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盛世华唐在线阅读 - 0182 高句丽国除2

0182 高句丽国除2

    “参见陛下。”张亮、丘孝忠等人向李世民行礼道。

    “哈哈……”李世民大笑道:“诸卿免礼,能在这里看到你们,我心甚慰啊。”

    张亮一脸严肃的道:“陛下英明神武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臣早就知道会在这里和陛下汇师了。”

    李世民哑然失笑,道:“你呀……你做的也不错,一路攻城拔寨完成既定计划。”

    “行事也稳妥,没有出现任何纰漏。后又出兵策应李道宗,为其提供后勤保障。”

    “此战你居功不小,待战后必有重赏。”

    张亮脸上不受控制的露出喜色,道:“谢圣人,其实臣也没做什么,一切都是依照陛下的吩咐行事罢了,不敢居功。”

    对于他这种息怒皆行于色的表现,众人都习以为常。

    张亮缺点和优点都非常突出,优点是对李世民足够忠心,能力也很强。

    缺点是出身低微,学识和修养都严重不足,最缺乏的还是自信心。

    为了凸显自己富贵了,把宅子修建的非常豪华,出入都有大批随从陪伴。

    就这么说吧,他是大唐最典型的暴发户。

    朝中但凡有点底蕴的世家大族,基本都不和他家走的太近。

    这一点从他的子女姻亲就能看得出来。

    这些开国勋贵相互联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唯独张亮家的子女,嫁娶的都是普通官宦人家。

    可是越是如此,李世民就越信任他。这一次攻打高句丽,还让他单独统帅水师。

    而他虽然没有创造什么惊人战绩,却也完美的执行了李世民的计划。

    先后攻占了卑沙城、建安城等城池,吸引了高句丽大量的兵力。

    等李世民突破安市城,双方成功会师。

    而两军会师,在李世民原本的计划里可谓是重中之重。

    因为双方任何一方兵力,都不足以完全占领高句丽全境,只有合兵一处才行。

    所以说,在此战张亮表现的中规中矩,可这个中规中矩已经是一份天大的功劳了。

    战后肯定少不了一份封赏。

    陈景恪也一直在悄悄观察这位凌烟阁功臣,毕竟他可是凌烟阁功臣里为数不多被处死并抄没家产的人。

    关键是李世民亲自cao的刀。

    对于张亮的表现,他只能说就是一个普通人,只可惜这个普通人最终晚节不保。

    再想到这位前半生和半生,堪称两个极端。

    前半生家境贫寒,敢打敢拼,是瓦岗寨的创业级元老之一。

    后来跟随李世民又忠心耿耿,替李世民招兵买马的时候被李建成抓住,受尽严刑拷打都没有招供。

    要不是李世民及时解救,他就被杀了。

    也因此他彻底走进了秦王府的核心,成为李世民最信重的臣子。

    后来去地方任职也是不遗余力打击豪强,为民伸张正义,堪称青天级别的好官。

    后半生抛弃结发妻子,娶了个狐狸精。

    更夸张的是,那个狐狸精找了个小白脸,他还把小白脸收为义子带在身边。

    这真是……想到这一段历史记载,陈景恪下意识的看向张亮的头顶。

    青青大草原啊。

    上辈子貌似他就是征讨高句丽回去没多久,就因造反被杀了。

    算算时间,应该快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惋惜的看了张亮一眼。

    然后心中暗骂了一句活该。

    张亮的死确实活该,都是他自己作出来的,怪不得任何人。

    之后李世民又表彰了一下其他人,就带着众人商议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结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直击平壤,彻底击垮高句丽的大脑。

    到了这一步,到多数城池都会投降,剩下不投降的再一个个拔除就可以了。

    商议好之后,大军开拔向着平壤而去。

    ……

    大唐和高句丽对峙,谁的压力更大?

    毫无疑问是高句丽人。

    先是用十余年时间在辽东打造了一条防线,花费的人力物力无法计算。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数百万人口的国家,要保持四十余万的常备兵力。

    虽然他们也不用发军饷,可这四十多万青壮半脱产,对整个社会的生产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说民力被压榨到了极致,国家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这也是为什么渊盖苏文弑君,高句丽上下都冷漠视之的原因之一。

    百姓可不会讲那么多大道理,他们只知道在高建武的统治下,大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既然如此那他死就死了,换个君主或许会好一些呢?

    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面对大唐的进攻百姓们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大唐是敌人?呵呵……你们权贵也一样是我们敌人。

    不过是换个统治者罢了,是大唐还是你们这群人有区别吗?

    谁能让我们的日子好过一些,我们就支持谁。

    当李世民接连释放的俘虏回到国内,一股异样的情绪开始蔓延。

    大唐天子如此仁慈,跟着他会不会好一点?

    人心一旦变了,很多东西就会不一样。

    比如抵抗力断崖式削弱。

    尤其是在衬托着大唐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李道宗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就能纵横高句丽,所向披靡。

    渊盖苏文亲帅数万大军都被正面击溃,就更让他们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被这样的军队保护,肯定会很心安吧。

    这种情绪蔓延的很快,逐渐从民间开始向着官僚阶层发展。

    而官僚权贵们考虑的更多,比起高句丽这个国家,他们更想要的是自己的权势和财富。

    如果大唐打不进来,他们自然要支持自己的国家。只有保护好国家,才能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可是现在形势及及可危,再吊死在这棵树上就有点傻了,大家的心思纷纷动摇。

    于是李世民的大军所到之处,沿途城池纷纷投降。

    有些时候甚至百十人的队伍,带着招降文书,就能拿下一座城池。

    面对这种情况,陈景恪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传檄可定。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传檄可定啊。

