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贤君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之章 前往泰山

第三十之章 前往泰山

    对于这句传言,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意思。

    但阴阳颠倒,五行逆转,明显不符合常理。

    如今诏书已经下达,人们很自然的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有识之士开始担忧,这会不会是不祥之兆。

    皇宫,乾元殿。

    李治坐在龙椅上,下方站立着诸多大臣。

    许敬宗出列道:“陛下,最近洛阳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五星连珠,日月凌空,阴阳颠倒,五行逆转。

    臣以为这句话含沙射影,有嘲讽上位之嫌,臣请求彻查此事,抓出背后造谣之人!”

    话音一落,大臣们开始议论,他们都是饱学之士,自然听出了话外之音。

    李治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厌烦,圣旨都已经下了,皇后参加封禅已成定局,这明显是有人挑事事端。

    “刘仁轨!”

    “臣在!”

    “你这位新上任的大司宪,一定要重视这件事,不能让这件事在民间继续发酵。

    由宪台带头,联合洛阳县衙彻查此事,一定要找出造谣之人,不能影响封禅大典!”

    “臣遵旨!”

    一旁的武后听了,对李治的决定很满意,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却生出杀意。

    刘仁轨嘴上答应的痛快,可心里却有些无奈,武后参加封禅本来就很多人不同意,之前嘴上不敢说而已。

    如今有人造谣,那怀疑对象就太多了,而且这种事怎么查,现在整个洛阳都在讨论这件事。

    但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不想因为这件事影响封禅,长安县很快出动不良人,加上刘仁轨的部下,对洛阳城进行整顿。

    看到官府这个架势,百姓们也不敢讨论了,可这也只是表面上的平静,关上门照样谈论。

    谣言很快就被平复,武顺又找到了叶法善。

    “先生,那个刘仁轨好生可恶,有他在街上巡视,现在百姓都不敢谈论此事了!”

    叶法善也没想到朝廷动作这么快,他这段时间也没有见到李贤,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他常年混迹江湖,对付一个女人还不难,又是一番巧言,暂时安抚了武顺。

    很快宫中的李贤收到消息,他也没想到朝廷的动作这么快,这主要是刘仁轨的功劳。

    对于这位名将,李贤自然是知道的。

    刘仁轨出身尉氏刘氏,他自少孤贫,却恭谨好学,成年后博涉文史。

    在唐太宗时以直言敢谏闻名,累官至给事中。

    唐高宗即位后,历任青州刺史、带方州刺史、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

    镇守百济期间,因救援新罗,并在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

    这次封禅,刘仁轨带领新罗、百济、儋罗、倭国等四国的酋长奔赴泰山参加祭典集会。

    李治大悦,擢升刘仁轨为大司宪兼知政事。

    这样的名将出面,有震慑力也正常,李贤仔细琢磨了许久,觉得这样也许也并不是坏事。

    言论的力量是相当可怕的,三人成虎也不是说说。

    大唐没什么什么文字狱,却对皇室十分尊敬,太宗一朝的仁德已经深入人心。

    哪怕武媚贵为皇后,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她没有资格,毕竟李世民当年都没敢封禅,哪里轮得到她一介女流。

    有这种想法的也许一是一部分人,但这种想法一旦产生,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心底。

    谣言不能把武后怎么样,可炸弹已经埋下,只等爆炸的那天。

    想清楚其中缘由,李贤给叶法善写信,让他稍安勿躁,安排好火药的制作。

    同时他还派人打磨两个巨大的铜镜,用来反射阳光。

    这个世界有没有神仙李贤不知道,但对于他来说,后世的一些科技对于古人就是神迹。

    ……

    司空府,两个老者坐在书房。

    一位慈眉善目,老态龙钟,一看就是垂垂老矣;另一位虽然胡须皆白,却身姿挺拔,可谓是老当益壮。

    “司空,要看这大殿越来越近了,民间最近的传闻,好像对皇后很不利啊!”

    “窦相不必担忧,刘司宪已经把谣言压下,有他出面,那些宵小绝不敢露面!”

    窦德玄眉头紧锁,总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如今皇后亚献已经定下来,这时候传播谣言还有什么用?

    看到窦德玄还在纠结,李積摇了摇头:“窦公还看不明白么,让皇后亚献是陛下的意思,我们总不能违背陛下吧?

    况且有些事情其实都是陛下家事,从皇后掌权的那一刻,陛下就一直站在她身后……”

    李積说完这句话忽然有些感慨,他们这一批老臣,如今还活着的已经不多了。

    尤其是长孙无忌、上官仪等人,他们哪里看不明白,只不管不愿意面对现实了。

    当年跟随太宗打天下的老人,个个都功高震主,稍微精明一点的帝王,就不会任由他们发展。

    眼前这位窦相,也是聪明人,很多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

    而他,要不是朝廷还需要他,估计也和那些老臣一样。

    “哎,老夫已经向陛下请辞,封禅过后就告老还乡,我只想做好着最后一件差事。”

    李積能理解他的心情,点了点头,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否则他也不会拒绝仆射的官职。

    “木已成舟,大势不可逆,窦公不必想太多,做好分内之事就好。”

    虽然李積也不知道背后之人的目的,但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担心的,有他和刘仁轨在,不畏惧任何宵小。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泰山之上,负责搭建祭台的道士里,已经被安插了叶法善的人。

    祭台之下,已经开始挖地道,距离封禅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李贤会给世人一个惊喜。

    泰山附近十分热闹,有不少人前来围观,期间就有李淳风安排的人,同时还有王勃派来的货郎。

    虽然距离祭台比较远,可还是可以看到施工进度,消息源源不断传回洛阳,李贤心里也在计算着时间。

    时间转眼来到十月,众人终于从洛阳出发,李贤也在其中。

    李贤坐在马车上,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仪仗,终于明白什么叫兴师动众。

    这么长的队伍,怕是有数万人,除了李治和他的文武大臣们,还有武后带的命妇、夫人等。

    除此之外,还有各国使节和他们的随从,大致分为三个团体,前后左右都有侍卫拱护。

    这要是在后世,这么多人倒也是常见,随便一个明星,轻松能聚起来数万人。

    可后世的人参加集体活动都是花钱的,但此时这些人不但一分钱不花,一路的衣食住行全由朝廷负责。

    李贤作为未成年的皇子,自然跟在武后身边,他依旧和李显一个马车,这让他很无奈。

    看着那些兴高采烈的命妇们,李贤眼神有些复杂,他们谈论的话题都是男人,在皇后面前也不避讳。

    显然武后的崛起,给了她们很大的信心,女性的地位日益提高,她们也水涨船高。

    “只可惜一切都是假象,她这么做只是为了自己。”

    人群之中,李贤注意到了武顺母女,二人陪在荣国夫人左右,这让李贤很满意。

    看来这个女人还不太傻,知道杨姥姥是她们的护身符,如果不抓紧下一个死的就是他们。

    李贤不愿意待在马车里,索性像侍卫要了匹马,在小胖子李显幽怨的目光中,抛下他一人。

    李贤加快速度,追上了杨姥姥的马车,在窗户旁笑道:“贤儿见过外祖母,见过姑姑。”

    李贤给杨姥姥和武顺行礼,至于贺兰敏月,他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

    她既是自己的表姐,又是李治的妃子,这两个身份差着辈分呢,着实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