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金圣祖在线阅读 - 第九章徒单克宁续

第九章徒单克宁续

    金朝攻打宋朝,右丞相仆散忠义驻南京节制诸军,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巡视边疆事,徒单克宁改任益都尹,兼山东路兵马都总管、行军都统。

    大定四年(1164年),元帅府想派遣左都监完颜璋率四千兵由水路进军,金世宗下诏说:“此事可交付给都统徒单习显,仍旧增加二千兵,选良将作为副职。完颜璋可以巡视山东。”

    于是,徒单克宁出兵楚州、泗州之间,与宋将魏胜在楚州的十八里口相遇。魏胜找来破船凿掉船底,用大木头连贯,排列竖在水中,另外用船载着大石头用铁巢连贯,沉到水底,用来堵塞十八里口及淮渡的船路。

    他用四万步兵防守在淮渡南岸、运河之间。徒单克宁派斜卯和尚选择善于游泳的人潜到水中,把大绳子系在竖木上,几百人在岸上拉绳扯竖木,全部拔出了它们,又撤除沉船。进军到淮河口,宋兵来抵抗,隔河箭矢齐发,斜卯和尚用竹编篱笆抵御箭石,又拔去竖木撤除沉船,军队于是进入淮河。金军与宋军夺渡口,交战几个回合,猛安长寿先行到达岸边,河水浅,先率领强兵几人锳水登岸,打败了津口宋兵五百人,其余的人都渡过了河。宋军四百多人从清河口来,镇国上将军蒲察阿离合懑用一百步兵抵御。徒单克宁亲自与扎也银术可五骑先行六七里同宋兵作战,银术可先登上,奋力攻击打败了宋兵。

    宋军大部队整阵来抵抗,徒单克宁指挥军队前去作战,从早晨到中午,宋军被打败,他们越过运河摆阵,其他的兵都跑回营中。徒单克宁派人用火箭射宋兵的营帐,全部烧毁了它们,宋军越过河拆去桥梁,与他们的大军会合。金军隔河射箭,宋兵不能布阵。猛安钞兀用六十个骑兵攻击宋一千多骑兵,战况不利,金兵稍微退却。徒单克宁用猛安赛剌九十个骑兵出其不意前去攻击,宋兵大败。追到楚州,射死魏胜,于是攻取楚州及淮阴县。这次战役赛剌的功最大。此时,宋朝多次派遣使者请求和议,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向宋约定金宋两国世代为叔侄国,割还海、泗、唐、邓四州。宋人故意拖延归还,等到徒单克宁攻下楚州,宋人很害怕,于是一一按约执行。

    金朝罢兵休战,徒单克宁改任大名尹,历任河间、东平尹,召为都点检。

    大定十一年(1171年),他跟从丞相纥石烈志宁北伐,不久班师。十一月皇太子生日,金世宗在东宫设酒宴,赐徒单克宁金带。第二年,他升为枢密副使,兼知大兴府事,后改为太子太保,枢密副使不变。徒单克宁被授予平章政事,封为密国公。徒单克宁的女儿嫁给渖王完颜永成做妃子,徒单克宁不高兴,请求退休,没被批准,罢职为东京留守。

    大定十二年(1172年),金世宗恢复他的官职,改任他为南京留守,兼河南统军使。皇帝派使者告诉他“统军使未曾用留守兼职的,这是朕的意思。经过京城时你可入朝拜见。”徒单克宁到京城,又授予为平章政事,并授世袭不扎土河猛安兼亲管谋克。金世宗想用制书亲自授给徒单克宁,主持此事的人不了解皇帝的意思,等到徒单克宁接受了命令,金世宗对徒单克宁说:“此命令朕想亲自授给你,不想被外人授给你。”金世宗又说:“朕想把你在山东的宗族迁到距京城近的地方居住,你宗族人多,公田少,他们不能全部到这里。”于是挑选他最亲的人迁居。

