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时空走私1859在线阅读 - 第三零九章 中华帝国军的军功值体系

第三零九章 中华帝国军的军功值体系

    围困维克斯堡的格兰特主力军团,一共四万多人,相距谢尔曼军团的驻地大概25英里,换算一下,也就是40公里左右。【】

    这个距离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来看,已经是一段不短的路程了,骑兵要走半天,步兵行军的话,平常走要走两天,强行军要走一天,如果算作战范围的话,那么在这个距离下,就可以算作两个战场了。

    正因为两地已经算作两个战场,所以当初格兰特才要分出一个谢尔曼兵团去把守,如此一来,就可以跟格兰特兵团互为犄角。

    那么,为什么格兰特兵团与谢尔曼兵团相距如此之远呢?毕竟这是两个战场,而且以谢尔曼兵团的位置,根本就无法直接参与对维克斯堡的围攻战之中。

    这个,就要从谢尔曼兵团驻扎地,以及格兰特的作战意图说起了。

    当初,由于维克斯堡地形险要,为了方便自己展开攻击,格兰特带领4.4万人,在波特舰队的掩护下,沿着密西西比河的西岸南下,一直到了距离维克斯堡西南近30英里的布鲁因斯堡登陆。

    此后,他率领部队强行军,第二天就攻克了布鲁因斯堡以东10英里处的吉布森港,第三天,就进占了吉布森港北部的格兰德湾。

    也就是说,谢尔曼兵团驻守的格兰德湾,在布鲁因斯堡东北以及吉布森港西北,与布鲁因斯堡与吉布森港正好呈现一个三角,其中格兰德湾就是这个三角的顶点。

    格兰德湾地理位置特殊,在密西西比河与大黑河(bigblabsp;river)的交叉口,而大黑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条著名支流,整个大黑河的流域相当广,如果从地图上看,这条大黑河正好在维克斯堡与杰克逊城之间,水量大。水深也很深,是一条相当重要的航道。

    所以说,占领了格兰德湾,借助密西西比河与大黑河,就等于把维克斯堡东西两面全部切断,同时也能随时给东部的格兰特部队提供补给。

    在之前进攻维克斯堡的战役中,格兰特之所以没有先打格兰德湾,就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太重要,所以当初彭伯顿在这里设置了一个五千人的部队做防守,因此格兰特才要费劲的从格兰德湾以南的布鲁因斯堡登陆。然后又向东打下吉布森港,抢到足够的补给物资,才重新打向格兰德湾,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并把这里当做格兰特大军的主要基地。

    正因为打下了格兰德湾(grandgulf)以后,格兰特才能那么轻松的向东迂回,击败了约瑟夫.约翰斯顿,打下了密西西比河首府杰克逊城,不但切断了维克斯堡的补给基地。也为自己获得了大量的补给。

    打下了杰克逊城之后,格兰特带兵向西,在钱皮恩击败了彭伯顿的军队,再之后。随着彭伯顿的败退,格兰特带兵顺势向西,从西部进逼,直接围困住了维克斯堡。

    换言之。格兰德湾这个地方,原本是维克斯堡的一个重要外围据点,格兰特带兵占领了这里之后。就成了格兰特军团的主要基地,也

    尽管格兰特后来占领了杰克逊城,补给方面已经不需要完全从后方运送,但格兰德湾是一个卡住密西西比河与大黑河之间的枢纽要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所以才继续派了一支兵马在这里驻守。

    原本,格兰德湾的驻军并不是谢尔曼兵团的,而是只有五千人,但当听到中国人出现在新奥尔良之后,一来出于谨慎,二来当时的维克斯堡外围据点已经全部被拔除,只剩下了一个狭窄的主城区,不需要太多部队参与进攻,所以就把谢尔曼兵团调了过去,加强格兰德湾的防守,让这里的守军达到了三万人之多。

