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长门好细腰在线阅读 - 第327章 光阴似箭

第327章 光阴似箭

    长门好细腰正文卷第327章光阴似箭大晋天寿元年,天降暴雪,缠缠绵绵两个月,到三月初,天气才逐渐转暖。

    太阳升到半空,花溪村田垄地头的积雪,仍未化去。

    冯蕴带着小满从庄子里出来,放眼望去,苍茫一片,冰涔涔的,呵气成霜。

    “里正娘子,要进城啊?”

    喊她的是姚家的汪嫂子,手上拿了一把雪铲,正在清理家门外小道边的积雪。

    冯蕴笑应一声,问她:“要准备翻地了吗?”

    汪嫂子道:“可不吗?我们当家的说,春耕不早忙,秋后脸饿黄。等吃过晌午,便把一家老小都拖出来,准备翻地。对了,娘子家的锄头借我两把使使?上次农具坊打造的,我们就要了两把,现在不够使了。”

    冯蕴自然是应了下来,又道:“等天彻底晴起来,商路都通了,农具坊便开工了,到时候让老匠人给你挑两把趁手的。”

    汪嫂子笑逐颜开地谢过,用手遮住眼睛,望向天际。

    “这次要晴稳了吧?这雪再这么下去,要误春耕了。”

    去年刚下雪的那一天,好多人看着天下撒盐似的飞雪,还说“瑞雪兆丰年”,谁会想到接下来会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风雪?

    “好在天晴了,不然,老天就是收我们的命来了。”

    极端天气,最惨是民生,最苦是百姓。

    不仅耽误春耕,影响收成,雪灾更深远的影响多不胜数。

    道路不通,商贸受损,除了商贾大户世族豪门有囤粮囤物的习惯,普通百姓家里,甚至无法保障基本的需求,柴米油盐,家家都缺,日子过得格外艰难。

    冯蕴和汪嫂子聊了几句,就见南葵和柴缨从村道那头走了过来。

    两人头戴帷帽,边走边说,浑身洋溢着阳光和笑容,脚步轻快。

    看到冯蕴,南葵唤了一声。

    “娘子。”

    冯蕴朝她们笑了笑,“怎么走回来的?没等到牛车吗?”

    南葵笑着摇头,“在安渡城门就坐上牛车了,一直坐到村学那边,我和缨娘才走过来的。”

    下大雪那些日子,什么都停了,花溪村的村学却在上元节后,便开了课。

    以前读书是大户人家的事,花溪村的孩子却可以平等地进学,这令无数寒门小户羡慕。

    便是城里的大户人家,不知从哪里听说,花溪村学的算术一绝,普天下无出其右,也辗转托人,想把自家孩子送过来。

    冯蕴也不拒绝,花溪村的孩子束脩少,或是贫苦的直接免了束脩,大户人家要来,户籍不在这里,那就要收取高额的价格了,要么花钱,要么用粮食布匹或是别的资源置换。

    总之,要令冯蕴满意。

    没想到冯蕴狮子大开口,高价一收,仍然络绎不绝,想来村学的人,更多了。

    有门路的,托人。

    没门路的,转弯抹角地托人。

    冯蕴新请了先生,把农具坊的两间闲置的屋子都腾了出来,仍是供不应求。

    南葵方才在村学听了一耳朵赞誉,看见冯蕴便双眼冒光,好像怎么看她都看不够似的,充满崇拜。

    “娘子,你说你怎生这么厉害呀?玉浦郡、万宁郡,还有更远些的地方,都想到咱们村来读书……新皇帝不给你封个官来做做,简直就是屈了大才。”

    冯蕴啼笑皆非,“就你嘴贫。”

    在花溪村里,她不许旁人叫她王妃,众人渐渐也就习惯,一声“里正娘子”比什么都亲切。

    可正是因为少了距离,这些小蹄子也敢随便戏谑她。

    说笑几句,冯蕴道:“我以为你们要下午才回来,或是索性住在城里,明日再同文慧一道。”

    南葵好像想到什么似的,脸色沉了下来。

    “今日官府就派了一个时辰的粥。”

    冯蕴问:“怎么?刺史君仓里无粮了?”

    南葵摇摇头,眸色微微暗沉。

    “这个妾不知。但妾瞧着,安渡城的流民较年前多了很多,三五成群,拖家带口,膝盖高的孩子都牵出来讨饭,流着大鼻涕,看着怪可怜。”

    大灾之后有大难,天灾往往伴人祸。

    填不饱肚子,百姓只能出门讨生活。年前,安渡郡就不乏流民,但战后新政早就停了,现在来的,得不到安家费,分不到土地,也入不了籍。

    流民,就只能是流民了。

    冯蕴琢磨一下,问道:“刺史君怎么说?”

