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繁复在线阅读 - 第一二三章 剑影刀光为立储之网破鱼漏

第一二三章 剑影刀光为立储之网破鱼漏

    在宫女们为这样的女主欢呼。在宫女们的带动下,众臣惊叹之余,也跟随着元怿,也由衷地欢呼起来。只有高肇在高皇后面前垂首低语,二人愔然神伤,恨这个女人独领风sao。

    这一切自然没能瞒过皇帝元恪的眼睛,预感到他二人此时耍起了歪歪肠子,不久必然有非常之举,残害太子或胡贵妃。皇帝下定决心保护好胡贵嫔,尽到一个丈夫的职责。

    十月甲戍这天,太子的印绶已打造好,皇帝在传命送到西柏堂之前,传令叫来贵嫔胡延媚,皇帝指着案几上太子的印绶,对胡贵嫔说:

    “朕已决定策立皇子为太子,按大魏祖宗家法,皇子一旦被策立为太子,生母将自裁,以绝后宫干政之患。这一刻即将来临,朕想知道贵嫔你怕不怕呀!”

    “怕呀,当然怕。”胡贵嫔毫不掩饰自己的恐惧,肯定地说:“蝼蚁尚且惜命,臣妾怎么会不怕死呢?只是臣妾早已抱着必死的信念,视死如归。太子为国家之根本,如皇子能立为太子,延续大魏国祚,臣妾死也心甘。愿陛下速立太子,以固根本,岂可因惜臣妾一人之命,而使储位久虚。”

    皇帝的试探,得到的是正义凛然的回答。皇帝为这样深明大义的嫔妃感动不已,叹息着说:“尔深明大义为大仁,朕诛大仁之人为大恶,必为天下所耻。你既一心为国,朕又怎么忍心杀你呢?你回宫去吧。”胡贵嫔叩谢不杀之恩,悄然遁去。

    第二天,皇帝诏命策立元诩为太子,改元延昌。为培养太子,找了一个品德学问俱佳的大臣——任命尚书右仆射郭祚为太子少师。

    朝堂上,皇帝隆重地宣布:立皇子元诩为太子。

    皇帝刚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司徒高肇认为机不可失,动手诛杀胡延媚的时间到了,就站出来说:

    “历来祖宗家法,不因宠爱一妾而更改,今既已策立太子,应尽速处置太子生母,以免吕雉乱宫悲剧重演。如果皇上碍难动手,这事应交给皇后处置,不劳圣上动问。要维护祖宗成法,微臣这就去办。”说完,高肇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就要迈步出殿。

    皇帝一看不好,急忙起身呼唤:“高卿,高卿您暂且回来,此事不急于一时,容许缓缓商量。”此时高肇已迈出朝班,视若不闻地把皇帝的话当成耳边风,不管不顾地往前走去。百官见高肇我行我素,对太子生母爱莫能助,尽都面面相觑。

    中书监崔光急中生智,见高肇迎面走来,急忙出班拦住司徒,大声说:“策立皇子元诩为太子的诏书尚在中书省拟稿送呈阶段,即便要处置太子生母胡贵嫔,也应由中书省行文,诏告天下,司徒大人怎么能视君命于不顾,率意而行呢?”

    站在前列的司空元怿也出班启奏说:“崔大夫说得对,人主在朝堂之上,司徒高肇尚且越俎代庖,如此率意妄为,实乃王莽乱政之象,应予缉拿查办!有司,将此贼拿下!”此话一出,突然之间,朝堂上的形势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变化之快,所有的文武百官,一时都无法适应。

    历来对“王莽秃头,高肇身曲”讳莫如深的司徒高肇站在有理有利有节的中书监崔光面前,此刻才意识到自己太过冲动,急于求成,导致众怒,一时僵持在殿堂上,手足无措。

    有司是御史中尉王显的一亩三分地,他怎么可能将高肇“拿下”,即便是有皇帝的指令,他也要为其打掩护。况且,在后宫嫔妃“堕胎事件”中,王显发觉上了胡延媚的当,此时正寻找机会向高氏集团示好,就急忙出班启奏说:

    “司徒大人信守(本应该说‘恪守’,因犯皇帝的名讳,改为‘信守’)祖宗成法,目的也是出于维护皇帝尊严,只是太过性急,但不应以‘王莽乱政’处置。以微臣之见,可否在三天之后,各方面的大臣提交对胡贵嫔的处置意见,再行研究处理。”

    在双方僵持之时,王显的建议给了双方可下的台阶。高肇长吁了一口气,感谢王显救命之恩。皇帝元恪也松了口气,要报答王显给皇帝留出了以资转换的时间,就大度地说:“高卿本意是好的,各位爱卿就不要上纲上线了,一切就按王爱卿说的办。”

    朝堂上的刀光剑影立即折射到后宫,胡延媚听了中常侍刘腾的描述,面对不可撼动的“祖宗家法”,自己只有短短三天的存活期,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当年,元恪广纳嫔妃,是刘腾和徐兖负责广召民女,玄真禅师通过刘腾的关系将侄女胡延媚送进了后宫。此时,胡贵嫔盲人无计,又无人可以商量,就问前来报信的刘腾:“皇后高氏一门要杀我,我在这后宫无可攀援,该怎么办呢?”

