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宋闲王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一十四章 赵曙驾崩

第六百一十四章 赵曙驾崩

    赵曙驾崩了,他走的时候十分的安详,也十分的平静,本来他陪着思月等几个小孩子玩蹴鞠,正是这时可能感觉大限已到,于是就坐在一棵树下,为了不吓到几个孩子,赵曙骗他们说自己想睡一会儿,结果这次闭上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过,等到赵颜和高皇后等人急匆匆的赶来时,却看到赵曙面带微笑的坐在那里,就好像真的是睡着了一般。☆→☆→,

    赵曙的病情也只在大宋的高层之间流传,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赵曙时日无多,所以当他忽然病逝的消息传出时,整个大宋也为之震动,东京城的商贾们更是主动停业一天,以此来表示对赵曙的哀悼,毕竟赵曙虽然在位的时间不长,但却给大宋带来了许多巨大的变化,比如银行的开办,以及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都对商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不少人更是因此而家致富,所以他们对于赵曙这位皇帝还是十分感激的。

    对于大宋朝廷来说,赵曙的驾崩更是一件天大的事,先就是新皇登基,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旧皇的去世也就意味着新皇的登基,丝毫都耽误不得。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赵曙去世的第二天,赵顼就举行了登基大典,这也是之前早就准备好的,所以倒不是很仓促。

    赵顼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办理赵曙的丧事,一位皇帝的葬礼可不是件小事,甚至它可能牵扯到国本,再加上赵顼对赵曙的感情,所以这次赵顼在婚礼结束后,立刻亲自担负起为赵曙举行葬礼的事,比如赵顼的庙号和谥号就是赵顼亲自定下来,庙号不出意外的还是定为英宗。说起来赵曙灭掉了西夏,也算是对得起英宗这个庙号了。

    赵顼那边忙的不可开交,赵颜也同样忙的要命,一来他要为赵曙守灵,二来他也要帮赵顼处理一些丧葬的事务,毕竟赵顼新皇登基。除了丧事之外,还有更多的国事需要他处理,赵颜在国事上帮不到他,只能在丧事上尽量的帮一些。

    相比唐朝,北宋时期皇帝的葬礼要简朴的多,比如唐朝的皇陵大都是开山而建,但是宋朝的皇陵就简朴多了,而且大都集中的建在巩县,也就是后世的河南巩义市附近。大宋开国以来历代皇帝都葬在那里,赵曙自然也不例外。

    普通人家一般都是七天而葬,但是皇帝自然不同,北宋的皇帝一般都严格遵守着“天子七月而葬”的规矩,也就是说,赵曙的尸体要宫中摆放七个月才会下葬,另外大宋的皇帝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在生前一般不修皇陵。直到死后才会修陵,这也是葬期如此长的原因之一。当然七个月的时间也不可能修建太过浩大的陵墓,所以大宋的皇陵在规模上远远无法与唐朝相比。

    皇陵的修建自然是葬礼的重中之重,赵顼虽然派了专人前去监管,但有时依然需要一个重要的人前去监督,刚好赵颜除了守灵就没什么事,于是他就经常往来于京城与巩县之间。一直忙了几个月,最后总算是把皇陵建成了,赵颜也为此整整瘦了几圈。

    皇陵建成之时,刚好也到了葬礼举行之日,这天京城禁军出动封锁道路。护送送葬的队伍以防出现意外,另外这些禁军也需要参加葬礼,在葬礼举行时三军恸哭,场面十分的壮观,同时这也是大宋独有的葬礼的仪式,以此来显示对军队的重视,可是偏偏大宋却又是最为轻视武将的朝代,也算是一件奇事。

    本来对于赵曙的去世,赵颜也是十分的悲痛,只不过这几个月忙下来,使得他根本没时间去悲痛,最后他也只在葬礼上大哭了一场,然后回到家中竟然有种解脱的感觉,估计赵顼也有同样的感觉,昨天在葬礼上他好像也没哭多久,毕竟人不可能永远活在悲痛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大的悲痛也会慢慢的消逝。