    大定十九年(1179年),徒单克宁被授予右丞相,升封谭国公。徒单克宁推辞说:“臣没有功劳,不清楚国家大事,更是内外受重用,很惭愧。臣乞求回归田园故乡,以享晚年。”金世宗说:“朕考虑众人的功劳没有比你大的,你慎重能为大臣着想,不要再多谦让。”徒单克宁离开朝廷,金世宗派徒单怀忠告诉他说:“凡人醉时和醒时处事不相同,你今天亲临庆祝宴会,可以饮酒,过了今天可不要再饮酒了。”徒单克宁叩头致谢说“:陛下这样为臣着想,这是臣的福气。”

    徒单克宁任丞相,坚持正守大体,至于簿书期会,不屑一顾。金世宗曾经说:“徒单习显在枢密职上,不曾有过荐举。”他对徒单克宁说:“宰相的职责,荐举贤能是上策。”徒单克宁谢罪说“:臣愚笨有幸为宰辅,却不能明察了解人,因此常悔恨。”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左丞相完颜守道为尚书令,徒单克宁为左丞相,迁封定国公,他恳求退休。金世宗说:“你立功立事,才登上相位,朝廷需要你,你年龄虽到了,但不能离去。”三天后,徒单克宁与完颜守道上奏,都跪下请求说“:我们牙齿脱落,头发发白,幸求陛下赐给我们晚年。”金世宗说:“皇帝丞相坐下讨论道理,不图他的官职只图人,岂可多次改变?”不久,徒单克宁改任枢密使,而很难去上任。又任完颜守道为左丞相。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世宗下诏赐徒单习显名为徒单克宁。

    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徒单克宁再次因年老而求退休。金世宗说“:你昔日在政府,整夜cao劳,任你为枢密使也可以悠闲安逸了。朕想旧臣没有几人,万一边疆有警报,选举将帅,授谋略,山川险要如何用兵,舍你谁可以与之讨论?尽力为我留下!”徒单克宁于是不敢再说退休。

    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金世宗前往上京,皇太子完颜允恭留守京城,金世宗诏令左丞相完颜守道与徒单克宁都留在中都辅助太子。金世宗对徒单克宁说:“朕巡省之后,万一有情况,你一定要过问,不管细微,把难的变成容易的,就可以了。”

    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左丞相完颜守道被赐宴北部边区,诏令徒单克宁执行左丞相之职。

    此时,金世宗从上京返朝,临时驻在天平山避暑,完颜允恭病死于京城,诸王妃都进宫哭悼,奴婢跟的很多,喧嚣嘈杂。徒单克宁赶出了他们,亲自在宫门把守,严厉按制度整顿殿廷宫门门卫,然后,让宗室外戚进去凭悼,跟从的人有限制。

    徒单克宁对东宫的官吏说:“皇上前去巡视,没回宫中,太子不幸死了,你们此时能以死报国吗?我也不敢爱惜我的生命。”言辞脸色都严厉,听的人都肃然敬畏。

    完颜璟当时为金源郡王,悲哀过度,徒单克宁劝谏说:“哭,是常礼。郡王你身居冢嗣,难道因为常礼而忘了宗族社稷之重任吗?”徒单克宁召唤太子侍读完颜匡说:“你侍候太子很长时间,是亲臣。郡王悲哀过度,你应当坚决劝谏。谨慎看待郡王,不要离开他身边。”

    金世宗在天平山,皇太子讣告至,他十分悲哀。金世宗听说徒单克宁严厉整顿宫廷警卫,谨慎保护皇孙,表扬他的忠诚且更加看重他。

    九月,金世宗回到京城。十一月,徒单克宁上表请求立金源郡王为皇太孙,以安天下人的愿望。其奏表大略说:“现在宣孝皇太子埋葬已完毕,东宫无人住居,这是社稷安危的大事,陛下明圣超过以往,难道没有觉察这件事,此事贵在果断,不可以延缓。延缓此事就会起觊觎之心,流传谗言。此事很可怕,大大需要慎重,东宫的位子不能空虚,否则骨rou相残的祸患,从此就会开始。臣不避危害自身的罪状,惟愿皇上赶快立嫡孙金源郡王为皇太孙,以解除天下的迷惑,堵塞觊觎的苗头,断绝构成祸患的萌发,那么宗庙就会获得安定,臣民就会有福。臣为宰相,不敢不尽言,惟陛下裁决明察。”

