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靖难攻略在线阅读 - 第64章 募兵之论

第64章 募兵之论

    “小子这套办法,本就不是为卫所服务……”

    书房内,当朱高煦的声音响起,徐辉祖立马就愣住了,并很快想到了他的想法。

    他看着眼前的朱高煦,突然觉得与自家外甥生出了一种陌生感。

    改动朱元璋的政策……想过这种事情的人,大多都已经埋在土里了,自家这个外甥明明知道,却还是敢提出来。

    一时间,徐辉祖脸色阴晴不定,他抬腿便要走,但朱高煦却继续道:

    “眼下爷爷的卫所制还能用,但我观南北隋唐诸多朝代的府兵制,多是在开国四十年后便战力下降,七八十年后便不堪大用。”

    “小子所做的,不是谋眼下,而是谋的未来。”

    “……”听到朱高煦的话,徐辉祖停住了要走的脚步。

    最少从他的话来看,他并不是觉得朱元璋的制度有问题,而是为了未来做打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就可以留下来了。

    “南北隋唐之府兵制所用数百年,我大明卫所制如何当不得数百年?”

    徐辉祖反问朱高煦,朱高煦却反问:“府兵制历经朝代几何?”

    “这……”徐辉祖明白了朱高煦话里的意思,那就是南北隋唐的府兵制并不是一个朝代,而是多个朝代在使用。

    不过相同的是,每个朝代的时间,刚好符合朱高煦所说的七八十年。

    “即便你说的有理,但依靠四十余万兵马就想驻守四方,这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

    “国朝的情况我比你更了解,想要维持眼下的疆域,最少需要你口中的六十万募兵,而这个数量是都督府养不起的。”

    “如果开放户部钱粮投入都督府,那户部就没有余力去修葺水渠、堤坝,国朝迟早有一天要被拖垮。”

    徐辉祖还是觉得朱高煦的这套募兵制度不太现实,但他的话也确实戳中了大明日后倒台的原因。

    在朱高煦的了解中,明英宗时期由于河南卫所贪腐的事件被曝光,六部在三杨的主持下,将卫所对于军屯仓的控制权归入了兵部和户部。

    从此开始,原本日子滋润的军户成了一群吃饭都开始要看六部脸色的“讨口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军户人口繁衍和土地兼并的问题,吃不上饭的军户开始大量逃亡。

    明英宗亲政后,他无力将卫所军屯仓的财政权夺回,只能从其它角度来给予军户福利。

    在他的主持下,大明开始施行一种不太完善的募兵制。

    起初,对于主动参军的军户,朝廷发给银二两,布二匹作为奖励,后来又改为发银五两作为安家费,并免掉其家庭五石税粮,额外免除家庭两人徭役。

    至于被抽中当兵的百姓,朝廷则是发给白银三两五钱,并免除家庭一人徭役,但被募的士兵不发放月粮和行粮。

    不过不管怎么更改制度,夺不回财政权的卫所始终是向六部要饭的叫花子。

    尽管成化年间一度夺回部分卫所的财政权,但这种权力很快在弘治年间丢失。

    因此到明武宗时期,募兵标准发生变化,士兵安家银下降为三两。

    等到明世宗时期,嘉靖下旨增加募兵福利,对普通士兵允许支出行粮,月粮折成银两发放。

    这一时期的明军普通军士多了一个每日支取的“口粮”福利,标准为银三分三厘。

    这其中比较出名的便是戚家军,其军兵卒每日的军饷标准就是口粮三分三厘,行粮一分二厘,一年军饷标准大概在十八两白银左右。

    再往后的明穆宗至明神宗时期,在张居正主持下的明军募兵福利再次上调,募兵每人发三两安家银,二两行粮,入伍后还能支取每月一两二钱到五钱的月粮。

    当然,表面上是这样的标准,但实际发到士兵手里有多少就很难说了……

    可以说,朱祁镇的这套募兵制度,尽管被历代皇帝缝缝补补,但最后还是崩溃了,并且最后还拖垮了五寺六部。

    拖垮的原因也极为简单,便是徐辉祖所说的民生工程问题。

    晚明天下诸多水利工程因为户部财政的捉襟见肘而多年得不到维护,最后到了天启、崇祯年间,面对小冰河引起的气候问题,赋税重地的江南多次遭遇海水倒灌,地方水利工程无法排淤,苏松常杭等府多年颗粒无收。

    这些问题加上最后士绅抗税、官员腐败、中枢不作为等问题,直接导致的就是江南没办法正常的为北方供血。

    徐辉祖说的并没错,但他忘记了一点,或许先进的募兵制会拖垮大明的财政。

    不过他没想到一点,那就是经济并非一成不变的。

    “舅舅说的不错,如果军队一味的靠户部接济,那确实容易耽搁地方的民生,不过舅舅也别忘了,大明的人口和田地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朱高煦面对徐辉祖的质疑,说出了大明日后的情况。

    “人是会繁衍的,唐初人口不过一千二百余万,仅三十年后便达到两千万。”

    “国朝若是如此,三十年后人口数目恐不下九千万,而大明的岁入也会增长三到四成,足够填补户部的亏空。”

    朱高煦的话半真半假,因为他说的是太平三十年的情况,可照现在的局势往下走,靖难之役一定会爆发,哪怕朱棣不起兵,也会有其它人起兵。

    不管谁起兵,都将会对大明的人口造成严重打击,九千万人是很难达到的。

    可是这一切只有他知道,如今的徐辉祖是不可能知道未来的,所以他被朱高煦怼的哑口无言。

    “因此,小子觉得,小子的看法并没有什么错。”

    朱高煦清楚今日徐辉祖来自己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安抚自己,如果只是为了安抚自己,他刚才不会听到自己要改换卫所制就拔腿离开。

    以他的性格,如果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他只会呵斥自己,并让自己改掉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可他刚才的第一反应是拔腿就走。

    显然,两人的对话此刻正有旁人倾听,而不是像徐辉祖说的,四周都是魏国公府的家丁。

    看样子,自家舅舅之所以会来这里,恐怕还是老朱的授意。

    朱元璋对自己的考校,还远远没有停下……

    “好了……”

    果然,见朱高煦这么说,徐辉祖脸色不太好看,但他还是努力为外甥找补:

    “按照你说的,那这卫所制是要被取缔?”

    “取缔?”朱高煦愣了下,并摇了摇头:“并不会,卫所制会在长久的未来一直存在,因为它还有很多可取之处,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