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北京郊外的小路在线阅读 - 第十章 饭局

第十章 饭局

    我之前发表过一些东西,认识了谷田。此人交际面很广,不去做大生意有点屈才了。

    前段时间,他知道我在写小说,就攒了个饭局,给我介绍几个业内的人认识认识。

    不说让人给予多具体的帮助,指点一下,提点儿意见和建议也是好的。另外,也是为以后的出版、宣传、影视改编什么的铺铺路。

    时间安排在周六的晚上,地点是东三环边上的一家烤鸭店。

    环境不错,菜谱是中英双语的。菜的名字像成语,介绍像诗词,图片拍得跟艺术照似的。

    包间,特色菜,标准配置的烟酒,还有为女士准备的红酒和饮料。谷田带了一小罐茶叶,叫什么大师精选。

    主角是一位文化圈的斜杠中年,人称老贾,身兼出版人、作家等数职,还不时在社交媒体上露面。

    他把左手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来,双手从膝盖上方把裤管向上一拉,坐在主座上,并翘起二郎腿。

    他今天还带来一位漂亮的小女友。

    除此之外,谷田还邀请了三个人。

    一个是一家影视公司的副总赵小亮,他事业顺遂,家里有一定的实力,据说为了显示自己的情怀和个性,把一辆红杉换上了国产车车标。

    一位叫夏菲,大龄女文青,出过作品,有过名声,拿爱好当饭碗,现为一家头部文学刊物的编辑。

    她颇有几分姿色,举止优雅得体。衣服一看就是大牌,有“高级感”,款式、颜色、搭配都挑人,但她的身材和气质都能驾驭。

    另外一个是大学老师孙墨,北方主要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模样,教编剧课,早年参与过电视剧编剧。

    我知道他们一个字都不知道我,但谷田有他的面子,我也就不做谦虚、拘谨状了。

    人陆续到齐,大家有的见过有的没见过,有的生有的熟,依例介绍、寒暄后落座,喝茶、点菜、聊天。

    “吃点家常菜就行,不外道。”贾哥忙里偷闲般放松,但精神很好,看得出心情不错。或许,今天的饭局对他来说不算应酬吧。

    “贾哥您客气,我们不能不懂事。当然,也不是那种场面菜,还得可口不是?”谷田说,“贾哥今天拨冗前来,推了不少饭局吧。”

    “说实话,哪天都一样,不是别人找你,就是你找别人。没办法,身不由己。”

    “刚才谷兄那个‘拨冗’用的是极恰当的,是个文化人,但‘冗’的读音是二声不是三声。”孙老师笑着说。

    谷田立刻爽朗地笑起来,接着大声说:“要不您是老师呢。实话实说,我不光读音拿不准,提笔我估计就写错别字。今天你不能只挑我啊,一会儿谁说错了就罚酒一杯。——我这个先不算。”

    “错别字我们编辑管,读音还得孙老师。”夏菲紧接着说。

    场子渐渐热起来,大家又聊了聊天气、交通,开了一些亲切的玩笑,气氛基本就营造好了。

    菜陆续上桌,造型、颜色都弄得跟盆景似的。

    “谢谢贾哥,谢谢大家赏光。现在聚聚多难啊,亲妈请吃饭都不一定有时间。”开席后,我适时敬了大家一杯,表示感谢。

    大家品尝美食,推杯换盏。

    谷田眼风极佳,大菜或主菜上来,他就边转桌边让大家。大家不主动夹菜,有的说刚放下筷子,有的喝饮料,有的打着哈哈帮忙转桌。

    等菜转到贾哥面前,谷田一样客气,只是停下不动,贾哥于是先动筷子。

    开始阶段主要是贾哥说话,讲自己的过往经历和别人的逸闻趣事。

    他口才很好,娓娓道来,明明说了很多话,却不会让人觉得啰嗦、无聊。大家不用高情商地配合也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发出笑声。

    贾哥的小女友话不多,吃了几口东西后开始玩手机。后来她跟贾哥嘀咕了一下就先走了。

    这样夏菲就和贾哥邻座了,谷田之外,她也看着时机给他倒酒。

    毕竟是文化人的局,只有倒酒、敬酒、劝酒,没有扛酒、罚酒、灌酒。

    大家除了向贾哥敬酒之外,也踊跃与夏菲碰杯,多少献一些殷勤——这也是爱美之心,杯酒之乐。

    “酒有别肠”,夏菲频频举杯,应付自如。

    她眼波流转,无论说话还是啜酒、吃菜时,都不动声色地关注着现场,礼貌周全。

    在她的调节带动下,气氛更加轻松融洽。

    “贾哥,创作上的事儿,您给指导指导。”她像个访谈节目主持人似的引导了一下话题,我想这也是谷田邀请她的目的吧。

    “这事儿得聊,毕竟是文化圈的聚会嘛!不过我现在主要做经营了。这好有一比,住持不念经了,成了CEO了。”贾哥有了酒意,说话也随和放松了。

    “贾哥这是站得更高了啊。”夏菲笑着说。

    “您这个比方恰当。有人说,在中国,为什么本土的道教比不上外来的佛教,就是因为寺院里的住持有头脑,会赚钱。”我接了一句,毕竟是要指导我的嘛。

    “你这个说法有意思。”贾哥提了一杯,看来他挺喜欢这酱香型白酒,“我最近有个感想,有些话,你不听别人说,可能永远也想不出来,也不往那儿想。”