    应该说,格兰特当时的用意还是相当明显的,那就是只要守住格兰德湾,那么此地就固若金汤,中国人就算顺密西西比河而上,只要过不了格兰德湾,就无法对维克斯堡围攻战产生影响。

    其实,格兰德湾因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原本在这里有很多炮台,虽然后来被格兰特拆除了不少,但还是留了不少拆不走的重炮。

    因此,如果当初谢尔曼一心防守格兰德湾基地,或许还不会败的这么快,起码能撑个小半天,可惜谢尔曼在发现波特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担心炮台的火炮无法阻拦对方的舰队,所以才主动出击,要攻击对方的登陆部队,结果就在格兰德湾附近与梦之师遭遇,双方打了一场遭遇战之后,一下就全军覆没,而这支主力部队全军覆没之后,还留守在格兰德湾的极少数守卫部队就立刻选择了投降。

    当然,就算谢尔曼当初不出兵,结局也没什么两样,无非可能支持的时间久一点,但那样一来,格兰德湾必然要遭到重大破坏,不会像现在这样,还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建筑。

    现在,由于谢尔曼兵团已经全军覆没,因此所谓的田纳西军团,实际上就只有格兰特那支四万人的主力了,其他地方虽然还有一些部队,但已经构不成威胁。

    正因为接下来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维克斯堡外围的格兰特军团主力,除此之外再无有力援军,所以李永吉才有功夫让部队在格兰德湾停留一天做休整,还有空做一场表演秀,忽悠自己人与那些美国俘虏,摆明了是一副吃定对方的姿态。

    这倒不是李永吉托大,实在是占领了格兰德湾之后,己方部队与北部的维克斯堡主城区之间都是一马平川,再也没有什么险阻,而25英里,也就是40公里的距离,在李永吉的摩托化部队面前,最多也不过是两个小时的路程罢了。

    甚至是,由于格兰德湾北部渡口与维克斯堡之间有一条简易公路,因此如果加快点速度,部队一个来小时就能到维克斯堡,并对外围的格兰特军团主力展开进攻。

    就在格兰德湾遭遇战的第二天。李永吉率领精神饱满,且士气高昂的梦之师车队,重新踏上征程的时候,维克斯堡城外的格兰特将军,也终于获得了格兰德湾失守的消息。

    也不能怪格兰特这么慢才收到消息,实在是一种阴差阳错。

    其实格兰德湾与维克斯堡之间,原本是有一条电报线路的,一开始,是邦联军队设置的,为的是方便维克斯堡主城区与格兰德湾能够及时联系。

    后来。格兰特的部队拿下格兰德湾做基地之后,这条线路依旧被保存下来,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甚至还做了一些整修。

    这也就是说,正常来说,格兰德湾如果被拿下来,通过电报线路,维克斯堡城外的格兰特应该是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消息的。

    但问题在于,格兰德湾遭遇战中。谢尔曼主动率领全军主力出击,结果败的太快太惨,而等到这支部队全部被歼灭后,中**队迅速发挥了摩托化机动的特色。一边留下部分人打扫战场,另外一部分则继续挺进格兰德湾。

    结果,由于中**队的行军速度太快,等三千人的先头车队进入格兰德湾基地的时候。留守格兰德湾的那一百多守军很干脆的就选择了投降,连抵抗都不抵抗一下。

    正因为留守格兰德湾的部队投降太快,所以那些留守的电报员才没有机会向后方发报。把这里的信息传递出去。当然,就算他们能够及时赶到电报房发报,其实也是没用的,因为他们会发现,他们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原因很简单,在梦之师的部队挺进格兰德湾的时候,他们还分出了一支小分队,以更快的速度,提前切断了格兰德湾与维克斯堡之间的电报线。

    此时西方世界的电报传输,全是有线电报,必须用铜导线来传递信息,而且用的还是摩斯密码,不可能直接说话,所以电报员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十分高大上的精贵职业。

