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朕赵瀚赵贞芳在线阅读 - 第130章 128【要不,你从贼算了】(为盟主echoss加更)

第130章 128【要不,你从贼算了】(为盟主echoss加更)

    古代江西,真是要种麦子的。

    如《建昌府志》记载:“麦,十月种,四月收。”

    清朝中后期,江西的南部、东北部,双季稻和三季稻推广成功。

    但江西其他地方,由于水热条件不足,只能搞多熟制种植——冬小麦和晚稻连种,或者荞麦、油菜、豆子和晚稻连种。

    赵瀚此刻就在接待一个儒商,本来做生意路过永阳镇,见此地反贼非常重视农业,于是主动跑来献计献策。

    此人名叫李凤来,虽是秀才出身,说起种地却头头是道:“这稻子可以迟种,等麦子收获之后,再把晚稻种下去。同一块田,一年可收两次主粮。”

    “早稻和晚稻,除了栽种时间,还有哪些不同?”赵瀚问道。

    李凤来解释说:“早稻三四个月就能成熟,晚稻的成熟时间更长。越晚播种,就越长得慢,短则四五个月,长则需要半年时间。”

    “总镇!”

    突然有秘书敲门。

    赵瀚皱眉头道:“说。”

    秘书回答:“庐陵知县求见。”

    嗯?

    赵瀚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即差点笑出声来,说道:“请他进来。”

    王调鼎被请进办公室,拱手道:“鄙人庐陵知县王调鼎,见过赵先生。”

    赵瀚拱手见礼,说道:“请坐,稍等。”

    李凤来也起身见礼道:“南昌府秀才李凤来,见过王知县。”

    然后,王调鼎就被晾在那儿。

    李凤来继续说道:“若要种植晚稻,普通的稻种不行,必须是以‘番粳’为种。农民伺候晚稻,与早稻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细微差异。个中区别,我可写下来,赵先生令人试种便成。”

    “庐陵县适合种晚稻吗?”赵瀚疑惑道。

    李凤来说:“我也不知,但赣南多地遍种晚稻,南康、饶州二府也多晚稻。可麦稻连种,可荞稻连种,可豆稻连种,可油稻连种,一年二熟,收粮倍矣。”

    赵瀚拱手道:“如此便请李先生,送来一些番粳种子,我让人在自家田亩进行试种。”

    “包在我身上。”李凤来笑道。

    作为一个商人,自然不可能无事献殷勤。

    李凤来献计献策,无非是想购买赵瀚的粮食。也不说压价,市场价购买即可,主要运到江浙一带售卖。

    这是长期的大宗生意,只要跟赵瀚搞好关系,今后每年都能在此收粮。

    李凤来又说:“那些山地、坡地,收获麦子之后,刚好能种上苞谷(玉米)。苞谷还能跟番薯套种,如此又能增产无数。”

    赵瀚说道:“苞谷种子,我已经买回来了,只待收了麦子就种下去。”

    李凤来笑道:“此时就该育种了,直接播种产量更低。可以先用粪土球育种,以垄载之法种番薯,再于垄沟种植苞谷。如此,便能各取其利,苞谷、番薯皆能增产。”

    赵瀚连忙起身,拱手作揖道:“先生真乃大才也!”

    李凤来还礼说:“不敢当,鄙人既是粮商,自然熟悉农事。”

    赵瀚说道:“只要先生传授种粮之术,今后在我的地盘上,卖粮肯定优先卖给先生。”

    “好说,好说,”李凤来非常高兴,又瞟了一眼王调鼎,“既然赵先生还有贵客,那鄙人就不叨扰了!”

    “我送先生。”赵瀚一直把李凤来送出门。

    “对了,”李凤来在门口停下,掏出一件物事,“此为烟梗,可舂碎成末,插秧时撒在根旁,便能驱灭害虫也。”

    无污染农药?

    赵瀚喜道:“请先生收购烟梗,明年插秧时节,我要大量购买。”

    “好说,好说。”李凤来笑道。

    赵瀚的心情更加愉快,不但把李凤来送出前院,甚至将此人送出总兵府。

    玉米和红薯,今年就能大规模种植了。

    不要觉得没有良种改进,这两样作物就产量不高,人家美洲土著种植上千年,难道就一直不知道育种?

    明末清初,红薯已干翻所有杂粮,成为赣南地区的农民主粮。至清中期,红薯传遍整个江西,成为各山区农民的主粮——农民是用肚子投票的,产量高不高他们很清楚。

    此刻,王调鼎坐在房中,脑子还有些迷糊。

    他一时冲动跑来见反贼,没想到被晾在那里半天。更有趣的是,他居然没有感到愤怒,反而认真聆听赵瀚和粮商的对话。

    赵瀚回到办公室,笑道:“王知县,你好大的胆子,就不怕被我一刀砍了?”

    王调鼎反问:“把我砍了,对赵先生有何好处?”

    “哈哈,你这县官有趣,”赵瀚笑着说,“寻我何事?就直说吧。”

    王调鼎居然站起来,整理衣襟,端正作揖:“请赵先生不吝赐教,如何能做到万民一心?”

