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影响局势的人(二)
书迷正在阅读:封神:请尽情吩咐妲己、时空旅者、异界崛起之我有帝国系统、开局我成为大宗师、前夫夜夜来敲门沐欢、飨食人间香火,我这竟是阴间、撩了皇上,渣男天天给我磕头楚惊、永序之鳞、穿成炮灰怎么活、我把诸天系统上交啦
祖父点头,轻叹道:“不能让你的伯祖获悉,某这一生,绝不能与兄长走向决裂对立。” “孙儿理解祖父大人的纠结。”韦扶风轻语。 “一开始是纠结,后来想通了,某做了皇帝,完全可以在宫中生活,做了皇帝的人,基本都是顿足皇宫,而这座西园,就是一座离宫。”祖父畅快笑语。 韦扶风附和的微笑点头。 祖父又道:“你无心毁约就好,军粮的事情,非是祖父吝啬,而是金州人口激增,不能出现缺粮现象,金州是战略前沿,存粮足,才能人心稳定。” 韦扶风点头,道:“巴蜀的形势严峻,年关之后,凤翔军八成发动大战,金州首当其冲,还有嘉陵江一带,陇右兰州一带,西部的王建也会借机进攻,几年之内,指望不了蜀地出产支援金州。” 祖父皱眉点头,又问道:“你不打算借力东川军?” 韦扶风回答:“东川军隐患太大,一旦阵前反叛,我们必然大败,李子奇的例子在前,我们要杜绝隐患缺口。” 祖父点头,道:“整体军事布局,完全由你做主,祖父日后南下居住一段时期。” “谢祖父大人信任。”韦扶风尊敬回应。 祖父微笑道:“你十二叔恪尽职守,堪称能臣,不比李骥逊色。” 韦扶风点头认可,说道:“十二叔堪称能臣,府宰长顺一直尽职辅佐,都做的很好。” 祖父一笑,道:“你呀,还是不放心,十二不掌兵权,不会有什么坐大之说。” “独权易生贪婪,还是制衡为妥。”韦扶风回应。 祖父一笑摇头,韦扶风又道:“祖父大人,有位台州刺史,州衙请见之事,大人可知?” 祖父微怔,不语,望着远方。 韦扶风又道:“欺瞒之事,祖父大人不能纵容。” 祖父苦笑,道:“有些事情,也是烦不胜烦,太多的寒士或散官请见,与其见面拒绝结怨,不如转嫁一下怨恨之人。” 韦扶风理解点头,但还是道:“不见可以,但欺瞒之风不能助长,最少应该知道什么人请来见过。” 祖父点头,道:“你说的台州刺史,台州?那不是浙东隶属吗?” 韦扶风回答:“这位台州刺史,祖上是中兴名臣李抱真,他本人任职金吾将军外放刺史,估计还未到任,李抱真的后人,值得笼络。” “李抱真?勋贵吗?”祖父思索问道。 “应该是没落的贵族,李抱真是与郭子仪同一时期的重臣,曾经在河东和齐鲁做过节度使,一品太保,功勋卓著。”韦扶风简单解释。 “老掉牙的死人,子孙还拿来彰显高贵,不知廉耻,他自报台州刺史,索求的期望还为刺史,我们哪有刺史官位给他。”祖父不屑评价。 韦扶风无语,也觉得李振有些厚颜无耻。 祖父忽然又问:“你莫非见过?” 韦扶风点头,说了县衙偶遇。 祖父听了摇头,道:“眼高于顶,厚颜无耻,上下钻营之辈,用之必然隐患,我们需要的是颜怀玉。” (本章未完,请翻页) 韦扶风点头,李振给他的印象一般,他也不喜钻营之辈,当下说了别的话题,与祖父相处一时,独自离开西园。 ...... 因为身体不适,韦扶风回转县衙休息。 临近正午,护卫赵岗来见,禀告道:“大人,属下在外放松,看见那个台州刺史守在州衙。” 韦扶风微怔,想了一下,起身出门去往州衙,抵达州衙附近,看见李振和布袍大汉,在寒风中伫立观望,他心生歉意,走了过去。 “楚兄弟。”李振看见韦扶风,主动走过来招呼。 “李刺史,我在西园见过老大人,老大人说,不想见。”韦扶风直白告诉,虽然心生歉意,但不足以改变看法,留用。 李振愣怔,道:“金州刺史未在州衙。” “在西园。”韦扶风说道。 “老大人,为什么不想见?”李振脸色阴霾,问道。 “老大人说,没有刺史官位任用,见了也是烦恼。”韦扶风直白回答。 李振眉头一挑,流露了恼怒,扭头看向州衙,忽然一声不吭的迈步走离,布袍大汉跟随。 韦扶风没有挽留,目送李振和布袍大汉远去。 李振的心情,他能够理解,但求官的人见得多了,心理上已然麻木,对于人才起用挑剔的很,李振不过是面试失败的一员。 直至看不见,韦扶风也回转县衙休息,他能够亲自来见李振,已然是尊重,过了今日,李振这个名字,也随之淡忘。 ...... 度过年关,乾宁三年(896),正月十五之后,韦扶风自金州启程,回归江陵府。 