    “读书人也要跟生意人一样,视野开阔。我建议你关注一下几本主流的文学杂志,看看大家都在往哪个方向跑,跑多远了;哪些题材,哪些领域还有机会。另外,语言也在发展变化,需要了解和熟悉。”

    “贾哥的创作同样很厉害的,”赵小亮不跟贾哥见外,开起了玩笑,“前几年,贾哥有机会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都电话通知了,让先交五万块钱手续费。贾哥一犹豫,就错过了。”

    “我看这电话是你小子打的吧!”贾哥不但没介意,还接了这个梗。

    大家都笑了起来。场面越来越轻松活泼,一句逗人的话就能引起所有人的笑声。

    “老谷给我发了一些你的东西,挺有意思,一个是《我跟踪的十个人》,还有一个精神病的?”贾哥问我。

    “《一个精神分裂者的自我对话》。”我补充道。

    “文笔不错,知识面广,思路也灵活。”

    夏菲很好奇,问我:“你不会真跟踪了十个人吧?”

    “没有,写的都是我自己。”

    “听着还是精神分裂。”孙老师笑着说,“不过,一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具有多重人格,这样才能塑造好多个人物。所以,越好的作家,精神越分裂。”

    大家都笑了,觉得既有意思又有道理。

    “要有生活。”贾哥说。

    “生活?”我心说,我生活底子够厚的了。

    “写小说是吧?写不写爱情,肯定得有啊,人类永恒的主题嘛!你得多谈恋爱啊。”他接着说。

    “是,你得向贾哥学习,上次我们聚的时候,他身边还不是今天这位姑娘呢。”赵小亮一本正经地说。

    “你小子,”贾哥笑骂,“也就是她走了,要不又得解释一番。”

    “您放心,有人在我就不说实话了。”赵小亮笑着说。

    贾哥“无奈”地指了几下赵小亮,然后转向我说:“刚才是说笑啊。作家要像蜜蜂一样,在遍采百花,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后,自然有蜂蜜酿出,自然文思泉涌、火花四溅。”

    他有点儿激动地驳斥了“现在交通发达,特别是有飞机、高铁,人人都能行万里路”的说法。

    “古人的万里路得爬多少山过多少河,见多少人说多少话,吃多少盐喝多少水,睡多少觉失多少眠啊。哪怕是孔子坐着牛车周游列国,也受老罪了。跟你坐着、躺着的一万里能一样吗?”

    “是啊,没有常识。现在的旅行就跟被托运的包裹似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已,不算数。”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及时表示了认同。

    “卡尔维诺五十年前就说过,旅行是‘从一点到另一点,中间一片空白’,然后过着‘和出发地相同的生活’。何况现在呢。”孙老师也发表了意见。

    “这万里路不用自己走了,那万卷书呢?现在社交媒体、影视剧、短视频这么发达,贾哥怎么看今天的阅读。”夏菲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其实,在任何时代,读书的人都是少数,大众不读书是一种常态,你以为没有社交媒体什么的他们就读书了?”

    贾哥认为,现在阅读文字,特别是长篇、系统的文字的人的比例确实很低,但是,喜欢阅读、需要阅读的还是大有人在,绝对数量还是可以的。

    “首先,我们人口基数大;其次,这些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谁还没点文学爱好啊,谁内心没点品味啊,谁不想跟人聊点儿深刻的啊?”

    “我同意贾哥的看法,要想提升品味和素养,必须看书,别的都不行。”谷田说。

    “文学是文化的核心,文字是人类深邃思想和复杂感情最好的呈现方式。而阅读这种形式更自我,更从容,不仅按摩神经,还按摩心灵,它带来的平静、安宁的享受是影音无法替代的。”孙老师说。

    他还说,即便是影视剧,也是扎根在文学的土壤里的,他常常跟学生说,一定要多看小说和戏剧剧本,吸收营养。

    夏菲就着孙老师的说法给出了一个很文艺也很恰当的比喻:“影视、戏剧等就像花式咖啡,比如,Latte、Cappuccino,而文学是Espresso——花式咖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