    而在这种有线传输中,用的是木质电线杆加电缆的模式,又因为电缆使用的是昂贵的铜,所以电报线路数目很少,像维克斯堡与格兰德湾之间,就只有一条电报线路。

    因为线路只有一条,且伫立在地上的电线杆目标太过明显,所以这支小分队要去切断这条电报线路相当简单,只需要提前赶到,然后爬上电线杆,用特殊的钳子切断就可以了。

    切断电报线路,是既定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减缓信息传递的时间,给中华远征军获得更多缓冲。

    因为如果没有电报通报,格兰特就无法第一时间知道格兰德湾被占领,那么他要想获得确切信息,就只能用传统的方法,比如人员传递之类的。

    由于格兰德湾战役中,并不是百分百的歼灭,总有一些漏网之鱼,且这些漏网之鱼几乎都是骑兵,所以李永吉也不奢望能瞒住格兰特多少时间,能隐瞒一天是一天。

    就算不能及时隐瞒也没关系,就算格兰特及时知道了这边的消息,又能及时的带兵撤退,估计也跑不过自己的摩托化部队,顶多是对方撤退到山地,给自己多造成一些麻烦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及时切断对方的对外联系,这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形成惯例。这样做能够培养军队的指挥官,让他们有个学习的范例,形成指挥惯性,从而在以后的作战中,把这种切断敌人通信的方法根植在骨子里。

    要知道,李永吉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为,以后必然要靠手下人去打仗,提前让他们学会现代战争思想,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正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军官,中**队有个铁律,那就是每次战役都要做记录,战役结束后,所有少尉以上的军官都要针对战役记录,做集中讨论,并且每个军官都要写出心得体会,当作是军官的作业。

    这种心得体会一样的作业,可不仅仅是写写就算,那是要计入个人档案,伴随你一生的,而且,以后你在军队的晋升情况,也要参考这些心得体会。

    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军官,而且是个后勤官,虽然没有什么机会能亲临一线战斗,去获得实际的战功,但只要你跟着部队走一遭,完后根据战役记录写一篇漂亮的心得体会,能够打一个高分,那么你也有机会晋升更高军衔。

    不但是战斗部队的军官能够根据战役记录写心得体会,并因此而得到升迁的资格,就连后方没有亲自参加这场战斗的军官。也有机会因此而升官。

    因为这些战役记录在战斗结束以后,是要送回后方的军校,以及各级部队之中的函授课堂的,由于是实战经验,所以要第一时间像下面的军官发放,当作他们的作业,让他们就算没有亲临一线,也能够根据作战记录去揣摩,并作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如果他们写的心得体会言之有物。同样可以获得一个高分,这个高分也会伴随一生,成为晋升的积累条件,当他们积累的总分数足够高。已经足够晋升更高军衔的时候,参谋部就会给他们晋升军衔,让他们成为更高级的军官。

    也就是说,在中华帝国的军队体系中。是有考试制度的,这种考试主要面向军官,而且实行了一种数字化与标准化。

    所谓的数字化与标准化。是指尉官到校官之间的升级,是有明确标准的,每一级都有一个综合分数,叫做军功值。

    获取军功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在军校或者军队的函授课堂学习,通过相关考试,获得相应的分数,而这个考试的分数,就可以算作军功值。

    另外,平时训练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纪律分,如果你一直能遵守纪律,期间不被扣分,那么一年以后,这个基础纪律分就会成为你的军功值,如果你期间被扣分,那么去掉被扣分数后的数值,就是你的军功值。

    要是你太恶劣,纪律基础分被扣成了负分,那就要被降级或者被开除。

    还有,训练期间如果特别刻苦,或者某项成绩特别好,比如打靶成绩特别优秀,开炮成绩特别好等等,都有奖励分数,这个奖励分数,也是军功值。

    而如果你平时有见义勇为的行为,或者做了一些有利于宣传中**队形象的行为,又或者有了发明创造之类的,也可以加分,这些分数都是军功值。

    这些说的都是和平时期获得军功值的方法,战争期间,也有相关的军功值或许途径,比如杀敌多少,比如一个人没打死,但却亲临过一线,实际体会过战场氛围等等,都有相应的奖励分数,这些奖励分数都是军功值。

