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血之孙吴在线阅读 - 第1403章 平定南蛮(上)

第1403章 平定南蛮(上)

    历史上,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

    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平定叛乱,从而对南中蛮族发动的一场战争。

    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

    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

    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不再叛乱。

    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

    五月,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

    这一年六月前后,益州郡的汉族豪强雍闿,趁蜀国在夷陵新败、刘备病逝以及黄元叛乱的混乱时机,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南蛮头领—孟获等一起叛乱。

    他们杀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东吴,越嶲郡则杀死了郡将—焦璜,而牂柯郡则杀掉从事—常颀,一起反对蜀汉政权。

    由于蜀汉新遭大败,兵力损失巨大,加之刘备刚刚去世,国内局面需要整顿。

    因此,诸葛亮没有立即采取平叛的军事行动,而是采取了招抚的措施,但是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在北有曹魏大兵压境、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有三郡叛乱的困难形势下,诸葛亮采取了“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

    223年10月,派邓芝到东吴进行修好,并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

    接着,在224年积极进行兵力补充,整训等战役准备工作。

    这样,在225年初,已经具备了南下平叛作战的条件。

    于是,诸葛亮在成都开始组织这次南征战役。

    公元225年(蜀汉建兴三年)3月,诸葛亮大军开始行动。

    虽然王连劝阻,但诸葛亮忧虑其他将领才能不够,所以仍决定亲自率军。

    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数十里路,并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大方针。

    诸葛亮亦接纳此言,随即开始分兵行动。

    东路——马忠军自僰道向东南的牂柯郡进兵;

    中路——李恢军自驻地平夷沿小路南下益州郡,偷袭孟获的后方;

    西路——诸葛亮的主力自僰道折向西面,进军到安上一带。

    这时,高定的主力主要集结在旄牛、定筰、卑水一线。

    诸葛亮为了吸引叛军主力决战,在到达卑水地区后暂停前进,以等待叛军向卑水地区集中,以便一举消灭之。

    高定的主力果然向卑水地区集中,自益州郡北上增援的雍闿、孟获部队也在向这个地区运动。

    这时,叛军内部发生了内讧,高定部将杀死了雍闿,结果造成孟获军停止了向卑水地区的增援。

    诸葛亮看到已经不能将叛军聚而歼之,于是果断向当面的高定军发起了进攻,击败了高定军。

    高定的部队后撤到邛都准备继续抵抗,又被诸葛亮大军击败,并攻占了邛都。

    高定带领残部二千人不肯投降继续抵抗,被蜀军最后全部消灭,高定战死。

    这时,孟获军已经向益州郡老家撤退,诸葛亮大军立即展开追击。

    与此同时,马忠的东路军进展顺利,在牂柯郡击败了朱褒部队,平定了该地区的叛乱。

    李恢军在攻入南中益州郡一带——孟获的根据地后,遭到了强大部族武装的包围。

    李恢在孤军深入、又没有诸葛亮大军消息的情况下,利用欺骗手段、麻痹部族武装,而后趁其不备,发起反击。

    一举将优势的敌军击败,并荡平了益州南部地区,占领了孟获的根据地,切断了孟获军的退路。

    诸葛亮听说,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于是便想生擒他。

    225年5月,诸葛亮大军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

    在克服了气候、地形、运输等困难后,在味县以北地区追上了孟获的部队。

    经过激战,从而击败了孟获的部队,生擒孟获。

    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他:

    “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了。”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针,要孟获心服口服。

    只是向孟获一笑,将他放走再战。

    经过七次擒纵,诸葛亮仍继续放走孟获。

    孟获及其他夷人开始反思,不再离去,孟获说:“公真是天上的神威,南人不再反叛了。”

    接着,诸葛亮大军南下到达味县地区与李恢的部队会师。

    随后,大军向西挺进,进兵滇池,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

    这时是225年秋,整个战役胜利结束,至12月回到成都。

    南中已平定,东吴刘阐亦从交州回到吴国,打消了接管的念头。

    而诸葛亮则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为六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以当地人或将领统领。

    有人曾劝谏诸葛亮留兵镇守,但诸葛认为这有三不易:

    第一、若果留下外人,则要留兵驻守,留下士兵则要粮食,这是第一个不易。

    第二、加上夷人新破,死伤甚多,有的父死兄丧,如留外人但没有士兵驻守,必定成为祸患,这是第二个不易。

    第三、又夷人忧怕有废杀的罪名,自怕过失过重,若果留下外人,终不会得到信任,这是第三个不易。

    最后,诸葛亮平衡各条件,决定达至“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

    于是,任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又收降爨习、孟琰等,与孟获一起授予官职,以笼络南人。

    只有马忠是外地人,而被任免为牂柯太守,但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

    南人的小规模叛变虽然没有停止,但相较东汉时期,南中却相对的平稳,而多次叛乱亦被马忠、李恢、吕凯等快速平定。

    平叛之后,诸葛亮即施“和夷”政策,这是他攻心政策的继续。

    首先是撤军,叛乱一平定,诸葛亮就从南中撤出军队,不留兵,从而缓和和消除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矛盾,使“纲纪粗安”,“夷汉粗安”。

    同时,尽量任用当地有影响的人物做官,如任命李恢、王伉、吕凯为南中诸郡守,孟获为御史中丞等等,通过他们加强了蜀汉在南中的统治。

    诸葛亮镇抚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