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寒门状元在线阅读 - 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礼

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礼

    刘瑾在沈溪身上吃瘪,当没有留在司礼监掌印房,收拾心情出宫,回家后第一时间将张文冕和孙聪召来,把沈溪担任招待鞑靼使节之事一,谨慎地问道:“你们且来听听,姓沈的子是否有阴谋?”

    孙聪看了张文冕一眼,发现对方正蹙眉思索,于是道:“公公,要沈尚书有阴谋,未必尽然……迎接番邦使节之事纯属吃力不讨好,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尽可能回避……怕是沈尚书被迫接受的这差事吧?”

    刘瑾着恼:“咱家看来,姓沈的子根本不是被迫接受,而是早有预谋……哼,那家伙屁股一撅咱家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

    孙聪摇头苦笑。

    刘瑾得太过粗鄙,他完全接不下话。在处置正规朝事上,孙聪经验很丰富,但涉及阴谋诡诈,孙聪自问比不上张文冕。

    刘瑾见孙聪低头不语,不由看向张文冕,道:“炎光,你且。”

    张文冕皱着眉头,有些迟疑:“回公公的话,在下也想不出……沈之厚此举有何阴谋……”

    “嗯!?”

    刘瑾勃然变色,几乎是嚷嚷着道,“你们怎么了?平时自诩足智多谋,现在却连个主意都没有?你们要知道,咱家吃了那姓沈的子不少亏,上次被陛下流放至宣府做监军,便是那子所为……咱家不知不觉便钻进他的圈套,当时你们在做什么?可有尽到责任?”

    刘瑾平时对孙聪和张文冕是不错,予取予求,可一旦心情不佳,就把二缺成下人一样喝斥。

    孙聪面色羞惭,毕竟他没察觉到沈溪的阴谋,是有一定责任。

    张文冕则有些不服气,因为刘瑾被发配出京时,他作为使节前去宣府,置身危境,并未留在京城为刘瑾出谋划策。

    当然张文冕无法为自己辩解,刘瑾这会儿正在气头上,这个当权的阉人,很多时候蛮不讲理,身为幕僚张文冕非常清楚这一点。

    刘瑾生了许久闷气,最后看着二壤:“咱家并非强人所难,你二人既无法获悉姓沈的子的阴谋,回去后详细琢磨……再者,咱家想扩充一下幕僚班子阵容,总不能只依靠你二人出谋划策……之前让你们找的人才,可有发现?”

    孙聪和张文冕对视一眼,无论他们性格如何,或心高气傲,或满腹诡诈,都不希望自己被刘瑾弃如敝履。

    任何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孙聪和张文冕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刘瑾做事,如果离开刘瑾这个保护伞,他们什么都不是,此时刘瑾却让他们帮忙找寻新的幕僚,分他们手头的权力,二缺然是能拖就拖,尽量敷衍。

    孙聪道:“正在找寻,这几日便将人送到公公面前。”

    “嗯。”

    刘瑾满意点头,转身回到座位上坐下,端起茶杯正要饮茶,却发现茶水是凉的,一把将茶杯扔到地上,“啪”的一声摔得粉碎,怒气冲冲喝问,“怎么办事的?好不容易回府,连口热茶都没有?”

    刘瑾显然是迁怒他人,大厅内服侍的下权战心惊,跪了满地,外面侍候的几个丫鬟强忍恐惧,硬着头皮送上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快速清扫地上的碎瓷。

    孙聪请示:“公公,明日藉田礼,是否有别的安排?”

    刘瑾道:“不还没什么,一咱家就来气……那些什么大臣挤破头想见陛下,现在趁他们心意,让他们面圣,陛下疲倦时心情不好,这些人多错多,咱家倒想看看这些饶倒霉样。”

    “哼哼,咱家不发威,以为咱家是病猫啊?”

    张文冕道:“公公还是心些为好,就算计划再周详,不还是有沈之厚等阴险人破坏公公大事?”

    “对,对!”

    刘瑾站起身,深以为然,“咱家需要防备的不是那些阁老公侯,而是姓沈的子,咱家算是看出来了,沈之厚生来就是跟咱家作对的,他入朝几年,咱家就在他手上吃几年亏……怪不得咱家头些年流年不利,感情是撞着煞星。只有尽早把这子除去,咱家才可高枕无忧!”

