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老鸦岔垴
书迷正在阅读:逍遥小地主、天家小农女又谜又飒沈星浓、黎爷的惹火娇妻又又又飒爆了、红楼潜龙贾璟、我是实验动物饲养员刘厚、大夏执剑人、憨夫君宠妻蓄谋已久、我抱起崽一脚踹翻大佬集团、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有染
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七,岳飞两周岁的第三天,子时正二刻,现代时夜间凌晨一点四十分。 岳飞在殷受写的传记中最后一页内容记录的零散信息里,找到了一个他对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的重大线索。 那里面透漏的消息,就是神农在他的采药过程中,找到了一种食物。 说他它是食物,是因为神农记载中说那东西能吃。 岳飞居然也同意神农的观点,因为他在另一个世界野外生存训练中找到过一个同样的东西,而且还连吃了十天。 特种兵的肠胃很厉害,简直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吃,包括那些在常人看来根本不能吃的东西,他们也都吃起来毫无难色。 不过这个东西他连吃了十天,他的肠胃却能够平安无事,可见那东西真的是食物,如神农所说。 岳飞觉得他自己的经验比神农那个品尝经验更经得起考验。 岳飞最近几天正在为他新建立起来程岗村和五里岗镇的粮食高产伤脑筋,现有当地的农民种植的那些谷子、豆子、小麦、黏米、水稻等粮食品种,一言以蔽之,都是地产农作物。 如果风调雨顺,官府也别横征暴敛,农民吃饭勉强能够。 倘若也供应那些外来人粮食,按照岳飞的计划,大量招收流民吸引外来人口,就远远不足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战争的需要,岳飞将来肯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还不是,现在他是招徕流民,先丰库存,手里没有存粮,别说流民招不来,招来也是麻烦,种地的农民都吃不饱。 可是招收流民,在岳飞的战略筹划中,又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一个关键。 也就是说,不管是程岗村的农民,还是五里岗镇的土匪,人口基数都不够用。 如果岳飞有充裕的时间,他可以用发展生产奖励生育的方法,依靠每年增进加小孩子来增加人口。 一个新生小儿长大周期需要二十年就够了。 可是岳飞哪里能等?别说而二十年,两年都不能等,一步赶不上,就会步步赶不上。 现在是徽宗崇宁四年,离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仅仅还有二十二年,等着岳飞这两个地盘用自然方法增加兵员,二十年最多能添加几百人,没有训练的时间不说,这人数差得太多了。 岳飞的总兵力,百万雄师就不想了,二十万精锐还是需要的。 在起初几年这个开始阶段,可以兵贵精不贵多,但是也不能太少,否则再精也不能弥补人太少。 岳飞的扩军计划,当然包括了收服和打服两种手段,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有起码的底牌。 这个底牌就是要有一定数量的精兵,而养精兵就必须粮足,以后干事都要有兵精粮足两个支柱。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构想,首先要解决粮食问题。 粮食丰收,需要两大条件,第一个要有大量耕地;第二要有高产种子。 耕地增加,岳飞已经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手,就是通过王明等人收购耕地。 第二手,就是自己开荒增加土地,前不久通过和县令的谈判,五里岗镇获得大量荒地,可以开垦。 开垦荒地,岳飞已经谋划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那些全民皆兵的农民子弟,通过练兵顺便开垦荒地,一举两得。 这也就是具有岳飞的见识才能想出这个高招,一举解决了练兵和生产互相矛盾的问题。 其实这里的关键,是以前练兵的内容不能和生产结合起来,二者只能干一样,二不能两样都干。 