    南葵眉头紧锁,看着娘子淡然的模样,似乎有些无奈。

    “妾不曾见到刺史君,只得到消息,明日开始便不派粥了,妾想着明儿要去鸣泉,就和缨娘先回来了。”

    柴缨闻声点头,“官差是这么说的。”

    以前南葵和柴缨有派粥的经验,这些日子便进城帮忙去了。

    她们嘴里所说的刺史君,便是贺洽。

    天寿小皇帝登基后,对有功之臣进行了大肆封赏,也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些变更。

    安渡、玉浦、万宁、石观,连江五郡并入信州,但州治所设在安渡,原本的信州,改为信义郡,治所在信义城。

    贺洽擢升为信州刺史,领信州事。

    其余那些跟着裴獗的人,也升官的升官,受赏的受赏,军中甚至不乏连升三级者,一跺脚从兵卒到将军。

    所谓乱世出英雄,许多人的建功立业全在这一场政变中。

    也有无数人的前程和命运,因此改变。

    没有变的是冯蕴。

    除了雍怀王妃这个名头,仍是里长,非官非吏,无须朝廷任命。

    她对当官也没有什么兴趣。

    皇帝给的官位,想什么时候撸掉就什么时候撸掉,不靠自身势力所得到的东西,都是不牢靠的。

    她要cao心的是长门的村学和春耕,玉堂春的生意,农具坊、成衣坊,还有鸣泉镇的商铺和甘蔗什么时候种下去,制糖坊什么时候开业。

    还有,她更关心的是山上的石墨矿,何时能开采,要做一些什么准备?

    以及带着这么多人,要如何储粮,度过灾年……

    粮食是灾年的重中之重。

    贺洽是不会无缘无故停止派粥的。

    停下善举,除了流民越来越多的原因,很大可能是刺史家也没有余粮了。

    “无论如何,咱们得赶紧把这一季粮食种下去。”

    姚儒是对的,春耕不忙,饿死爷娘,春耕对普通百姓太重要了。

    -

    次日,南葵和柴缨就去了鸣泉镇,当时买在那里的二百多亩地,还有鸣泉镇的店铺,需要人看管,冯蕴就把这个担子压在了年轻的南葵身上。

    南葵刚得知被委以重任的时候,都不敢相信。

    起初,她只是自告奋勇出面为将军府派粥,这才让十二娘多看一眼,现如今几个月的历练下来,她认为自己还没有那个本事,冯蕴却准备让她独当一面了。

    “娘子,要不你再考虑考虑别人?依妾看,徐嫂子就不错……”

    南葵说的徐嫂子是邢丙的妻子。

    冯蕴一听就笑。

    “我同意,邢丙还不肯同意呢。你要人家年纪轻轻就劳燕分飞啊?回头阿州没了弟弟meimei,还不找你算账?”

    南葵羞得满脸通红。

    “可是……妾仍觉得,妾和文慧姐,应容姐他们相比,年纪小,没见过什么世面,妾怕……搞砸了。”

    冯蕴笑起来,“怕什么?有事我替你兜着。更何况,你看庄子里比你小的,阿州才十四岁都是副总管了,你怎么就不行?”

    南葵也是以前的老玉堂春人,花楼里出来的,识得些字,闲在庄子的那时,也学了算学,脑子也灵活,比大多数女子都有本事。

    只是,即使是这个对女子出门没那么多约束的乱世,男尊女卑仍然存在,大多人都会理所应当地认为,大事应由男子来做主……

    冯蕴在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礼教。

    从文慧、应容,到南葵,每一个被她所信任的女子,她都会毫无保留地替她们托底,锻炼她们,让她们变得更强。

    南葵和柴缨离开的时候,冯蕴又将柴缨叫住,叮嘱她。

    “阿缨,你现在是阿葵的副手,也要自己立起来。姐妹背靠背,才能事半功倍。”

    柴缨受到娘子看重,激动得无以言表。

    “多谢娘子,妾定会好好跟着阿葵学习。”

    南葵嗔她,“跟我学什么?我不如你呢,只是嘴比你利索一些罢了。”

    “你手脚也快。”柴缨笑道。

    两个人嘻嘻哈哈地上了牛车,再回头看冯蕴的时候,突然便湿了眼眶。

    娘子站在风口上,身披素净的风氅,面带微笑,温煦可人,就好像万事在心,什么困难都难不到她一般。

    正是她这样的淡然气度,一次次在关键时候将她们推出火坑,让她们变得越来越好,她便是她们的贵人。

    南葵和柴缨,不约而同,朝冯蕴弯腰欠身。

    “妾拜别娘子。”

    冯蕴抿嘴一笑,挥手。

    “去吧,把差事办好。”

    两位美姬连忙应诺,葛义挥了挥鞭,笑着朝冯蕴拱手,“娘子放心,我定会安安稳稳将他们送到鸣泉镇。”

    冯蕴点点头,待牛车远去,这才回到庄子。

    出了太阳,到晌午便暖和起来。这个冬天太漫长,一遇阳光,冯蕴便走不动路,她让人抬了桌椅到院子里,摆上茶水,坐下来和韩阿婆说闲话,晒太阳。

    韩阿婆是个爱cao心的人,说着说着便开始唉声叹气。

    “这时的西北定是严寒刺骨,雍怀王这样久没有信来,也不知仗打得如何了……”

    冯蕴笑着安慰她,“西北多远啊,送个信跑断马腿,没什么大事何必送信?有重要军情,也是传到西京去的。裴郎务实,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

    她说到这里,眸子一转,脸色突然变得深沉。

    大门外,一辆马车停了下来。

    车头挂着家族的标记。

    她很熟悉。

    冯家的。

    姐妹们,元宵快乐~团团圆圆,幸运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