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1881铁血中华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三宣提督

第二十四章三宣提督

    三月五日,刘永福原本打算前往南宁,但是越南局势再发动荡。驻西贡的法国殖民当局军队快速集结,军事物资采购补充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军舰也在休整检修,这些情报被军情局快速递交到刘永福手中。为了更好的抵抗法军,刘永福决定尽快赶往南宁,商讨应对办法。

    三月七日,刘永福只带三十骑卫兵从驻地保胜出发,日夜兼程赶往南宁。这时候铁路已经修到凭祥,刘永福一行骑马先到凭祥,再从凭祥换乘火车,九日上午抵达南宁火车站。已经交权的程传民也和程宇华一起前往迎接。

    刘永福这是自从上次离开家乡后第一次踏上故土,之前是被作为叛军首领通缉,无法回国,之后广西虽然被程传民率军攻占,但是此时刘永福却被俗务缠身,脱不开身。这次回家,才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工厂遍地,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反清将领,一路走来感慨万千。这才是他理想中的太平生活,也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虽然有理想,但是由于他的文化不高,心中无法提出具体方案来对社会改革。没想到现在自己一事无成,程传民却创下这等基业。

    在程传民派来的引导员的带领下,刘永福在站台上隔着很远就发现程传民父子。他加快了脚步迎了上去。两人甫已见面,都是唏嘘不已。

    两人已经有十几年未见,当初起兵的时候虽然不是同一支义军,但是相互间也有合作,见过几次面,惺惺相惜。这几年来相互间通信逐渐增多,特别是程传民对黑旗军开始支援以来,两人神交已久,但是一直无缘再见一面,没想到是在这种局势下相见。

    一顿寒暄过后,两人相互间聊起了近况。

    “程大哥,听说你现在再疗养,身体怎么样了?”刘永福不是程传民的下属,只以朋友兄弟相称,按年岁程传民还比他大几岁,两人都是一时豪杰,因此他见了越王也就没有那么多虚礼。看到程传民身体瘦削,刘永福大致也猜到一些,但是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他对程传民能作出这么大的事业敬佩不已,最关键的是程传民对待治下百姓的态度。因此他希望自己的老友能长命百岁,对中国作出更大的努力。虽然现在听说他已经将权利交给了他儿子,但是在他看来,只要程传民还健在,就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多谢刘贤弟的挂怀,现在已经好多了,虽然还不能跟刘贤弟一样骑马陷阵,但是情况已经好转很多,这是犬子,表字宇华,现在大小事务都是他在处理,我也落得清闲,养好身体还能多活几年。”程传民拉过程宇华,介绍给刘永福认识。

    “刘叔好,小侄给您问好了!”程传民对于鼎鼎有名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也是耳熟能详,不说脑子里装的后世记忆,就是这世的诸多关于刘永福的传闻就能让程宇华敬佩不已。因此这个时候他出自内心恭恭敬敬的给刘永福作揖问好。

    刘永福没有说话,先是好好的打量了一番程宇华,然后才抚须说道:“虎父无犬子啊,我也听说过一些你的传闻,年纪轻轻就不仅处理政务井井有条,看法独到,就是军务也多有钻研。听说上次对清廷的最后一战就是你的建议,不错,很不错。”

    “哈哈,刘贤弟谬赞了,他虽然薄有成绩,但也经不起你这样夸他,我们先不细说了,回府休息再细谈。”程传民停止了现在的话头,带着刘永福回越王府。

    程传民父子和刘永福同坐一辆马车。自马车出了火车站,刘永福就挑起小窗帘打量着路旁的一切,感觉看到的一切都很新奇。这次是他第一次见到火车,第一次坐火车。现在又是第一次看到南宁政府的市容。马路上分两条车道靠右通行,互不干涉,马路边上的人行道很宽敞,行人众多,能看到很多人都是在购物。人们衣着整洁,面容红润,看得出来他们生活很安逸富足,完全与自己印象中的国人形象不相符。

    看到刘永福目不转睛的看着外面,程传民父子也知道他尽力观察着一切,因此也不打搅他。虽然越王府离火车站很远,但是由于交通有序,车速很快。约半个小时后,王府已经在望了。直到马车在王府门前停下,刘永福才把注意力转过来,跟着下车。