故此,练兵使出来的劲儿白白耗费掉,而农田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却因为不得不练兵大量空缺。 耕地的增加,岳飞比较有把握,现在程岗村和五里岗镇的青壮加在一起,大概有五千人,这些人如果按照岳飞的设想,练兵和开荒结合起来,连着干两个月,就可以有两个收获。 第一个收获,就是这五千人必定人人体壮如牛。 你想啊,二个月时间内整整六十天,每天都如同老牛一样开荒,不成牛一样也顶不住啊。 还有一条,就是岳飞不差饿兵,他能保证的就是凡参加开荒青壮都免费吃饭,随便吃那种。 仅此一项,比如像虎子那种大肚汉从来就没有吃饱过的人该迸发多大的干劲儿? 况且岳飞还有一套奖惩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高招。 岳飞记得清清楚楚,他爷爷给他说过一个故事,曾几何时,有一个开荒冠军,名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徒手开荒,创造了一个奇迹,一天开荒六亩三分,被人称为“气死牛”。 岳飞所以记得很清楚,是因为当时他还小,惊讶地说:“哇!这么多,别说开荒,让我整块地上走上圈,也办不到吧?不过,等我长大,我能开荒七亩!” 听得爷爷笑着给了他一勺子削在他的脑袋上:“这么小就想吹牛?你爷爷我费了牛劲,才开了三亩,你能比爷爷我厉害?” 在岳飞眼里,爷爷那是无所不能的,看他将老爸给管的,耗子见猫相似,便知道厉害。 估计是爷爷那时的劲头没有掌握好,打得岳飞脑瓜仁儿疼,现在想起来,还有痛感。 后来岳飞长大了,也知道那个每天开荒六亩三分是多么大的成功,没有办法和那个杜林森比肩的,岳飞有时候甚至觉得那个家伙有特异功能。 当然,那个都林森的开荒数字,是没有弄虚作假可能的,因为那个指标有无数的眼睛观瞧和验证,还有许多参赛的人监督呢,一丝一毫不能差的。 岳飞虽然那个时候对爷爷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也不得不承认六亩三分开荒标准他也达不到,别说六亩三分,开荒一亩地都能把他累成狗,趴在地地上起不来。 可是现在,嘿嘿! 经过身体改造的岳飞又信心爆棚了,估计再让爷爷看看自己现在的样子,他也得刮目相看。 天马行空飘了一阵,岳飞又刹车回到地面,思考开荒的问题。 嗯,不要好高骛远了,就算一人一天开一亩荒地吧,那开二个月一共多少? 嗯算算:三十天乘以五千人乘以一亩地,等于十五万亩! 不是太多,但是也不少了,估计是现有这两个村镇耕地的十倍。 那么可以多打多少粮食,每亩单产一百斤?二百斤?三百斤?四百斤?……一千斤? 岳飞有些头疼,不太好确定,因为那取决于种子是不是能够高产。 目前现有的那些小麦、谷子、水稻、豆菽,即使是产量最高的水稻,最多五百斤到天了,还不是什么地都能种。 比如水稻,单产会高一些,但是必须种在水浇田里,而不是旱地里,而那些新开垦的荒地基本都是旱地,改造成水浇田难度很大。 小打小闹于事无补,所以岳飞就不去操心了,干脆都按旱地算就好。 这个事情大概有了谱,就是通过开荒可以大量增加耕地,解决了可用土地的难题。 至于达到十五万亩的目标,超过或者不到,岳飞不是太在意,他是作真略思考,不是搞科学计算,没有必要精确到一亩一分。 做计划,必要的前提条件必要解决,否则就失去了根基,既然耕地有谱了,现在还缺乏良种。 这个思考起源于殷受的传记,神农的蹩脚图画和寥寥几笔线索,岳飞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又回到殷受的手稿。 估计是原来看书时间太长,视力有些恍惚,只顾看书没用脑子,脑筋不是很清楚,刚才一段时间回忆和算账,有所恢复,再一看拿一些残图断字,竟然有了新的收获。 看那个标了“蹲鸱”的石头,现在再看竟然隐约不是石头,而是一只笨拙的大鸟了,是一种鹞鹰,即使蹲伏在地上,也如同一个大人蹲在地上。 接着他那些已经断片的记忆也联系起来了。 这种单块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可食之物,根据岳飞的认知,并没有在后世他活跃时期得到普及,当时那些人的普遍认知类似的食物是红薯白薯或者相似物,从味道上看那些薯类可能不比这种庞然大物差,甚至更好一些,但是从块头上看,这些后世普及的薯类简直不值一提。 