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谜2在线阅读 - 第1121章 小皇帝游桃花源

第1121章 小皇帝游桃花源

    东晋的文人陶渊明写了一篇《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渔人发现了个桃源,且小住,发现这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君主,没有战乱,没有贫穷,没有欺诈;这里,人们淳朴厚道,和睦相处,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康乐幸福。这与当时的黑暗社会是一种鲜明对照,这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这种向往,作为标杆,自晋之后,但凡战乱,人皆念之。

    小皇帝赵煦来流求两天了,他现在就有种代入了“桃花源”的感觉。这里到处是一幅幅恬静优美的生活图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里“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这里“不知有饿汉,无论胃痉挛”,没有封建君主的统治,没有如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和灾难。正如宋相王安石所说,桃花源人过着“虽有父子无君臣”的生活。美啊,到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疑入仙境。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理想极了,田园如诗章,生活太美满,小皇帝心中打了七八十个“赞”。

    小皇帝已经在靖海王府中领略了这里的王爷、校长、公主、将军和原是乞丐、孤儿、战俘、奴隶的学生亲如一家的融洽,男女学生们,对着自已的姑姑,公主mama公主mama的叫得个真是亲切。在这里听不见“奴婢该死,奴婢知罪”之类自已在皇宫中耳熟能详的耳朵里要起茧子的套话,这里的大小学生,就是被批评了,也是说一声:“谢谢老师教导,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了,学生下次一家会做得更好,学生也会告知其他同学,不让他们犯同样的错误!”

    这里啊,真是“虽有父子无君臣”啊。不过,小皇帝也在想,这里是靖海王府。是不是内外有别,这里就特别的和平,生活也特别富足;而外面,在靖海王府之外,就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了呢?所以,小皇帝提出,说要随便走走,去东南西北各处看看,看看流求的其他人是怎么解决饥饱的。

    小皇帝想,衣食住行,我先考察清了流求人的“食”,再研究其它的。民以食为天,我把“食”给弄明白了,如果全大宋的人也都能吃饱喝足,我今后的皇帝宝座也就能一家坐得稳稳当当的了。

    小皇帝现在经介绍,已经知道,在流求,先是教育免费、医药免费;后是食宿免费、衣帽免费;现在,岛内,已经是衣食住行,外带娱乐学习的,全免费了,全部都是供给制了,像军队、像技工学校(过去的技校食宿免费、还有工资)、像师范院校。所以,在流求,在岛内,现在没有货币在流通,也没有以物易物的贸易。这里,没有工资、没有税收、没有银行、没有贷款、没有生活方面的压力,也没有任何生存上的忧虑。王木木造的大船,从海洋中能得到全民所需的蛋白质,各种鱼类和海产品,就已经能让流求人过上饱食终日的日子了。流求的渔业和工业的产品,通过外贸,能轻易地从交趾、占婆、暹罗得到大米和各种蔬果,地中海又不断地输入牛羊rou和骆驼、驴马,自已岛上又盛产斑鹿,所以,流求人,农林牧副渔,每棵大树上都是果实累累,大宋比不上啊,流求真是个宝岛啊。

    小皇帝总是不信流求人的素质能多高,不信王府外的大食堂也能如王府中的食堂菜肴丰盛,也不信岛内的平常人也都能温良恭俭让,又不要花钱,吃大锅饭,畅开喉咙,能不争先恐后吗?想像中,一般的人,应该像大宋的赈灾粥棚一样,有能吃到能在粥桶中筷子能站立的热粥已经是很好的了,没有官吏克扣揩油、中饱私囊,已是谢天谢地的了。毕竟那是不要花钱的呀,不花钱,吃白食的,还有什么话好说?还有什么牢sao可发?

    小皇帝青衣小帽,和叶涛和许仙三人微服信步,出了靖海王府,来到了台北市的大街。小皇帝自来流求,直接进了王府,还没上过街。所以,走在台北的马路上,感觉跟汴京很不一样。在汴京,在这个年代全世界最为繁华的都市。从外城到内城,过了朱雀门,就纵列着一条笔直而宽大的御街。御街又气派又繁华,中有“御道”,边有御沟,沟旁是道绿化墙。御沟外,是人行车马道,边上,便主要是临街的店铺。什么胡饼店、包子店、瓠羹店、素食店、馒头店、药铺、酒店、铺席店、炭店、香铺、金银铺等等,能看得人眼花缭乱,叫卖声和铜板银两的哗哗声,充斥于耳;买卖人和送货郎穿行于街店,摩肩接踵。在汴京,近年来,繁华无比之中,也有不少违和之声。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在小贩的叫卖声中,辽、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刺客已经潜伏、佯装、埋伏在舟船车轿、酒肆楼阁中。在城内的汴河中,最是多事。常常的,船穿虹桥,桅杆起降,手忙脚乱中,大呼小叫时,贼影闪过,烟雾袭来,凭空会多出具尸体。所以,在汴京时,高太皇太后从来不让小皇帝走出皇宫一步。

    现在的小皇帝在流求的街头巷尾闲逛着,小皇帝想,这里因为全岛实行免费供给制,王府和学校把岛民的纵向的人生和横向的所有需求全都买单了,那么,在这岛上,还会有商店吗?还会有酒楼吗?