    等到葬礼结束之后,赵颜才有精力关注一下大宋的皇位交替,说起来赵曙早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之前就把手中的权力一点点交给赵顼,所以在他死后,赵顼也十分顺利的接替了他的权力,朝中的君臣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所以这次的权力交接可谓是十分的顺利,特别是韩琦这样的老臣更是经验丰富,有他们在朝中坐镇,也使得赵顼少了许多的麻烦。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在赵曙去世后,大宋各方面依然十分平稳的运转着,表现上看来与当初赵曙在位时并没有什么两样,京城依然是那么的繁华,南方的屯田也是初见成效,玉米和地瓜已经走上普通人家的饭桌,西夏诸州也十分平稳,大量宋人涌入那里,使得大宋对那里的统治更加稳定,同时也开始逐渐打通与西域的交通,恢复汉唐时期的6上丝绸之路,为大宋的商业带来一股新的活力。

    不过在这些表面的平静之下,却隐藏着一股汹涌的暗流,那就是以王安石为的变法派在活动。随着王安石在京城站稳脚根,他也开始在京城中寻找志同道合之人,比如吕惠卿、章惇、蔡确等人,这时都与王安石来往密切,甚至王安石还通过私人关系向赵顼举荐了这些人,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后来变法派的中坚力量,虽然现在他们还没有得到重用,但是等到王安石正式开始办法时,这些人将一飞冲天,成为未来大宋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之一。

    除此之外,王安石与赵顼的来往也更加的密切,之前在赵曙生病之时,赵颜曾经劝过赵顼,让他减少与王安石的来往,免得赵曙听到后担心,对此赵顼也听从了赵颜建议,可是等到赵曙去世后,赵顼刚刚接任皇位,有些事情难以下决断,而他又对王安石十分重视,因此经常召王安石进宫问答,结果很多事情的处理结果都出自王安石之手,已经有不少人私下里称王安石为大宋的隐相。

    另外就在赵曙的葬礼结束没几天,朝中又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说他自嘉祐以来,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且“不赴文德殿押班”,专权跋扈。其实对于王陶的这些弹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诬告,因为韩琦在某些事情上虽然有些私心,但总的来说还是一心为国,无论是朝中为相还是在外为官,都能够为朝廷着想,平时行事更是十分谨慎,所以王陶的这份弹劾奏折简直就是胡扯。

    事实上赵顼也知道王陶在诬告,所以在看到奏折之后,立刻把王陶训斥一番,然后把他贬为陈州知州,并且派人好生的安抚韩琦,让他不要多想,特别是现在赵顼刚刚登基,正是仰仗他们这些老臣的时候。

    不过王陶的弹劾虽然诬告,但是有一点他却没有说错,那就是韩琦已经三朝为相,相继辅佐了仁宗、英宗和赵顼,在朝中的影响力之大,已经远其它的大臣,称他为权臣也不为过,私下里也不少人对韩琦议论纷纷,只是从来没有人敢当面提,现在王陶忽然把这件事捅到朝堂上,若是韩琦再不做一些表示的话,那别人恐怕会真的怀疑他一心揽权了。

    也正是韩琦所在的微妙位置,所以最后他向赵顼提出辞官,赵顼多次挽留,可是韩琦却是坚决辞官,毕竟他已经从王陶这件事上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气味,若是再不知趣的呆在京城的话,恐怕可就不是罢官这么简单了。

    韩琦坚决请求辞官,最后赵顼也挽留不住,无奈之下只得任命他为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不过韩琦却觉得自己身上的官职太过显赫,于是坚决推辞两镇节度使,而且这时河北刚好生了大地震,大名府为重灾区,于是韩琦请求调去大名府坐镇,最后赵顼无奈,只得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并且改判大名府。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了三位帝王,其中赵曙和赵顼的登基更是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他的这次罢想,在朝中也是引起极大的轰动,特别是韩琦离京那天,整个京城的官员几乎都前去相送,甚至连赵颜也前去相送,不过韩琦却走的十分洒脱,只是亲自给送行的人饮了三杯酒,然后坐上马车挥手离去。

    赵颜看着韩琦离去的马车,心中却不禁叹息一声,因为韩琦离开后,朝中肯定会出现极大的权力交替,特别是政事堂中那几位相公,本来韩琦在时,还能压制住其它人,使得朝堂上不至于出现党争,可是韩琦这么一走,恐怕政事堂中的争吵声很快就会响起来。

    不过除了权力交替外,赵颜最担心的还是这件事所代表的意义,因为他总感觉韩琦的离开,好像是在为什么人让位似的。事实上赵颜的这种感觉的确没错,就在韩琦离开京城没几天,忽然朝堂上又传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王安石被任命为参政知事,正式成为政事堂的几位相公之一。(未完待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