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起陆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怨念

第三十二章 怨念

    从九月份开始,朱诚开始在南山上建围墙,希望能达到当年中山王徐达修长城时,使“贼至不能进入,百姓赖以安居”的效果,这个不能急,只要建筑材料足够,年底前就能建成,这个月先从挖地基,打地基开始。

    现在因为火药炸石效果显著,石头几乎是用不完,只要能运回来。

    近来,每次炸完石头,大家收拾东西,搬运石头回来时,堃三一改以前“不探一切闲事”的作风,竟然主动干活,帮助一起运石头回来,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主动性,令人刮目相看,帮助的次数多了,朱诚等人也太好意思,恰好碰到几次是中午的饭点,于是就邀请他吃完饭再走,堃三,是个大气的人,丝毫不拒绝,毫不客气的,无师自通的,学着大家排队打饭,吃饭。

    仔细想想,堃三这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每天吃饭其实也是个大问题,家里有没有米,有没有舂好,家里有没有柴火,有没有油盐,还有煮饭,煮菜耗费的时间,肯定也不会短,能在这里混一顿,能省多少功夫,毕竟,酒也不管饱,肚子饿起来真要命,面子有时候也不是很重要,何况他之前也帮助甚多,如今还如此积极,干了额外的劳动。

    而这边提供一两顿饭,也是举手之劳,多添一副碗筷而已。

    朱诚稍微大方了一点,对大家的压榨也稍微放松了一点,生存状况没有之前窘迫了,前几天盘点一下自己的资产,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已经成了“百两富翁”,仓库存粮达到九十余石,够大家吃一年左右,还有三十贯各色铜钱,虽然达不到地主的标准,可能也不是富农,但至少比普通农民富了一点,一年之内都不会为饿肚子而烦恼。

    还有就是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发展,陶器作坊已经推出了各种大小的陶器,大陶器相对利润更高一些,一个水缸,酒缸能抵好几十个碗,各种坛子,也更受卖陶器的钟爱,经常能在萧大娘那里看到,卖陶器的挑着篓子,大陶器里面套着中等大小的陶器,再套着小碗,一担近百斤,挑去乡间各个角落,挨家挨户叫卖陶器,种类的丰富,利润的增加,使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也使朱诚对市场饱和的忧惧一扫而空,陶器,只要品种增加,再过几百年,也不会消失。

    铁矿,铁器的发展也是一帆风顺,经过快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钟南等人终于克服了对火药的恐惧,在九月份终于能在堃三不动手,不动口的前提下,能独立炸石了,而且效果也不错,一次成功,两次成功,然后就信心大增,以前胆小怕炮的钟南和小石匠好像不存在过一样,牛皮又再度吹起来了,人的心境其实很奇怪,一窍不通时,啥都不怕;生疏不熟练时,畏首畏尾;稍有进步和成功的经验,那就会信心百倍,口头禅是“这个很容易”,也不想想朱诚费了多少酒钱。还有堃三的教导和陪练也功不可没,假如没有堃三这种老师傅,在旁边陪伴和指点,可能几人一两天就打了退堂鼓,失败一两次,就再也不敢尝试了,怕了,心里有阴影,再也不干了,认输,然后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

    学会了炸石头,尝到了其中乐趣,就看到什么都想炸一下,看一下效果,增进一下技术,而且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最难的石头都炸了,其他还不是小意思。于是,上孟冲的煤塘,先不挖煤,放个火药炸一下先,罗堂牌的铁矿,也不先挖,找个点,放个火药进去,效果真是比单纯的人力挖掘快多了,比炸石头更厉害,一炸一大堆,运输就成了大问题,真是幸福的烦恼,可以预见,火药开矿以后,原材料采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也算是缓解了成年劳力不足的问题。

    铁器方面,在镰刀,菜刀之外,又新增加了锄头这个拳头产品,主要还是分包给铁匠,四大金刚(二钟,朱案,小石匠)为辅,有空也要自己打制,锻炼技艺。

    不仅煤铁工作有进步,无意中又增加一个新卖品,七月,萧大娘家过火,随礼有几斤土纸,朱诚认为品相不行,只能自用的土纸,没想到受到了萧大娘的青睐,在她认为,在乡村,只要能用,价格便宜,无论品相如何,都能卖出去;品相再好,价格不亲民,就没有市场,所以差一点,甚至更差一点,只要你价格低廉,有这个纸的功效,萧大娘都保证能卖出去,总比用其他东西上厕所好。

