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皇明皇太孙在线阅读 - 303 多事之秋

303 多事之秋

    朱允煐早早的上朝了,坐在龙椅上的他在耐心的听着文武百官在奏报政事。

    他还是很有耐心的,虽然和老朱知会过一些事情,两个人也确确实实在这段时间里仔细的讨论过一些事情。但是现在,没必要立刻在朝堂上提出来,需要一些个合适的时机。

    其实朱允煐也很清楚,大明朝虽然开国三十载了,大明朝的国势也越来越强不假。对于朱允煐来说,也确实是感觉到比较满意和骄傲的。

    “此次朝廷大胜,北边暂时安宁。”朱允煐缓缓开口,对文武百官说道,“各部且记得协理此事,筹功、封赏之事不得耽搁。都督府、兵部,即刻报上条陈。”

    对于朱允煐的话,大家并不会感觉到意外,大家也都觉得应该这么做。说起来,也因为这些事情就是朱允煐这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朝堂上衮衮诸公的分内之事。

    尤其是开国之初,若是有功的将士的封赏都做不好,那可就要出现大问题了。

    朱允煐很清楚一些事情,对于这些事情自然也是比较放心。现如今的一些个事情,他可以放心的去整理,可以在这段时间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些个比较大的变革。

    下朝后的朱允煐回到了武英殿,他要处理的事情不少。他也让人带来了一大堆资料,朱允煐这个时候也可以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些个事情。

    在大明的人口统计、土地制度,这一切都是很严肃的话题。因为老朱对户籍问题无比在乎,以前就有户帖,就有黄册。

    洪武初年的时候人口看起来很少,甚至不足宋朝时的十分之一。但是这里面有着很多隐藏的人口,或者是沦为富户的佃户、奴仆。再者就是逃散的,也确实不少。

    现如今大明的人口在快速增加,朱允煐也仔细的在研究着大明的人口增长规律。

    从洪武一年到十年左右,这段时间是清查人口。从洪武十五年左右,大明开始了‘人口普查’,也包括大明国泰民安,人口开始迅速的增加了。

    尤其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地方割据势力几乎被彻底的消除,大明附近也没有太多的大敌。人口暴增也不为过,大明的户籍早就超过了一千万户,这还不算一些可能被隐藏的人口。

    因为大明的土地早就警告了丈量,现在的土地基本上是在四亿亩左右,大明现在每年的税粮则可以达到三千三百万石。这些,可是地地道道的税粮,没有其他的税收。

    隐瞒土地、投献,这是存在的。就像隐藏人口一样,哪怕大明一直是在清查人口、严格管控户籍,不过这样的事情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一些事情。

    虽然现在还没有特别完整的统计,但是朱允煐觉得人口达到一亿的规模,距离这个数字也不远了,大明朝的国势强盛也可以在这里看得出来了。

    当然这一切还不够,宋朝的时候人口多。没有那么一些个燕云十六州,宋朝的人口也一直都不算少。大明朝的人力资源,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这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

    朱允煐很清楚这个道理,这也是他现在非常想要推行土改的一个原因,因为大明的土地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

    土地应该养活更多的人,养活在不断增加的大明人口,而不是沦为极少数人敛聚财富的一个工具,不能是一些人控制农民们的一些手段。

    对于这些事情,朱允煐是很敏感的,他很清楚,现如今的大明确确实实需要做的更好一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朱允煐可不希望到最后的时候,明朝再次出现如同历史上的那种收不起来税、养不活人的局面,他可不希望看到极少数人拿着大明的俸禄哭穷,在贼寇或者异族来到的时候一边哭穷一边做好了投敌的准备。

    这样的事情可不是在夸张,不管是吐槽大明的宗室也好,或者是吐槽小冰河时代的到来,这些确实都是大明衰败的一个原因,甚至那些清谈误国或者是内讧都是原因。

    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百姓活不下去了也就只能造反了。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的叛乱,再加上女真人的虎视眈眈,这才导致中原沉沦。

    只要百姓有地种,只要百姓能够活下去,想要出现那么一些个席卷天下的造反,那就有些难了。不是活不下去,可没多少人是想要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朱允煐对此是比较有底气的,有些政策他肯定是需要去处理好,有些政策是他必须要去执行的,他可不一定是要将一些事情留给后世子孙去处理。