    总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培训出合格的军官,李永吉也算是煞费苦心,当然,这里面也有张信达的很多功劳,因为这里面的军功值升级体系李永吉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的构思,具体鼓捣出来的,还是靠张信达。

    其实,这种军功值的升迁体系,跟现代社会的大学考评差不多,也是分成绩分,考评分等等,然后根据重要程度,做不同的加权。

    比如说中华帝国的军队中十分注重纪律跟服从,所以纪律分就比较重要,而且是基础分。

    又比如说,帝**队注重战役目标的达成以及通力协作,不注重单兵的杀敌能力,所以杀敌的分值虽然也不少,但比达成战役目标的分数要少一些,除非你特别逆天,一个人杀几十上百人,才会比达成战役目标的分值高。

    这里面其实跟玩游戏有些像,遵守纪律之类的,是基础分,那个最高值是一定的,无非就看谁扣的多谁扣的少;考试得分之类的则是额外奖励分,原本是没有的,但你参加了,就好比是做了副本,能拿到额外的分数;参加战斗,达成战役目标,那就是做任务拿任务分,最大的分值不是你杀敌的那点小分,而是完成任务的奖励分。

    这么一个复杂的评级升迁体系,由于每一个人都要单独做档案,当人数一多,再一汇总,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数据体系。因此,面对这种大数据体系,要想完整而准确的做出评估,没有计算机帮助是很难顺畅运行的,因为如果纯粹靠人力。那绝对会是一个庞大的部门。

    但是,有了计算机,有了现代社会制作的大数据体系跟数学模型,到时候只要输入个人档案,到时候随时可以调出来,然后每年年终总结的时候,电脑会自动计算所有人的分值,你只需要看看有谁够资格升级了,直接选出人来,给对方授勋升级就好了。

    所以说。这种军队内部的升级制度由于是纯粹的大数据体系,基本都是电脑说了算,且里面的升级数据基本都是看你的能力,而不是看你的背景,基本做到了唯才是举。因此,至少在这个时代,这个体系绝对是最公平,也最准确的军官升迁制度。

    当然,完全不看背景也不合适。要不然档案中也不会记录个人家庭背景资料了,只不过这些家庭背景资料都是给人看的,军功值的积分升级体系却是不看家庭背景的。

    这套体系是掌握在李永吉手中,所以李永吉可以很方便的查询资料。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跟要求,来查询军中的人才,从而避免因为精力有限而错失人才,及时的发现军队中那些可用之才。

    正是因为有了这套体系。为了配合这套体系,李永吉给所有的军官都配发了磁卡式的军官证,并且每个人都重新建立了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既有纸质档案,也有数据档案,以方便随时查询。