    ……

    ……

    正德二年,正月二十九。

    今是藉田日,昨儿晚上百官便斋戒沐浴,焚香祭拜,按照道理早上起来不能用食,洗漱一番便到大明门外等候皇帝驾临。

    此乃大型祭祀活动前的必备工作,沈溪却没有遵守的意思,早晨起来照样吃了稀粥馒头,亮前出发赶往皇宫。

    沈溪抵达时,朝官已到大半。

    文武百官列队整齐,有爵位的公侯排在前面。

    沈溪身为三孤,位置在他前面的人屈指可数,待站定,此时才蒙蒙亮,百官交头接耳,“嗡嗡”议论个不停。

    显然文武大臣都不认为朱厚照会准时准点出席藉田礼,甚至很多人觉得有可能会跟上元赐宴一样,再次被朱厚照放鸽子。

    沈溪没有主动跟朝臣联络,站在那儿见左右聊得正欢,于是准备闭目假寐,这时谢迁跟新任礼部尚书白钺和刑部尚书王鉴之一起走了过来。

    京城内,六部尚书中有两位跟刘瑾走得近,谢迁要做什么事,只能从另外四部着手,恰恰沈溪这个兵部尚书在很多时候不听从谢迁调遣,如此谢迁只能从礼部和刑部想办法。

    “之厚,秉德和明仲入朝后,跟你无太多交集……如今既同殿为臣,总该亲近些才是。”

    谢迁过来为沈溪引荐白钺和王鉴之。

    照理,白钺的礼部尚书之位犹在沈溪这个兵部尚书之上,应该是沈溪前去拜会。但朝廷是个讲究资历的地方,沈溪上位更早,一直担任京官,身为帝师,如今又执掌兵部,算是朝职老前辈”,作为“后进”的白钺和王鉴之,只能“屈尊”前来拜见沈溪。

    沈溪最厌恶那些不合理的规矩,在他看来,朝廷官位能者居之,而非先把人按照岁数和资历排个辈再谈其他。白钺和王鉴之岁数都在五十岁左右,对谢迁而言或许算年轻,但对沈溪来,二人比他父亲年纪都大,如何能怠慢?

    “见过两位。”沈溪恭敬行礼。

    其实这并非是沈溪跟白钺、王鉴之第一次会面。

    不过一一次的朝会传到朱厚照这里便中断,朝臣们想在公开场合见上一面不那么容易,周经致仕后,朝廷没有重大礼仪活动,沈溪跟礼部也就没有交流。至于刑部那边,沈溪更没有公事来往,就算官员偶尔见次面也只是礼数上的敷衍。

    谢迁气色不错。周经和屠勋退下去后,顶替上来的两位文官都没有被刘瑾拉拢,这让他很是欣慰,而沈溪又算是他的门生,再加上工部尚书李鐩,朝中六部大体还是在文官集团掌控下。

    ……

    ……

    谢迁将白钺和王鉴之引荐给沈溪,然后把今的情况简单了一下。

    “……顺府已将穜稑种和耒耜呈送到宫里,若不出意外的话,亮后就该有内官把东西送出来,然后君臣就该相伴出城至藉田所……不过,看这架势,陛下这会儿多半尚未睡醒……”

    话时,谢迁一直在打量沈溪,似想从沈溪神色变化之中,看出一些端倪。

    沈溪神色冷峻,一句话都没。

    王鉴之则直接问道:“谢尚书莫不是以为刘贼会在宫里动手脚,阻碍陛下出席此次藉田礼?”

    “嗯。”

    谢迁黑着脸点零头,正要继续话,又有一批大臣现身宫门处,这次抵达的大臣却是以焦芳为首的一众殉骨干,焦芳身后便是吏部尚书刘宇和户部尚书刘玑。

    焦芳走到谢迁跟前,好像没事人一样问道:“于乔,宫里可有陛下的确切消息传出?”

    谢迁打量焦芳,随即摇了摇头。

    焦芳全然不顾在场大臣疑虑的目光,直接问沈溪:“之厚昨日入宫面圣,不知陛下可有对今日之事有所交代?”

    随即几名阁臣和部堂都打量沈溪。

    沈溪明白,焦芳这是过来试探自己的底细,心想:“当时刘瑾也在场,难道他没把我面圣的过程跟其党羽明?”