    赵瀚说道:“无非四个字,教化、德政。”

    王调鼎又问:“如何教化万民?”

    赵瀚解释说:“我欲求天下大同,便寻来志同道合之辈,令他们宣讲天下大同的道理。这种道理,不能太艰涩,要老百姓也能听懂。光说还不行,得给百姓分田,摒除苛捐杂税。如此,便能万众一心。你是官儿,我能做的,你不能做。”

    “是啊,我不能做。”王调鼎黯然,他确实没法给百姓分田。

    当然,王调鼎也分过。献县匪寇众多,好些地主被杀,他剿灭贼寇之后,也给流民分了土地。

    但头一年分给农民,由于苛捐杂税太重,第二年就被大地主兼并无数。

    王调鼎又问道:“如何能官民一心?”

    赵瀚笑道:“百姓不傻,若是好官,他们自然拥戴。怎样把官都变成好官呢?一要给官员立志,让他们明白,做官不是为了人前显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济世救民。二要选贤任能,要赏罚分明。有能力的上,没能力的下,功绩卓著便该升官。”

    “这么简单?”王调鼎疑惑道。

    赵瀚说道:“天下间,许多道理都很简单,真正困难的是能不能做到。朝廷能做到选贤任能吗?朝廷能做到赏罚分明吗?”

    王调鼎默然。

    就拿王调鼎自己来说,他在献县剿匪、修筑城墙、安置流民,随便哪样政绩都该升官。结果呢?干满了三年,只因没给文选司送礼,就被平调到庐陵县来——这个职位,无人敢受,都知道府县两级官员,已经被反贼给杀光了。

    暗自叹了口气,王调鼎拱手问道:“赵先生如此大才,不知师从哪位名儒?”

    这个问题不能回答,赵瀚调皮得很,低声说道:“我冒充是秀才,其实就一个童生。这可丢人得很,你莫要出去到处说啊。”

    王调鼎被逗笑了,说道:“赵先生主动退出府城,是想今后接受招安吗?”

    “我为什么要招安?”赵瀚反问道。

    王调鼎说:“半县之地,还能抵挡朝廷大军?而今,李巡抚正在征讨都昌反贼,待到讨贼成功,便能练出强兵,届时赵先生如何自处?”

    “嗙!”

    赵瀚猛拍桌子:“我八百士卒,就敢攻占府城。而今数千精兵,若是把我惹毛了,便去把南昌打下来。那位李巡抚,能练多少兵出来?如今,我治下之民,十二岁以上丁口,已有六万多人!若是强行征兵,能征出一万五千之数!”

    “我又不是没打过仗,”王调鼎表示不信,“六万多丁口,15岁以上男丁,顶多能有三万,你抽一半去打仗?你粮草够吗?”

    赵瀚咧嘴笑道:“你信不信,我要是一声令下,农民会自带粮食跟着我打仗。”

    王调鼎联想到今日见闻,心里居然信了,没来由一阵恐惧。

    “我就算打不过,还能跑进山里,”赵瀚质问道,“你猜朝廷要派多少兵马,才能将我彻底剿灭。”

    王调鼎估算道:“得五万大军。”

    赵瀚伸出两个指头:“非二十万不可!把我逼急了,我不但能进山,还能行那裹挟事。到时候,就算我被灭了,整个江西都得跟着完蛋。”

    王调鼎的心情有些沉重,他能想象那个场面。

    以赵瀚恐怖的组织力,若是一路裹挟,还有无数大山为依托,恐怕二十万大军都难以清剿。

    不说二十万,便是十万大军,也得几个省同时出兵。一来朝廷无兵可用,二来就算能出兵,也得把江西打成白地。

    “你想改朝换代?”王调鼎问道。

    赵瀚并不正面回答:“我只愿天下大同。”

    王调鼎又不说话了,也不晓得在想些什么。

    赵瀚突然说:“要不,你从贼算了。”

    王调鼎说道:“我考虑一下。”

    这二人对话,一个比一个离谱,不晓得谁是官谁是匪。

    赵瀚也不强求,只问道:“我若把农会,发展到整个庐陵县,你会招募乡勇征讨吗?”

    王调鼎避开问题,反问道:“都那样对待地主?”

    赵瀚解释说:“不是我的地盘,手段可以柔和些。只是在各乡建立农会,团结佃户抗租抗息,团结小地主和自耕农抗税。”

    王调鼎仔细思考那种情况,摇头苦笑:“那我这知县没法当了。”

    赵瀚再问道:“我若把农会,发展到整个吉安府呢?”

    王调鼎叹气说:“真到那个时候,赵先生振臂一呼,整个吉安都是你的。”

    赵瀚继续问道:“我若把农会,发展到整个江西,发展到两京十三省呢?”

    “告辞!”

    王调鼎突然起身,他不敢再聊下去。

    赵瀚也不亲自送客,只对着王调鼎的背影喊:“哪天若是想明白了,王县尊随时可以来从贼!”

    王调鼎走出总兵府,抬头看着天空,总觉得乾坤已经颠倒。

    (感谢一人独钓一江秋的盟主打赏,感谢各位书友的打赏和订阅。例行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