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起陆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 养猪

第二十七章 养猪

    兑土的事情在众人的帮助下,很顺利完成了,之后,郭三毛也很靠谱,没过几天,就在萧大娘和钟南的陪同下过来看地,测量,把朱诚选定的荒地,全部绘制在簿册上,以几乎白送的价格,登记在朱青石和萧大娘的名下,另外,随手一划,多划了三亩荒地,作为人情算进去了,于是朱诚所居之地,前后左右十二亩的面积实际却有十五亩,南山之上虽然土质比较差,不值钱,也很难种菜,但是,那也是土地啊,起屋建房还是很需要的,这个人情实在太重了,待会一定要多给点辛苦费,郭三毛还客气说,这是县老爷鼓励开荒的应有之举,不足挂齿,以后还有需要,尽管开口。

    据郭三毛介绍,像这种几乎无法种东西的无主荒地,中里多的是,何况湘乡全县,像起陆村周边,除了临河,近水的田地,有相当面积的土地,都是这种又黑又无粘性,无肥力的土壤,几乎毫无用处,都没有人占,朱诚估计这应该是裸出地表的煤炭长期风化的产物,要知道湘乡中里和上里就是湘省优质煤炭最多的地方,烧又烧不着,种地又不长东西,鸡肋都不如,即使是后世都没有用处,该空的地方还是一直空在那里。

    既然郭三毛说不要客气,有求必应,朱诚也不客气,顺杆子爬上来,来了个不情之请。

    中午吃饭感谢郭三毛的时候,萧大娘说了上孟冲煤塘那块荒地的情况,这是一块树都不长的无主荒地,周边几百米也没有人住,既然有郭三毛这个捷径可走,朱诚也想偷个懒,省点脑筋,把这个可能的隐患也解决掉。

    在金钱的攻势下,朱诚这边足足给了三两银子和其他吃穿用的东西,作为郭三毛的辛苦费,郭三毛信誓旦旦,一定帮萧大娘搞定这两块地的地契,不需要你们多费力气。

    衙门有人好办事,不到半个月,郭三毛就拿回了地契。

    又是十几亩的荒地到手,买地所花的钱和辛苦费差不多,总共都没花十两银子。

    也不知三两银子辛苦费,郭三毛怎么和人分润,还是一个人独享。

    郭三毛还是很对得起这辛苦费,对于此时的朱诚而言,不怕花钱,就怕找不到门。

    对于郭三毛,不怕他贪,就怕他不干事。

    ……

    有了地契在手,一般的人应该无法来为难我了吧,朱诚想。

    ……

    完成了土地兑换和买卖,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朱诚就可以继续搞其他事了。

    兑土的时候用的借口是朱青石要在山上养猪,养鸡,买煤塘那十几亩地,萧大娘也是用这个破绽百出的理由,既然话说出去了,那事情就要做起来,至少要搞搞样子,有点实物来应付,所以接下来就真的需要朱青石养猪和养鸡,可以少一点,但是一定要有。

    无猪不成家,在汉字中,“家”的原意并非屋里有人,而是“屋下有猪”,只有养有猪的人户才称之为家,先民幸福的家庭生活由养猪开始;家猪养得多了,“豪”也就诞生了。甲骨文中,“豪”字实际上就是有着高门大院的养猪专业户。

    湘乡这里,稍微有条件的都会在家里养一两头猪,朱青石,朱松,钟南都是有养猪经验的人,即使是朱诚,前世家里也是养猪几十年,耳濡目染,对养猪这活,也是门清,从小到处割猪草,用铡刀切猪草,煮猪食,拌猪食,喂猪,猪舍清洁,猪仔阉割,母猪照顾,母猪生仔接生、守夜喂奶,给猪打针,喂药,捉猪仔,卖大猪,杀年猪,样样干过,样样会干,现在想来那熟悉的场景,呐喊的猪叫声,历历在目,声声入耳,可以说,猪,陪伴了朱诚的童年。

    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而且在山上,远离人群,有人手,有地方,砍一点树枝就能做一个简易的猪圈,以后红砖多了,有剩余了,就奢侈一点,建一个红砖的猪圈。

