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天空下在线阅读 - 第六百九十四章 建设根据地(四)

第六百九十四章 建设根据地(四)

    ;

    议事会虽然是根据地最高的权力机构,但是主要行使监督之责,处理日常事务的却是镇公所,按照赵翰青的说法就是“镇政府”。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镇公所之下又成立了各职能部门,完全就是后世的镇政府的翻版,七所八站样样俱全,不过,规模要小的多,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也不多,甚至许多人都是兼职。赵翰青尽量避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人说虽少,但是各司其职,各种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各种机构部门建立起来之后,根据地完全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独立国度了,而赵翰青就是这个小小国度的国王。这里民主和独裁相结合,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完全是新型的社会模式。

    但是,赵翰青丝毫不怀疑这种模式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这种模式是他根据后世的记忆综合了历史经验、当代社会的现状和牛头镇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适合眼下的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成功可以预期。

    转眼就到了阳春三月,山里面纵然是春天来得迟些,但是,春风也不再料峭,山野间的绿意开始渐渐萌动,山坡上的野桃树已经怒放,春天已经来到了牛头山区。

    牛头山根据地也渐渐显出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土地的承包已经完成了,学校、医院、工厂、慈善养老院等也开始了建设,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牛头镇的规模足足扩大了人两倍有余,还在不断扩大中。

    根据地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军事上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新成立的照字营和心字营在黑五更和田丰收的带领下一边训练一边四处出击,这也是建军之初赵翰青就确立的练兵方式——以战代练。只要愿意打仗就有仗可打,这一点就比和平年代好了,和平年代想要练兵就只能进行演习,表演的成分居多,练兵的效果肯定不如打仗。

    事实证明这种以战代练的练兵方式很好,照字营集合心字营四处出击,四周的那些小股土匪和地主武装都倒了霉,一个个被剿灭,不但锻炼了队伍的作战能力,战果也十分惊人。光是每天的战利品都让后勤保障处的人清点不完。

    后来,连青字营也加入了剿匪之中。

    三支队伍时而各自出击,时而配合行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如飓风卷过,牛头山周围的各种武装差不多都被消灭了。就是不被消灭也急忙向牛头山投诚,暂时顾不上收编他们。训导了一番就让他们暂时仍留在原来山寨。不过必须奉牛头山号令。

    附近实在是没有目标可以练兵了,赵翰青就让青字营、照字营和心字营轮流搞对抗演习,于是三支队伍又斗得热火朝天的,练兵之余,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总之,赵翰青把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思想教育放在了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只有他清楚地知道能不能不大胜仗可不是靠人多和武器先进,十几年后,国共逐鹿天下,几百万装备精良的**面对一百多万装备落后的解放军很快就土崩瓦解。

    经过了三支队伍四下出击扫荡。牛头山周围就出现了许多的武装真空地带,赵翰青自然不会放弃这种机会,立刻提出建立治安联防机制,成立了治安联防指挥部,实行治安联防。

    各地的恶霸地主也早已经铲除了,那些村寨早已经被打怕了,立刻就屈服在牛头山的“yin威”之下,治安联防机制得以顺利推行。这个联防机制自然是以牛头山为主,联防指挥部部就建在牛头镇,赵翰青是总指挥司令,李铁锤是副总指挥,黑五更就是参谋长,不过跟农民自卫军司令部就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参加联防的各地的民团武装都归联防指挥部部管辖,赵翰青趁机往各地民团里派人,名义上是协助训练,其实是掺沙子之举,没有多长时间,民团的战斗力果然大增,有不少土匪到参加联防的村寨来劫掠,民团得到消息迅速出击,予以重创,而后,联防指挥部部又派出精兵对那些不开眼的土匪山寨犁庭扫xue,让那些对联防机制持反对态度的人也无话可说了。不过,联防的民团基本上成了根据地的外围兵力。

    参见联防的村寨虽然不属于根据地,但是怎么说也等于是牛头山的势力范围了,也没有像牛头镇一样施行一系列措施,不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赵翰请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村寨就会像牛头镇一样发生变化,其实现在就已经开始潜移默化了。

