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知宋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明教化

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明教化

    崇简也是听得惊心动魄。

    之所以这样,是他发现眼前这个道士明显预知后事,要不然就和自己一样,有着特别的经历。

    此刻见他惶惑,反倒出言安慰道:“前辈何必慌张,不是还有我等在吗?”

    见他如此一说,陈抟把注意力转向崇简。

    “何以化解?”陈抟问。

    “文明教化。”崇简答。

    “当更强势的文明出现,所谓文明教化被彼弃之如敝履呢?”

    陈抟这一问,更让崇简确定了某种东西。

    “那是方法不对,文明教化,本身有个灌输的过程,在灌输的过程中,自然可以将之纳入主干文明体系。”

    崇简站在后世的角度提出看法,在这位道士面前毫不遮掩,他相信对方能听懂。

    果然,就听陈抟喃喃自语。

    “值得一试……若如此,中华之崛起,就不会三番两次被那个小岛国打断。”

    这一番对话,彻底把奝然送到了云里雾里,半晌钻不出来。

    “那么,就从眼前这位大师开始尝试吧。”

    崇简答曰。

    陈抟点头,像是放下了重担。

    奝然却懵懵懂懂,搞不清楚状况。

    他听得懂二人对话的每一个字,但仍旧不清楚二人在说什么。

    陈抟见状,对奝然说道:“你就听从这位年轻的学士安排吧,他比我更有办法,一定会让你的取经之行收获满满。”

    又回头对崇简道:“我把他托付给你了,到时候我要来检验成果。”

    说罢,作势欲离去。

    见他如此干脆,崇简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奝然更是有些惶然。

    “前辈这一走,贫僧可还没有真正请益到学问,刚有所开悟,煞是可惜。”

    奝然依依不舍道。

    “贫道这里没什么真学问,这位赵学士,才是有学问的人,你听他的,亏不了你。别以为老道那些花里胡哨的技能有什么稀奇的,那只是技,要学道,就要虚心向这位赵学士请教。”

    陈抟正色道。

    他的自我称谓有点乱,一会贫道,一会老道,像是不常使用。

    说完,不顾而去。

    他走得很慢,但转瞬之间就超出了崇简等二人的视线。

    “可有再相见的机会?”

    崇简见状,忍不住问道。

    “该有的时候自然有。”

    远远飘来陈抟的一句回答,之后,四周寂寥,再也没有任何响动。

    留下的二人一阵发呆,面面相觑。

    “这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崇简感叹。

    “神龙,就是中土传说中的神仙吗?”奝然话里带着无限向往。

    神龙等于神仙?不得不说,这异国高僧的思维有些特别。

    崇简不由得点点头,心想这不是神仙,还能是什么?

    只不过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位神仙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经历,而且似乎比自己的经历更神奇。

    传说中,这位神仙得知赵匡胤坐了天下,大笑道:“天下从此定矣。”

    这不就是上帝视角吗?

    按崇简的理解,能开启上帝视角的人,都是自己这一类人。

    “敢问学士,将何以教我?”

    奝然在问这话时,眼神有些闪烁,说明还是不太相信他。

    崇简突然觉得,要让这求佛之人取得真经,可能真要花费一番功夫。

    “你来求佛,可知这佛的根源?”

    崇简问道。

    “根源?莫非是指当初老子西出函谷,化胡为佛?”

    “对啊!”崇简立马加以肯定。

    没想到奝然居然知道这个,一定是陈抟给他灌输的,正儿八经的佛经中可看不到这个。

    那就不需要自己饶舌了,只需要趁热打铁。

    “你既知此,那就应该明白,儒释道原本是一家,就是红莲白藕青莲叶的关系。”

    崇简继续。

    “当然,当然,我还知道孔子向老子问学的典故。”

    奝然接得很快。

    原来如此,崇简抑制不住发自内心的感激。

    那个陈抟大忽悠,我要代表这岛国和尚感谢你祖宗八辈。

    “好吧,既然你已经知道了,就不用我饶舌了,而你的求学取经之路也就清楚了。”

    为了不辜负陈忽悠的功夫,崇简只得沿着忽悠之路继续前行。

    “清楚了?”奝然不解。

    “当然。你想,既然我佛来自老子,老子又和孔子是师友,那这佛学又怎么离得开儒、道的学说?你看你,一来就躲在深山老林里死扣佛经佛学,是不是舍本逐末?”

    崇简循循善诱。

    “贫僧明白了,当从儒学、道典开始,寻根溯源追求真理。”

    奝然恍然大悟。

    “那你还呆在这里干什么?深山老林,哪里能够寻找到儒道经传的真意?”

    崇简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安排。

    宋代本是儒学昌明的时代,形成了融合儒、释、道三家的学术体系,北宋以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最为杰出。

    究其根本,在于儒学在与佛、道精于思辨的学问相抗衡中,自我革命,渐渐从笺注经书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开始阐发所谓的微言大义。

    只是现下中原初定,四方不稳,宋学还没有兴起。

    但在主流的学术中,已经兴起一股重义理不重考据的思潮,预示着未来影响深远的宋学已经开始萌芽,而理学,正是后来占据主流的宋学派别。

    那如何不让奝然领悟这样的学问精髓呢?

    这倒不是崇简对那个岛国来使特别有好感,而是想着如何让教化真正起作用。

    原本这奝然在中土四处拜佛求经,回国后只是显赫一时,之后渐渐没落,对岛国文明的影响并未发挥太大作用。

    崇简想,这和他本身没有获得真正的学问有关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所谓的高僧只是从佛学里窥见一点皮毛,哪里能够发挥再塑文明的作用。

    哪怕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也让这个到中华取经的奝然了解中华文化真正的精华,把真正好的东西带回去。

    后世很多主义的传播,乃至灯塔国的四处出击,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只可惜这个时代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没有抓住这个机遇期,只是单纯地陶醉在万邦来朝的兴奋里了。

    更为可惜的是,由于文事与武备不配套,这个没有抓住机遇的文明还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