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灵异小说 - 异语玄心在线阅读 - 第七章 再谈龙

第七章 再谈龙

    诗仙李太白的两句名言:“理有疑误而成过,事有形似而类真。”

    《论衡感虚篇》尝言

    唐虞之时,豢龙御龙,龙常在朝。夏末政衰,龙乃隐伏。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唐人张旭《山行留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管子》“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

    龙现鱼跃,必有雨。

    《意林》卷五引《任子》“神龙不处网罟之水,凤凰不翔罻罗之乡。”

    《尸子》“自井中试星,所见不过数星。”

    宋泰始(465-471年)末,武进旧茔有兽见,一角,羊头,龙翼,马足。父老咸见,莫之识也。(《南齐书祥瑞志》)

    永徽四年(653年),宋州人蔡道基舍旁有兽,高丈余,头类羊,一角,鹿形,马蹄,牛尾,五色,有翅。(《新唐书五行志一》)

    楚王马希范修长沙城,开濠毕,忽有一物,长十余丈,无头尾手足,状若土山,自北岸出,游泳水上。久之,入南岸而没,出入俱无踪迹。或谓之“土龙”。(《太平广记》卷三七三引《稽神录》)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万历丙戌(1586年),建昌乡民樵于山,逢一巨蛇,头端一角,六足如鸡距,见人不噬亦不惊。民因呼群往视,亦不敢伤,徐徐入森林去。

    《华山记》云:“蛇六足者,名曰肥虫遗,见则千里之内大旱。”戊子,己丑之灾,其兆已先见之矣。

    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彭杨畈民家沟中蛇出,长六尺,围尺许,身红绿色,六足如鸡距,不噬人。郝楚望曰:“肥虫遗也,主千里旱。”果验。

    《太平广记》(纪闻)“韦皋镇蜀末年,资州献一龙,身长丈余,鳞甲悉具。皋以木匣贮之,蟠屈于内。时属元日,置之大慈寺殿上,百姓皆传,纵观二三日,为香烟熏死。国史阙书,是何祥也?”

    《礼记礼运》“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郴州马岭山下有白蛇与黑蛇斗,白蛇长六七尺,吞黑蛇,至腹,口眼血流,黑蛇长丈余,头穿白蛇腹出,俱死。

    刘备未即位前,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宋书符瑞志中》

    元人张宪《卧沙龙》“仰阁青牛首,横搘赤鲤腮。轻雷惊不起,直待早潮来。”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宋书符瑞志中》记载,太和七年(233年)正月,摩陂的一口大井中发现青龙,浮现了十多天,魏明帝曹叡亲自率领群臣前去观看,并叫画工当场绘图,但尚未画完,龙就下潜消失了。因为此事,曹叡特地下令改年号为青龙,改摩陂为龙陂。

    龙,又被称为鳞虫之长。

    世界上有着太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生物。又或者知道,也不愿意去相信它真实存在,而宁愿去相信那只是一个传说这样没有经过认真探索而敷衍出来的话。

    例如肥虫遗(其实这是一个字,虫字旁右边一个遗),我们没有见过就认为它不存在,但古人见过,还把它记载了下来,然而我们还是不愿意去相信世界上存在这种生物。这种生物推测是某种鸟类的进化或者退化不完全形态,或者某种爬行类动物的进化或退化的不完全形态。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举个例子。毛毛虫,变成蝴蝶,我们只看到这两个阶段,最初和最终的阶段。但中间过渡的阶段我们是没有看到的,我们不知道这中间毛毛虫这个物种发生了什么变化才最终变成了蝴蝶。而这种过渡期,就是这里所说的不完全形态。如果我们只见过毛毛虫和蝴蝶,是无法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后来我们才发现了蛹这个阶段。而肥虫遗,同样如此。它是某种物种的中间阶段,不是最初也不是最终,而是中间的进化或者退化阶段,甚至这中间可能有数次过渡阶段,我们不得而知。龙这种生物很可能也是某种远古的动物的进化或者退化形态,就像我们现在想去找人类的起源,遗传学说的是猿人,但猿人和人之间的过渡进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却是一片空白。那种过渡形态找不到了。而龙,可能就类似这种填补空白进化的部分。

    歌德说得好:“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知道的。”

    龙,腹部为红色或白色。鳞片可张合,能夹死苍蝇。浑身散发腥气和粘液,所以,龙更像是某种鱼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混合体,或者说是某种过渡期,而龙,就是停留在这种过渡期的远古生物。只是经过某些艺术加工后龙更像是蛇的形体。龙的本体其实是类似巨型蜥蜴的生物,两栖生物。龙的借水腾飞能力目前还无法解释,只能说是借助了水这种物质然后是如何转换成庞大的能量,我们不得而知。我在这里大胆的推测一下,UFO的飞碟机能,很可能就是借助了龙的这种腾飞原理,它的能量动力来源至少含有龙的这种原理。如此可见,我们的天外来客已经破解了龙能借水腾飞的奥秘,并且依葫芦画瓢,用这种方法改进了它们飞行器的动能来源。所以很多时候,UFO都是从水中浮出来或者沉没在水里。而且我们人类借助生物的能力开发出来的发明不在少数,蝙蝠的超声波,蛇的热源感应器,从鸟类的飞行发明出了飞机等等。

