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心之如莲在线阅读 - 第292章 解析空性思辨禅法

第292章 解析空性思辨禅法

    倪奕鹤说罢,却听骅幼慈点头接话道:“是的。所以说,真正厘清了这些教理,才有可能引导大家如实观修。如果连什么是‘空性’,胜俗二谛,苦集灭道四胜谛等这些都搞不清楚的话,又怎么可能会‘悟空性’呢?所以现在的佛教尤其是禅宗,见经典上说:释迦牟尼佛拈花,迦叶微笑,便以为‘空性’不可说不可说,就真的以为‘言语道断、一说就错’,‘空性’是讲都不可以讲的,只能靠自己去‘悟’。可是凡夫都从来没有见过‘空性’,又没有听闻过真实的‘空性’教导,怎么悟啊?只能是自己乱悟咯,各种境界一出来,便以为自己成佛了,悟道了,结果就是误导了众生,也害了自己。其实,所谓‘不可说’,是指甚深的空性密义,对不成熟者不可宣说,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不论是俗谛的法,还是胜谛的法——即空性,皆乃是‘缘起性空无自性’,於‘无自性’中宣说,故说‘不可说’。但是,透过具量善知识的口诀讲解,凡夫是可以通过‘思议’来了解‘空性’的,然后在观修的时候,就以刚才倪师兄所讲的奢摩他和比巴萨那的修持方法,悟诸善法缘起性空无自性的那个智慧与所悟的那个‘善缘的境’两者双运当中持定。就这样一直揣摩,变成接近的‘因’,从比量到现量,当真正出世间的时候,那个‘无自性’就是‘空性’的境。所以,真正佛教所讲的‘三摩地’,一定是出世间的时候才会有的。在这样甚深的‘三摩地’持定境界中,唯独显现的只有‘空性’的境,菩提心、大悲心等这些‘俗谛’的法是不会显现的,但是,却须臾不离。上师曾打了一个比方:比如我们睡觉的时候,睡着了,做梦了,在熟睡的状态中,就感觉不到那个床的存在。但是,身下的那个床并没有跑掉啊,它时时刻刻都在的,只是在我们熟睡的状态中不会显现而已。所以,於空性中专注,菩提心、大悲心‘不显现’并不代表‘不见’了,更不是要把他们全部都‘空掉’,而是相续不断,须臾不离。”

    说到这儿,她不禁抬眼看了看大家的眼神,只见有些人眼中已经流露出一些困惑的神情,便继续说道:“所以——”她忽然加重了一下语气,“这种真实‘三摩地’,是在见道位以上的胜者的‘自续’中才会出现的境界。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指真实的见到‘空性’,以现量证得,一旦如此,若修的是大乘显教,则就是登地的菩萨了,得到初地菩萨的果位,即‘见道位’。若是修密法,生起次第的时候悟空性还是‘比量’,以分识来悟,还不算‘见性’,到圆满次第的时候,才是现量证得空性,不久就成佛了。所以呢,现在我们凡夫修持的过程当中,以刚才所讲的那些方法,奢摩他、比巴萨那,不断的观修和揣摩那个‘意境’,离开‘执实’的邪见,悟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朝那个出世间的‘空性’的境不断的靠近,等到出世间的时候,那个‘缘起性空无自性’就是‘空性’的境。但是,未出世间的时候,所悟的‘缘起性空无自性’就不会是‘空性’,因为乃‘俗谛’故。由此可知,某些说‘缘起性空无自性’就是‘空性’,便是错了。因为,胜谛即是‘空性’,而空性以外的皆是俗谛。如此胜俗二谛不可分别,其義是说,胜谛也缘起性空无自性,俗谛也缘起性空无自性,故法性一味,不可分别。所以,就可以知道‘空性’当然是‘缘起性空无自性’,但是‘缘起性空无自性’却不一定是‘空性’。因为未出世间时所悟的‘缘起性空无自性’乃俗谛故。比如,我们悟这张桌子缘起性空无自性,出世间现量的时候,这桌子会变空性吗?当然不会,桌子具法是色法,是俗谛的法,无常的法,它永远也不会变成胜谛,变成常法。但是,悟桌子具法缘起性空无自性,这个‘无自性’在胜者的自续当中就是‘空性’,而不是说桌子具法变成了空性。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二,是说色法所表征的‘俗谛’的法,是缘起性空无自性的,而‘空性’——即胜谛的法,也是缘起性空无自性的,故说法性是一味,无有分别。而不是说,色法也是空性,空性也是色法。如果俗谛的法全部都会变成胜谛,那就没有俗谛了嘛!不是吗?所以,‘不可分别’并不是说男人也是女人,女人也是男人,红也是黑,黑也是黄,诸法皆是‘空性’,所以没有区别。实际上,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红色、黄色、绿色,各自各自的存在,了了分明,但是,全部缘起性空无自性,依缘起幻化而存在,却没有自性,没有主宰。所以,通常所说的没有‘分别心’,是说要离开那个‘分别’的障碍,‘执实’的妄念,这才是佛所说的‘不可分别’之真实意涵。

