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冒牌小太监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六章 故伎重施(三)

第二十六章 故伎重施(三)

    尚敬大张着眼想了一阵,失望地摇摇头,苦笑着说道:“咱家这脑子啊,这两年出了点儿毛病,以前的人和事能想起来的不多了。小公公,你莫要见笑。”

    来兴儿见他身着一套崭新的绛红袍服,分明身居显位,却对自己这么个低品阶的小宦者如此客气,口气中甚至还带着些低三下四,不禁奇怪地问道:“尚公公,您这是要往哪儿去呀?您现在何处当差,能否告诉小的一声,改日也好去看望看望您,小的眼瞅着您这身子骨可大不如从前了。”

    尚敬仿佛受宠若惊似地,接连倒退几步,冲来兴儿一个劲儿地摆着手,嘴里念叨着:“嘘,皇上交待的差使,不能说,不能说。小公公你可别怪咱家。”

    来兴儿见他对自己极为平常的一句寒暄反应如此强烈,也不好再多问什么,只得跟尚敬匆匆道了个别,继续往延英殿的方向快步走去。

    来兴儿从承训门进了大明宫,本应向西穿过宣政殿,从延英门返回延英殿,可他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调头径直朝着正北的方向走去:他决定到毓秀宫去求景暄向皇帝说情,放自己出宫加入到睦王的使团中,去逻些城接母亲回长安。

    景暄这几天出乎寻常地忙碌。她原本寻思着待新选宫嫔面君册定品秩之后,向皇帝提出回娘家省亲的请求,前去探望一下久病在床的母亲。可是,宫中波澜骤起,彻底打乱了她的计划,使她无暇从宫中脱身。

    除了皇帝本人之外,景暄是大明宫内唯一确切知道夏海棠真实身份的人。

    自从她得到皇帝的授意,在议定新选宫嫔品秩时要格外抬举夏氏时起,她就大致猜到未来执掌六宫的绝不会是她和婉容,而是这位以夏嬷嬷义女的名义入宫,长相酷似原太子妃杨氏的年轻女子。

    孰料一夜之间,夏海棠还未曾与皇帝见面。便横死于含冰殿中,身为宫嫔之首的景暄自然担负起了为夏氏营丧和清查后宫的重任。

    可不知从哪里泄露了消息。几天来,后宫内上至嫔妃下至粗使宫人,人人都在私下谈论着一件事:夏海棠是原太子妃杨氏的转世化身。因急着入宫来抢夺皇后的尊位,遭了阴世间尚未来得及重新投胎的张皇后的嫉,央求黑白无常带着一群小鬼雨夜潜入含冰殿,把她索拿到阎王跟前论理。

    甚至有人从皇帝追赠夏海棠为贤昭仪这件事上竟将夏海棠与皇帝的生母吴贤妃也扯上了关系。

    当景暄从锦屏等人口中听到这些荒诞离奇的传言时,她立即意识到宫中有人在暗中作祟。故意借编造所谓恶鬼索命的故事试图扰乱人心,转移对追查刺客的注意力。

    于是,她悄悄地派人对谣言的出处进行了暗中查访,没过两天,暗查就有了眉目,所有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尚服局。

    景暄正捧着一本厚厚的尚服局宫人名册,挨个审视着上面每个人的出身、来历,朱双一路小跑着进来禀报,说是来兴儿在外求见娘娘。

    前朝当差的宦者不得擅入后宫,来兴儿贸然闯来。一定有要紧的事。景暄这样想着,冲朱双吩咐道:“叫他进来吧。你到殿外守着,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靠近。”

    朱双答应一声,转身出殿。不一会儿,只见来兴儿满头大汗地走了进来。

    “兴儿,这么着急地跑来见本宫,有什么重要的事吗?”景暄将手中的名册合上,放在一边的几案上,问来兴儿道。

    来兴儿不由分说,扑倒在景暄面前。嘶声央求道:“求娘娘大发慈悲,救救我母亲。”

    景暄被他说得一头雾水,温言安抚道:“你先别急,站起来慢慢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来兴儿抹抹头上的汗,站起身,遂把从李进忠那儿获悉母亲现在逻些城吐蕃大将军府中为奴消息的前后经过详细述说了一遍,末了又重新跪倒,说道:“小的素知娘娘宅心仁厚,抖胆恳请娘娘跟皇上说说。放小的随睦王前往逻些城,救出母亲。小的将誓死以报娘娘大恩。”

    景暄听着听着,脸色逐渐阴沉了下来,待来兴儿把话说完,她只冷冷地问了一句:“晋国公身为当朝宰相,怎么突然关心起你母亲的下落来了?”

