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无限世界传说系统在线阅读 - 第九十章 两方反应

第九十章 两方反应

    马成昆一脸的激动和欣喜的看着眼前的销量报告,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报纸的销量竟然已经超过十五万份了,要知道,《寻秦记》连载才仅仅一周啊,这么算来,再过一段时间,销量甚至会回到他接手之前的成绩,甚至还会超过。要知道,半年前卫斯理系列的再度火爆,也仅仅只让《明报》涨了两万多份的销量,《寻秦记》却是直接将《东方日报》的销量从10万2千份,直接拉升到15万8千份!而在此之前,《东方日报》连续一年多销量下滑,眼看着就快衰落了。这放到现在就相当于一个大神撑起一家网站啊。现在各家报社的老板都在打听段宇翔,想要找这位新晋的当红作家约稿。

    马成昆去年接手《东方日报》的时候,马氏家族风雨飘摇、报社人心离散,报纸销量从16万份一路跌到上个月的10万2千份。就在马成昆快撑不住时,报纸销量突然触底反弹,你叫他如何不激动?

    那天他刚见段宇洪两人的时候,根本还没搞清楚他到底是来干嘛的,就稀里糊涂地翻开稿子看了。本来只打算随便看看,但是没想到看过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由于系统的改进,这本书开篇的都市情节就已经可以让人爱不释手了,专心看书,在他接下来看到猪脚居然来到了战国时代,甚至让他暂时忘记了眼前煞星的存在。一口气把老段带来的三十万书稿看完后,马成昆已经有了决定,无论于公于私,这本书都一定要发,而且当然要大肆宣传,否则简直对不起这本书,下定决心后,马成昆抬起了头,突然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两人早已离开了。

    没想到那天看书竟然这么入神,马成昆现在想想都感到不敢相信,难怪可以把《东方日报》的销量提高那么多,果然是一本神书。由于这两天报纸销量的猛增,广告部光今天上午就接到4单新增广告业务。如果明天报纸销量还在激增的话,提高广告价格就有了理由,《东方日报》的广告将恢复到以前的价位。马成昆最近都乐翻了,销量和广告是一家报纸的生存命脉,这些消息其实是在宣告《东方日报》已经再度辉煌起来。正因如此,这次马成昆虽然是被迫的,但其实完全没有办法因此对老段产生任何不满,反而打定主意要抱住段宇洪段宇荒两兄弟的大腿。

    《东方日报》这边是一片大好,作为竞争对手的《明报》那边气氛当然就不怎么好了。

    最近段宇荒的照片已经被爆出来了(这么容易就暴露了当然是老段故意的),帅到惊天动地啊,而且由于前些天他来《明报》投稿的时候没做伪装,走路姿势也非常嚣张,最重要的是离开时的那一声大吼,很多员工当时没上前去问,但其实都已经暗暗记住这个人了,报纸上他的照片一登出来就有很多人认出他了,再联想到其它《东方日报》上报导的这个《寻秦记》作者段宇荒还是个新人,而他最后还从拿着几本稿纸从金镛的办公室里进去又出来了,他们这波见过老段的人几乎都能大概推测出一些事了,很明显,《寻秦记》本来是要给《明报》投稿的,但不知什么原因,最终这本书在东方日报上刊登了,最常见也最合理的推测当然是两边谈崩了。

    话说在编辑们眼中,会谈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金镛的小气也是众所周知了,这些编辑都能想象到,对一个新人,金镛的原则是写的再好也决不给出超过千字一百的稿费,那个写出《寻秦记》的段宇荒年轻气盛,受不了低廉的稿费,愤而离去也是很合理的,毕竟写出这样书的人当然应该有些傲气。

    这样推测也是很有道理的,1970年,《明报》每天出纸2.5大张,1980年出5至6大张,对于《明报》的成功,金镛说过这样一番话:“我想,我成功的地方是喜欢思考,不墨守成规,遇到有困难时,通常很快就找到解决的办法。不过,我却不是个能搞大生意的人。搞大生意的人对金钱很重视,对赚钱很有兴趣,但我对此却常是糊里糊涂的。”其实他一点也不“糊里糊涂”,而是非常精明,他对金钱不但不是没有兴趣,而且非常在意,甚至可以说锱铢必较,在《明报》内部一直被称为很“抠门”的老板。

    他说:“办报纸,不能过分浪漫。”又说:“本来就是这样,做生意,办理报馆,写评论,金钱的处理问题,这些一定要很严肃的,一浪漫就糟糕了。”这些话的背后也包含了对每一分钱的在乎,《明报》曾经历了早期极为艰苦的岁月,所以即使在财源广进以后,他也厉行节约,到了抠门的程度。对此,金镛说过:“我办报办了几十年,对于一磅白报纸的价格、一方英寸广告的收费、一位职工薪金和退休金、一篇文章的字数和稿费等等,长期以来小心计算,决不随便放松,为了使企业成功,非这样不可。”林燕妮说:“很多人认为文人办企业,易流于情绪化,不会精打细算。查良镛却不,说了不能加薪便不加薪。”

    与其他大报相比,《明报》的工资低,福利薄,这是《明报》员工,从编辑、记者、校对到排字房、机房工人的同感。他们对金镛最不满的地方,就是工资加得少,连退休金都“缩水”。

