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在线阅读 - 第1512章 波诺马连科的增援计划

第1512章 波诺马连科的增援计划

    波诺马连科下达的是紧急命令,七月十九日当日,游击运动指挥部能直接统辖的第101远程航空团,便从各地机场,向图拉市的机场集结。

    图拉,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德军试图从这座城市进攻莫斯科的侧翼。

    苏军以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为代价,守住了这座城市和整个南部防线。

    图拉是莫斯科的南部门户,现在这座城市和周边地区颇为安全。莫斯科,这座苏联的核心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坚固堡垒,而且大量乌拉尔山、西伯利亚组建的部队,纷纷经过首都投入北方战场。

    苏联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一直在与入侵的德军激战。固然德军展开的蓝色方案波及到了沃罗涅日,甚至沃罗涅日城市也被德军攻占,瓦图京大将依旧率部守卫者莫斯科城市的南方。

    如此一来,图拉因为靠近首都,前往首都南方御敌的援兵,源源不断的经过这座城市南下,大量的新型军械设备,也必然经过这座城市走一通。

    因此,图拉城市周边不得不新建立了一些机场。

    本时代的各类飞机,对机场的要求并非后世那番苛刻。哪怕是纯粹的土路跑道都是可以的,只要它被压路机压过几遍足够结实平整。

    虽然前线距离首都莫斯科仅有二百余公里,德军飞机轻而易举就能轰炸莫斯科,这种冒着巨大风险的空袭行为,德军已经迫于恢复实力的苏军空军的打击,不敢再猖狂。

    苏联空军正和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纵使德军的BF109和FW190战斗机不断的改进,苏军也永远不再是伊16这种小飞机,最先进的拉5战斗机已经开始量产,卡卢加的上空,苏军驾驶着这样的飞机参与对敌作战。

    图拉的机场停满了大量的各式战斗机,各支航空部队出动频繁,因而每一天,大量满载弹药的卡车源源不断的进抵机场附近的仓库。

    苏联在大规模生产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在远程轰炸机方面,却是不折不扣的短板。纵使苏联在后世生产出最为巨大的安225重型运输机,目前的苏联的水平,远逊于美国。

    第101远程航空团编制有四十六架飞机:

    一个轰炸机中队,装备十架伊尔4轰炸机

    一个运输机中队,装备十二架里2运输机

    两个混合中队,共装备二十四架TB3重型轰炸机

    到了1942年,苏联空军开始施行新的编制,一个歼击航空团标准为三个中队三十六架战机,轰炸机航空团则为三个中队三十架战机。

    同时,苏军也成立了一个特别的空军单位——运输航空师。首先成立的第一运输航空兵师,下辖101和102远程航空团。

    因为游击运动远比那个位面发展要好,沦陷区的游击队对于补给物资的需求实在巨大,因而担任“投递员”的第一运输航空兵师的两支航空团,其下辖的中队,都超过了普通航空团的军机数量。

    有别于一般的航空团,101远程航空团目前的任务,只要是给沦陷区游击队运送给养,在游击队修建的炮弹运来政委和运走伤病员,甚至装载炸弹对重点目标轰炸。因而该团装备了大量的老式TB3轰炸机,即作为运输机,又可投掷炸弹。

    然而该团没有战斗机的编制,其执行任务要么在友军护航战斗机掩护下行动,要么于清晨或黄昏时行动。

    该团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其团长的身份——格里佐杜博娃,她是一个女人!

    一份紧急电报派发到了格里佐杜博娃的办公室,这位胸前挂着金星勋章的资深女飞行员,意识到了她将执行一次有别于以往、意义重大的运输行动。

    游击运动指挥部又派发了多份文件,任务的详情也愈发的清洗。

    这位英雄的苏联女试飞员、战争时期的苏联英雄,她在十九日下午飞抵卡卢加城外的一个军用机场。她的一部分部下已经抵达这里,可以说这次相聚是这支部队少有的全面集结,许多空军战士彼此相见拥抱在一起。

