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1879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控制京城

第二十四章 控制京城

    李经述控制了直隶和山东地界,带领一万五千名新军和一万五千名淮军,以接管京城的名义开赴北京,沿途还收编了溃逃的二万清军,由北洋武备学堂会办、满洲正白旗的廕昌统领,一共五万大军,从德胜门进入京城。

    李经述望着京城高大的城墙,知道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但是,没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中国,还要面对列强进入中国的烂摊子,复兴任重道远,好在自己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本来完成中国的复兴大业。

    进了紫禁城,段祺瑞给李经述开了一张很长的财务单子,里面除了皇家财产,还挖出了慈禧太后他们埋在养心殿后院那些价值过亿的金银珠宝,并表示这些宝物已经都封存入库。

    李经述拍了拍段祺瑞的肩膀,夸赞段祺瑞:“芝泉果然是‘不贪’之人,连挖到的财宝都列上了。”

    段祺瑞道:“大哥把最精锐的新军和最先进的洋枪洋炮都交付给芝泉,那是信任小弟,这份信任比那些金银珠宝贵重百倍!”

    李经述问:“西洋联军进城后有没有乱来?京城里的老百姓伤亡大吗?”

    段祺瑞道:“这西洋联军刚进城,主要是去保护各国驻华使馆。英国、德国、美国的军队还比较守规矩。但俄国老毛子来的人多,大概有三四千,烧杀掳掠的不少,还抢了不少满清皇族的府邸。我跟老毛子打了一仗,过山炮、马克沁重机枪都用上了,打死了一百多个俄国兵,现在他们老实多了。”

    李经述道:“俄国兵一向素质差,是该好好教训教训。满清皇族留在京城的还多吗?”

    段祺瑞说:“不多了。好像端王、庄亲王等人,都逃往西安方向。”

    “哦,这些满清余孽,我们迟早解决掉,但当务之急,是让西洋联军撤出京城,滚出中国。”李经述对段祺瑞说。

    段祺瑞表示同意李经述的看法,李经述便安排进京的淮军控制了各个城门,封锁了东交民巷使馆,新军和使馆区内的西洋联军对峙,北京城的枪炮声暂时停息。

    李鸿章电报各国公使,请他们到天津和谈。李经述命令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留守北京城,他和袁世凯带着一百亲兵回到天津迎接李鸿章。

    那天,在天津码头,天空飘了蒙蒙细雨,寒冬将至,冷风钻到宽松的官袖里,李经述感觉有点冷,席慕兰一同前往迎接公公,她举着一把油布伞,走过来替他挡风,道:“相公要不去马车里歇着吧,免得着凉!”

    李经述赶紧接过席慕兰手中的伞,道:“娘子,我不是让你在马车上等侯吗?冻坏了我可担当不起。”

    席慕兰笑道:“你还真把我当娇小姐呢?好歹我也是飘洋过海的女人。”

    李经述说:“哪里,相公我只是关心你而已。”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声沉闷的轮船汽笛声,一艘白色的豪华客轮缓缓靠岸,一脸严肃的李鸿章走下船来。身后跟着一大帮洋幕僚,台湾巡抚刘铭传竟然也跟着李鸿章回到了天津。

    李鸿章见了李经述,开口就问:“有太后和皇上的消息吗?”

    李经述示意身边的侍卫全部离开,只有刘铭传、李鸿章和他三人在场,然后道:“太后和皇上已死。”

    李鸿章大吃一惊。问:“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消息可靠吗?”

    李经述道:“太后他们在去往西安的途中遇到夷兵,被杀了。现场一场大火还将尸体都烧成灰烬。”

    李鸿章问:“以何确定死者太后身份?”

    李经述拿出一枚鹅蛋蓝宝石戒指,问李鸿章:“这个可是太后之物?”

    李鸿章一看,这是当年慈禧五十大寿,英国女王托驻英公使郭嵩焘送给慈禧的礼物,李鸿章亲手转交,睹物思人,李鸿章毕竟在慈禧太后手下当权二三十年,一声叹息,心情颇为沮丧。

    李经述道:“当务之急,是我们如何主导中国局势。洋人那边,一万多军队驻扎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附近,日久必定生变。这次洋人的大使馆被义和拳拳民烧毁,荣禄的清兵还杀死了不少使馆人员,他们必定不肯轻易撤兵!”

