然也十分兴奋:“太好了。果然是上国天兵,战力非凡,日寇寻常跳梁小丑,覆灭不过弹指间的事。”

    袁世凯微微一笑,随后道:“不过,我朝廷大军连番作战,也十分疲惫,虽然已将日军残部团团围困,但暂时并未发动攻击。”

    李昰应立刻道:“那是、那是。大军远道而来,未及休息就立刻南下和倭寇交战,有获取如此大胜,自然辛苦异常,休息一些时日也是应该的。本王立刻吩咐下去,着各地观察、府尹、牧使安排粮草、饷银,以支应大军。”

    近卫军的补给和军饷都由近卫军总军需部负责,本来不需要朝鲜来供应。而且以朝鲜现在的状况,也供应不起。但既然是在朝鲜的土地上作战,他们贡献一点儿财物作为补充总是好的。有比没有强嘛,所以袁世凯也没拒绝。

    “多谢大王好意。不过,本官今日来倒不是为了这个。”

    “哦,那上使是……?”

    袁世凯道:“本官奉朝廷旨意,希望大王能征募五万朝鲜青壮,武装支援我军作战。”

    “哦……”,李昰应道:“前线作战的确需要大量的民夫来协助转运物资,修路搭桥,这个问题倒不大,不过可能要花一点儿时间。”

    袁世凯摆摆手:“王上会错了本官的意思。本馆是说,在朝鲜征募五万青壮,武装起来,接受我军指挥,一同作战。我近卫军大将刘少卿认为,朝鲜原有的军事力量实在薄弱,不堪使用,而作为大清帝国在东北的藩属,理应承担协助帝国镇守东北的责任。因此奏明圣上,借此战事,为朝鲜组建一支新军。该军暂定五个步兵师六万人。由大王授权,本官负责组建。之后交由我朝近卫军负责训练,并在此次战事中随军一同对日作战。”

    李昰应闻言大喜。大清近卫军的军容和战斗力他都亲眼目睹,虽然他不知道近代日军有多厉害,但他很清楚的知道,大清的近卫军是他见过的最牛叉的军队。这样的一支军队,自然谁都想要拥有,可他也知道,朝鲜只是大清帝国的附庸,是否能够建立一支军队,建立一支什么样军队,其实并不是他自己就能说了算的,更何况现在的这种情况,自己能保住小命就算不错了,其他的根本不敢想。

    现在大清自己提出来帮助朝鲜训练、装备一支军队,而且是由近卫军负责训练的,李昰应怎能不大喜过望,至于随清军一同作战的事情,这个本就是附属国的义务啊,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好好好……”李昰应将头点的和小鸡啄米一样,“来人,马上拟旨意,传令各地立即征召适龄青年赴平壤,组建新军,不得有误!”反应速度之快,生怕袁世凯会反悔似得。

    袁世凯看在眼里,只是心中冷笑,面上却不表露,同时道:“另外,前期因日军围困平壤所组建的平壤民兵一万人,本官需要即刻派往汉城前线,协助我大军作战。这里,本官提前知会大王一声。”

    李昰应犹豫道:“这个,现在天朝大军已经南下,如果这本城民兵在一同前去,平壤之安危,岂不……。”

    袁世凯道:“不妨,现在日军已经无力再攻平壤。而且,大王刚才不是已经传令,各地即刻征召士兵来平壤了么?”

    “这个……”李昰应还要再说,袁世凯打断他道:“前方战事紧张,本官还有很多军务要做,关于征兵一事,还望大王加快进行,以免耽误了战局!”

    说罢,便起身告辞。

    关于帮助朝鲜编练新军一事,刘少卿也好,载湉也好,可没有那么好心。眼前的问题是,马上就要攻取像开城、汉城这样的大城市,攻坚战可不会像防御战或者野战那样有这么好的战损比了,伤亡肯定会增加。而且后面还要登陆日本,登陆战伤亡只会更大,所谓编练朝鲜新军,不过是为了后面的战斗补充一些炮灰罢了。

    九月份的最后一天,当陆、海两份报捷的战报陆续传回京师,载湉多日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至少这两天,他可以睡个好觉了。于是扔下一句:“让海军在福建、上海就抓紧休整,准备登陆日本。”便转身回了后宫‘放松‘身心去了。

    登陆日本本土的战略计划是不久之前制定的,因为清廷已经通过外交渠道得知俄国舰队开始从波罗的海南下。很明显,这支舰队的目的地就是东亚。大清必须在俄国舰队到来之前,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足够的筹码,否则一旦俄国开始直接干预战争,有可能大清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由于异地作战,日本大本营获知陆、海两军全线失利的消息要比大清晚的多。

    “我们彻底失败了!”

    内阁会议上,伊藤博文匍匐在地板上,向与会的各位说着。语气沉重,但是很清晰!

    “不!”新任陆军大臣西乡从道大声地说道:“第十、第十一师团已经登陆朝鲜,很快就能解了汉城之围,我们在朝鲜仍然拥有五万精锐的士兵,战争并未结束!”

    伊藤博文用缓慢的语调说道:“不错,我们在朝鲜还有五万士兵。而且,我们正在本土组建两个新的师团。如果有必要,在今年还可以再组建五个师团。可是,这些有意义么?清国在朝鲜现在有超过八万士兵,如果需要,他们可以随时将国内整装待发的五个师投入到朝鲜。而因为海军几乎全军覆灭,我们在今后将无法继续投送兵力到朝鲜了。也许,我们应该将第十、第十一师团撤会本土,然后宣布战争失败。这样,我们还能够保存一部分实力,也许在若干年后……”

    伊藤博文的话还没说完,立刻就被粗暴的打断了。

    “不可能,帝国绝不能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