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招贤榜
南郡本来就有很强的军备。 先不说刘表本身在南郡就有一万人马,其次,江夏黄祖逃回去的人至少就有一万多,还有刘争放回去的张允数千兵马。 南郡就有超过三万人,再有丁原带过来的三万精锐,至少拥有六万兵马。 这六万兵马,可不是六万乡勇了,而是六万精锐兵马,其中三万丁原的人马,更是其中的翘楚,那可是能够杀的胡人闻风丧胆的并州骑兵。 再加上,丁原手下,有吕布,张辽,高顺等人,不管是从武将上,还是兵马上来看,都将会是刘争遭遇到了最棘手的敌人了。 这就让刘争不得不重视起来。 当然,荆州虽然重要,但是扬州也同样不可轻视,如今的兖州,在曹操和刘备的治理之下,已经焕发了新生,刘备和曹操二人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历史上的那些事情变得猜忌,反而二人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凑到了一起之后,迸发出了新的火花。 刘备为兖州牧,曹操为兖州刺史,曹操主内政,刘备主军师,配合新上任的徐州刺史陶谦,展开了对青州黄巾军的围剿。 青州方面的黄巾军,虽然拥兵超过三十万人了。 但是真正能打的没有多少,在曹操刘备等人的几万兵力围剿之下,也打的节节败退,虽然还没有彻底败亡,但是只能龟缩到青州,不敢轻易进犯徐州了。 等刘备和曹操二人缓过气来,训练好了兵马,来年开春之后,肯定会对青州黄巾军展开最后的围剿。 刘争知道这些消息之后,就已经明白,如果到青州黄巾军覆灭之前,他还不能击退丁原的话,到时候一定会腹背受敌,扬州和荆州一起开战,对他可相当不利。 料想到明年将会有多线作战的可能,刘争一方面,大力让军事学堂里在交州,扬州,荆州三地招收新一届的学员。 同时开始招贤榜,命三地的官员,在各地县城发布招贤榜,不管是自觉勇武过人,还是谋略过人,甚至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刘争都愿意接纳,迎为上宾。 招贤榜发下去的一个月,便陆陆续续的有人过来揭榜。 负责这个事情的顾雍,忙前忙后,忙活了一个月,在189年一月的时候,将三地揭榜的一些人,召集到了吴郡。 等待刘争亲自面见过后,就可以确定是否纳入军队之中了。 陆陆续续有几十个人,揭了榜,不过多以扬州的人比较多,八十多人之中,扬州就占据了五十多个人。 而紧皱二十多人,交州只有可怜兮兮的几个人。 这主要也是交州一来人口比较少,二来刘争经营交州时间太久,有些才干的人,早就通过别人的举荐,进入了刘争手下,或是通过征兵进入了军队之中,或是被人举荐进入了县城之中为官。 人数少,也是正常的。 而荆州人少,也是刘争占据长沙时间比较短,同时其他几个郡的人才,早在几年前就被刘争搜刮一空,都迁徙到了交州去了,也没有什么人。 只有扬州,刘争苦心经营了一年多,之前忠于扬州刺史刘繇的人,大抵上被刘争清扫赶紧,加上刘争恩威并施,如今逐渐在扬州比较得人心了。 投靠刘争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刘争这边开始利用三天时间,接见这些从各地赶赴过来的贤才。 其中主要就是分三类人,一类武将,一类文臣,一类能人异士。 这其中,能人异士最多。 当然,招摇撞骗的人,企图走狗屎运蒙混过去的人也很多,招贤榜刚发下去的时候,数千人来报名,能够来见到刘争的人,都是经过了好几轮的筛选了。 筛选起来,倒也很简单,武将的筛选尤其简单,直接让人打一架,只要能够胜过三五个士兵,就有资格来见刘争。 文臣倒是比较难一些,不过只要能够背诵出几篇经典的书籍,比如孔孟之论,倒也算是半个人才,勉强可堪一用。 只有那能人异士,不太好辨别,因为太过于驳杂了。 有些精通制造,说好听点叫单于奇淫技巧,说的不好听就是一个木匠。 有些擅于炼丹,炼药,乃游方术士。 这些人,还不少。 刘争花了几天时间接见了这八十多人之后。 大致上也明白了这一次的招贤榜,下发下去,似乎没起到什么作用。 找来的人,并不是特别理想,武将之中,只有一个扬州本地的人,叫做朱治,可堪一用。 这个朱治,三十来岁的样子,年纪挺大的,比刘争等人还要长一些,武艺一般,谈不上多厉害,就刘争看来,甚至朱治还比不上自己,更别说和周仓等人了。 不过朱治这个人,刘争还是有些印象的,历史上是吴国的开国重臣,也算是三朝老臣了,武艺虽然一般,但是守城能力尚可,姑且也算是一个人才吧。 在刘争如今手下兵马提升巨大的情况下,确实也需要一些二流武将来分管一些军队,像朱治这样的人,也勉强能够得到刘争的伤势。 不过揭榜的二十多个武将,被刘争看中的,也就一个朱治而已,剩下的一些,武艺平平,又没有刘争一听名字就很有印象的那种三国名将,随便让太史慈和黄忠考验了一下他们的武艺之后,分派到各地的军队之中,充当队长去了。 虽然他们的武艺平平,不过总还是有一些三脚猫的功夫,比刘争手下的那些士卒,倒是要强上一点,当个队长,绰绰有余了。 能够当上队长,对于其中一些人来说,倒是意外惊喜,有几个实力还不错的,混上的屯长,更是惊讶。 只有朱治,因为表现尚可,让太史慈手下当了一个曲长。 如此一来,武将们倒是安排完毕,那些文人,其实就更简单了,刘争手下正是缺少文臣的时候,各地县衙,甚至刘争身边的郡府之中,都很人,这些人,先拉下去各地县衙磨砺,有突出的人,日后再行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