    李鸿章道:“攘夷必得先安内。不过好在你已控制直隶、山东和京城,盛宣怀控制了上海,刘铭传控制了台湾,我在广东剿匪,也杀了不下万人,安定了两广,刘树棠控制了浙江。这些都是我们淮军能掌控的地方。”

    李经述道:“家父还忘了几个地方,朝鲜、越南、还有归属台湾的琉球和钓鱼岛,都是我们淮军的地盘,当年我们迁了二百万灾民入朝鲜,二百万灾民到越南,三百万灾民到菲律宾,五十万灾民到琉球等地拓荒,现在他们有了生路,多数人在当地扎根,对我们感恩戴德。听说越南和琉球等地的民众现在都对父亲烧香膜拜。”

    李鸿章问:“还有这等事?”

    李经述道:“千真万确!我和当地驻扎的淮军将领有书信来往。另外,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安徽巡抚王之春也和我电报联系了,张之洞建议,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如若遭遇不测,中国应该向美利坚合纵国学习,采取联邦制,由恩师出任首任大总统。现在推翻满人的时机,比文正公当年好多了!”

    李鸿章听了,没有急于表态,道:“当务之急,是去摆平京城里的洋人,让他们尽快退兵,国家往何处去,采用何种政体,这是下一步考虑的事情。况且在江南大营还有满人旗兵六万,我们不能过于着急。”

    李经述道:“父亲说得有理,‘缓称王’确实是明智之举。不过当初满人入关,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屠戮了我们多少同胞?现在慈禧和光绪皇帝死了,也算是替汉人祖辈的冤魂出了恶气。我建议父亲认真考虑张之洞的建议。大清国统治中国二百余年,气数早尽,天下汉人,苦满清鞑虏久已,父亲这次在粤,剿杀的万名匪徒中,恐怕有一半是反清复明的汉人吧。江南大营剩下的六万旗军,就交给我好了,只要一万新军,半个月内,我必破江南大营的六万旗兵。”

    李鸿章还在犹豫,李经述继续劝说道:“两江总督刘坤一大人也觉得,就算慈禧太后不死,她给国家带来如此大的巨祸,已经不可能再统治天下。”

    刘铭传听了李经述的话,也很振奋,对李鸿章道:“中堂大人,中国是该改朝换代了!要是打旗兵,算我刘六麻子一个!我在台湾也练了两万新军。”

    李鸿章对刘铭传说:“兹事体大,容老夫再好好考虑考虑,改日再议。我们先回天津城,和洋人谈判再说,洋人的军队撤出北京城,中国才可能有未来。我明日就和各国公使谈判,看他们会开出什么条件!”

    和谈之前,李鸿章给各国公使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道歉信,他说:“端王是慈禧太后的耳目,正是他将慈禧太后带入了无可挽救的深渊。老夫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次向列强开战,酿成大祸,乃是慈禧太后偏信愚昧的端王才招致的,端王应该羞愧地将头埋进土里,在他的头脑里,充满着仇恨和烂泥!慈禧太后自己也因此命丧黄泉,光绪皇帝也不知所踪,中国将尽力赔偿各国的损失。”

    李鸿章的信,将宣战责任归咎端王载漪,还由李经述交给以号外的形式刊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美国、德国等当即头条转载,据此向世界宣布了慈禧太后死亡和光绪皇帝失踪。

    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为首的十一国公使,接到李鸿章的信,对慈禧太后的死和光绪皇帝的失踪特别惊讶,他们也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纷纷发电报回国,说中国将会有巨变。各国的皇室“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觉得大清帝国皇帝和皇太后已死,已经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教训中国人的目的达到,气消了一半。

    李鸿章和各国公使的谈判在天津的利顺德大饭店举行,这是一座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的饭店,四层楼,1863年建成,距离李经述的府邸不到一里地。在三楼的一间大会议室里,摆了一张长长的方桌。朱尔典等人西装革履,穿着燕尾服,戴着白手套,坐定后,等着李鸿章的到来。