一个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另一个只是一个小指头。 而那种不值一提的薯类和这个庞然大物没有关系,都是从番邦外镜传入的。 这就让岳飞觉得不可思议了。 自己好了几十倍的东西不用,干嘛从外面搞来差劲儿很多的烂货? 也不对,烂到算不上,只是和自己早就有的东西比,确实比不上,如同大象面前的一只老鼠。 岳飞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不理就是了。 不理并不是不干事,而是直接在那个庞然大物身上下手,将它找到,作为高产粮食的种子,使用在那些新开垦的耕地上。 既然一直到后世都没有普及,岳飞估计那个庞然大物还依然健在,估计是更大的庞然大物了。 他也同样理所当然地认为,那种庞然大物,绝对不会只有一个孤家寡人,一定还有很多,找到一个,就会牵出一个,带起一嘟噜。 这也是岳飞要用它来大规律播种的理由,而且,神农提到的地方有那种庞然大物,别处难道就没有吗?只是没有发现,没有普及而已。 神农那个时候就发现的东西,都没有下文,其它地方即使有,也不会受人重视。 岳飞同时也考虑到,那个庞然大物如此威赫,胆小的人一看到就吓尿了,哪里还敢吃它?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神农。 神农用尝百草的勇气品尝了那个庞然大物,估计没有特殊的药效,也不会特意推广,所以也没有引起大家注意,毕竟神农的目的也不是找食物,而是找药物。 而人自然的能力是就是饿了就找吃的,而大自然所能提供的食物又天然地满足人的自然需求,那些贪婪的欲望当然除外。 现在岳飞将主意打到了那个庞然大物的身上,当然不是因为自己贪婪的欲望所促使,也不是因为那个庞然大物的味道特别鲜美。 岳飞那经过特种兵锻练的肠胃,对所有的可能食物接受程度,估计有宋一代,所有人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也就是说,即使所有人都因为食物缺乏而饿死,他却能活着,欢蹦乱跳。 可能还会怀疑地问:“到处都是好吃的,你们怎么那么客气,就是不吃呢?” 所以,岳飞处心积虑找那个庞然大物的麻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需要粮食的宋时人。 为了招徕饥民,扩大全民皆兵的兵员,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基本生活需要。 非但如此,还是为了将来岳飞兵员和支持者的更大增加。 这种增加,在一定的未来时期,就能扩大到所有的有宋国境,最起码能够在饥荒的年景不会饿死人,还能支持他们的增长,这些都离不开粮食。 除了有宋国境,岳飞在未来还要扩大自己的供应粮食的方位,走出有宋国境之外,那个范围更大,需要更多的粮食。 不过,岳飞倒是不太担心,因为随着支持范围的扩大,耕地也会大量增加,不愁没处种植那种高产作物。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岳飞已经下定决心要找到这个庞然大物,他不信神农能看到,他岳飞就看不到,他还可以发动大家一起去找。 另一个帮助他找到那个庞然大物的方式,就是到处访问当地的住户,从他们那里得到线索。 最初的时候,神农也是从当地土人那里得到消息的。 既然决心已定,岳飞就抓住了一个关键问题:那个老鸦岔垴到底在哪里? 估计那个庞然大物还在哪里吧? 如果符合常理,那个庞然大物的唯一变化,就是更加庞然大物! 有了更多的庞然大物也是不足为奇。 总之,岳飞认为,当务之急就是确定老鸦岔垴在哪里,然后赶到那里,确定那里是不是那个庞然大物的老窝。 于是,岳飞也停止了秉烛夜读书,同时也中断了读书以后的深思熟虑,跑到了那个船舱之外,看到那些依然漏夜操船逆流而行的船员,不管是临时的还是原来的水手。 原来此时已经进入了汤河河段,重新开始了逆行,那些利器队队员又在操起多功能矛,催船鼓进,很是吃力,船速也缓慢下来。 这里已经距离原来停船的码头不远,所以大家都来到船头。 让岳飞意外的是,现在他们要停船的地方,并不是之前的停泊船只的码头,而是另一处所在。 岳飞没有管它,对大家问道:“你们中谁知道老鸦岔垴?知道的话,告诉我那个地方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