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光熹帝国在线阅读 - 第二章 印刷有术

第二章 印刷有术

    刘辩与魏翊相对而坐,中间的长方形茶几上放着两杯刚泡好的茶水,茶香随着热腾腾的蒸汽扑鼻而来。

    虽然刘辩一再强调魏翊对自己无需过多的君臣繁礼,可自从继位之后,魏翊面对自己时日益小心起来,不太像刘辩还是皇子时那么随便,此时看着他执礼甚恭、正襟危坐的样子,活脱脱的犹如荀彧那样的古板。

    刘辩知道这是所谓上位者的悲哀,没有朋友,怪不得古代的君王都要称孤道寡。

    还好魏翊只是态度上上变得谨慎守礼,刘辩仍然能从他魏翊看他的目光中感受到那股无限忠诚的热忱。

    想到这刘辩突然打了一个寒颤,梦中的那个情形浮现在脑海中。

    为什么会变成魏翊的面孔?难道是在暗示我有“断背山”的潜质?

    汉代的风气比刘辩前世生活的那个时代要开放的多,男同之爱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连西汉的哀帝刘欣也是个爱好男风之人,和那个叫董贤的人也留下了断袖之说。连皇帝都在搞GUY,社会上自然男风盛行。

    刘辩猛地摇了摇头,掐断了脑中的这个想法。他对自己的性取向还是比较清楚的。七岁时的他就偷跑进汉灵帝的裸泳馆,偷看过裸体宫女。一直以来他对自己喜欢女人还是比较肯定的。

    对面坐着的魏翊见刘辩表情古怪的瞅着自己,一脸的纠结,时而又猛摇头,似乎在否定何事。不由得大感奇怪。

    不过好在魏翊在刘辩身边许久,知道这位少年皇帝向来喜欢搞怪,此时他表情古怪必是在心里有着什么不着边际的想法。魏翊很自觉的也不去追问,轻咳一声,将话题拉到了刚刚建立的印刷厂和报馆上。

    印刷术的成功出现,归功于刘辩魏翊等人对油墨的改进,加入了树脂、动物油脂的油墨大大增强了黏性,使得墨汁可以清楚牢固的印在纸张之上。对于模板的选择上,刘辩一开始便高瞻远瞩的指导魏翊等人走上活字印刷的道路,只是生产出来的胶泥字板存放不长时间就会出现龟裂的现象,影响了使用。所以现在仍然是采用了金属雕版和活字印刷相交替的方法印刷刊物。

    印刷术的研制成功,使得刘辩手里有了一个宣传的利器,开印刷厂、办报纸的想法在他的脑海应运而出。

    如果说任红昌的的鸿都门学是面向平民百姓的宣传工具,报纸所要宣传的对象就是帝国的精英集团——士人。

    通过报纸对士人的宣传,使他们认同自己的改革与执政,将士人集团团结在自己身边。

    为此,刘辩与魏翊商谈了很长时间,终于将印刷厂和报馆的事宜大体定了下来。

    印刷厂和报馆合在一起,选址在上东门附近,永安宫东南角。将印刷厂命名为大汉帝国印刷厂,报馆命名为知新社,由魏翊出任印刷厂的督工和报社的社长。

    (由于印刷厂在上东门旁,所以洛阳的百姓又把印刷厂叫做上东厂,刘辩知道后联想到魏翊的职称,心里感叹历史真是有幽默感,魏翊差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厂督公”)

    原有魏翊兼管的纸坊和钓鱼台酒楼的生意,便放在了一边。酒楼交给了陈浩南他们打理,每月只需将盈利抽三成分红给宫中即可,算是对他们在捉拿董卓的行动中的奖赏。而纸坊的工作则交给了樊陵。樊陵在经过嘉德殿事件之后,对参与朝廷政事心灰意冷,不想入朝为官,便留在魏翊身旁为刘辩做事,把纸坊的工作交给他正好。

    大汉光熹元年十一月,世界上第一家印刷厂和报馆终于在华夏民族的土地上成立。

    同时,刘辩又下旨任何朝廷官员或平民百姓没有皇帝同意不得私印刊物,建立报馆。并且将印刷术列为帝国的机密严加保护,将社会的舆论宣传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

    虽然刘辩内心并不想通过报禁来控制社会舆论,不过他也明白报纸的宣传威力,此时的他还刚刚起步发展,急需快速的扩大实力,增强帝国人民对他的凝聚力。对于现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大汉帝国来说,暂时还不适合任何政治改革,大汉帝国现有的制度还是全体人民团结在刘辩周围的帝王专制制度。

    相比较印刷厂和报馆的高调登场,另一个掌控帝国安全的组织则秘密成立于太仓的东面。

    大汉帝国国家事物统计调查社,简称统调社。又称国家安全局。(刘辩自称)