    所以,这些修持的方法和‘空性’的教导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如果说连‘空性’都不认识,修也修错了还能成佛,那岂不是因果都错乱了?那释迦牟尼佛说‘如是因如是果’岂不成了骗我们的啦?所以说,‘因道果’的修持方法,首先‘因’对了,‘道’才会增长,‘道’一旦圆满,便可得到那个‘佛果’。若是有丝毫的差池,都是不可能修得到佛的,搞不好还会修到地狱去,受无量无边的苦,那又是何必呢?”

    骅幼慈说罢,抬眼看了看众人,却见有人不住的点头,有人仍然一脸困惑,却忽听余婷婷笑道:“嗯,我觉得可能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一时半会儿要弄清楚刚才倪老师和骅老师所说的这些深奥的教理,恐怕还真的有些困难。不过,从逻辑上确实也听得出来这其中的差别。所以,真的是要感恩上师三宝,也随喜自己的善根能够值遇正法,不然的话,即便有虔诚的心精进修佛,到最后却糊里糊涂的修到地狱去了,真的是划不来。”说罢,又听祝容芳接话道:“那我想问一下,在禅宗里面有‘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一说,不知道是对还是错?是不是也有密义?”

    骅幼慈与祝容芳对视了一眼,却不答,只回过头来望着冯立程,却听他笑道:“要说禅宗的这段‘公案’,也不知误导了多少人!想当初,遇到依尊上师之前,我也深受其害!其实,上师在后面的讲解里,有提到过这个问题,你们还没有听到那里。那我就先简单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体会。这禅宗,实际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起初由菩提达摩传入中国,便有了面壁九年、断臂求法的公案。也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展出了三个本土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另外两个是天台宗和华严宗。禅宗真正兴盛起来却是在六祖慧能时代。当初这慧能大师目不识丁,只是寺院里面一个扫地的僧人,却因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偈子而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创立南禅宗,从此以后就与神秀大师并称‘南北禅宗’开宗鼻祖,一时间汉传佛教禅宗盛行,可以说禅宗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两者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不论是从中国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中,还是从诸如《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巨著里都有体现,真可谓是佛教文化与汉文化的水rujiao融。禅宗实际上就是一种修持的特殊法门,遵循的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便所用的语言,也多为机锋转语,即所谓的‘参话头’。认为‘心外无法、即心是佛’,众生佛性本来具足,追求的是‘顿悟’而成佛。所以,历朝历代就有了众多禅宗公案。比如,打碎了一个杯子,就悟到‘无常’,并且‘见性成佛’。而流传得最广的恐怕就是所谓的‘一指禅’了……”说到这儿,却见他不由得笑了起来,道:“这个故事想必你们也有人听过,谁来给大家讲讲?”