    有很多传闻中的神秘生物,确实存在,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龙,据说某个部队里多次接到任务,却什么也没收获,队里的老前辈都怀疑这东西是否存在,可零六年四川那次,他们却和这东西真正碰面了,全傻了。反应过来捕捉,那巨兽发出一种压迫性的吼叫,还有黄光,没准确扫到他们,但把山谷一侧的树折断了,就在一瞬间,他们那些训练有素的人全乱了,两个滚落山坡,回过神那家伙不见了。留下一种硫磺味的烟。归队后全部被叫去谈话,封口令。

    没有真正和这东西面对面,根本不可能体会那种震撼!要知道,他们见过的稀奇古怪比老百姓多多了,但这也无法消除他们当时的那种震撼!

    但他们那里确实有一只不明生物的头骨,是广西那边八几年捞沉船时,钩在河底的泥里被拖上来的。

    头骨是暗红色,大概有一米长,半米宽,呈方型。角是扁平的,像那种县官帽一样,一上一下地翘在两边。并不对称,也没分叉。口很宽,吻部突出前额约四十公分,鼻洞很大。那根本不像鳄鱼,说不出像什么。牙只有几颗还在,很尖利。眼洞并排在头部前端,很大,有大碗那么大一个,视力应当很好。没看到耳孔。

    这个东西是放在水里保存的,没有泡消毒液,就是一般清水。每隔一个月左右,就会有专门人员过来将旧水取走,换上新水。这个头骨搁了有二十来年了,刚交上来时就是这个样,现在还是这个样。一点氧化反应都没有。

    关于这个东西,本部在标签上的说明是某种鳄类畸变的头骨。但老人们私底下都说,那就是个龙头。

    这个东西的档案资料,在九九年之前并没受到重视,基本上很低的权限都能看到。但九九之后突然不让看了,都封存了。原版资料中有当地群众用老像机拍的照片。据说那照片上的头骨rou还没烂完,勉强能看出个龙的样子。

    龙实际上并不会飞,而是借助水而滑翔,只是那距离相当的远,有好几十公里,只要有足够的水,它就能一直滑翔下去。所以“龙腾虎跃”,这个腾,就是腾飞。

    龙离不开水,离开了水,龙就活不长了。所以龙即使在淤泥里,也会朝有水的地方挪去。只要有大雨,龙就能腾飞而去。而如果没有雨,龙又在岸上等不到雨,龙就会死去。有的龙甚至潜到井里。

    而坠龙,身上多有伤痕。或被利爪抓伤,或被雷电击伤,所以由此可见,龙的同类,也是会相互残杀的。前面我们说过了,龙,是能够借助雨水腾飞滑翔的,但如果滑翔所至之处并没有水,又当如何?这里就分为两种情况了。一种是等雨,借雨势再一次腾飞离开此地,而另外一种是等不到雨,那就只有晒干而死。

    龙是鱼类的领袖,古书记载,把龙养在池子里,附近的鱼类是很安份的。一旦龙在水里游动,水里的鱼类都会跟在它后面。有一句话叫做“鲤鱼跃龙门”,传说鲤鱼一旦跳过了龙门,就能够像龙一样飞行了,或者化作龙。这两者是否存在某种关联?龙的身上确实会分泌出粘液,也有可能鱼类是被这种粘液所吸引。这种粘液腥味极大,几里之外都能够闻到。

    前面说过了,龙鳞可开合,甚至能够夹死苍蝇,这在一般有鳞的动物身上是看不到的,例如鱼,蛇,鳄鱼等等,它们的鳞片是无法自行开合的。

    龙的腹下有爪,是爬行类动物的特征。但同时它的嘴边有须,身上有鳞片,能够分泌粘液,离不开水,这一点又符合水系动物的特征。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龙很可能是两栖类的动物。龙并不是用腮呼吸的,这一点又和我们所知道的鱼类不同。至少在陆地上我们没有看到它用腮去呼吸,而是用肺部。但龙同时又是可以潜水很久的,是闭气能力持久?又或者是有着另一副腮?更可能是利用皮肤上的鳞片或者粘液来转换空气?

    太多的未知。龙现世的频率是越来越少了,是越来越稀有,或者真的濒临灭绝?古人从频见,到少见,最后到不见。这种远古的生物或许躲藏在地下水里,或者躲藏在山上。古人甚至有专门养龙的宦官,有的皇帝和大臣甚至有幸一尝龙羹,据说把龙rou泡在酒里是会发出五彩的颜色的。

    顶有异峰云冉冉,源无别派水泠泠。游山未到山穷处,终被青山碍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