    一个月后,金世宗诏令起用皇孙金源郡王完颜璟为判大兴尹,封为原王。金世宗诸子中赵王完颜永中最大,其母是张玄征的女儿,张玄征的儿子张汝弼为尚书左丞。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世宗调张汝弼离开朝廷前去任广宁尹。在这时,左丞相完颜守道退休,于是用徒单克宁为太尉,兼左丞相,原王完颜璟当为右丞相,让徒单克宁辅导他。

    完颜璟任丞相刚四天,金世宗问他说“:你治理政事几天了?”完颜璟回答说“:四天。”世宗皇帝又问:“京尹与省事相同吗?”原王回答说“:不同。”金世宗笑着说“:京尹广大兴盛,尚书省统领大事,所以不同。”几天后金世宗又对完颜璟说:“宫中有四方的地图,你可以看看,了解边疆远近及要塞地方。”世宗皇帝与宰相讨论钱的事,皇帝说:“中外都担忧钱少,现在京城积累的钱只五百万贯,除了屯兵路,其他郡县的钱可以运到京城。”徒单克宁说:“郡县的钱都运到京城,民间的钱就更少了。如果只运一半,其余一半改运物质,差不多钱和物都能流通铺开。”金世宗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完颜璟虽然被封为原王,任丞相,徒单克宁还因为他没有被立为皇太孙,屡次向世宗皇帝请求。金世宗叹说:“徒单克宁是社稷的大臣。”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十一月十五日,宰相入朝在香阁拜见,退下后,原王出来,徒单克宁率宰臣屏退左右奏立太孙,金世宗允许了。十一月十七日,金世宗下诏立完颜璟为皇太孙。

    第二天,徒单公弼向息国公主下聘礼,金世宗在庆和殿赐宴六品以上官员。金世宗对诸王大臣说:“太尉忠诚明达,似汉朝的周勃。”再三称赞。徒单克宁进酒,金世宗举杯。下诏书给徒单克宁三天假。

    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正月,徒单克宁再请求退休。金世宗说:“你急切要求退休,难道朕用你未尽其才?或是因为喜怒用于刑罚和奖赏吗?其他宰相没有你的能力,你应该尽力留下来辅佐朕。你如果思念乡土,可以回去一趟,不必辞公职。三月一日是朕的生日,你不必到朝祝贺,你从从容容到暑天再回京城相见。”四月,徒单克宁返回京城,进朝拜见皇帝。

    金世宗问他:“你回到家乡,百姓都安居乐业吗?”徒单克宁说:“都很安居乐业,只是刚迁移到那里,没有更大的发展罢了。”不久,用丞相监督修国史。皇帝问史事,徒单克宁上奏说:“我听说古代君主不观史,希望陛下不要观。”金世宗说:“朕难道想观史?朕深知史事不详尽,所以问起它。”起初,泸沟河决口很长时间不能堵上,徒单克宁加封安平侯不久,河水又流入故道。”金世宗说:“鬼神不能窥测,只是有所感觉。”徒单克宁上奏说:“神帮助的人都是正人君子,此人如果违背了人心,就不能再享受神的辅佐,报应来源于违背人心。”金世宗说:“你说的对。”世宗很信神仙佛教之事,所以徒单克宁说这些。

    南宋太上皇赵构驾崩,宋孝宗派使者向金朝进献遗留物,金世宗责怪礼物少。徒单克宁说:“这不是常规的进贡,斥责他们近似好利。”金世宗说:“你说的对。”于是拿五件玉器、二十件大小玻璃器及茶具刀剑等返还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