    自部队成立,该团的各个中队通常独立的得到任务并执行,甚至许多时候是单机空投任务。已经有战机折戟长空,新的士兵和飞机又补充而来,使得部队一直保持着高强的综合素质。

    波诺马连科不认为一直突然集结的部队,能迅速装上物资马不停蹄的飞抵战火中的列奇察。但他们的行动必须迅速,经过指挥部的讨论,波诺马连科给予101远程航空团的命令,就是在七月二十日下午,全团飞机在一个歼击航空团的护航下,大规模的展开对列奇察的空投援助。

    而在七月十九日的早晨,杨明志对于这一切压根就没有想法。游击共和国长久施行自力更生的发展模式,使得他这位指挥官,在部队遭遇严重后勤压力时,首先想的不是向上级要粮要枪,而是自己想办法筹措,比如说搜索每一具德军尸体,找寻德军阵地上遗留的弹药。

    后勤只是濒临崩溃,它尚未崩溃。然而当杨明志顺利抵达铁匠村时,一份来自前线的电报打到了游击共和国,甚至打到了鲶鱼村。

    原来,当列奇察的战事于凌晨结束时,苏军立刻开展全城搜查。

    这一搜查可是不要紧,除了清点抓获的战俘,确定俘虏了九百五十人外,居然还找到了二百多个“和平居民”。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和平居民”,要么是伪军的家属,要么就是“民兵”的家属。她们是女人,苏军战士朴素的认为她们就是战争难民,对于这些人没有任何的迫害,甚至将怀里的提前煮熟的土豆扔给她们。

    女人得到了苏军的庇护,至于那些战俘,苏军在俘虏他们的时候,就发现所谓的战俘实际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穿着标准制服有明确编制的警察团官兵,另一种则是穿着五花八门武器也是五花八门的,由“市民”突击武装起来的毫无战斗能力的“民兵”。

    前者是纯粹的叛国者,其幸存者的数量非常少,他们都是经过拼命抵抗后幸存的,苏军并未立刻展开杀戮,一顿暴戾的胖揍是少不了的。后者的“民兵”,因他们抵抗非常软弱第一时间投降,苏军对于这种人还算是很客气。

    那些“民兵”几乎不存在什么战斗意志,很多人向苏军军官诉说自己的过往,并对自己为德军做事的错误而道歉。

    几句道歉的话,或者自己抽自己的耳光,丝毫不能引起苏军的怜悯。

    前线指挥官拉夫连季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充分利用俘虏的人力资源。

    得到了“不会被处决”的口头赦免后,那些“民兵”突然间就成了非常优秀的带路者。所以,当城市里战争后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尤其是火车站燃烧的建筑成为照亮全城的灯塔,苏军在大量带路者的指引下,顺利找到了德军的军火仓库、粮食仓库。

    列奇察城内储存的弹药足够装备两个团,而苏军的武器也多为德械,这一宿,进攻部队的弹药得到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补充。至于军粮的补充,城内的储存的面粉足够一万人吃上两周。就是它们还处于面粉状态,要食用基本就是熬面粥了。

    除却粮食和弹药,苏军还占领了列奇察的军用医院,暴戾的苏军士兵对少数的尚未撤走的德军重伤员展开野蛮屠戮,至于搜到的女护士强行带走,毕竟这些女人带回医院可有大用处。药品缴获了一些,其数量不多。

    士兵们看不懂药瓶上的德语,本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原则,清一色的装进麻袋里。他们简直扫荡了整个医院的医疗用品,实实在在的满载而归。

    在鲶鱼村的老指挥部内,杨明志看着突击传来的几份电报兴奋不已。

    “现在我算是明白古代的战争,为何将军总是会下令部下洗劫城市。”

    “额……为何?”村长波博斯基好奇的问。

    “电报上说的很明白,我们的进攻部队仅靠缴获获得的物资,足够他们再作战一周了。我们甚至暂时不用向那里长途运送粮食和为数不多的后背弹药。”

    “真是太好了。这样后备弹药就应该送到我们鲶鱼村,理论上今天我们就要和德军交战了,不是吗?”

    听到这儿,杨明志不自觉的皱了皱眉。

    “说真的,按理说已经是上午了,为什么我们的侦察兵还没有发现德国人?我们的部队已经按照之前的计划完成了埋伏,就等着敌人落入圈套。”

    “可能,敌人非常的狡猾,也可能是我们低估了沼泽地区泥潭的威力。”

    杨明志绷着嘴摇摇头,他看着桌案上铺设的地图,萌生一种新的可能——因为列奇察的解放,德军必然要想办法夺回城市,所以奉命偷袭游击共和国的那些敌人,突击北上了。

    杨明志赶紧问:“那个准备实质起义的第21游击旅,他们发来秘密电报没有?”

