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鄂西剿匪记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三章 蕴量剿匪计划

第三十三章 蕴量剿匪计划

    恩施城北门外有一条街,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胜利街。街道为什么叫胜利街呢?因为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经常在此条街上进行各种有关的抗日宣传活动。后来日本投降了,街口扎了个庆祝抗战胜利的彩门,所以北门外的这条青石板的小街道就被命名为胜利街。这条街当时残破不堪,一色的木板房,靠河的那一面是一个大斜坡,杂草丛生,下面是一条石子铺成的狭窄公路,也没有河堤。清江桥是木头的,也被敌人烧断了。街上,仅有几家旅舍、澡塘、小吃馆和糖食铺、丝烟铺、杂货铺,很多贫民就在街沿屋檐下打麻草鞋、搓棕纯或卖鞋、帽等手工制品,还有打钱纸和做蚊烟的(用皮纸和锯末等做成)。街面都是低矮的木房,可以说没有一个像样的铺面。到了晚上,多是点煤油灯,也没有路灯。

    在街的一旁有一座小山,叫碧波峰,山上有个尼姑庵,它名叫白衣庵,位于胜利街后,里面有个尼姑叫妙玉的正在那里念经,不时有香客进去烧香拜佛,香烟缭绕。

    从山下顺着青石板的街道一路上去,可看见白衣庵坐落在山坡的一块平地上。白衣庵,原名无垢庵,因供奉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着白衣,又称白衣大士,后更名白衣庵。再上数十级石阶,即到白衣庵山门。山门为砖砌双重檐飞角门墙,正中嵌“白衣庵”三字青石门额。门墙后为木结构门厅;过门厅为院坝,院坝后有禅堂3楹,禅堂右侧为佛殿。佛殿墙体上遍绘壁画,色彩绚丽,灿然夺目。佛殿前为凉廊,凉廊外设石雕栏杆,凭栏眺望,山城风光,清江秀色,一览无余。佛殿右侧红砂岩上有泉,清冽甘甜,终年不断。

    白衣庵地势高险,古木参天,修竹掩映,历来为文人墨客瞩目,称赞它“丹磴翠筱,景最清幽”。清乾隆56年(公元1791年),恩施县知县尹英图题赠匾额:“林壑优美”。白衣庵始建时间不详,但从尹英图题匾时间算起,距今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妙玉从正门打坐,她看到清江水,在眼前缓缓流过。清江河的水是天下最清澈的水,可以看见河底的鱼群,在水里游荡。偶尔,妙玉还会把鱼跳高的情景摄入眼帘。她说:一条鱼绝对不是一条鱼那么简单,说不定它的前生,是恩施城里的一介书生呢。在妙玉的眼里,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自己的前生、今生和来世,因果环环相扣地联系着。杀生意味着伤害一条人命。所以,妙玉走路时总是蹑手蹑脚,生怕踩死了砖缝里的虫子或飞蛾。

    妙玉每天早早起床,吃点简单的斋饭,端坐在佛像前,先默念一会晚课时唱过的经书。然后,太阳从树梢上升起来,周围忽然闪亮了,整个尼姑庵,仿佛笼罩在佛的光芒里,格外的耀眼睛。从远处望,最醒目的建筑是尼姑庵,尽管尼姑庵在恩施城不是最高的建筑,比如还有一座连珠塔,却时常隐藏在烟雨中,若有若无。

    这一天,慧静师父一大早就起床了,把弟子们集合到院子里说话。原来今天是参加“佛七”的僧人居士一起主持“八关斋戒”,要所有的弟子到二楼的念经堂唱经。这是领略佛恩典的宝贵时光,弟子们都不想错过这个时刻,但妙玉却主动提出在殿前打坐,接待远来的香客。在她的心思里,用行动多做他人之不愿做的劳作,就是对佛最大的崇敬了,也是最好的修行了。她相信佛是知道她的,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根本用不着什么多余的表白。

    一年一度的七月,清江岸边的百花已经开得很艳,夏天到处布满了泼刺的水声。各种品行的俗人与庸人,纷纷赶来看风景了。岸上的声音越噪,庵里的声音就越静,静得可以听见佛珠捻动。静得可以听见佛与尘的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