    有了这个东西,别的不说,起码让中**队的军官很难被假冒,内部竞争心也更强,毕竟要想升官,你就得赚积分,而如何赚积分,方法跟途径都是明摆着的,不需要拍上级马屁。

    这是因为军官升迁的主要权利不在你的直接领导,而是计算机定期给出人选,直接把相关数据传送给负责军官升迁的内务府军功档案处数据库。

    这些数据会显示在电脑中,一开始只是数据资料,档案员只有读取权,也就是把资料录成纸质资料,并分门别类进行归档,却没有修改权与删除权。

    删除权与修改权,必须最高管理员才能做到,而这套系统唯一的一个最高管理员,就是皇帝陛下李永吉。

    除了最高权限外,还有一些人掌握了次级权限,也就是处罚权、删除权、冷冻权与特别提拔权。

    处罚权不用说了,就是处罚军官的权力,其中包括降级将职,开除,换位子甚至枪毙等处罚。

    不过,一旦做出了处罚权,一般不会立刻执行,而是把档案冷冻,并发到军法处,由军法处的军事法庭先进行审判,审判过程没问题,再进行处罚,如果是冤枉了,那么会重新来过。

    删除权,就是删除个人资料,等于这个人从此在军队中就不存在了,最多是纸质档案中可能还会有保留,以留待之后的重新恢复,这个方法一般都是为了潜伏之类的情报人员预备的。

    冷冻权则是指一旦这个人被冷冻,那么这个人以后无论做什么,计算机都不再自动为他做军功值的积分统计,也就失去了继续升迁的机会,不会被电脑筛选出来,可以看成是一种隐性的惩罚。

    比如上军事法庭进行审判的人员,在调查期间,就会被冷冻档案,所有的积分全部冻结,哪怕统计时间到了,你之前的积分应该累积进你的军功值体系,也不会再有机会累积。只有解除冷冻,并且宣布无罪,你那些之前没有进入军功体系的累积积分才会重新累积,不会让你丢失。

    特别提拔权,是指当看到这个人的档案后,明明电脑还不认为他可以升迁升级,但你认为他已经足够升级,或者应该升更高的级别,那么就可以用这个特别提拔权,直接把对方的军衔跟职务升到你想要的地位上去。

    可以看出来,这个特别提拔权,就是一种人性化cao作了,比如对一些英烈,一些需要照顾的对象,或者因为某种原因,电脑无法公证体现对方价值的人物,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加以提拔。

    掌握次级权限的,分别是帝国总参谋长、国防部部长,中央情报局局长这三个人,再加上最高权的皇帝陛下,这四个人才是军官升迁的最终决策人。

    不过升迁问题毕竟十分复杂,所以在皇帝陛下没有专断的情况下,掌握次级权限的三个人也可以做决定。

    在没有皇帝做明确决定的情况下,三个人可以进行讨论,讨论后必须三个人全部同意,也就是共同使用次级权限后,才能最终在电脑资料中给选中的人员进行升迁、降级或者开除之类的处罚,也就是改变军衔,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就不会成功,必须请陛下裁决。

    下面具体的军事主官虽然也有对个别军官的升迁建议权,但那也只是一个军功值的加权分而已,不起决定作用,决定军官升迁的,是电脑以及掌握这套系统的那四个人。

    也就是说,有了这个体系后,除了高高在上的四个人有权利决定你的升迁,其他人其实作用不大,最多有个加权分,所以你不必费心思拍马屁,只需要用心升级就可以了。

    当然了,这套体系只是方便了上面的主官选择人才,省略了中间的大部分环节,节省了人力。但是平时的资料统计,包括你所获军功值的多少,还是要人工cao作。

    也就是说,具体项目的军功值获取多少,是各个具体部门的考核军官说了算,只是因为监督体系也比较不错,所以总起来还是比较公平的。

    另外,体系虽然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关系也是活的,这套体系最高掌握者是四个人,如果你有能力跟皇帝陛下、国防部长、总参谋长、中央情报局局长这四个人搭上关系,让他们重视你,那你就可以绕过这套体系,直接升迁。

    毕竟,体系只是一个标准,一个参考,最终说了算的,还是人,只不过级别高了,人数少了,**之类的途径就会少一些,从而减少了一些**环节罢了。

    总之,切断不切断格兰德湾与维克斯堡之间的电报线路,对李永吉带领的梦之师来说其实作用不大,毕竟两者力量相差太悬殊,对方早知道一刻晚知道一刻,其实差别不是很大。

    但是,作战行动中提前切断对方的通信线路,却是步兵cao典的一条修正规则,也就是后期加入的规则,所以才需要提前切断电报线路。

    而且,提前切断了电报线路,就战术情况而已,有可能让对方晚知道格兰德湾这边的情况,有一定的几率,能为自己的战斗达成战役突然性,这样就能减少自己的损失,让自己的进攻更加轻松,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