    如果说知新社报馆是刘辩个人的喉舌,替他宣扬政绩,掐架骂人;那统调社则是他的耳目,为他搜集信息获取情报。

    这是一个新兴的帝国官衙,由魏翊出任统调社长史,秩千石。统调局和印刷厂、知新社一样,一切的花费都有皇帝个人府库提供,但却不隶属于少府,而是从他建立的第一天起便对皇帝直接负责,历代统调社的长史都是皇帝的心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646年,大汉武德六年,当时的丞相李世民力主政治改革,才使得统调社归为国家管理,而是不是对皇帝个人负责。

    统调社表面是为刘辩观察民风民情,实际上是刘辩整合了原来的谍报系统,把它作为搜集情报和维护帝国稳定的安全机构。主官为长史,其下为各司司长,再下则是普通的社员。其内部下设谍报司、特勤司、崇德殿事务司、帝国安全司、技术护卫司、教习司、档案司七个衙门。除此在京师之外,各州还设“外司”,各郡设“外府”,其影响力覆盖整个帝国的各个角落。

    谍报司是统调社里最大的部门,人数广大,工作繁琐,光衙门里办公的官员就有百人之多,更不用说分布在帝国内外各处的谍报人员。其职能就是负责收集情报,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刘辩的皇位稳定,事无大小都会呈报上来。然后再由专业的谍报司参谋进行筛选,分门别类,并传送给其他安全部门。

    而特勤司表面上看上去则是统调社最小的部门,里面的办事官员只有十来个人,但是却是整个统调局,甚至整个帝国最神秘的组织。刘辩赋予这个衙门的职责就是秘密处理危及帝国安全的国内外的事物和人,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就是通过暗杀、绑架、破坏、策反等手段打击敌国和维护本国安全,解决一些刘辩无法通过正常手法解决的人和事。他们又称行动组,更直白的说,他们是刘辩的杀手集团。

    崇德殿是南宫正殿,是刘辩与三公九卿晨会议事的地方。而崇德殿事物司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对帝国官员的贪污、行贿受贿、渎职等行为进行调查和审理。后来刘辩的孙子汉戴帝即位后,在显德十三年成立了廉政部,专司官员贪污渎职,崇德殿事物司逐渐废去。

    帝国安全司即是帝国专属的反间谍机构,并且还负责对帝国内部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犯罪活动,进行调查和审理。还有就是秘密保护皇室成员和帝国的军政要员。

    技术护卫司是刘辩本人特设的一个机构,其职责是专门负责保卫大汉帝国的各种机密的科研成果。

    刘辩继位后便把史子眇的药庐正式编入成为帝国的部门,命名为帝国理学院,专司负责研究各种军事武器和刘辩记忆中能回想起来的各种前世的超前技术。本来还想要史子眇出任博士,可史子眇坚持不就,并给刘辩推荐了另一个人——开封郑浑。

    郑浑精于锻造,擅长打造兵器,史子眇年轻时曾与他很有交情,故此推荐给了刘辩。

    熟知历史的刘辩当然知道这个郑浑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工匠,在曹丕继位后还征他为将作大匠。这个人即是技术流又是一名合格的行政人员,确实很适合管理理学院。

    在郑浑出任理学院博士之后,各项研究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这些研究成果大都是来自于刘辩前世的知识和思想,拥有它们使得刘辩如虎添翼,站在这个时代所有人的前列。而这些成果一旦泄露出现对帝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为了将这些先进知识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刘辩就特地成立了技术护卫司来保护这些成果。

    教习司是统调社的培训机构,专门负责培训统调社各司的相关专业人员。光熹二十三年后改为了帝国政务学院,仍隶属统调社,作为统调社的后备人才库。

    而档案司是专门存放帝国的各种机密文件的地方,这是最引起外界关注和浓厚兴趣的衙门,并且也是大汉帝国存在时间最长的部门,从光熹元年一直到现代社会的公元2011年,立宪纪年207年。据说档案司有一个巨大的地下仓库,里面存放着各种被列为甲等机密的资料,其中令人瞩目的就是由刘辩亲手撰写的《创世纪》,其具体内容无人知晓,只是据传说大汉帝国之所以可以长盛不衰多达两千多年,完全是靠这本《创世纪》。

    初期的统调社作用并不是十分强大,其覆盖范围也只是司隶地区及周边的郡县。并且此时的工作重点也完全放在了西凉地区。毕竟在刘辩的眼里,羌氐蛮夷、马腾韩遂的叛军、以及李傕郭汜的西凉军都是现在大汉帝国的心腹之患,对于他来说这些人都是统调社重点关注的对象。

    有了知新社报馆和统调社的协助,刘辩逐渐在洛阳站稳了脚跟。

    有了政治上的眼鼻喉舌,下一步就应该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拳头——军队。

    正当刘辩准备下精力抓军队的时候,朝廷上传来的一则消息不得不使他又把目光放在别处。

    并州刺史丁原的勤王部队已经到达邙山。根据统调社打探来的消息,那个经刘辩特别吩咐需要关注的人,也被统调社的探子打听出来就在这次的勤王军中。

    刘辩轻轻的吸了一口气。

    前世中,无数文艺作品描绘的那个三国第一武将吕布,即将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