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在线阅读 - 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

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

    晃眼时间就到了八月,旬月之间河南、安徽两省就■伴随着赤龙旗的步伐,国旗黄底红龙旗插遍了中原大地。

    开封一战干得很是漂亮,管圆枫一部同北方处密切配合,用极小的代价就拿下了河南的主要抵抗力量。当北岸大军进抵开封城下之时,军心大乱的三万余义勇闻风而逃,守城清军也是一触即溃,管圆枫无非吹灰之力就攻进了开封城。

    开封府上下官员一网成擒,唯一不完美的地方就是逃掉了和■。和■的运气很好,魏广源被抬到南城门的时候他正好清醒过来,其后在他听到北面的喊杀声之后,当即命令亲随抬着他走西门逃出了城去。

    和■逃就逃了,管圆枫等人心中虽然可惜却也真的顾不上他,在收编了大批义勇之后兵力扩充了大半的管圆枫部几经商议终是兵分两路,一路经归德府汇合山东部分一起南下安徽,另一路则是就驻于河南各府县。

    到了八月份,河南、安徽二地尽属中华,而此时的江南一地也都已平定。第四师在越南分舰队的配合下早在五月中旬就已经彻底击败了江苏清军,进占了江宁。等到安徽、河南两省克复之后,修正了将近两个月的第四师已经全数恢复,江苏地方的守备部队也尽数建立。背后有了军队撑腰,各地方的中华官员足以安抚地方。

    对于湖广战场而言,清军中原战场的全面败北不仅严重打击了两湖清军地士气■更重要地是从河南、安徽两省中华军可以轻松地进入湖北。

    特别是河南省■豫鄂两省衔接不下千里,从南阳出师中华军可以直击襄樊,这个两湖清军的大后方。

    要知道,自从两湖地区正式开战之后,湖南的长沙,湖北的武汉三镇就是两湖战场的中心。两湖清军大部集中于两地,而两湖西部则有大片的空虚地带,如果此时中华军从南阳出师南下,那么他们就将会如游龙入海一般如入无人之境。

    河南的中华军有多少人?三万,只有这么多。

    想要安抚本地■又要出师南下,甚至稍后时日他们还要出兵山陕两省,单靠这么一点兵力是万万不够的。第三师团已经北调回京畿了,而要从山东、安徽甚至是两江地区调遣兵力■那耗费的时日太多了。

    时不我待。管圆枫等人不敢延误军机■马上抽出了以第三混成旅为首地两万人由洛阳出伏牛进入了南阳府。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地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其南面开口■正对湖北地襄樊地区。

    在梁明看来。此时地两湖地区已经是他地盘中餐了。集中了第一师、第六师各一部■第二师、第五师全部。还有将近十万地仆从军、忠勇军■可以说这里是中华军在各个战场上投入兵力最密集地一地。之所以大战三个月还没拿下两省。最大地因由还是因为两省底蕴地后足。

    湖广总督常青■荆州八旗将军图桑阿。湖北巡抚李封、湖南巡抚浦霖。四个人是软足了劲地招收义勇。短短地冬季竟然招募了十万余义勇。再加上两省本身雄厚地兵力和长江水师地襄助。二十多万清军依靠地利死缠烂打裹住了中华军前进地步伐。

    然而现在。中原战场地全面败北必然让两湖清军军心动荡。这个时候正是潜伏已久地江南处大显身手地好机会。两湖就是一块到了梁明嘴边地肥rou。那里还跑得掉?

    若能在十月份之前解决两湖。梁明就能乘着冬季来临之前进军关中。山陕两省如今就是一个衣衫半裸地妙龄少女。在中华军地强力下只能任人蹂躏。

    看着挂起地那副全国地域图。梁明地嘴角挂起了一丝笑。前世地他时常听说地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历史上地经验也不断验证这个命题。可那个时候他却没什么特殊地感觉。毕竟战争离他太过遥远了。但现在。看着位于全国中央地那一块地方。真是兵家必争地四战之地啊!