    赵香雪和丁姣如站在门口迎接。刘永福和赵香雪之前就相互认识,当下再次相见,双方自然一番寒暄,程传民也将丁姣如也引荐给刘永福。

    “刘贤弟,走,先进府休息片刻,我们哥两中午好好喝两杯,宇华,你也要好好敬敬你刘叔。”程传民把着刘永福的手,一起走了进去。

    抬头稍微打量了一下面前王府的大门,赶了两天两夜的路,刘永福虽然也感到疲惫异常,但是这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他兴奋异常,之前虽然也听说过程传民治下繁荣的情况,但是一切都没有自己亲眼所见来得震撼,特别是在南宁城,见到了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让他在马车上思考了很多。现在正有一大堆的问题想问自己这位之交好友呢,正想找个地方好好和程传民聊聊,听到进府,刘永福也是迫不及待。要不是不认识路,他都差点走到程传民的前面去了。

    现在离午饭时间还早,看着刘永福一身疲惫,程传民本来是安排他先休息片刻,没想到刘永福却拉着想要说话,因此三人去了客堂。赵香雪和丁姣如自然去安排午饭。

    三人坐下,刘永福便问道:“程大哥,我记得你还有两个女儿,怎么不叫出来让我看看,大的好像叫宜颖,当初兵荒马乱时我还见过她,一晃眼十几年,现在应该都快要出阁了吧?”

    “不错,是叫宜颖,今年都十七了,小的叫宜妗,刚刚八岁。不过现在他们都去学校上学了,看着光景,应该快要放学了,午饭时你就能看到了,两个丫头都不是省心的主,到时候就怕刘贤弟见笑了。”聊到两个女儿,程传民也是满脸笑容。

    “程大哥,丫头都一样,我那两个丫头平时也不让人省心。他们去上学,莫不是在外面?”听到上学,刘永福感到诧异,女孩不是应该呆在家里,富裕人家请家庭教师,都是在家里读书的吗?

    看到刘永福的表情,这时程宇华替父亲解释道:“刘叔,我们这里的孩子到了年龄,只要是没有特殊情况都是要强制上学的,至少小学毕业,初中以后政府不做强制要求。政府专门建有女校,供女孩学习,老师也都是女性。所以没有男女之防。父亲为了我们三个更好的熟悉平民,因此也将我们送到外面的学校上学。我是情况特殊,现在在家里自学。”

    刘永福听了大吃一惊,也不深究小学初中之类的学制是怎么设置的,他注意的是政府强制上学。急忙问道:“所有的孩子都要强制上学?那百姓愿意吗?按我的了解,单单一个费用他们好多都无法承担。”

    “刘叔,小学不收取任何费用,只有在初中以后才开始收费。学校的开销一部分政府承担,大部分其实都是民间捐赠的。”程宇华笑着回答道。中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教育,特别是各地士绅,多有捐资建私塾的,以前都是自发的,现在只是有了政府组织,士绅捐赠的资金能得到最大的有效利用。加上程传民一直以来对民间捐赠大加鼓励,给予他们很多荣誉和奖励,因此民间士绅捐赠踊跃,教育部每年都能收到大笔捐款。现在民间商业发达,百姓一般都小有积蓄,以前他们是没有机会让小孩读书,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因此民间就学率一直都很高,甚至要收费的初中以后学年的就学率都很高。

    这一套教育体制也是程传民花了大心血才一步步建成的,政府付出了大笔经费,为此内阁一开始多有疑义,不过最后在程传民的强制下得到贯彻实施。到了现在这些付出已经小有成效,民间识字率的提高,使得很多从列强哪里得到的技术能够举一反三,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工业不断发展,现在内阁尝到了甜头,加强教育已经成了共识。

    听了程宇华的回答,联想到民间的富足,刘永福略一思索,也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也不深究了。想到刚才来的时候街上人流如织的景象,刘永福也很是疑惑,于是问道:“路上我看到街上行人很多,难道今天是到了什么节日了么?”

    “刘叔,今天没什么节日啊,街上每天基本都是这样。”说到这里,程宇华也醒悟过来,知道了刘永福这个问题的关键,因此接着说道:“其实街上的人并不都是本地人,其中很多都是其他地区的百姓进城办事做生意,还有部分是来游历、观光、求学的,我们境内的百姓只要16岁成年都要办一张身份凭证,上面有你的籍贯,姓名,性别,外貌特征等等详细信息。只要有了这张凭证,你就可以在境内自由通行,除非你犯法,否则无人干涉。”

    知道是这种情况,刘永福想想百姓可以自由自在的流动,不再有以前清廷那样的诸多限制,他也是替百姓暗暗高兴。没想到程传民能够如此开明,一个小小措施,就能够为百姓的生活带来如此便利,刘永福对程传民更加敬服。心中想着程传民治下如此精细明确,将各行各业管理的如此周全,内里不一定还有许多道道,要是能解开自己多年来心中的懵懂,那也是受益匪浅。如今看来程传民一心为民,这不就是自己一直想做但没办法做到的吗?要是能参与其中,也不白白让自己活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