    来兴儿被她问得一怔,红着脸说道:“小的初入宫时,晋国公曾主动告知过小的母亲的音讯,小的也托他寻找母亲的下落来着……”

    “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吧?这其中的情由,你愿说就说,本宫不想逼迫于你。”景暄眼见得来兴儿欲言又止的模样,心里已大致猜到了几分。

    “娘娘,小的在您面前着实不敢有所隐瞒。”来兴儿把心一横,鼓起勇气说道,“晋国公最初确实提出过要小的向他报告每次延英会议的详情,小的当时虽然不得已应承了下来,可是却从未向他报告过一次啊。娘娘您还信不过小的吗?”

    景暄听到他既然肯主动承认与李进忠之间有过秘密约定,脸色逐渐缓和了下来,点着头叹道:“可怜你这么个善良、伶俐的好孩子,却屡屡被裹挟到这些个龌龊的事情中来。我若信不过你,也不会要你把藏在心中的事都说出来啦。但是兴儿,纵然皇上答应你加入到睦王的使团之中,你一个尚未成人的半大孩子,打算如何到千里之外的逻些城救回母亲呢?”

    景暄贴心而温暖的一番话触碰到了来兴儿内心的痛处,他努力抑制着不让眼里的泪水喷薄而出,竭力做出轻松而自信的表情,答道:“请娘娘放心。这些年小的蒙各位主子恩赏,倒是颇攒下了些银钱,我打算用它们来为母亲赎身。吐蕃人既然花钱从别人那儿将我母亲买来,我想,他们一定会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答应我的。”

    景暄被他的异想天开逗乐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来兴儿说的有些道理。

    她沉吟着说道:“你既信得过本宫,说出了实话,那本宫不妨也实言相告:在本宫看来,这件事可能远比你想像得复杂得多。其中具体的缘由你知道了无益,我现在也不便多说什么。睦王后日就将离京,本宫答应你,到时你会成为他的随员一同前往逻些城。只是,你母亲的事在你们到达逻些城之前暂时不必向旁人提及,到了那里,你可以依你的办法去试上一试,倘若不成,你可以直接向睦王禀明事情原委,求他设法帮你接回母亲。这些,你都记下了吗?”

    来兴儿听得虽不甚明白,但听到景暄答应他会跟随睦王出使吐蕃,心里还是乐开了花,忙不迭地向景暄叩头道谢,答道:“小的都记下了。”

    景暄此时却高兴不起来,她预感到来兴儿此去,极有可能坠入更大的一场是非漩涡之中,但因这种预感目前还只是出于她的分析和猜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和事实证明这种预感是对的,她便无法出言阻止来兴儿千里救母的孝行,只能尽自己的所能对他有所提醒罢了。

    眼看着来兴儿乐呵呵地就要起身向自己告辞,景暄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随口问来兴儿道:“夏氏遇刺那天,你曾到尚服局去过,可有这回事吗?”

    来兴儿正处在满心欢喜之中,被她冷不丁问起此事,不由得心头一紧,只得硬着头皮答道:“小的不敢欺瞒娘娘,确有过此事。那天晋国公和林树大人当着皇上的面儿在延英殿起了争执,两人互殴都受了伤,小的奉旨送晋国公回府休养,回宫路过尚服局门前,恰巧遇到锦屏和樱儿带着几个宫女来取两位娘娘的仪服,就跟着进去串了串门子。”

    他实在不敢说出其中的实情,只能扯谎来敷衍景暄。

    景暄询问此事的用意并不在来兴儿身上,因此对他话中的漏洞竟未理会,接着问道:“那天在尚服局中你都见到了哪些人,还记得和她们都谈论过什么特别的事吗?”

    来兴儿见景暄没来由地打听起尚服局的事来,心中暗叫不妙:难道是那果儿姑娘漏出了马脚,引起了娘娘的怀疑?他情知那天在尚服局院里的所见所闻有锦屏、樱儿等人在场,扯不得任何谎,只能如实向景暄叙说了一遍。

    “你是说当时尚服局中只有钟氏掌衣和一个名唤果儿的织补宫人两个人吗?婉容的仪服明明头天就做好了,第二天却突然脱落了两行针脚,那果儿为了找寻修补仪服所用的丝线,专门跑到南内向太妃索要?”景暄从来兴儿的叙说中立刻便发现了蹊跷的地方,紧盯着问道。

    “是啊,这些锦屏没向您禀报过吗?”

    景暄狡黠地眨眨眼,语带揶揄地说道:“锦屏啊,她的心思不知都cao在了谁的身上,问起那天的事,她除了记得在门外遇到你,竟是什么都记不清了?”

    来兴儿听了,立马后悔得只想捶自己两拳来解气……

    待来兴儿走后,景暄重又捧起那本名册,一页页地检视着上面的一个个人名,不多时,她就牢牢记住了其中的两行小字:

    钟氏玉娟,河南道河南府人,显庆四年采选入宫,先在浴堂殿当差,后奉调尚服局,现任六品掌衣;

    唐氏果儿,林邑国人,其父纳布罗因兵败腰斩,其人随后被没入掖廷为奴,曾在浴堂殿当差,后入尚服局充作织补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