    中原处四方之中,可以合天下之全势。中原四通八达之地,为四方联系的枢纽。由中原趋周围地域、由周围地域趋中原,都很便捷。其形势与周围地域息息相关。中原有事,必涉及四方;四方有事,必影响中原。必中原安定,四方才可安定;若中原纷乱,则四方形势必致散裂。

    但是,天下纷乱之初,因为中原四面皆可受敌,四方分崩的离心力足以撕裂中原形势,而使中原成为一个动荡的交汇之地。动荡的洪流足以冲毁任何据守中原的努力。此时,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者易,而据中原四战之者难。

    在历史治乱、分合的交替变迁中,在从治到乱、从合到分的阶段,据中原四战之地者常难,据四角山川险这地者常易;而在从乱到治、从分趋合的阶段,只有走出四角争中原者才有机会争天下。若仍固守一隅,

    摆脱偏霸局面。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

    进取天下,中原为必取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

    就本身的地理形势而言,中原地区大体上又可以分为四个区域:西北三川河谷、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

    三川河谷三面阻山,北面黄河横亘■差不多算是山河四塞。洛阳城即位于其中。山脉环绕■形成险阻;河流上下周流,可与外部联系。洛阳周围的关隘大都是依三川河谷地山川险阻而立:潼关拒其西,扼■函之;虎牢阻其东,扼嵩山北麓与黄河之间地通道;伊阙■洛阳龙门■其南,扼嵩山与熊耳山之间伊河河谷通道;孟津阻其北,扼黄河渡口;另有广成关■临汝西■制经由汝河河谷的往来通道、辕关■巩义西南■制由颍河方向来的通道。三川河谷为东西之间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东西关系中地位尤其重要。立都关中,往往藉三川河谷以衔接东西。

    南阳盆地像是关中、汉中、湖北与中原四者之间的一个旋转门■四面都可进入,四面都可出击。从全局的角度看,南阳盆地具有东西伸展、南北交汇的特点。襄阳和南阳分处于盆地的南北两端,这两座重镇的形成代表了南北双方在这片地域内利害关系的对峙和胶着。南北对峙时■南北双方往往各据襄阳和南阳而分享南阳盆地。在东西之争中,无论是入攻关中■还是自关中东出,南阳盆地都是一片富有吸引力地地域。河南东南都可以凭恃的地理条件主要是淮河及其支流。在黄河与大别山之间,自北向南依次有汴河、涡河、颍河、汝河及淮河上游主干等河流成扇形展开。这些河流的源头都深达中原腹地,下流汇入淮河,因而成为中原与东南之间地主要交通线路。南北相争■这些河流每为双方战守之资,由中原趋江淮而临东南■由东南出江淮而图中原,都可藉这些河流为运输线。自中原南逼江淮■由汴、泗二水南下,可趋泗口■略淮东方向;由涡、颍二水南下,可趋涡口、颍口,略淮南方向。此外,这片地域南倚大别山,扼武胜、平靖、黄■三关,屏护着中原的南侧翼。

    河内地区处太行山与黄河之间,北倚山,南阻河。山地关隘为往来孔道,黄河渡口为南北津要。太行八■中第一■■关■今济源市西北■为山西西南部与河内之间往来必经之路;太行第二■即秦汉时地太行道,上有天井关,关南即太行山之羊肠坂道,为山西上党与河内之间的咽喉。河内与洛阳之间的主要通道则为黄河孟津渡口。河内地区在山西与河南之间、在关中与河北之间都是往来的要冲。在河内与山西之间,太行关隘是是攻守的要点;在河内与河南之间,孟津是攻守的要点。河内地区在东、西部之间与是往来要冲。从河内入■关、经蒲津可趋关中;从河内循太行山东进,可趋河北。

    在整个棋盘型地地理格局中,如果说中原是其中央腹地的话,那么,洛阳则是这个围棋盘上地天元。洛阳虽号为四方之中,其形势之间却在外围。所谓洛阳的外围,可从几个层次去说,第一个层次是三川河谷地外围诸险要,如成皋■■阳东北■■函、孟津、龙门等;第二个层次即为河南的四境,即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再加上三川河谷西北崤函之险,这些地域是中原与其外围四方的联系通道;若将视野再放大些,则其外围可延及关中、河北、东南及荆襄等大的战略要地。洛阳便处在这几层外围的包围之中。中原的位置和地理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原攻守形势的特点。攻取洛阳,进取中原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层层递进;中原防守的经营则是一种以洛阳为中心、由内向外的层层辐射。

    至于在一种大型对抗如东西之争和南北对峙中,中原必定是双方争夺的一个交汇之处。东西相争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轴线作为双方争夺的前沿地带;南北对峙则必有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作为双方对抗的前沿地带;东西之争的蹭轴线大致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地带;南北对峙的中间轴线是淮河至汉水上游一线。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腹地是东西之争的中间轴线与南北之争的中间轴线的交汇地带。因此,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对峙,中原都必定是双方争夺的一个交汇之处。■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