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玉宇琼霄在线阅读 - 关于部分读者评论的释疑

关于部分读者评论的释疑

    有读者评论,这不是一部修仙小说吗?怎么开头更像是科幻小说。是的,你没看错,这确实是一部仙侠类的小说。之所以写这部小说,以及暂时停更的《大莽荒》,更多的是因为猫腻的《间客》、《庆余年》,因为没有得到相关的授权,很多人物只能以隐晦的形式出现。比如你在这里看到的冬生草,我不说你也知道是谁!毕竟咱还是个小鱼小虾,受不得待见。

    既然是仙侠小说,不写远古,不写架空,不写异大陆,非得写地球,就得写以后的事情,你懂得!

    核心的主题我已经声明过,我想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所以当然得有所根据。

    你只要熬过十几章,科幻的部分就消失了。说白了,人类的文明也消失了!接下来才是仙侠的部分!

    以下内容请谨慎,有精神误导内容:

    说起来很惭愧,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甚至不知道这种思考是否真的具备意义。我不是什么哲学家,也不是什么科学家——即便是民间科学家都不是。我只是所有普通生灵的一员,但这不妨碍我自己在精神世界的思考。本来没有勇气去与别人分享,因为曾经尝试过,发现周边的人都会用“精神病”来看待我的观点。

    我此次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想表达的内容,我已经说过了,不知道属于什么范畴,只是一个平民rou丝聊以慰籍的思考。但总得有一个主题吧,我暂且称之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我自我猜测,这可能是一个哲学方面的内容。因为我围绕的主要是辩证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我恨不得把每一个词语都加上双引号,但我知道如果那样做了,我可能真的是一个“神经病”了。没有专业素养,希望您将就着看。

    在表达我所说的内容之前,我先用诠释的方式描述一个“定义”,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定义我所表达的内容。那就是“参照系”这个概念。

    “参照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一直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可能都是基本一致的。用心理学的概念来表达,那应该是感知——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收的信号。我个人认为这是生命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信号,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予以认知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感觉和认知。对于“感觉”我一直是怀疑态度的,但我更加怀疑的是,“认知”什么?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加工整理接收的所为客观事物属性的信号呢?我给它起名为“参照系”。

    我脑海中的“参照系”,最初源自于牛顿力学定律当中参考系和等效原理。我们要描述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一个参照物,没有参照物的存在,我们是无法具体围绕一个内容去阐述另一个物体运动(学识有限,我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接受和表达事物,无论是语言抑或是其他形式,是不是都可以归结为“参照系”的思考方式呢?

    论据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上观察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所谓的角度和立场,不就是每个人的“参照系”不一样吗?脱离了“参照系”,我们是否可以表达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呢?

    论据二:“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逻辑思维阐述的“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思维模式我认为已经是典型的“参照系”思维模式。通过“对立”的概念,相互参照,得到逻辑的结论。辩证思维的阐述似乎更加高级一些,其阐述的“亦此亦彼,亦真亦假”的思维模式,在“对立”的基础上增加了“统一”概念。在我看来,如果说逻辑思维是一种静态简单的“参照系”,那么辩证思维也仅仅是一种动态高级的“参照系”。无论是静态也好,动态也罢,都是我们认知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者过程,本质上依然无法摆脱“参照系”思维模式。就像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无论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是认知,本质上无法摆脱“参照系”来对这个世界描述所谓“客观规律”。

    通过论据一、二,我不能说得出个结论,我只能个人总结:自从宇宙诞生以来,地球有了有机物直至诞生“人类”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生物。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一直都是伴随着“参照系”来感知“客观规律”的。

    既然“参照系”被我们用来表示这个世界,那么有没有摆脱它的范围内的呢?

