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断狱在线阅读 - 第六百八十九章 势如破竹攻陷虎牢

第六百八十九章 势如破竹攻陷虎牢

    说起河南府,自然少不了其治所之地,正是千古名都洛阳!

    河洛地区乃是华夏文明的祥之地,诸如皇帝,绕舜禹等,也多传于此地,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以及隋唐盛世,洛阳差不多承载过十三个王朝。

    尤其汉魏之后,洛阳渐渐成为了国际大都会,隋唐盛世之时,洛阳人口百万,四方朝贡,名满天下。

    洛阳城池深墙高,人口稠密,商业往来频繁,文化底蕴深厚,风气又浓烈,是以成为了人人向往的好去处,从北宋到金国再到如今的蒙古,即便三番两次易主,却仍旧不减繁华。

    也正因洛阳的繁华与历史渊源,又与开封等要紧之地遥遥相望,是以蒙古人在洛阳安置重兵,而且以蒙古军和汉军为主,新附军只是外围辅助,充当辅兵之类的角色,而无法接触核心防务。

    杨璟攻陷平阳府之后,便让林爵等人先行一步,与宗云的神行飞符营,以及南宋皇城司的斥候们接洽,掌握最新的军情以及大局走向。

    林爵等人也想要潜入洛阳,刺探城防等要紧情报,到了洛阳才现,蒙古人严防死守,已经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早早便做足了准备!

    毕竟宗云义军从南方一路打上来,气势如弓,气焰滔天,蒙古人的精锐都回去参加大忽里台,眼下也是心虚得紧,自然要防着宗云的义军。

    洛阳的情势也是情理之中,李彧当即留下来,而让林爵带人回去给杨璟通报情况。

    杨璟今番只是想要支援宗云的义军,若想要凭着二百多维京人和二千多马木留克佣兵,就攻陷洛阳,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好钢用在刀刃上,若宗云的义军开始动总攻,又或者战局胶着之时,杨璟这支奇兵突兀杀出,必定能够杀得敌人措手不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明确了策应的定位之后,杨璟也就放缓了行军脚步,一来可以让弟兄们得到足够的休养生息,二来也能够扫清敌人后方的斥候,甚至在关键时刻,截断敌人的粮道和情报渠道等等。

    在敌人的大后方,如果不趁机从内部破坏敌人的军事系统运行,那可就真的白白浪费这样的大好机会了。

    再者说了,整个河南府以洛阳为核心,建立了菊花形一般的防御体系,层层把控,外围的斥候游骑如同蛛网一般,杨璟的二千多人若轻举妄动,守军若是悍然出击,杨璟怕是很难再回归南方。

    即便他们忌惮于宗云义军北上,不敢出城迎敌,也会及时做好防备,若切断了杨璟南下的路线,想要在关键时刻援助宗云,就变得更加的困难。

    所以杨璟果断选择了隐忍和蛰伏,将弟兄们都分散开来,让他们四处破坏河南府的防御系统,用打游击的方式,以散兵游勇一般的形势,来啃噬河南府后方的防御。

    而此时宗云已经领着五万义军精锐先锋,抵达洛阳的黎阳,准备先攻下这个大粮仓。

    黎阳仓建于隋文帝时期,并且一直沿用到了北宋,素来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

    这个天下大粮仓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道便利,河南河北的粮食汇聚于此,而后通过永济渠或者黄河,输送到洛阳和长安,素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到了蒙古人手里之后,黎阳仓仍旧拥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想要攻打河南府,想要收复洛阳,先对黎阳下手,那是极其明智的。

    宗云的义军势若破竹,倒也顺利,只是在汜水关,终于陷入了苦战!

    汜水关乃是洛阳八关之一,从古至今便是内6雄关,无数著名战役,都生在这里。

    汜水关或许有些陌生,这个雄关还有另一个名字,那便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便生在这里,岳飞爷爷也曾经在这里大破金兵,刘邦项羽也在这里打过架,李世民和窦建德同样在这里干过一仗,元明清时代,这里也同样是兵家必争之地。

    蒙古人当初攻打虎牢关也是伤亡惨重,自然清楚这个要塞之地的重要性,早早便在这里布下了天罗地网。

    这虎牢关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便是武牢之战,因为李世民的祖父名叫李虎,为了避讳,便将虎牢关改成了武牢关。

    李世民领着三千五百人,率先占领武牢关,硬生生挡下了窦建德的三十万大军,闭门不出,只与窦建德打消耗战,将窦建德大军的军心士气都磨灭了,猝不及防杀出,而后取得了大胜。

    有着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想要以少胜多,也是轻而易举之事,更何况如今蒙古大军声势旺盛,又对汜水关严防死守,宗云义军没有偷袭的时机,连细作都无法渗透进去,只能硬碰硬地撞关,伤亡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汜水关乃是攻打洛阳的门户,如果连汜水关都无法攻陷,也就别指望攻下洛阳,更不要去谈收复河南府了。

    宗云虽然手握重兵,已经成为了人人敬畏的大枭雄,但每次战斗打响,他都如往常一般身先士卒,厌胜军更是悍不畏死。

    即便如此,义军还是付出了一万多死伤,才极其惨烈地取得了胜利!