    中常侍刘腾深知凭自己单薄的势力怎敢和权势显赫的高氏一门抗衡,明哲保身,他可不愿为一个嫔妃而得罪皇后和司徒大人,就把胡贵嫔踢过来的“球”一拐脚踢了出去:

    “这后宫高墙深殿是羽林禁卫重地,乃领军将军于忠的势力范围,他因于皇后枉死一案不买高肇的账,这是尽人皆知的事,贵嫔娘娘若寻求他的保护,奴才想来,于领军一定是会有办法的。”

    胡延媚一想,果然如此。此时病急乱投医,急忙叫刘腾去请来领军于忠。于忠刚一出现,胡贵妃就跪在面前,弄得领军将军不知所措。听说胡贵妃是为了三天存活期的事,有求于自己,面对跪在面前哭泣的女人,于忠搔了搔脑袋,一时也拿不出主意。按说,这后宫粉黛三千,皇后要处置一个嫔妃,本是她职权范围内的事,名正言顺,即便皇帝,也要尊重皇后的意见。

    于忠想起于皇后莫名之死,终生之痛无法言说,决心救救面前的弱女子。一想起刚才朝堂上那一幕,就悄悄对胡延媚说:“刚才朝堂之上,中书监崔光挺身而出,面对危机,所言句句在理。我想,如果胡贵嫔求救于他,崔大人一定能想出办法,四两拨千斤。”

    要拯救一个即将被诛杀的嫔妃,这是要担极大风险的。胡延媚与崔大夫非亲非故,更是无恩无德,若非大义凛然之人,谁愿意为之走钢丝呢。而且,后宫嫔妃众多,不知道崔大夫愿不愿意为一个小小的嫔妃铤而走险,“四两拨千斤”,无奈之下,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胡延媚决定向崔大夫求救。

    胡贵妃笔下功夫了得,当年还是姑娘时所写散文就在全国获奖,名重一时。此时提笔书写一封求救信还不是小菜一碟,当即拈毫舔墨,一挥而就。其肠也衷,其情也哀,如泣如诉,无怨无悔。这篇发自肺腑的文章送到崔光桌上,以文才著称的中书监崔光面对字字珠玑的求救信,也被女才人的衷情感动了,惺惺相惜,决心救弱女子于危厄,当即写了一封信,要于忠等人照此办理。

    三天之后的朝堂上,司徒高肇再次启动问责机制,大义凛然地出班启奏说:“三天时间已到,众大臣没有其他意见,也就是都同意按照‘祖宗成法’办事。今天,我要就处死胡贵嫔一事得出个结果。”

    皇帝回答说:“中书监崔光提出意见:‘祖宗成法’是当年列祖列宗在京都处于北朔时的必然之举,高祖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践革命,更新旧弊,此除杀太子生母的‘成法’早在革除之例。但为防止后宫干政的悲剧重演,‘可将胡贵嫔幽禁于别馆,没有皇帝的诏命,不得擅离’。朕准崔卿所奏,已下令将胡贵嫔押送*养嗣堂幽禁。”

    还以为胡延媚成了“涸辙之鮒”,没想到崔光的奏章一语击中要害,“祖宗成法”为孝文帝的“革命”而改,“一革”而无“命”,早就更改了。“祖宗成法”被打破,诛杀胡延媚理论依据的大树便成为无本之木,微风一吹便轰然倒塌。高肇一听,皇帝在崔光的怂恿下,不仅不杀胡延媚,还把她保护起来了,急红了眼,无可奈何地退下朝堂。

    散朝之后,高肇当即转身去中书省写就一封秘信,转送皇后高荒。

    高皇后遵照高肇所嘱,带领大小太监十余人,手持铁头拐杖,大太监孙连伏手拿毒酒,一行人气势汹汹地赶往养嗣堂。决心在崔光的意见尚未实施前来个先斩后奏。一行人在养嗣堂门前被领军于忠拦住去路。

    高皇后大怒:“于领军,这后宫乃本宫娘娘的一亩三分地,任何人不得干预,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挡驾!”说着,举起铁头拐杖就打。

    于忠旧恨新仇烘一声猛地燃起,轻轻一拨,扔掉铁头拐杖,不卑不亢地说:“皇帝诏命,幽禁胡贵嫔,任何人要进养嗣堂,皆要出示皇帝的诏书。君命如山,不知道娘娘有没有皇帝的诏书,若无,求娘娘宽恕微臣的无礼。”

    高皇后一行众人面对如狼似虎的羽林卫士,愣怔怔地杵在殿门前,无可奈何。高皇后一气之下,抓起大太监孙连伏手中的毒酒瓶,狠狠摔碎在阶沿石上,污汁四溅,渲起阵阵黄白泡沫。随着毒酒瓶破碎的爆裂声,养嗣堂里传出胡贵嫔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