    当然,任何国家都不缺忠贞之士,尤其是高句丽这样传承数百年的国家,更不缺这种人,宁死不降的人也很多。

    比如安市城主梁万春。

    但腹心之地的城池,牢固程度是远不如安市城这种边关重镇的。

    况且经过训练的将士都被抽调走防守边关,还有大量青壮被抽调走运输粮草搞后勤。

    这些内陆城主手中也实在无人可用,他们就算是想固守城池为国尽忠都做不到。

    有些负隅顽抗的,甚至把老人和妇女都动员到了城头。

    可是指望这些人守城实在太不现实了,更何况大唐手里还有火药这种攻城利器。

    至少对于当前的人来说,火药炸毁城墙堪称无敌。

    总之李世民的大军可谓是所向披靡,高句丽大片国土换了颜色。

    而这些消息最终都汇总到了平壤城的渊盖苏文手里。

    面对如此局面,他除了暴怒也别无他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固城防。

    投降?这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不是他对高句丽有多忠心,而是投不投降他都要死。

    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理由就是为高建武报仇,铲除渊盖苏文这个逆贼。

    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招降于他?

    所以,所有人都能投降,唯有他不行。

    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负隅顽抗到底。

    他自己很清楚这个道理,面对这种绝境,表现出了堪称丧心病狂的表现。

    看着手中的情报,李世民怒道:“渊盖苏文强征平壤城内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之人防守城池,且不分男女。”

    “为了激励士气,掠夺城内年轻女子供士卒yin乐……真可谓丧心病狂至极。”

    “垂死挣扎罢了。”李绩冷声道:

    “不过这也是好事,将来杀的时候就更不用担心会激起高句丽人的反感了。”

    李世民说道:“话虽如此,然渊盖苏文疯狂至此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本以为他也是枭雄般的人物,不成想竟只是一暴戾之辈而已。”

    “每多耽搁一日,城中百姓就多受一日苦楚……懋功,明日就发起攻城,我大唐要解万民于水火。”

    “喏。”李绩领命去安排攻城之事。

    等人都离开,大帐内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长孙无忌说道:

    “圣人,将士们长途跋涉何不多修整两日再发起进攻。”

    “且现在城内百姓对渊盖苏文的残暴,感触还不是很深。”

    “若再等上几日,或许不用我们进攻,他们就自己推翻渊盖苏文开城投降了。”

    李世民摇摇头道:“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考虑并不全面。”

    长孙无忌连忙道:“请圣人指点。”

    李世民知道这位大舅子,在军事上只能说是略通,更擅长的是政务方面。

    于是解释道:“高句丽承国数百年,并不缺忠贞之士。只是那些人被我大唐的勐烈攻势给吓住了,不敢动弹。”

    “若我们在平壤城下耽搁太久,就会给他们以错觉,让许多人生出别样心思。”

    “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会彻底掉入泥淖之中。”

    “所以攻打高句丽就在于一个快字,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一举灭亡其国,使其失去统一的旗帜。”

    “如此就算有人不服,也只是各自为战难以扭转大局。”

    长孙无忌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臣受教了。”

    站在平壤城外,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陈景恪总觉得有哀嚎声响起。

    自从知道渊盖苏文的所作所为,他心中就非常堵得慌。

    前世受《大唐双龙传》的影响,他对渊盖苏文的印象其实一直都不错的。

    一个枭雄般的人物。

    现在看来……当然,如果枭雄的标准就是如此的话,那他确实是个枭雄。

    还是枭雄中的极品。

    但不论怎么说,陈景恪对渊盖苏文的固有的印象彻底破灭,重新建立起来的是一个残暴不仁的新印象。

    对于这种人,陈景恪只想说,去死。

    第二天一大早,唐军摆开阵势发动了进攻,第一项任务就是填平护城河。

    先在源头切断水源,然后故技重施,全军取土石丢进护城河。

    渊盖苏文亲自上城头督战,指挥士兵朝唐军放箭。

    只是唐军这边早有防备,直接在前方摆出了盾墙,遮挡箭失。

    平壤城外的护城河修的尤为宽敞深邃,唐军用时两天才填出一条通道。

    然后就是正式的攻城。

    这次大唐没有再和之前那般攻城,而是拿出了一个特制的攻城车。

    这辆攻城车使用的是水桶粗的圆木,一头加装了生铁打造的巨大铁锥,目的就是撞碎城墙外层的石砖。

    古代城墙是两层结构,外层是砖石,里面填满了三合土。

    为了让土石粘合的更加牢固,还会以米汤为汁液当粘合剂,还要夯的非常结实。

    史书上有名的:锥入墙一寸杀工匠,不入一寸杀检验员。

    这可不是极端桉例,而是每个朝代都有。甚至每一块墙砖都刻有名字,出了问题直接找到本人。

    平壤城作为高句丽的都城,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在这种特制的大状锥面前,再坚固的石砖也很快就被撞破。

    然后就是里面的夯土。

    填的确实非常结实,可再结实的土那也是土,用小刀一点一点往下刮也能掏出一个洞来。

    如此只用了大半日的功夫,就成功在城墙上掏出一个足够填塞炸药包的窟窿。

    期间高句丽人自然也不是毫无作为,各种滚木、落石、火油等等全部都用了出来。

    但大唐这边也是早有准备,特制的遮挡工具,足以遮挡住来自上方的大多数攻击。

    除非渊盖苏文敢出城捣毁攻城器械,可惜他没有这个胆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唐行事。

    其实他不出城也是正常的,火药武器的事情还没有传开。

    再加上之前李道宗有意切断了平壤城对外联络,导致渊盖苏文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所以他也很奇怪,大唐这是想做什么?

    难道相凭此法在城墙上挖洞吗?那可真是太天真了啊。

    然而等到下午,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大声音响起,一切都有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