    波博斯基已经,摆着手说:“当然没有。如果他们有电报,您在铁匠村的指挥部一大早就能知晓。”

    “确实如此。”

    杨明志有些疑惑,战场上总会发生些匪夷所思的事,致使德军行动拖拖拉拉的原因究竟为何?难道真的单纯是泥地的阻碍?

    杨明志正了正军帽,收束紧了武装带,对门口一声喊:“阿布拉姆!”

    “到!”警卫排长匆匆进了屋。

    “现在集合同志们,我要把指挥部移到普里佩特河右岸。这一次,我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遵命!”阿布拉姆敬了礼转身离开。

    杨明志的决定可令波博斯基惊悚万分:“司令同志,您难道打算身先士卒?!您……”波博斯基顿了一下,才说出“勇敢”这个词。

    “呵呵,您说勇敢是恭维我。现在的局势比较复杂,我待在后方仅靠无线电指挥前线,远不如我本人亲临前线高效。再说了,我从不畏惧和敌人正面交战。”

    通向河畔的那条土路,被部队突击炸出一堆大坑,弹坑内迅速积水,使得道路基本无法行走。

    时间正值夏季,普里佩特河两岸的湿地芦苇疯长,它们长势惊人,一个人简直只要弓着身子,就能完全藏匿。

    目前,通向河畔已经不存在真正的道路,杨明志怀抱一支冲锋枪,率领整个警卫排和几名通讯兵,勉强的在没膝的烂泥中艰难前进。河右岸的状况之比左岸好一点,亲自踏上这条泥路,杨明志确信这将成为德军的灾难。他甚至愈发的相信,德军行动比计划来的晚,就是碍于糟糕的路况。

    事实正如杨明志猜测。

    原来,德军自十七日上午从纳洛夫拉沿河畔南下,很快就面临了重大问题——泥泞。

    德军的三号突击炮和半履带装甲车,是他们可以倚仗的战力担当。这些装甲车辆过于沉重,尤其是三号突击炮,它十吨的体格在沼泽中前进,简直是一场噩梦。

    普通德军士兵的装备一样很糟糕,他们发现本该是平坦的土路,居然很多路段,被上涨的河水侵蚀,完全成了浆糊。

    而最令他们精神崩溃的,莫过于距离河畔城镇纳洛夫拉直线距离十八公里处的路段。这里完全成了泽地,探路的士兵用木棍试探着淤泥的深度,赫然发觉此处居然深达一米。

    装甲车和满载物资的马车,它们已经饱受淤泥摧残,行进的时候几乎都需要士兵帮着推动,或是由士兵突击到远处砍树,把树干铺在泥浆中让车辆勉强移动。

    担任最重要的后勤运输的那支警察团,也就是准备实际投靠苏军的“第21游击旅”,他们现在保持着极大的忍耐性。

    他们实际现在就能动手,为了德军能顺利进入沼泽地腹地,被当地苏军一揽子歼灭,就必须以优秀友军的姿态,费劲巴拉的带着大量辎重行进在泥地中。

    德军在十七日的下午开始遭遇难以忍受的泥泞,终于在傍晚,遭遇到了那该死的一米深的泥塘路段。

    面对摆在面前的巨大困难,德军的两位团长,决定坚决完成任务。军官是这样的态度,基层士兵只能硬着头皮追随。然而很多士兵已经开始怀疑,这样的泥泞之路还要走多远?此处环境如此泥泞,是否会和游击队交战?

    他们是信心满满开启了南下之路,锐气却在泥泞中被疯狂的消耗。

    当晚休息时,700师的团长肖恩和734师的团长克里格,在临时搭起的营帐中,对未来的作战非常担忧。

    德军目前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十八日继续是这般艰难的行军,那么部队的士气就会被迅速消耗殆尽。可是,两名军官深知自己的使命,部队已经深入沼泽,他们的任务依旧是偷袭沼泽地苏军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