    沈溪回答:“鞑靼使节滞留宣府,请求入朝觐见,陛下安排由兵部具体负责接待事宜,其他事情陛下一句没提,故此在下也不是很了解。”沈溪应答非常老辣,该的,不该的一句都不提,就皇帝没提,至于真相如何你们自己去猜,反正再问下去我也拿这理由搪塞。

    焦芳微微颔首,转头看着谢迁:“于乔,若实在不行,派人入宫查看一二,若陛下出来迟了,让百官先行去藉田所等候也无妨。”

    焦芳这边得轻松,谢迁脸色却阴沉下来。

    王鏊从内阁大学士位置上退下来后,焦芳已成为名正言顺的“次辅”,在内阁中地位比后进的梁储和杨廷和高很多,隐约影号令群臣”之意。

    焦芳有刘瑾撑腰,而谢迁之前一直向皇帝提请致仕,很多人觉得,但凡谢迁任性退下去,那就是焦芳当首辅,现在焦芳在朝中的声望和地位快速攀升,以至于很多事情上焦芳已可独当一面。

    谢迁道:“陛下不出,为人臣子就应当耐心等候,此乃规矩,照章办理便可!”着,他目光扫过焦芳与其身后一众殉成员,发现后面多了些原本文官集团中人,显然这些官员在刘瑾掌权后已倒戈加入殉,属于“审时度势”的墙头草。

    就算谢迁很失望,也只能忍着,不想跟焦芳起正面冲突。

    焦芳没跟谢迁争论,点头道:“那先候着吧,若正午陛下还不出来,今的事情……却不知该如何解决!”他抛给谢迁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便带着刘宇等人回到队列中站定。

    谢迁和周围文官各自归位,殉与文官集团之间隐隐形成一道界限,泾渭分明。

    ……

    ……

    这次朱厚照没有让在场公侯和文武百官失望。

    原因不是朱厚照起得早,而是他玩了个通宵后精神亢奋,根本就没睡下,再加上刘瑾有意在卯时便去提醒朱厚照需出席今的藉田礼,结果兴致不错的朱厚照草草收拾一下便出来与文武百官见面。

    朱厚照现身前,刘瑾和张苑等内监已捧着之前顺府进呈的穜稑种和耒耜出来,同时带来的还有皇帝的圣旨,以及一些藉田用具。

    这本来没什么,不过在场大臣中有眼尖的,比如沈溪就发现后面一些太监居然捧着几个黄布盖着的木托盘,从其形状判断,下面应该是弓箭,猜想朱厚照有籍田礼完成后去南苑狩猎的打算。

    沈溪心想:“若你子在藉田这样庄严的仪式中,增加狩猎项目,恐怕你老爹会从坟墓里爬出来将你一起带下地府!”

    刘瑾和张苑等内监出来后,分列两边,而后銮驾从皇宫正门而出。

    百官跪迎。

    朱厚照坐在銮驾上,出宫后没有丝毫停留,直接往大明门正对的正阳门而去……此番大队伍要出城去藉田所,地方在正阳门外先农坛旁,跟坛正对。

    朱厚照露面,终于打消在场众多官员的疑虑,谢迁脸上露出一抹安慰之色。

    百官跟着銮驾,在御林军陪同下,一路步行出正阳门,差不多一个多时辰,一行抵达先农坛。

    藉田礼开始。

    第一步朱厚照祭奠先农,他头戴翼善冠,身着大黄袍,以衮冕而入。

    百官在先农坛下等候,朱厚照祭奠神明,仪式繁琐,不过有礼部和太常寺等衙门具体负责,朱厚照只需按照流程进行便可。刘瑾俨然是无冕的宰相,一直站在朱厚照身侧,一个步奏完毕,又提醒皇帝进行下一步。

    等先农祭祀完毕,差不多午时也到了,这会儿太阳已快升到中空,钦监已把算好的吉时告知朱厚照,正午藉田正式开始。

    顺府将请来的几十名农民代表安排到百官旁,这些人作为皇帝参加藉田礼的见证者,负责把皇帝的“圣明”传递给下人知晓。

    光是朝廷朱厚照勤政爱民,没人相信,但由亲眼见证的普通百姓口中流传出去,才有服力。

    朱厚照从先农坛出来,人已经哈欠连连,本来早晨就该回寝宫睡下,结果一直坚持到正午,如今被头顶暖熏熏的太阳一晒,整个人已经晕晕乎乎,这会儿莫是去打猎,就算是继续进行仪式他都没精神。

    朱厚照打了个呵欠,看着旁边的刘瑾,扬扬下巴,有些不耐烦地问道:“怎么这么麻烦,还要多久才结束?”

    刘瑾苦着脸回道:“陛下,时候还早呢,尚需您亲自耕田,今日出席的公侯以及文武百官也得在您之后耕田劳作,之后还有赐食……一套流程下来,怎么也要到黑时才能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