    想一想,一年多来,造纸好像也没什么进步,质量,产量都停步不前,就是因为只是自用,需求量少,每月搞个几十斤就没有再搞了,实不知,没有大批量,更频繁的生产,怎么会有进步呢,而且一直在这方面赚不到钱,也就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和看好,都没有安排专人去造纸,快没有了就制造一点,研究,投入皆没有持续性,而今,既然萧大娘说可以卖出去,那就要市场来推动南山上造纸技术的进步吧,再烂的纸,也要继续造,努力造。

    纺织二人组,也有长进,陆陆续续做了二十多双布鞋,天气见凉,布鞋穿在脚上,十分舒适和保暖,就是不能进水和踩泥泞的路面。

    不过,不要急,朱诚又在众人面前“无中生有”了。

    九月下旬,朱诚开始试制土水泥。

    不知不觉,朱诚竟凑齐了制作土水泥的一切原料。

    红木冲的粘土,是朱诚发展的基石,制窑烧砖烧陶,它都居功至伟。

    上孟冲的煤炭,最易得和廉价的燃料和能源。

    罗堂牌的铁矿,不仅变成了一件件铁器和粮食,还留下来堆积如山的矿渣。

    而今,石塘村的石山在火药的帮助下,取之不竭的石灰石也是宝贵的资源。

    原料和燃料的配齐了,破碎和粉磨就是最大的难题,全靠人工,用锤子砸,用石头滚压,少量的自用,还能勉强应对,多了就要人命,也没有经济效益,成本肯定居高不下。

    在朱诚的指挥下,李大在一旁记录,钟南等人把九月以来,大家辛辛苦苦粉磨好的石灰石、粘土在土窑里面不停煅烧,变成熟料,然后用熟料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根据石灰石、粘土、煤炭,铁矿渣的不同情况,不断实验各种配比,功效,经过多次摸索,试用,仅仅几天时间,就搞出了能用的土水泥。

    过程是繁琐的,效果是看得见的,除了钟南,其他人见到一堆泥土一天后就变成一块大石头,对朱诚的本事有了一番新认识,以前觉得朱诚也不过如此,至多会点“寻龙点xue”,找煤矿,找铁矿,找水,找陶土,或者搞点土纸,这些都是寻常玩意,不甚高明,很多人都会,世上本来就有,而今竟然能“无中生有”,制造石头,这是个新奇的东西,没听说过,算你厉害。一个“水泥”,抵得上朱诚辛苦两年在大家心中的分量,朱诚要是知道众人心中所想,一定会很委屈,前面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些前面的基础,哪有后面的水到渠成,一蹴而就,一顿饭吃三碗,吃第三碗饱了,就说浑话,前两碗就不起作用。

    多多积累,总有一天会有质的飞跃。

    朱诚对水泥的怨念极深,所以了解就多。

    前世高中时,一个老年校友,从徽省退休回老家参加学校校庆,带来了当地最大,也是天朝最大的水泥厂来中里,落户于朝阳乡火车站旁边,之后成了中里最大的纳税人,之后水泥厂附近就是粉尘满天飞,泥头车,水泥车大量涌现,到处横冲直闯,把好好的马路压得稀巴烂,真是讽刺,水泥厂附近的水泥路竟然是最烂的,这种情况,好几年以后,才慢慢有所改善,可惜那时候朱诚已经远走他乡,去闯荡了,留在记忆中只有水泥厂不好的印象。

    之后就是在疫情二年,突然就是煤炭,水泥价格飙涨,由上半年的四百多一吨暴涨到下半年的八百多,九百多,最高一千多,恰逢朱诚在起新房子,那种情绪,无法形容,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股怨念无法发泄,对水泥的了解也深刻,朱诚一度想自己土法造水泥,因为原材料就那几种嘛,搞得和粮食一样贵。

    而今,前世的怨念化为了现实,剩下的只是惊喜,没想到还真搞出来了土水泥,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可是只能小规模的搞,没有工业设备的加持,磨粉是个大工程,人工搞不定。

    至少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至于多不多,好不好,那是以后的事,慢慢改进,提高。

    东西有了,就要好好用起来,朱诚心心念念的晒谷坪可以积累材料了,甚至正在挖地基的围墙也可稍微缓一缓,用上水泥。

    为什么要缓一缓重要的围墙建设,因为有一个冤大头找上门来买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