    至于猪的食物来源,也是轻易能获得,而今除了朱青石夫妻来得较晚,年纪较大,吃得苦比较多,嘴巴还没有变挑剔,其他人现在都学着朱诚不再吃糠了,从钟南以下直至哑巴,皆是如此“挑剔”,宁愿少吃一点,也不吃糠,每餐必要有油水,没有油水的菜就胃口不佳,一副朱诚在虐待大家的愁眉模样,才过了多久,山上众人,最长的跟着朱诚不过一年多,短的才半年,胃口就变叼了,想想去年腊月,哑巴刚来时,喝个稀粥那副幸福的模样,现在要是给个干饭给她吃,她都不会感激朱诚,没有菜,吃什么?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就连麻狗和黄狗两个“畜生”都变了,小时候也是能吃糠拌饭,而今也必须是油盐拌饭,剩饭剩菜可以,放糠就不吃。

    稻谷的出米率不过六到八成,剩下的都是糠,十几个人都只吃米,不吃糠,就靠家里唯一一头骡子,也消耗不了这么多,骡子也要吃其他草料,不能尽喂糠,所以每个月都有上百斤的剩余,再积压下去,都没地方放了。

    猪是杂食动物,对吃食几乎不挑,给什么吃什么,河里,水塘里各种水草,藤蔓多的是,山上也有各种杂草,都可以作为猪草,就连山上众多的梧桐树的树叶和果实都可以给猪吃,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有地方,有经验,有这么多食物选择,这么多糠不能浪费,不养几头猪,就太浪费资源了。

    八月底,朱青石和钟南在青龙镇买回来三只黑色的小猪,这就是所谓土猪。

    可怜的朱诚,还自认是养猪专业户,没想到在“猪”方面竟然被钟南等人嘲笑很久。

    某天晚上,朱诚跟众人讲西游记,说到猪八戒时,形容他为“白白胖胖,肥头大耳”,没想到钟南,二陈,甚至不说话的哑巴,谨小慎微的朱青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胡说八道,没有一个信的。

    朱诚讲的这个西游记,实在太假了,大家没吃过猪rou,还没见过猪跑,他们可从来没有见过白猪,猪八戒肯定是黑黑的,可以说他“黑黑胖胖,肥头大耳”,怎么能说他白呢,太欺负人了。

    众人强烈质疑,唤醒了朱诚沉睡的记忆,是啊,我为什么脱口而出猪八戒是白白胖胖,为什么我脑海里一想到猪的形象,就一定是白皮猪。

    尘封的记忆告诉朱诚,还很小的时候家里养的猪,就是大黑猪,不是全黑,就黑中夹点黄,哪是什么白猪,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家里捉回来的猪,就全是白皮猪了,每天与白猪接触久了,就自然认为猪就是这个形象,经验主义害死人。

    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外在形象是“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猪八戒的丈人高老头说的是:“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黑脸短毛”,“一条黑胖汉”,哪里白了?可惜朱诚没有读过《西游记》原著,所以啥都不知。

    后世看过《西游记》电视剧,猪八戒就是白白胖胖、顶着一双大耳朵的白猪形象,印象深刻,那错误的认识就是它灌输的,殊不知在这之前的戏剧,戏曲,二师兄的外貌就是黑头,黑耳,黑鼻,黑嘴,典型的土猪形象,虽然丑,但是真实,才过了多久,就被洗白了,而朱诚这自诩“专业养猪户”的人,都被电视剧带进坑里去了,闹了天大的笑话,出了严重的教学事故,威信大损,连带着以后讲的东西,朱诚没错都要被质疑几句。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做了却不知道为什么做,习以为常却不知道其所以然,每天舍弃本心去追逐外物,这就是朱诚这类人的时代局限性,在很多方面都被前世的知识经验框住了,格格不入,对于大明。

    以后可能还会碰到类似的颠覆认知的事情,真的要学习朱青石这种谦虚谨慎的性格,不要一副什么都知道的嘴脸,先知,不是那么好当的。

    小猪买回来,大家都有股新鲜劲,面对小动物,大家刚开始都是很喜欢的,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积极行动搭建猪舍,割猪草,捡树叶投喂,也是忙得很开心,女孩子还会动手动脚,摸来摸去,这股喜爱劲等过些日子,天天要她们割猪草,喂猪食,清理猪舍,变成一项长期的劳动后,才会消失。

    曾氏家训有言: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家中种了蔬菜,绿油油的,池中养的鱼,栏中喂的猪,活蹦乱跳,充满生机。看看这里,有种菜,有养猪,有在读书,一切都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