    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法华经》,记不清是哪一出注解了。大概说的意思是,佛祖告诉我们,你们听了我这么多关于佛的理论,当有一天,你从一个坚信佛法的教众,突然“否定”了所有佛的理论,那么你就成为真正的佛了。

    大乘佛法的精髓在我看来就是,“佛祖”告诉我们他去了一个和我们这里不一样的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无法用现在这个世界的语言用来描述。但是为了每个人都能够达到那个境界,获得“大自由、大自在”,不得不用现在世界的语言尽量去描述。可是那个世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只能顿悟,而不能传授。但又不得不用语言去传授。

    初听之时,这就是个绕口令。你不得不用一种错误的描述方式去描述一个正确的内容。而你始终坚信错误的方式内容,就永远得不到正确的内容。

    记不得是哪一天,似乎脑海灵光乍现。我突然发现,这种说法不就是佛祖在告诉我们,用“参照系”的思考方式,永远也解释不了那种“非参照系”的思考方式,但我们这个世界目前只有“参照系”!即便是我们用辩证思维,也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特别是“须弥纳芥子”这种言论,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能仅仅用“大小”的模式去参照思考吗?

    因而,在我的世界里,“参照系”所能解释的东西出现了盲区。这种盲区如果用现实世界的理论去验证,也会初见端倪。比如说,在数字的世界里,有两个终极,那就是正无穷和负无穷,它只能作为一个概念存在,而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可以“参照”!即便是用集合的理论角度来表述,我们能说“有限”和“无限”是一个量级的吗?甚至在我看来,它本身就不是同一个概念。为何要相提并论?那是因为“参照系”出现了盲区!

    所以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要天然扮演各种角色,哪怕我们刻意为之,都只是换了个角色而已。经济学要设置“所有人都是理性的”,牛顿力学要设置“理想状态下”,等等。包括我现在和你交流的文字,都摆脱不了祖先多少年语言内容的“假设”。否则您都不知道我再和您说什么,不是吗?

    这就是“参照系”的盲区!因为我们要天然假设,为的是要有“参照物”。我么生活的世界如果是客观存在的话,那么我们这种“参照系”的感知永远也无法描述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个人认为,有些人追寻宇宙的终极密码,从简单的“日心说”,到现在的“标准粒子模型”(注:据我所知,希格斯粒子、引力子尚且没有被证实。),还有热门的弦理论以及超弦M理论,一定不是什么终极密码。无论今后科技日新月异甚至达到可以验证它们并且证实正确的,我觉得都改变不了它不是终极密码的结论。哪怕还有更高级的理论和科技。

    我的理由是,“参照系”思维模式有盲区。

    那么存不存在“非参照系”的思维模式呢?

    我开始只是认为,如果有的话,那应该是“佛祖”所说的那个世界吧。直到我有了新的发现。

    当我开始了解相对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上帝不掷骰子。

    他一生都致力于想要把已知的四种基本作用力统一。直到他去世,直到他的“对立者”普朗克为代表建立的“量子理论”,都无法实现他的梦想。起码现在还是这个状态。

    但有一点目前已经被证实,在量子世界,上帝一直都在掷骰子!

    不确定性原理发现代表者海瑟堡曾经说过,“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错误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我们所有的前提假设创造的感知“参照系”,就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参照系”在量子世界中,再次出现了盲区。

    但这个盲区当中,人类发现了一个具体实际,被我们“客观”感知的“非参照系”。这种状态被称之为“量子纠缠”。如果用辩证思维来阐述,客观事物本质存在普遍联系的,我们需要辩证统一的去认知。那么“量子纠缠”更像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标准模型。抑或是说一种“非参照系”的标准模型。

    我们无法用“参照系”的思维模式去解释纠缠在一起粒子,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他们之间的超距作用已经超出了相对论的范畴。我想,这同时也超出了“参照系”的范畴。而它们就在我们眼前实际客观存在着。

    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发现一种“非参照系”的世界。“参照系”也可以真正的描述“非参照系”的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的感知是真是存在的吗?

    如果各位读者大人看到这里,感谢您听我这么多的废话。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值得自己骄傲的思考。如同人活着究竟如何才会有意义,我想“意义”本身即是“参照系”体系下的伪命题。我很期待“非参照系”是个什么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