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暴风雪
明书科,也就是书法比赛,照例是从几十人中选一人,授从九品下的官职而已。 书法的好坏,对于治国有何作用呢? 其实,答案就在推广教育之中。让明书科及第的贡士们,暂时以从九品下县教谕的官职,就可以掌握住几十个县的基层教育权。 字写得好,必须下过苦工夫读书,才有可能精进。 只不过,这些人的四书五经学的不怎么样罢了,没办法挤入进士科的那座独木桥。 说白了,李中易要的就是不把书读死了的读书人! 这句话虽然十分的拗口,但是,逻辑是清楚的:四书五经读得越好,越容易误入独尊儒术的歧途。 明法科,也就是法律考试,这没啥可说的,只要能够答对一百题中的九十题,就可以及第。 明算科,总共也就三十名举子参与考试,李中易自然不可能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又是全员及第。 结果,到进士科考完的那一天,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的及第名单,已经张榜公布了。 杂科省试,几乎全员上榜的客观事实,不亚于投了一颗重磅炸弹,立时把整个强汉朝的读书人,都给震蒙了! 进士科,才取一百名贡士而已。参加杂科考试的几百人,只要不是运气特别差的人,几乎都高中了,上榜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几。 一时间,整个开封城议论纷纷,尤其是久试不第的读书人,更是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 凡事有利即有弊! 长期在四书五经领域,保持着教育优势的世家大户们,对于杂科的上榜率这么高,简直是深恶痛绝。 毕竟,进士科的教育权,被世家大户们牢牢的掌握在了手里。进士科的上榜者,即使不是他们的族人,也是他们的学生。 李中易刻意拉高了杂科的上榜率,等于是在世家大族,或是大儒们的伤口上撒盐。 一时间,各种反对杂科上榜率过高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进通进银台司,又飞上李中易的案头。 李中易往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反对奏章,不由冷冷的一笑,随即吩咐了下去:“凡是这一类的奏章,写好了节略后,都不必拿来我看了,直接存档不发。” 契丹人那么厉害,李中易都敢虎口拔牙,硬是取回了幽云十六州,这些书生的奏章,有啥可怕的? 如果是在以前,通进银台司依然归政事堂管辖的时候,这么多反对奏章递上来,泛滥成灾的口水,确实足以把人淹死。 然而,通进银台司改为李中易直属之后,内阁只能处理内书房转交的奏章,却看不到李中易故意留中不发的奏折。 说白了,李中易不想给内阁看的奏章,即使内阁的相公们都知道其中的内容,却无法进行处理。 所以,客观的说,通进银台司直属于皇帝,其实是大大的增强了皇权的影响力! 李中易故意置之不理的态度,激怒了很多耿直的官员,他们不停气的连续上奏章,硬要逼着李中易表明态度。 以李中易的脾气,大臣们越是激烈的反抗,他越会置之不理,看谁的耐心足? 有些官员,连续上了几道奏章,都没见回音,索性弃官不做了。 看热闹的人,本以为李中易被逼入了墙角,却不料,李中易压根就不在乎那些弃官而走的人。 既然不想作官了,那好得很呐,除了六部的实际办事缺分之外,李中易索性就废除了那些莫名其妙的冗官。 其结果是,你今天弃一个官职,李中易就只当没看见似的,即使内阁上奏要求找人补缺,李中易依然是置之不理。 尼玛,三条腿的蛤蟆难寻,想做官的人,还怕找不到么? 内阁中,四位相公也是四种意见,始终无法统一! 孔昆自然是站在进士科独大这一边的,刘金山则支持广泛录取杂科,李琼和折从阮则自始至终,一直没有明确的表明过态度。 “李相公,历朝历代哪有这种事情?”孔昆想获得李琼的支持,索性放下大儒的架子,主动找李琼交心。 李琼喝了口茶,慢腾腾的说:“孔参相,你这参相之位是皇上授的,还是那些所谓的大儒所授?” “这……这个……”孔昆一时语塞,如果不是他早早的投靠了李中易,站到了正确的队伍之中,焉有今日之权势?
“嗯哼,孔参相,我再问你,皇上得天下,靠的是三军将士呢,还是那些大儒?” “哦,答不出来是吧?那我还有一问,皇上授了杂科的举子们几百个官儿,他们是会感激皇上呢,还是感激弃官对抗的那些所谓的读书人?” “孔参相,皇上曾经说过,屁股决定脑袋。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是打算坐在皇上这一边呢,还是想和皇上彻底为敌?” 李琼连发三问,竟把孔昆问的汗流浃背,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镇定和从容。 李琼放下茶盏,微微一笑,说:“你若是问老夫的意见嘛,嘿嘿,说句诛心的话,小事方面,我也许会逆着皇上的心思办差,毕竟那是无伤大雅之事。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老夫一定会站在皇上的这一边!” “孔老弟,老夫活了一大把年纪,算是痴长你几岁,倒是有句话要奉劝于你。至今为止,凡是和皇上离心离德之人,将来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李琼重重的叹了口气,“你出此门后务必朝右面看一看,也就啥都明白了。” 孔昆揣着心思,出了李琼的门,下意识的朝右边看去,却见一队武装到牙齿的近卫军官兵,正顶着大日头,仿佛标枪一般,牢牢的戳在墙根下。 几乎在一瞬间,孔昆秒懂了,他暗暗懊恼不已,可不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么? 全天下的读书人里边,能够考中进士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 李中易提高了杂科的上榜率,就等于是扩大了读书人进入仕途的规模,凡是有一技之长的读书人,自然是喜大于忧! 与此相反,李中易得罪的只是少数垄断了四书五经教育权的世家大户、儒门子弟或是官绅之家罢了。 “多谢李相公的提点,在下万分领情!”孔昆猛的转身,再次见到李琼的时候,毕恭毕敬的长揖到地。 ps:提前更了,求月票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