    现在看来,酒楼跟汴京大同小异,只是分布较均匀,没有扎堆在一起形成什么饮食街、小吃街。这里的酒楼点菜的很少,大都是自助餐。小皇帝挑了一家门面不大的走了进去,看见里面的格局比王府中的食堂还大,想想也是,王府供应的人少,这里供应的人有二三个街区,应该比王府中的人多。小皇帝看了下菜肴花色,跟他在王府中看见的也是大同小异,荤菜素菜都很丰富,饮料水果也很多样,有茶水,就是没有酒类和咖啡。取餐的人,陆陆续续的,井然有序地在各取所需。食堂中没人大声喧哗,三五好友会聚在一起用餐,会悄声地说一些话,但绝不影响他人。

    小皇帝看着看着,发现了一个问题。他看见有一对老迈的夫妇,带着七八个小孩进来用餐。他俩一放手,这些小孩就熟练地取了盆碗,去挑肥拣瘦了。而这两老人,只是默默地坐着,看着这些小孩在挑三拣四,却不动也不说话。小皇帝想,现在这个时间,饭点刚到,这两老人不会已经吃饱,那,他们就为什么不去取餐呢?小皇帝就此请教许仙了。

    许仙轻声说道,皇上,我们流求的条条框框很少,在用餐上,更没有什么规定。只是,这近十年来,流求这个社会已经养成了好多好风气。比如说这两老人,他俩跟所有的流求的老人和年岁大一些的人一样,在用餐时,总是尽量等待到最后一拨。在流求,公共食堂的自助餐,已经俗成约定般的用餐人自动形成三拨。第一拨是孩童,他们用餐,任由其率性而为。取餐之后。坐回老人身侧,老人则会轻轻的跟他们说些什么。说什么,小皇帝听不清,估计是对菜肴的点评,是对小孩子吃啥较好的建议,还有,一个小孩明显是取得过量了些,一老人就让他拨了些给另一个显然盆碗中数量较少的一位。第二拨,用餐的是年青人和中年人,他们不会像小孩子那样赶头班车,他们显然来食堂的目的是来填饱肚子补充能量的,而不是像小孩子们那样是来享受美味的,他们很理性,注意营养,合理搭配,吃出健康。第三拨则是一直默不作声的老人们,他们会在取自助餐时,自动的“打扫战场”,专挑那些乏人问津的菜肴去“平衡”厨房的供给……

    许仙的解说,让小皇帝看出了点门道。不过,脑子还是比较好使的小皇帝又有问题了,他说,他在靖海王府中用餐时,为什么这种规律不明显,以至会没有引起自已的注意?。

    许仙继续当解说员,说,这流求的公共食堂现在都是这种谦谦君子的范,而靖海王府则是一特例。首先,王府里没有老人,年龄最大的就是长公主了,现在是41岁。而王府中的其它人,王木木是她丈夫,其他的王妃算是她meimei,而那些窜来窜去学生娃,都叫她公主mama。所以,出于对长公主的无比感恩、崇敬,这些学生的每顿餐饮,都是等长公主来了,全体学生,齐声高呼,谢谢公主mama,谢谢公主校长,然后大家再取餐、再动筷。后来,长公主总也有一些杂事,会误了餐饮,结果害得这些学生娃饿一顿。后经管理后勤的扈南协调,终于在王府内的食堂固定了一种模式,食堂里尽管饭菜飘香,学生们尽管饥肠辘辘,总要等到长公主、王木木或至少有一位王妃出席才开始用餐。

    对于能在王府中执勤的学生娃,一天中最兴奋的、最有幸福感的,就是在用餐时间。因为几乎每次用餐,王木木和各位王妃总会跟大家打打招呼,年龄小的,会被摸摸脑袋,甚至会被抱一抱。

    这次王木木一行去汴京谢师,后遭袭,长公主知情后,心急火燎,全体王妃都扑向了汴京。结果,心急慌忙中,忘记关照厨房和食堂了。结果王府中的一二千的男女学生饿了两天半。后知情者向学生们解释了实情,全体学生认为,王爷出事,校长出行,我们不能效力,饿肚子也是应该的。最后,终于在扈二娘出面后,这个新鲜的八王妃出面好说歹说,并再三解释说,她已与公主校长和木木王爷通过电了。公主和王爷都严令府内的众人要正常生活、照常作息,王府内的一日三餐才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