    李鸿章此时的身份,是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名头多得吓人,他身穿着一品仙鹤官服,头戴三眼花翎,左手臂上戴着黑纱去和朱尔典等人谈判,他首先给各国公使介绍了这黑纱是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戴的,然后很悲痛地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子里,四德和五伦,是最基本的道德,四德,即是忠、孝、节、义。五伦即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其中。四德之中。以忠君为基石,五伦之中,君臣关系又是之首,这是我国建立德政的基础,现在太后死了,皇上失踪,你们就是与四万万中国百姓为敌了,不少地方督抚已经开始率兵勤王,比如台湾巡抚刘铭传,河南、陕西等地很多乡绅也已经自发组织武装驱赶各地的洋人,老夫很担心,你们在京城的军队,能否安全撤离。”

    朱尔典觉得李鸿章是在恐吓他,反问道:“难道中国的民众,就不怕我们的洋枪洋炮,他们难道还不怕死?”

    李鸿章摇摇头,对朱尔典说:“你们还不了解中国人,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除非你们把四万万中国人都杀光,否则不可能阻止中国民众的愤怒!自古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外族能征服汉人!”

    “谁来领导中国新的政府我们不关心。但新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朱尔典此时也已经收到消息,不少督抚确实已经开始率兵准备进京,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报仇,很多乡绅已经自发组织武装驱杀洋人,此时退兵,让李鸿章来擦此次拳民暴乱的屁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朱尔典便提出了西洋联军退兵的条件:一、杀了端王、大阿哥、还有刚毅,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二、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给他建立牌坊;三、保证严禁人民参加排斥洋人和教民的运动;四、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中国与各国交涉的专门机构;六、拆毁天津大沽口到燕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七、赔偿各国损失,赔款各国白银四点五亿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李经述也参加了谈判,当即站起身道:“前五条尚可以接受,第六条、第七条断难从命。各国按照死伤人数赔偿,按照国际惯例,每人抚恤两千两白银,中国此次把赔偿金额提高到每人五千两白银,本官统计了一下,各国伤亡人数在两百人左右,中国可以赔偿白银一百万两,另外各国的使馆,中国负责恢复原样。”

    朱尔典追问:“那第六条呢?”

    李经述道:“第六条谈都不用谈。”

    朱尔典把目光投向李鸿章,李鸿章没有说话,默认了李经述的意见,当天的谈判不欢而散。

    当天晚上,李经述找李鸿章商量谈判的事。李经述说:“这次谈判,举世瞩目,主权是要牢牢抓在手里的。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搞得不好,淮军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声誉,会毁于一旦。所以第六条,允许各国在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拒绝。”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道:“洋人揪着这不放怎么办?”

    李经述道:“我看这次西洋联军也并非铁板一块,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华没有多大利益,只是象征性派了几十个兵前来,可以忽略不计。剩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五国并不一条心,俄国的沙皇体制和中国相似,反而是亲近中国的,英国和美国主要想跟中国通商,也并不想把战事扩大,只有德国人和法国人不肯善罢甘休,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离间他们,达到让西洋退兵的目的。”

    李鸿章道:“我也正有此意,我刚收到驻德国公使的电报,说德皇派了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来华,要与英国一争长短,准备取代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当西洋联军的司令,你去找朱尔典说说这事。”

    李经述一听,道:“这真是太好了。”

    于是李经述连夜拜访了朱尔典,顺便给他带去了一只焦黄的北京烤鸭,朱尔典道,“为何给我带这东西?”

    李经述道,“这是北京特产!而且,有人想把英国像这只烤鸭一样扔进壁炉里烤呀!”

    朱尔典问:“什么人?”

    李经述道:“德国人。我听说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马上要来华,准备取代西摩尔当西洋联军的司令,老兄你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暂露头角的机会,就快结束了。”

    朱尔典道:“何出此言?”

    李经述说:“德国的陆军向来比较强悍,一旦瓦德西来了中国,山西、天津这些地方,难免都会成为德国的地盘。”

    山西、天津一向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朱尔典听后大为吃惊,赶紧电报回国内,英国不想德国人这么快到中国来分一杯羹,于是指示朱尔典尽快想办法结束和谈。

    朱尔典便接受了李经述的条件,中国赔款各国白银共计一百万两,英国劝说西洋各国从京城撤兵,李经述率兵彻底控制住了京城!

    但是,德国因为公使克林德被杀,不肯轻易退兵,李经述了解到,德国穿越1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