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139章 巧文德虎口脱险,虚仲文勉强追敌

第139章 巧文德虎口脱险,虚仲文勉强追敌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刻。

    如果乙支文德被扣,也许隋朝和高句丽的本次战役,或许会另有结局。

    但胜利女神垂青了高句丽,非常吊诡的是,隋朝竟然让乙支文德鱼游于海,放他回归高句丽复命。

    当时,于仲文奉有杨广的密旨,“若遇高元(高句丽王)及(乙支)文德来降者,必擒之。”

    此次,乙支文德主动送上门来,虽然是时势所需,可谓是胆大包天,却并不明智。

    于仲文想直接将其扣押住。

    但有人反对,这是慰抚使,是杨广的正式招降大使,他就是刘士龙。

    刘士龙坚决反对,他似乎也有这个权力。

    刘士龙遵奉杨广私人的心愿,依然心存幻想,想让高句丽不战而降。

    自始至终,杨广都想让高句丽主动屈服,于杨广个人而言,这并不是一场绝对必须的战争,并且,让高句丽主动服软,更符合他好大喜功的心态。

    但高句丽不同,他们从上至下,始终认为,和隋朝必有一战,而现在正是历史上最好的决战时期。

    刘士龙是慰抚使,也是杨广的钦差,在军营之中,他完全代表杨广的权威。

    强悍如于仲文也对刘士龙的坚持无可奈何,只能放弃乙支文德这块到嘴的肥rou。

    当他看到乙支文德头也不回地上船,飞奔鸭绿水的东岸时。

    于仲文后悔了。

    他的经验和资历,让他屈从于一介文吏,有严重的职业负罪感。

    于仲文是整个隋朝现存资历最老的军头之一,于氏在北周一朝就已贵盛无比,于仲文在很小的时候,就读书不倦,被父亲寄与重望说:“此儿必兴吾宗矣。”

    乙支广德安然归去,于仲文内心极为不安,他有一种纵虎归山的严重不安全感。

    他立即派人去追击乙支文德,欺骗他说:“更有言议,可复来。”

    乙支文德根本不予理会,一人一舟,头也不回地飞往鸭绿水东岸,他知道,他立功立业的时代到来了。

    在鸭绿水西岸的隋军大本营,一场决定他们命运的争论正在进行。

    当时,西岸已汇集了隋朝九支大军,但却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支队伍,到底听谁的。

    此次征伐高句丽的总指挥是杨广本人,因而,他并未在各个部队之上,再指定一个最高指挥官,说白了,这九支隋军,并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领导。

    这当然非常致命,因为一旦有事,诸将会无所适从,内部的推诿扯皮,已足够让隋军陷入内耗,无法成事。

    当然,在这九支军队之中,还是有一个小的领导集团,其地位稍高于其他军队的领军将领,

    这就是三巨头,他们是杨广的心腹宇文述,以及钦差大使,招降慰抚使刘士龙,还有一个的地位较特殊,他就是于仲文。

    在军队出发前,杨广曾经明令诸军,让他们都遵从于仲文的节度。

    因而,于仲文虽然并没有正式授衔,其地位却天然稍高于一众将领,但地位和权力有时并不绝对划等号。

    于仲文有这个资格高于众将。

    他的资历和名气,是在战场上,靠每一场战斗,搏命赢回来的。

    于仲文属于当世世家大族,当年杨坚篡周自立之际,就因为有幽州于翼的支持,才切断尉迟迥和东北诸族的联系,在战略上让尉迟迥失去纵深回旋。

    于翼是于仲文的五叔,于仲文本人,在尉迟迥的地盘,起兵拒迥,终因势单力薄,仓皇之际,只能放弃妻子和孩子,和七八十骑杀出一条血路,只身逃归京师。

    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留在尉迟迥地盘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全部被尉迟迥斩杀。

    于仲文和尉迟迥结下了血海深仇,事实证明,尉迟迥同样付出了不可承受的代价。

    于仲文被杨坚的感情攻势俘虏,加上不共戴天的杀妻杀子之仇,就转而全力对付尉迟迥。

    于仲文先是以于氏家族代表身份,给前线将士传递了于家全力支持杨坚的政治态度。

    并且,他高度评价杨坚的执政平允之心,稳定前线诸将浮躁将动的心气,暗中消除了宇文忻等的可能的反复。

    这在当时谣言满天,传言前线诸将有可能和尉迟迥沆瀣一气,暗通款曲的紧急当口,于仲文可谓以一己之力,稳定前线军心,挽救了杨坚。

    并且,于仲文在随后讨伐尉迟迥的战斗中,悍不畏死,战绩彪炳。

    他独立率领一个方面军,完成了对檀让和席毗罗十多万人马的彻底清剿。

    并且,于仲文机诈百出,举重若轻,略施小计,轻松写意地击溃其大军,可谓智勇双全一代名将。

    然后,于仲文每战有功,跟随晋王杨广出征塞北突厥,大胜而还。

    于仲文一身一家一族,全为大隋尽忠,可谓有勇有谋有功有绩。

    最重要的是,于仲文和杨广建立起私交,是为数不多能为其信任的当世名将。

    杨坚父子也心领于仲文这份人情。

    因而,在这场战前会议之上,于仲文争得上风。

    会议的主题是在乙支文德渡河之后,隋军何处何从?

    宇文述作为杨广的亲信,也是权臣,他看到孤军深入,后勤不供,颇为担心未测之前途,因而,主张退军。

    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将领的赞同。

    但于仲文不同意。

    他因为放走了乙支文德这块到手的肥rou,内心懊恼不已,坚持要派精锐部队,渡过鸭绿水去追击乙支文德。

    于仲文的坚持和自信,来自于最近几场小胜。

    当乙支文德渡江之后,于仲文立即派出追兵,竟然一日七战,七战皆捷。

    这其实是乙去文德的诱敌和疲敌之策,他想让隋朝大军深入腹地,然后依靠地利和后勤去击败隋朝。

    于仲文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认为高句丽军队的战斗力不过如此。

    于是,他坚持再加派精锐部队渡江追击。

    但自家事,自家知。

    宇文述知道后勤和军粮始终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他坚决反对。

    于仲文知道无法用道理说服宇文述,便只能用威势和资格去压服众将,他大怒说道:“将军仗十万之众,不能破小贼,何颜以见帝!且仲文此行也,固无功也。”

    于仲文的话,已经说的很重了,隐隐指出此次出军,若是无功而返,那就需要阻挠自己的人去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