    心情不错的朱允煐皱眉看着折子,估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朝堂上下就需要再次吵闹起来,绝对没办法闲着。

    想起来朱允煐当皇帝以来,好像还真的没办法完全的清净,还真的是发生了不少的事情,也都是需要他这个皇帝去处置。

    登基之初的时候就是杂乱纷纷,好在朱允煐这个皇太孙地位稳固,再加上老朱有意的扶植,朱允煐对于朝廷的把控一直比较稳。相比起很多新皇帝登基后忙着收权、培植班底,朱允煐可就没有这方面的麻烦。

    登基的事情暂且不说,一登基就是春闱案。因为南北榜的事情闹得天下士子议论纷纷,结果就是将衍圣公一系也拖入了这件事情当中,随即引起更大的议论。

    衍圣公依然是衍圣公,因为孔子的尊崇还是有必要的,大明也效仿以前的朝代对孔子尊以王爵。只是衍圣公,不再是文官之首,不再是正一品的官位。

    衍圣公的爵位,只是七品而已,相比起宋朝高了一级,相比起元朝的三品又降了一些。

    孔洙一脉,这也是真正的嫡脉。衍圣公的爵位回到了孔洙一脉,大明朝这是在方方面面的确立着一些规矩,嫡长制度的最坚实的支持者就是大明的皇室。

    这显然不是什么坏事情,朱允煐也一直觉得自己这个决定是正确的。立贤之类的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朱允煐不希望看到后世子孙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还是少点麻烦就好。

    多事之秋,也是因为朱允煐刚刚登基就在北边大打出手,国朝大胜是真的,自然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大明的兵力强盛,看到了大明现在是横扫八荒。

    这样的一个多事之秋还没有结束,这登基的第一年还没有过去呢,朱允煐接下来自然还要做很多的事情,这都是影响朝廷的走势,影响这个天下的走势。

    甘之如饴,哪怕自己看起来累得不轻,不过朱允煐确确实实是非常享受这一切,他很喜欢这样的状态。

    说到底他是权力欲很强的人,责任感也不缺,他觉得自己可以治理好天下,而不是坐在帝王的位置上忙着享乐,或者求仙拜佛以期长生。

    预热要开始了,朱允煐这个皇帝不喜欢直接就开门见山的做一些事情。有些事情要顺其自然的引导过来,必须要稍微的预热一下,这样才好自然而然的开始接下来的一系列大动作。

    老朱也是在忙碌着,这个本来就是比较工作狂的皇帝似乎是在‘代班’一次后再次品尝到了掌控朝堂的乐趣了,他这个时候看起来开始活跃起来了。

    文武百官在这个时候是稍微有点傻眼的,不过对于这样的一些事情也算得上是见怪不怪了。

    作为大明朝的臣子就需要学会无缝连接,以前是为皇帝、皇太孙服务,现在是给皇帝和太上皇打工,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确实不算是什么棘手的事情。

    只是有些人也会感觉到比较担心,以前太上皇几乎是不怎么干涉朝政的。或者说就算是参与朝政,基本上也是不会在明面上,顶多也就是在幕后遥控指挥而已。

    可是现在太上皇频繁召见大臣,开始主动要求臣子们将折子送过去,这就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了。

    哪怕太上皇要的折子基本上是户部,是和民生有关的,但是这到底也是直接插手朝政了,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啊。

    朱允煐没有觉得不高兴,主要就是因为他知道老朱这么做的原因,他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和他的皇爷爷唱双簧,这样的事情朱允煐是得心应手的,这也是为了接下来的一些事情做准备。

    茹瑺作为吏部尚书,这是所谓的‘天官’,手握实权的他也被认为是朱允煐的最可靠的班底,他现在就是感觉到有些比较棘手。

    虽然茹瑺也习惯了说太上皇和皇帝毫无隔阂,或者说底下的朝臣不太需要考虑投靠之类的,但是这也就是相对来说而已。

    “陛下,太上皇今日频诏臣子,众位同僚私下里也是议论纷纷。”茹瑺看着朱允煐,语重心长的说道,“陛下是不是要和太上皇聊一聊?”

    茹瑺这是绝对的班底,所以他在这个时候才会毫无保留的对朱允煐说出这些事情,这简直就是在挑拨两代帝王、让两代帝王生出‘嫌隙’啊。

    朱允煐不在意这些,笑着说道,“做好本分,这事朕心里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