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30章 陈年旧事陈年帐,今朝杨隋今日强

第30章 陈年旧事陈年帐,今朝杨隋今日强

    沙钵略没有更好的选择,他只能和隋朝开战,因为突厥的好日子到头了。

    他必须靠战争来转移和解决国内的危机。

    在北周,北齐二国对立之际,都把攻灭吞并对手,统一中国北方作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国策,对于北边的强国突厥,只能怀柔示弱,纳赂求贿,送钱送帛送女人,以换取突厥的有限和平与支持。

    鹬蚌相争,突厥得利。

    北周与北齐,唯恐落后于对手,争相巴结奉迎突厥可汗。

    这让突厥佗钵可汗挺直腰杆,他嚣张狂妄,大言不惭地说:“我在南二儿(北周北齐)常孝顺,何患贫也!”

    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甚至为了在和北齐的斗争中争得先机,不惜低声下气,几近厚颜无耻,献出无数财物,历经几年的拉锯,才求得一个机会,迎娶突厥的公主为正妻。

    这种破天荒的政治联姻,被后世史家所不耻,被认为是亡国的先兆(这一笔帐被记入北周亡国的原因之一)。

    虽然北周武帝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完全依靠的是北周本身的军事力量,但依靠姻亲,获得有利的外部环境,也是不争的事实。

    人为财死,北周北齐二国贿赂突厥最重要的资财是丝绸。

    丝绸贸易,当时是一种最重要的生财之道。

    突厥控制了广大的西域地区,那是联结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交通和贸易要道,俗称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财富之路,在历史上,上演了无数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故事。

    在当时,突厥控制了丝绸之路的交通,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丝路霸主。

    只要能拥有源源不绝的丝绸,再倒手转卖到西方,就能产生源源不绝的财富,以维持帝国庞大的军事征战费用,以及满足突厥上层贵族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生活享受。

    丝绸就是财富,当然是多多益善。

    北周,北齐二国即使倾尽全国之力,也难以满足突厥对丝绸的无限度无限制的需求。

    这是一种庞大的无法承受的负担。

    以至于北周武帝刚刚攻灭北齐,就不惜和突厥翻脸,他御驾亲征突厥,准备和突厥下面硬刚。

    但他多年戎马倥偬,积劳成疾,壮志未酬之际,就病死于征战途中。

    杨坚篡周立隋之后,中原一统,江南的陈朝偏安一隅,不过芥藓小疾而已。

    隋朝可以用运用整个国家机器,全力对付来自北方突厥的威胁。

    杨坚从来就不认为需要对突厥卑躬屈膝,或认为突厥不可战胜。

    他的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父亲杨忠的经历、经验和判断。

    杨忠是北周实打实的虎将,他曾被北周太祖宇文泰亲自赐名“揜于“,意即猛兽。

    这个名字有个典故,来源于杨忠一次名震全军的暴烈猎杀行动。

    他曾经单人独骑,搏杀一头猛兽,并且和猛兽相斗,一时兴起,激起他不可一世之气概,他左手挟住猛兽的腰身,右手拔掉了它的舌头,双手高举猛兽的尸体,如天神一般立于天地之间。

    可以想见,其威猛之状,深深地刻印在周太祖宇文泰和北周军将的心中。

    当他如天神般高举血淋淋的猛兽之舌时,揜于,猛兽的称号就伴随他一生。

    他的赫赫战功也无愧于这一称号。

    他一生之中,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决无败绩,他最大的恶战就是晋阳之战。

    当年北周和突厥联合进攻北齐的晋阳城,他是北周的北路元帅。

    公卿们讨论需要派出多少兵马,一致认为“今欲探其巢xue,非十万不可。”

    但杨忠力排众议说:“师克在和不在众,万骑足矣。”

    他挟必胜的勇气,出武川镇,这是北魏六镇之乱时的源头,也是北方政权的源起之地。

    杨忠攻无不克,席卷二十余镇,破陉岭关,直抵晋阳城下。

    当时已连续下了几十天大雪,天寒地冻,风寒惨烈,一片肃杀了无生气。

    养精蓄锐的北齐精锐,倾巢而出,晋阳是北齐高氏龙兴之地,这支部队也是北齐的精锐和家底。

    以逸待劳,全力进取之下,可谓军容气势,一时无二。

    突厥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但他们此来是求财,并非求战。

    因而他们并无多少战意,不过是想趁乱掳掠一番,如今见到北齐精锐,兵锋难挡,便想置身事外,让北周和北齐军队先来个二虎相争,才好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于是,突厥挥军直上西山,隔岸观火,不肯派出一兵一马。

    杨忠见到事不可为,便大声鼓励众人说:“事势在天,无以众寡为意。”

    他只身率领七百名步兵死士出战。

    战斗非常惨烈,杨坚的死士,竟然战死了一半,但他豁出去了,他保持阵型,一往无前。

    这不是在战斗,甚至可以认为是求死,这种不怕死的勇猛,让北齐的军队颇为忌惮,如果真的是拼死战斗,足以以一当十。

    但杨忠也难于进取,因为南线达奚武的军队,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赶来。

    他只剩下撤退一条路,但他表现出来不要命的战斗意志,让北齐的军队,眼睁睁看着他全军安然撤退。

    但突厥人虽然没参战,却捞到了实利。

    他们一路烧杀抢掠,自晋阳以北几百里,人畜无遗。

    经此一役,杨坚亲眼看到突厥即使拥有十万战士,也会临阵示怯避战。

    杨忠从此之后,对突厥观感大变,近距离的接触,让他撕开蒙在突厥人脸上的面纱,他不再认为突厥不可战胜。

    他曾对周武帝说:“(突厥)首领多而无法令,可谓难制驭。正由比者使人妄道其盛,朝廷受其虚言,将士望风畏慑。但虏态诈健,而实易与尔。”

    杨忠对于突厥的强弱有感性而精准的认识,他判定,完全可以在正面决战中击溃突厥。

    他是军方主战派的代表,主张对突厥采取强硬的对抗。

    非战不足以求和。

    当时北周正处在军容鼎盛之际,杨忠当然有足够的自信和本钱看轻突厥,这也是中原王朝少有的几个在战力和意志力,可以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直接抗衡的时期。

    杨坚对于他父亲的判断深信不疑。

    杨坚在成为北周丞相,掌握北周权力后,在和突厥第一次交涉中,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更加助长了杨坚的信心。

    当年北周攻灭北齐之役,北朔州(今山西朔州)总管是封辅相,他举全州之地降于北周。

    突厥人并不想北周成为一家独大的王朝,他们支持北齐的复国行动,他们扶立的人选是北齐高洋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范阳王高绍义。

    而北朔州兵强将勇,北齐高氏一族因为要北备突厥,在此布有重兵勇将,现在,曾经的突厥却成了可能的盟友。

    刚刚投降的封辅相迎立高绍义,转身背叛北周,属下280余城戍也全数归降在高绍义的大旗之下。

    但是,历史一统,是大势所趋,再无割据之由,也无割据之势,封辅相连战皆败,他被北周大将宇文神举,一战攻破北朔州州城。

    高绍义再一次失去安身立命的根据地,他仰天大叹说:“有死而已,不能降人。”

    于是,他率部逃入突厥,以期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