    倪奕鹤因见无人接话,便笑道:“这是在《五灯会元》和《指月录》里都有记载的一段禅宗公案。说是有一个法号‘俱胝’的和尚,因外出求法,得遇一位山神告曰:不要离开这里,将有rou身菩萨来,为汝说法。几个时辰以后,果然来了一位天龙和尚,这位俱胝和尚便忙上前迎接,向其求法。结果这位天龙和尚竖起一指,这俱胝和尚当下大悟。自此以后,凡有学者参问,这位俱胝和尚就举起一指,别无可陈。后来,有一天俱胝和尚外出,他身边的一个童子在打扫寺院的台阶,忽见来了一位参学者,因问:你的师父都宣何法?童子便也学着师父的样子,竖起一指,那参学者竟也当下开悟。后来每凡有人来问,那童子便皆如此。这事儿传到了俱胝和尚的耳朵里,便将这个小童叫到跟前问曰:听说你也会佛法?童子曰:是。师曰:如何是佛?童子便竖起一指。结果俱胝和尚就抽刀砍断了他的那根手指。童子就大哭着走出屋外,却又听师父召唤自己,便又折了回来,却听师又问:如何是佛?童子不由得又举起手来,却不见了自己的那根指头,当下豁然大悟。俱胝和尚对众人说: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说完,就入灭了。”说罢,却见众人皆禁不住笑了起来。这时,却听冯立程笑道:“你们笑什么?是觉得这个故事不可信么?还是觉得禅宗的这种直指心性,顿悟成佛的方法靠不住?还是别的什么意思?”

    这时,却听素娥发言道:“说实话,如果是以前,我肯定觉得这些故事都不靠谱。因为也太离奇了。可自打上了咱们这《菩提道》研讨班以后,才知道原来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舍身饲虎’、‘跳火坑求法’等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只是因为自己不懂佛法,不知道原来菩萨是‘如意身’,可以千百亿化身,舍身饲虎、肢节身体、挖眼珠子等这些都是以菩提心之大悲大力大智行修,而且都是可以恢复的。这才真正可以想象这些故事果然是真的。现在,听了这个禅宗的公案,我也不敢说不信了,但若说信吧,又不知有何道理和密义?而且这个‘禅宗’既然说是中国本土发展出来的宗派,是不是也有传承自释迦牟尼佛呢?因为,我们一开始上课就一直在讨论‘传承’的问题,因为‘法续’的关系,若不是源自释迦牟尼佛的传承,是不可以认的。那‘禅宗’也是源自释迦牟尼佛吗?现在还有‘禅宗’的传承吗?”

    素娥说罢,便望着骅幼慈和冯立程二人,却听冯立程道:“恩,不错,始终记得追溯‘传承’,说明大家都真正明白了‘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让我们还是回过头来从‘教理’入手,来分析一下禅宗的悟道方式究竟有没有道理。先说‘见性成佛’。想来大家学了这些时日,也都对大乘显教的五道很熟悉了。刚才骅老师也讲到了,所谓真正的‘明心见性’,乃是指现量证悟‘空性’,那就是见道位以上的胜者了,得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便已经解脱生死、出离六道轮回,得到如意身,能一个弹指千百亿化身。但是,见道、修道、无学道,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一直到成佛,以显教的方式,还要经历两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一个小劫是1600年,24个小劫是一个中劫,4个中劫是一个大阿僧祇劫,所以从‘见性’到‘成佛’还要多久自己算去。所以说,若以显教的方式,即便是真实的‘明心见性’离成佛也还远着哩,更别说那些胡乱就‘开悟’的,就不知道悟到的究竟是‘佛’还是‘魔’了!刚才祝师兄问到的‘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句禅宗公案,咱们也依然可以从‘教理’入手,便可看出一些端倪!这个,谁来谈一谈看法?”

    这时,却听骅幼慈道:“上师在后面的教授里,曾经说过这个问题。其实,所谓‘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是说修持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自己的幻境,有时候是诸魔的障难,并且还会幻化为佛的样子来迷惑你,禅宗的修持强调的是离语言而悟道,当遇到这些境界时,就干脆一刀切,管你是佛是魔,全部‘斩掉’,以为这样就不会走火入魔,就安全了。但是,实际我们学了因果就知道,如果果真是真佛现前,你却来斩佛杀佛,那可是堕无间地狱的重罪啊!而且,我们修佛,不就是‘我要变成你’,自己要成佛的吗?见佛斩佛,那这个佛究竟是要呢还是不要?这不是互相矛盾吗?所以,现在整个佛教界都是这样的矛盾,想要又不敢要,真的要了又怕,又要丢,就这样反反复复的挣扎,结果越修罪越重,究其根本,就是‘教理’不明之故,而教理不明,则是因为没有‘传承’,而没有‘传承’乃是因为没有依止真正具量的善知识,没有得到‘教导与口诀’,所以不能‘解佛真实意’。没有‘密钥’,那三藏十二部经即便你倒背如流,也还是不可能修得到佛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诸经’到底在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