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华娱之巨星推手在线阅读 - 第780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下)

第780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下)

    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谢非的电影越成熟。中文≥=

    从《我们的田野》中的理想主义到《本命年》的生命底色,谢非对人性与社会的认识更进一步,而到了《黑骏马》时,他更是返璞归真,重新回归到诗意的精神家园。

    96年至97年,谢非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开阔眼界之余,他也开始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

    回国之后,谢非迎头碰上了市场经济和文化转型,文学界和电影界的创作也都开始聚焦这种社会变革。谢非反思,自己前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过于单薄,他开始深入挖掘更为丰富真实的人性。

    于是,谢非将柳恒的小说《黑的雪》搬上银幕,即9年的电影《本命年》。

    影片展示了个体户青年李慧泉苦恼而又无意义的生活,刻画了一出丧失理想和信仰后的人生悲剧。谢非想以此“为一代青年立传”,表现社会变动在城市普通人身上的反映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与《我们的田野》相比,《本命年》同样将镜头聚焦在年轻人身上,也同样是对真诚、理想和美的呼唤,但泉子无意义死去的灰暗结尾却与《我们的田野》中的理想主义截然不同。

    这种客观冷峻的呈现,恰恰表明了谢非对生活的认识更为清醒和成熟。

    另外,演员江文,摄影师肖封、录音师武凌等“第五代”青年影人的加入,也使这部电影颇具几分现代色彩。

    此后,谢非继续着自己对人性的思考,拍摄了《香魂女》。影片表现了一个复杂的女性形象,在她身上,既折射出华夏农村妇女命运的不幸,展示了她们纯洁、辛勤和坚强的本色,同时也对她们的愚昧与不觉醒进行了温和的批判。

    993年2月,电影《香魂女》和《喜宴》在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同获金熊奖。相比之下,黎安的《喜宴》更多是站在西方价值观的立场上,对文化的包容性进行肯定,而谢非的《香魂女》则更多地表现为东方乡土社会对于精神文化观念缺失的集体无意识的批判。

    《香魂女》还获得993年度政府优秀影片荣誉奖、美国芝加哥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香江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以及999年法国亚洲电影节公众大奖等殊荣。

    2世纪9年代,急展的华夏社会被卷入风起云涌的商业化大潮。

    谢非拍摄度虽然减缓,却仍于困顿中另辟蹊径。

    他以少数民族故事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别样的风俗继续探讨人性,呼唤理想主义——根据章承志同名小说改编的《黑骏马》便应时而生。而作家梁小声说,选择拍摄《黑骏马》,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悲壮的事。

    这部电影就像一赞美辽阔草原之母的抒情诗,影片中带有神奇色彩的黑骏马,悠长婉转的牧歌,广袤无边的草原,都成为蒙古族人精神的一种表征。男主角回到成长的草原,完成了一次心灵的返乡之旅,也得以寻回遗失的人伦温情。

    在以索米娅等人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和白音宝力格为代表的“现代城市文化”的二元对立中,谢非试图复归人类的精神家园。电影温柔敦厚的影像,也成为“第四代”诗化镜语的极佳样本。

    《黑骏马》获995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音乐艺术成就奖,魔都影评人奖最佳影片奖与最佳导演奖,以及俄罗斯第五届圣彼得堡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

    除了导演身份之外,谢非还是一名教师,一个管理者,一位呼吁者和活动家。

    他毕业后即留校任教,后又赴美考察西方教育制度。他身兼诸多电影机构要职,还亲自cao办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其多重身份相互交织,构成了“复杂”面貌。

    965年,风华正茂的谢非毕业留校任教,就在他满心欢喜准备大展宏图之时,“闻革”开始了。969年,谢非去了保定白洋淀附近的干校。974年,调回了“五七艺校”,开始了教师生涯。9年至9年,他又担任了北平电影学院副院长,管理教学。

    在早期,谢非的重心放在拍片实践上:“在我开始做教师的前十几年里,我是既做老师,也在做学生,因为要补艺术实践的课,因为只有通过亲自的拍片实践,才能获得真本事、真经验,才能教好学生。”

    北平电影学院教授倪正曾披露一则逸闻:当初,谢非指导7班拍摄毕业作品时,不避越俎代庖之嫌亲自上阵,师生间就此引过争执,实因其创作力遭“闻革”浩劫压制太久了所造成。

    教学相长,学者的身份也影响着谢非的创作:“有人说拍电影和教电影是两回事,前者需要热情,后者需要理智。我以为它们其实是一回事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作为“教授导演”,谢非独有一种温文尔雅的儒将风范,他的影片也始终贯穿着严肃思考和人文精神。

    来到2世纪,在拍完电影《益西卓玛》以后,谢非的重心开始转向教育。正如他所说:“2岁到5岁是艺术家创作的黄金时间,而5岁到7岁,甚至更老,才是艺术教师的最佳时光。我自己几十年游走于拍片与教书之间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条规律。”

    这期间,谢飞拍过两部电视连续剧《日出》和《豪门惊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电视剧导演教学的第一手实践经验。其间,谢飞还亲手栽培了“第五代”导演程凯歌、卢俊、田庄庄和黄键星等人,“新生代”导演贾克章、卢川、管唬、汪小帅等也都受过这位前辈的指点。

    早在2世纪年代,谢非就已成为与国际影坛接轨的华夏电影人代表。

    他曾出任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第四届国际学生电影节的评委,并利用参展评审的机会将国外先进的影视资源嫁接国内,传授学生国际影坛的最新创作理念。赴美讲学期间,他曾用自己积蓄的外汇补贴为学院购买了2多部国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影片资料。

    近几年,谢非更是创办了“北平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而所送审的国内影片,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主审。

    2年之后,谢非作为艺术顾问指导了三部电影的拍摄,即根据方樊同名小说改编的《万箭穿心》、金可导演、汪景春主演的《向阳坡传说》以及摇滚歌手崔间执导的电影《蓝色骨头》,也曾和弟子章宝全默契配合,推出了多部中低成本的艺术电影。

    谢非倡导建立艺术影院,为文艺片寻找更多出路。他本人一直坚守艺术电影,但却以客观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走主流商业市场,各抒其长。

    岁月浮躁,更易看出一个人的真品格和真性情。谢非虽身兼数职,为人却低调沉稳。老骥伏枥的志向,更源自终身的热爱。

    如今,谢非已不再拍戏,但翻阅他的电影历程,其中的光彩许是这个时代进程中的夺目一瞬,那时的绚烂在今天也未曾归于静默。

    一个时代的记忆,仍在谢非电影投射出的光束中,照亮一代代观众的心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