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jian臣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出狱

第三十二章 出狱

    李大少爷还在仁和县牢喝风呢,听得外面吵吵嚷嚷,心说莫非是胡勇来救我了,赶紧直起身子,扯着喉咙大喊:“胡大哥,我在这在这!”牢门开了,灰尘还没来得及上涌,就被拥进来的人踩下去了,李浩仪迷迷瞪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明代的时候中国就有这么多人了吗……

    当先一人,器宇轩昂,与周围表情麻木,精神萎靡的衙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赏穿着官服,一脸谄笑的陪那人说话,那人只是不耐烦地问了一句:“李浩仪何在?”李浩仪尖着脖子往外面看,只见那人的衣服与陈赏的官服大不相同,窄口紧袖,上绣飞鱼,背上一柄长刀,李浩仪似曾相识,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好像见过……绣春刀!妈的锦衣卫!老子怎么惹锦衣卫了。在李浩仪看的明史典籍里,锦衣卫确实形象不太好,无论是开国洪武年间,还是明末天启年间暗害无数东林党的许显纯,很多官员只要锦衣卫上门,都会跟家里交代好后事,而锦衣卫的“诏狱”更是臭名昭著,关了不少名人,不过后来有了东厂西厂后,诏狱的地位下降,什么人都关。

    “回总旗大人,李浩仪乃本县一刁民,顽劣不化,臭名远扬,前日竟敢违背太祖旧制,宵禁了还敢在村道骑马,岂不是罪该万死。”陈赏陪着笑脸给那锦衣卫回话,“呸,你晚上去怡红院找桃花的时候没见你说宵禁违制。”后面跟着的胡守备气愤不过,还没等锦衣卫说话,便马上接茬,反正这儿他官最大。

    “尔等休吵,李浩仪所犯之事甚小,即便是太祖年间,也只是笞二十,拘五日,当今圣上以仁孝立国,又有敕令,陈县令赶紧放人,休耽误本官回京复命。”那锦衣卫说话了,声音不大,但字字入耳,不可抗拒,李浩仪和胡守备都是一怔,这人武功造诣不低。

    “放人放人,赵班头,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给老子放人去啊。”陈赏咬牙切齿的叫赵班头放人,一边又换了笑脸对锦衣卫总旗小心地试探:“敢问总旗大人,不知此刁民犯下何错,惹得皇上亲自下令派您来抓他了?莫非是要砍头的大罪?”陈赏幸灾乐祸地想。

    “犯错?他若犯下砍头之罪来的就不是我了,该当刑部行文,圣上核准,秋后处决,陈县令看来你对大明律不甚了解啊,大计之时,可要小心。”那锦衣卫看似颇烦陈赏这样的小人,直接叫他大计之时小心点,吓得陈赏咋舌不语。

    “草民李浩仪,参见总旗大人。”李浩仪听了半天听明白了,这锦衣卫是带着敕令来救他的,至于为什么不知道,但肯定不是坏事,吓死本大爷了,李浩仪心里舒了口气,别穿越过来马上又死了,那不就白来了,我还没结婚呢,七里八里胡乱想了一通,赵班头给开了监狱门,他走到锦衣卫面前,躬身行了个礼,福喜则跟着他后面下了跪,叩了三个头。

    “李浩仪,你可有功名傍身?”锦衣卫看到一百姓在锦衣卫面前面不改色,行礼也只是稍稍弯腰,点到即止,不由颇为惊讶,他哪知道李浩仪根本就不觉得锦衣卫有多吓人,你又不是来抓我杀头的,我怕什么。

    “白身。”李浩仪淡淡地回了一句。

    “那你见了本官,为何不行叩头之礼。”锦衣卫纳闷了。

    “天子门生不跪。”李浩仪眉毛一样,突然想起了这句话,所谓天子门生,即科举考试最后一轮殿试的那几十个人,有皇帝亲自考核,故而称天子门生。

    “你不是说你没有功名吗?你是哪一科登科的?”锦衣卫被李浩仪说的云里雾里。

    “我与万……圣上,神交已久。”李浩仪说起大话来面不改色,扯个大白话都不带眨眼的,而且,他确实很尊敬万历这个皇帝,把入侵朝鲜的倭寇打回了老家,坚持保持国土完整,在他统治期间,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同时,这又是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皇帝,是什么打击让他二十多年不上朝,既然来了,他就想弄清楚。

    锦衣卫看着李浩仪的表情,人畜无害,认认真真,真的就信了,也不追究他无礼的罪名了,拍了拍他的肩膀,“果然是国之栋梁,李浩仪,带我回你家,我要于正门宣读敕令!”

    敕令?什么东西?我怎么和皇上扯上关系了?敕令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是给当官儿的人的呀,关我毛事啊?李浩仪心里又开始烙饼了,心里一横,走一步看一步吧,听锦衣卫那语气,应该不是什么坏事。

    李浩仪走出县衙,太阳暖暖地洒在他的身上,他眯了眯本来就不大的单眼皮小眼睛,“福喜,牵我的马来!”

    “哎!”福喜应声把拴在县衙旁边的两匹马牵来,胡守备和锦衣卫看到了都是喜欢,“好马啊,这不是鞑靼的矮马,可是大宛的汗血宝马?“锦衣卫看到好马了,不由得伸手摸了一模,李浩仪的枣红大马也是伸了伸脖子,很是顺从,锦衣卫不由得更加喜欢。李浩仪懂什么汗血宝马不汗血宝马的,这马帅,听话,好骑,就行,“大人明鉴,就是波斯的汗血宝马。”李浩仪不知不觉就把大宛转换成波斯了。

    从仁和县衙到进城的路上,好多人都看着李浩仪他们这行人,锦衣卫的飞鱼服绣春刀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到城门口的时候,李浩仪看到了倚着城墙搭设的一排简易屋棚,第一个大棚上写了四个大字:“施粥,李氏”,李浩仪看到当时遇到的辽东难民们都在那有条不紊的排队领粥,李家的下人们已经在四口大锅面前给流民们盛粥了,李浩仪看到一个属性的身影,转头跟锦衣卫说道:“大人,此我家施粥之地,尽是前日我出城时所遇遭辽东兵灾之祸的流民,我可否过往一观?”

    “辽东流民已经到了杭州了?”锦衣卫也有些惊讶,“不妨不妨,我便陪你同去。”

    李浩仪就带着一锦衣卫和胡守备,三个人走到粥厂门口,“九叔!”李浩仪兴奋的大喊,刚刚看到的就是在李朝救他一命的九叔,现在在那和辽东难民们说话,听到有人喊他,抬头一看,见是李浩仪,也是一喜,“三少爷出来了……这”,九叔突然话止住了,见到旁边飞鱼服的锦衣卫,以为李浩仪事惹大了。

    “嗨,九叔没事,这总旗大人是好人,把我给救了。”李浩仪互相给介绍了一下,九叔行了礼,李浩仪问道:“九叔,这粥厂施了多少天粥了?”

    “回三少爷话,自上次福贵回家跟老爷一说,老爷就派老九和福喜来此处搭棚施粥,直至今日,花了得上百两银子了,老爷说就当为三少爷积福了,我老九也感谢你。”李浩仪莫名其妙,“九叔,你感谢我什么?”

    “我是辽东,铁岭人。”九叔看了身后端着破板喝粥的辽东难民们,yingying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