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崇祯之大明总算是安稳了
洪承畴这金牌,乃是崇祯皇帝御赐。 在楚风那里,他也是经过了单独小房间里面,进行私人授课。 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其中,就包括大明后期,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虽然不想再养出一个魏忠贤来。 但是也因为东林党的原因,让他不敢把关乎到大明生死的赋税,交给书生。 所以就交给了自己的太监。 这一点,算是学了万历皇帝,把赋税交给了他手下的太监。 当这个太监贪墨非常多的时候,被那些官员给告了。 结果,太监却说,这是因为那些士绅和官员勾结,私吞了不少的盐税、矿税、粮税、门摊税等等。 而这万历皇帝就是不相信朝中的大臣,而是相信了大太监。 最后嘛。 这大明时期也就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 那就是京师之地的百姓们,争相自宫,然后寻找关系,进入大内。 因为皇帝最喜欢用太监啊。 以至于那些个太监,人人都借着皇帝的圣谕来大行其道。 大明崇祯时候,天下三分之一,是亡于小冰河时期的天灾。 还有三分之一是亡于这个时候的贪官污吏,官官相护,只想着升官发财。 还有三分之一,就是亡于崇祯皇帝的兢兢业业。 他想要图强。 却直接杀了袁崇焕这样的镇守边关的总督。 忽略了经营多年山海关的袁崇焕,对于山海关的那些个将领来说,是多么至关重要。 他想要图强。 却又让太监们去监管各地,连军队都是太监说了算。 这也就有了卢象升之死。 他想要整治贪、官、污、吏。 却连自己身边的太监都防不住。 已经烂到了根的大明,在崇祯皇帝的这般作为之下,最后走向了灭亡。 当楚风单独给崇祯皇帝讲述出来这些原本历史之经过的时候。 崇祯皇帝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 甚至是已经有一些绝望了。 楚风也是在这个时候,让他一定要按照既定的计划,慢慢地谋划。 在听到楚风说了,李自成一路攻破紫禁城,那些个官员还有太监,还有藩王等等人物的表现之后。 他对这些个人,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了。 所以这一次,洪承畴南下的时候,离京之前,他给了洪承畴这道金牌。 有了这道如朕亲临的金牌。 洪承畴也就拥有着可以先斩后奏的权力。 这也是唐王在见到洪承畴的金牌之后,差一点儿吓破了胆。 有了这道金牌。 洪承畴直接抓了他。 然后查出来唐王府这些年所犯下的那些错,他就算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三天之后。 朱聿镆带着人,送来了粮食和钱财。 洪承畴立即安排身边的人,开始监督南洋的流民在附近开荒、建村。 然后把附近的田地也分出来一部分,安顿这些百姓。 至于这些土地以前的主人。 一部分,是城内的佃主 但是他们不敢有什么怨言,毕竟这些田地,他们得来的手段并不是很光彩。 还有一部分,他们的地契之主,已经死在了当年的反贼之乱中。 所以洪承畴就做主,让官员主持,开始摊丁入亩。 如此来保证城外的百姓们,可以安定下来,在南阳城外组建新的村落和集镇。 再之后。 洪承畴去了开封。 这里以前乃是大宋的古都。 可是自从北宋灭亡之后,这里被鞑子入侵,如今已经不再是多么繁华的都城了。 但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都城,如今却也是中原之地繁华都城之一。 “洪巡抚光临,有失远迎啊!” 住在这里的,乃是大明的周王朱恭枵。 “王爷,请接旨!” 洪承畴的手中拿一个圣旨。 这也是崇祯皇帝在洪承畴临行之前,写好的一份圣旨。 “王下,接旨!” 朱恭枵连忙让人摆好了供桌,然后招了一些人,跪在地上,一起迎接圣旨。 洪承畴在一旁等着,直到朱恭枵做完这些之后。 “王爷,快快请起,万岁爷说了,王爷您乃是大明的肱骨,是大明的王。” “此番宣旨,王爷不必跪着。” 朱恭枵感动不已,起身,朝着紫禁城的方向施礼道:“多谢万岁爷。” 洪承畴这才开始宣旨。 崇祯皇帝是为了表扬周王朱恭枵在当年八大反贼之乱的时候,捐出了几十万的钱财,并且积极鼓励开封府的守备和那些个反贼交战。 不仅赏赐周王五罐仙酿,还有不少的布匹,还有一些金银财宝等物。 甚至里面,可以感受到,崇祯皇帝对于周王朱恭枵的称赞和嘉奖。 “王爷,辛苦了。” 洪承畴也对这位王爷非常尊敬,而不是对待唐王朱聿镆那样的王爷,态度非常强硬。 “唉,这也是本王力所能及之事,这大明,乃是太祖当年带着人杀出来的,赶走了蒙元,才有如今之中原汉统。” “所以啊,大明要是倒了,就没有人能够抵抗北地的鞑子了。” 朱恭枵的眼光当真是长远。 仅仅是几句话,就说出来大明的存在的重要性。 就连洪承畴,都不得不佩服。 周王所言,当真是肺腑之言,也是警醒之言。 大明王朝要是倒下。 中原必然是一片混乱,就算是扶持新的帝王登基。 那也是经过了一番南征北战,才可能扶持起来。 而这个时候,鞑子怕是直接就渔翁得利了吧。 洪承畴离开之前。 朱恭枵又拿出五百万的钱财,还有八十万石的粮食。 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整个王府上下,也有人要养活。 “王爷大义,请收洪承畴一拜!”洪承畴被朱恭枵这种大公无私给感动到了。 “无碍,此时不过是困难了点,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朱恭枵轻声细语道。 就这样,洪承畴四处拜访,筹集到了不少的粮食和钱财。 一边以工代赈,让流民自己修建房屋,从而获得住所和天帝,还能够获得吃的和钱财。 也就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得以活下去。 河南之地的旱灾,才算是缓解了不少,饿死的人,每天都在减少。 直到从码头处卸下来的粮食,运送到了各地。 这饿死的人,也就更加的少了。 大明这才得以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