    现在,兄弟们对赵翰青的称呼已经改口了,都不再叫大当家的或老大了,而是统一都叫他司令,从大家对他的敬仰或敬畏的目光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俨然已经成了一位大人物了。被人叫做司令的那种感觉的确是不一样,让赵翰青的心里也油然生出了自豪感。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他就从一个家破人亡的穷小子成了江湖上的“大人物”,如今又成了拥兵数千独霸一方的司令,称之为乱世枭雄也不未过。不过,他并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产生狂热,他的一切成就毕竟是建立在他的先知上,而且知道了历史的发展就好像事先知道了谜底一样很难再会激动,所以,他很淡定,也很平易近人,这种淡定和平易近人却又他的威望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常常让人忽视了他的年龄。

    根据地的学校首先起来,除了普通的学校,还办了一所特殊的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从上海请到的那些技术人才担任老师。他们愿意留在山沟里除了丰厚的报酬,还因为赵翰青对他们很尊重,他清楚地知道这些人才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学校里开设的课程也与普通的学校不一样,开设有无线电专业、医疗培训专业、机械专业等课程,眼下根据地最需要这样的人才。尤其是无线电的专业人才,虽然已经有了无线电发报设备,但是,因为缺少发报人员,一直没有用上,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军事力量的扩大,再加上还有各地的情报人员,通讯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其中医疗培训班由林二先生和一位留学归来的医学博士卫少康授课,分别教中医和西医,这二位还是正在筹建中的根据地医院的负责人。卫少康这位医学博士肯到小山沟来赵翰青可是花了大代价或者说下了大力气的,一方面赵翰青付出了高于租界医院那些洋医生两倍的薪金,另一方面赵翰青用一番大道理忽悠着了他,甚至上升到了中华民族存亡的高度,让卫少康觉得医生是最高尚、最伟大的职业,只有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至于林二先生,他闺女已经盛入了盛家,上海和苏州是暂时回不去了,就只好心甘情愿留下了。

    最先建立起来的就是被服厂,这个建立起来比较容易,从上海购买的数十台缝纫机早就运到这里了,工人也是现成的,戚家营的女人们稍一培训就成了,所需的布匹也不缺。做出来的衣服除了供应在根据地包括军队、学校、工厂的一万多人,还可以卖到周边的城镇,甚至“远销”南都城,机制的成衣受欢迎程度超出了赵翰青预料,当然也为根据地赚了不少钱。

    然后建立的工厂就是机械修造厂,周围的铁匠都被集中到这里做了工人,另外还有两名从上海请来的技工做工程师,不过眼下机械修造厂只能简单打造些刀具和农具,修理一些枪械,虽然说已经从上海购买了德国产的车床,可以生产加工枪支,但是那东西需要用电力来带动,眼下牛头山还没有用上电。不过,伏牛山区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完全可以建立水力发电站。赵翰青早就注意到电力问题,所以在上海时他就从海外订购了小型的水力发电设备,邓铭文已经答应想办法为他解决电力工程师,只不过水力发电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建设需要一段时间。

    其他的如制药厂、被服厂、面粉厂也都已经选址开始盖厂房了。

    短短的几个月,根据地日渐繁荣起来,如今根据地突然多了不少外来人口,这对刚刚建立的根据地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不过,赵翰青没有听从那些封锁边界或驱赶逃荒百姓的建议,无论如何根据地人多了也是好事,最起码能够解决兵员和根据地的人力问题,也幸好,根据地如今兵强粮足,三支队还不时带回战利品,所以基本上能够保证粮食供应。他下令建了不少粥棚,掺了野菜的杂面糊糊还不至于饿死人。根据地政府还经常组织机关人员、学生和士兵们利用闲暇时间去山野挖野菜,逃荒的百姓也加入其中,漫山遍野都是挖野菜的大军。

    不管怎么说,牛头山根据地建立不足半年靠着人心和一种精神就创造了奇迹:竟然没有饿死一个百姓,这也是赵翰青真正引以自豪的地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