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刘争的想法
刘争和公孙瓒的见面,倒也不是第一次。 早在虎牢关的时候,刘争就已经见过公孙瓒了,只不过当时刘争没有太过于在意这白马将军。 如今和公孙瓒谈判,倒是近距离的看了一眼这公孙瓒。 公孙瓒本人生的比较雄壮,北方人特有虎背熊腰,身形挺拔,加上气宇轩昂。一袭白衣,倒真有几分英姿。 “刘争,既然你要和谈,那就废话少说,直接说如何实施吧。” 双方已经达成了共识,现在的所欠缺的,只不过是将和谈这个计划实施出来,具体的细节如何商讨等一系列事情。 既然公孙瓒和刘争没有什么好聊的,那刘争也就不想在公孙瓒的身上浪费什么时间,关于和谈的具体细节,他之前也早已和自己手下的谋士商量过了,此时让张昭和公孙瓒的人马直接交接一下就足够了。 双方并没有在这里浪费什么时间。商谈完毕之后,便由刘争这边先作出反应,率领围城的兵马先退后五里,让出足够宽阔的道路给城中的刘备军兵马从城中撤出。 等到刘备的人马从临淄城退走之后,再派人过来通知刘争接管临淄城。 如此一来,双方便算是初步达成了和谈。 并且约定以临淄城为界双方短时间内不在兴兵交战。 这样的结果达成之后。公孙瓒和刘备二人的五万大军逐渐从临淄城外撤走,只留下了千余人马驻守一道防线,随时提防临淄城里的刘争大军。 双方和谈正式结束,一场青州的大战也在五月底的时候进入了尾声。 当然刘争手下的大将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何刘争明明占据优势,却要在这个时候选择和谈。 最不能够理解刘争这种行为的人自然是吕布。 吕布配合臧霸在临淄城外围攻刘备的人马小半个月有余。这半个月时间以来,他都跃跃欲试,想要出战和刘备三兄弟再来一次大战。 彻底击败刘备,好让他在刘争的面前可以有更多表现的机会。 可是刘争不但没有让他有任何表现的时候,反而直接派人前去和谈,让这场大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就好似一盆冷水浇在了跃跃欲试的吕布头上。 “大人,为何我们明明占据优势,却突然和谈放弃大半个青州,这让我很想不通!” 吕布想不通,为何刘争要放弃半个青州来和对方和谈,所以忍不住冲着刘争发问,他这样一问也是其他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比如臧霸甚至黄巾军里不少人马都有些困惑,只不过其他人没有这个胆子询问,唯独吕布有这个胆魄。 刘争知道吕布就是一个二愣子,专门干些这种让人讨厌的事情,以他这种性格,是很不讨上位者喜欢的。 不过碍于吕布的实力,知道他还有些作用的刘争也不会责备于他,相反刘争也知道其他人也同样有这种困惑,所以倒是开口给这些人解释起来。 “奉先将军,若是刘备没有援军,仅凭两万兵马在这临淄城之中,我自然不会选择和谈,而是会在围困他一段时间之后便发起进攻,在他们水尽粮绝之时,一举将其击败,可惜在关键时刻他们有了公孙瓒的三万大军驰援,一下子兵力和我军相差无几,这就让我们的胜算大大减少!” “虽说我们未必会输给公孙瓒和刘备的联军,可就算打赢也绝对是惨胜,况且,我们若是在青州和刘备公孙瓒的联军交战,五万大军的来回交战,必定不是短时间就能够结束的,双方拉锯下来起码会进行长达数月的争夺,这对青州百姓而言很不利,所以和谈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一来可以让我等在之前几次大战之中,消耗的兵马有所缓解,同时并不耽误麾下百姓的春耕,让常年饱受战火摧残的青州百姓喘一口气。” 刘争开口先解释了一下自己为何不选择进攻。 当然光是这几个借口,并不能完全说服底下的这些将士,随即刘争再次开口。 “当然,如果说仅凭这几个理由就选择和谈,未免也太小看我刘争了,其实我选择和谈,还有另外两个目的。” “其一就是朝廷此次进攻青州耗费颇大,若是我们强行将朝廷的兵马一网打尽,占据整个青州我们麾下地盘实力自然是大大提升,一连夺取青徐两地,可朝廷的实力大降之后,势必对我军越发忌惮,到时朝廷说不定会选择和袁绍暂时和解,全力对付我军,那可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而如果选择放弃一半的青州,让朝廷占据,这样一来我军还能够缓解一下和朝廷的关系,同时青州和冀州也不接壤我军可不必和袁绍的人马直接交锋,同时让朝廷占据青州,朝廷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加剧朝廷和袁绍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打得更加凶狠,我军可从中牟利,看他们鱼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青州和冀州相连,一旦刘争占据青州,那么刘争和袁绍的地盘,就算是连接在了一起。袁绍虽说和刘争有一些粮草上的交易,可实则袁绍是一个颇具野心的家伙,他不会做看刘争做大。 到时候势必会和朝廷暂时缓解,这种针锋相对的关系,袁绍和朝廷暂时休兵,朝廷全力对付刘争,一旁的袁绍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肯定也想分一杯羹,很有可能会出兵一起共同对付刘争,刘争就是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才让出半个青州。 反正青州已经被黄巾军搅和了好些年,整个青州也没有多少油水可捞,更何况只是半个青州,其实也就是一个烂摊子,让朝廷的人马重新掌控,顶多也就是让朝廷派遣一些兵马到这里来驻守,不但无法在青州收多少军饷、税负,反而还要搭钱来安抚当地百姓。 这样的结果对于刘争而言可是极为有利,多重好处。 那刘争又何必为了区区半个青州,而将自己陷于不利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