    而之所以能够攻陷这座雄关,功劳最大的并非厌胜军,也不是太乙军,更不是宗云麾下其他的义军,而是一个只有五百人建制的新兵营!

    这个新兵营乃是宗云从北方回来之后才组建的,名唤天火营,只消听着这个名字,许多人便该想象到这个营团的不同寻常了。

    没错,这是宗云在哈尔和林与杨璟分别之时,杨璟交给他一封密信,他让人将这封密信送回了南方去,由杜可丰的人,送来了不少宗师匠人,才组建起了这个天火营。

    杜可丰知道杨璟与宗云的关系,又有杨璟的亲笔信,便是让他造反,他和宗师匠人或许都不会皱一下眉头,更漫提偷偷帮助义军了。

    他们将研究出来的火器技术以及技术人才,交给了宗云,帮助他们训练炮手,帮助他们开采矿石,炼制火药,铸造铁炮和火枪。

    虽然时间很紧促,但胜在宗云的义军在民间拥有极好的口碑和极高的威望,制造火炮和火枪的资源,根本就不需要cao心。

    再加上人心所向,武林人士通过违禁买卖等,直接将一些火药和生铁等重要物资,都提前筹备妥当,宗师匠人们抵达之后,很快便进入了正轨。

    在临安神火营之中,火药,新型火炮,甚至于老套筒,都已经开始进行批量生产,虽然产量很低,但也已经步入正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底气,朝廷才蠢蠢欲动,想要从背后攻打宗云的义军。

    非但如此,杨璟早先了留下的诸多设计图,经过杜可丰和诸多宗师的研究之后,还开出了后世的红夷大炮,神威大将军等大炮,甚至于弗朗机炮都造了出来!

    火器在中国的起步比较晚,但实力也不可小觑,英国人早期的加农炮,无论威力、射程、精度和寿命上,都属于领先的,在大航海时代,被广泛用在战舰之上。

    而明朝的火器,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亦或是在军队之中占有的比例,都是最高的,甚至过了清朝。

    元朝的时候,火器部队的比例大概是十分之一,而清朝则是百分之三四十,但明朝却达到百分之四五十,神机营里头一半以上的武器都是火器。

    而这些火器之中,红夷大炮和弗朗机炮,无疑是如何都绕不开的两种。

    弗朗机炮最早是葡萄牙明的,弗朗机也就是葡萄牙当时的译名,当时明朝与葡萄牙打仗,从葡萄牙人手中缴获,交给神机营改进并装备,可算是当时最厉害的火炮之一,甚至还能够连,威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加上弗朗机炮虽然口径小,射程短,但自重很轻,射又快,还便于携带,最适合用于野战,装载于炮车上,几个炮手就能够推动,比红夷大炮等重型火炮,要更加轻便。

    蒙古人虽然也有回回炮,但性能上又岂能跟后世明朝的弗朗机炮相提并论!

    天火营的人得了杨璟的授意,今番的生产目标,便是弗朗机炮,虽然短时间内只造出了十几门,而且将可用的资源几乎都消耗干净,但这十几门弗朗机炮,却是攻下虎牢关的最大功臣!

    毫无疑问,便是往后攻打洛阳,这十几门炮仍旧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最大杀器!

    许多新加入义军的人,是如何都不明白,为何那个神秘兮兮的副宗主,能够得到所有人的敬畏,即便谁都没有见过他,却仍旧为义军所传颂。

    直到他们见识了弗朗机炮,在三天内攻陷虎牢关,他们才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杨璟或许从未在宗云的义军之中打过仗,或许除了宗云,其他人都很难见到他的面。

    但即便如此,宗云的义军仍旧能够享受到杨璟所带来的种种奇迹,无论是练兵的法子,还是军备军械的改进,甚至是将领的培养等等。

    义军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渗透着杨璟的影子,他就像一个巨大的阴影,或者说像是天顶上的一个保护罩,即便谁都看不到他,他却仍旧能够保护大家,给大家带来胜利!

    新兵加入之后,站军姿等日常训练,甚至于背诵军规,以及义军的主旨等等规矩,都是杨璟与宗云早期商量着定下来的。

    更不用说刘汉等将领,都带着杨璟的烙印,太乙军和厌胜军都得过杨璟的救助,也就不去说他了。

    除此之外,连行军途中的军粮,也都是在杨璟的创意影响下,制造出来的。

    行军打仗,伙食是个极大的问题,许多时候并不能生火造饭,生吃或者吃馊的食物,会危害到士兵的健康,不利于战斗。

    而杨璟将炒面和炒米乃至于rou夹馍之类的食物创意,都传给了义军,单单是这一小小的细节,便足以让无数义军受惠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