在江陵府驻留三日,启程去往渝州,韦扶风必须巡视蜀地和嘉陵江上游,积极备战,调和民生,整顿吏治,增强统治威望与力度。 还有,他曾经答应李玉珠,在孩儿出生之时陪伴,他也想与其他爱侣团聚。 ...... 而被韦扶风淡忘的李振,那一日愤恨走离。 次日一早乘船离开金州,顺汉水东去,他伫立船头,不顾寒风侵袭,一张脸阴沉,眼睛望着远方。 李振,字兴绪,祖先是西域昭武九姓的安国贵族,他是唐朝中兴重臣李抱真曾孙,本姓安。 因为安禄山造反,李抱真请求改姓,被皇帝赐予李姓。 李振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刺史高官,到了他这一代,因为战乱而造成家境没落。 但出身官宦的李振,对于曾祖李抱真,骨子里极度引以为傲,梦想成就曾祖的辉煌人生。 可惜现实残酷,平日里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的李振,参加科举考试屡次名落孙山。 经历打击的李振,终于明白依靠自身才华,不可能考中进士,失望之下,心态变的怨恨朝廷官僚的腐败。 无奈之下,李振依靠祖荫和送礼,谋得了金吾将军的军职,打算走武将路子出人头地。 但朝廷的日渐颓势,让只是虚官的李振失望心凉,于是再次舍出家底,谋得外放台州刺史。 李振使钱谋官的时候,浙东董昌对于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 廷表现的异常忠心,不但贡赋天下先,就是治下六州的行政官员,也接受朝廷任职。 天下大多数藩镇节度使,只愿接受部分行政辅官任职,与朝廷保持明面上的隶属。 李振得到外放浙东,兴冲冲的离开长安,走武关道南下。 途中为了避开战乱地域,没有乘船去往大江下游,而是走入鄱阳湖,经过江西镇南军地盘南下。 不想辛苦的走到赣州的时候,忽然听说董昌造反称帝的消息。 李振承受当头一棒,惊怒之极,不得已顿足赣州等候消息,结果董昌称帝之后,周遭藩镇竟然纵容的观望。 李振在等候中绝望,思来想去,萌生了投靠扶风侯势力的想法。 落魄的李振,心气低落很多,身在赣州,能够获得有关扶风侯的很多信息。 李振认为,扶风侯完全有能力进夺浙东,而他是朝廷任职的台州刺史,可为名正言顺的入主先锋。 李振的第一步是想获得认可,所以报号台州刺史。 认可与占据后的任职,在心理上大不同,浙东还不是扶风侯地盘。 李振认为,承认一个空头刺史官位,扶风侯或金州刺史不会抵触,只要获得认可,他也就融入扶风侯势力,为日后官途打开半扇门。 不想,金州刺史竟然不见,李振憋屈之极,就算他是能言善辩的才智之士,也是一拳打空,无可奈何,随之是极度的愤恨不已。 “老爷,休息吧,莫要生病。”布袍大汉关心劝说。 李振点头,扭头轻语:“李武,我们去往襄州。” “襄州?老爷,在不远的上津县登陆,比襄州登陆回归长安,近的多。”李武说道。 李振说道:“襄樊,自古是守住荆州的战略重地,扶风侯的金州治下,明显依托汉水防御态势,古人关羽曾经镇守的襄樊,属于荆州得失的致命咽喉。” “老爷,襄州是忠义军的地盘,老爷莫非是打算拜访赵匡凝?”李武说道,以为老爷在金州碰壁,又想去投靠忠义军。 李振说道:“忠义军占据的地盘难有长久,赵匡凝为人保守,不值得依附,我打算去往汴州,请见宣武军节度使朱温。” “宣武军?据说是最强藩镇,汴州很远。”李武回应,内心不看好主人的想法。 “若是汴州碰壁,我回长安。”李振淡然轻语。 李武点头轻嗯,又道:“外面寒,老爷入内休息吧。” 李振转身进入船舱休息,船只顺着汉水行驶,一路经过南北水陆转运的上津县,入均州。 途中看见繁荣太平景象的均州城,李振特意入城走了一遭,细致的了解驻军和民生。 离开均州城,另行雇船顺流而下进入襄州,不日抵达军事重地襄樊。 襄樊是忠义军节度使治所,隔着汉江存在两座城池,北岸为襄城,南岸为樊城。 李振在襄樊只留了一日,启程北上,进入邓州(南阳盆地),途径古人刘备起家之地新野,继而途径邓县,由邓县继续东北行进,途径南阳县。 (本章完) /77/77185/2595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