    《明报》员工批评金镛,可以以高薪聘请新员工,但老员工的工资偏低,从来没有大幅加薪,以致新、老员工的工资差距很大。有些老员工,因为生活负担重等原因,不得不离开《明报》,另找工作。所以有人说,金镛一直强调《明报》从不“炒人”是事实,但员工忍受不了低工资会自动离职,不需要他主动“炒人”。金镛自己的解释是,《明报》是一家有地位、工作环境稳定的大机构,员工虽然工资较低,总比在一家工资较高,但工作环境不稳定的机构工作强,因为该机构随时都可能面临倒闭。在金镛看来办报纸完全不同于写武侠小说,而是一项十分实际的事业,钱是很实际的。所以他对《明报》员工一直实行“微薪制”。他会对年轻的《明报》人说,在《明报》工作是他们的光荣,别看就这么一点工资,还有人排队想进来。一次他公开说:“《明报》有400名员工,每人加100元,一年就是几十万。”自60年代中期,《明报》在香港报界享有盛誉以来,有过《明报》的工作经历,的确会身价大增,成为新闻界的一种重要资历。

    金镛给作者的稿费也很低,办报之初经济困难,后来·经(这个词怎么也被禁了,谁给我普及一下知识)济状况好了,稿费也没有提高多少。沈西城(话说他1979年他给《东方日报》写稿,三个月的连载,每天750字,稿费是1000元。但给《明报》翻译日本推理小说,每天800字,稿费只有653元,比《东方日报》少了350元。由于《明报》的专栏地位高,香港不少专栏作家,如张小娴、亦舒等都是从《明报》出的名,在《明报》开专栏仿佛成了身份的象征,因此尽管稿酬低,仍然有很多作者给它写稿。当然,还是有人对《明报》稿费不满。1948出生的林燕妮曾被金镛称为“香港最好的散文作家”。1972年她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工作时,就开始为《明报》撰稿,后来开辟了“懒洋洋的下午”专栏。她要求金镛增加稿费,金镛的回答是:“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不加!”另一位女作家亦舒也要金镛加稿费,金镛则回答:“你又不花钱,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亦舒为此在她的专栏里“骂”金镛,说他刻薄爬格子动物。虽然文辞尖刻,但金镛看了,不仅不生气,还笑着说:“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总之,说什么也不加稿费。亦舒的哥哥倪框是金镛多年的至交,是《明报》最早的作者之一,他也尝到过要金镛“加稿费”的滋味。

    有段时间,兄妹齐向金镛抗议,电话,信件齐飞,要求加稿费。金镛总是左推右挡,以太极卸劲化去倪氏兄妹刚猛凌势。倪框气他不过,乘住一场宴会,带住几分酒意,大声疾呼要金镛加稿费。

    他说:“查良镛,过去你给我低稿费,我体谅你,但现在你的《明报》那么赚钱,你该大方点了吧!给我加稿费!”连倪框这样对金镛一直心怀感激的人都忍不住了,(就是金镛劝他写科幻小说的)但金镛不介意,笑笑说:“好好,我加!”过后,稿费真的加了,可是只有百分之五,气得倪框打电话去骂金镛。不善言辞的金镛在电话里用近乎哀求的语调说:“好了好了,倪框,不要吵!给你写信。”一听写信,倪框就傻了眼,他最怕写信,他是职业作家,一字千金,认为写信没有报酬,是浪费,只有傻瓜才做。金镛却偏偏特别喜欢写信。倪框曾说:“我从来不曾见过有一个人像查良镛那么喜欢写信。”过两天,金镛给他写了一封信,拆开一看,洋洋洒洒附列了十几条理由,恶心至极的将自己摆在极底的位置,统统都以“弟”自称,申述报馆的开销如何大,经济如何不景气,如何应该节约,条理分明且很难让人反驳,最后是“吾兄要加稿费,势必引起连锁反应,给你加了稿费,其他人也要加,这笔开销不轻。”一封信就把倪框加稿费的事挡了回去。

    在香港文化界里,倪氏兄妹素以辛辣出名,居然都给金镛弄得服服贴贴。你说金镛吝啬的本领有多大?木蚤虽恶,遇上糯米也是变不出戏法的。金镛就是治服倪氏兄妹这两只顽皮木蚤的糯米。(不得不说句题外话,金大大的吝啬也只是在商言商,该大方的时候真心很大方,央视买改编权,一块钱卖了,08版射雕,胡戈车祸,二话不说把到期的改编权无偿延期,倪框有什么困难,金镛都会帮忙。有时倪框等钱用,金镛就会预支版税。这是是倪框跟明报出版部的人亲口说的。关于金镛的捐款,他一向很低调,大家估计都很少听说,但傅国涌写的《金镛传》中有出现过,金镛已经捐出了超过5000万的资产。要知道这五千万可不是现在通货膨胀的钱,而且金镛的钱和那些炒房炒地的富豪们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在香港一地,他的财产不算隐藏富豪和家族企业也就能挤进前一百罢了。以金镛的身家论,能捐出5000万,比绝大多数华人富翁,港台海外的,尤其内地的富翁,都更慷慨,而不是更吝啬。)

    至于金镛会据稿?这个真相编辑们倒是真的没人猜得到,毕竟这本《寻秦记》经系统修改,实在已经达到了绝对经典的程度,除非昏了头,否则决不至于有人可以将之放弃,更何况那人还是金镛,眼光不可能这么差,会看不出这本书的厉害。

    他们哪里知道,对于《寻秦记》,金镛原本就看不怎么顺眼,觉得这书笔调太轻佻,而且其rou戏俗不可耐。虽然情节新颖,或许可以卖出不俗的销量,但《明报》已经有了倪框的卫斯理系列,金镛对《寻秦记》便不作考虑了,没想到这本书的影响力会这么大。而且更重要的是,老段不按常理出牌啊,他直接开挂把书改成这样了,如果早点把这个版本的《寻秦记》拿出来,金镛说啥也不会据稿。

    PS:哈哈哈,看小说入迷,差点断更,吓死本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