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非洲种田:从埃及开始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 当头一棒

第十三章 当头一棒

    “四环,四环!”

    士兵气喘吁吁的跑着,汇报着伊斯梅尔的射击成果。

    “竟然在两百米外,射中了四环!”

    围观的军官们面面相觑,发出阵阵惊呼。

    伊斯梅尔连着射击五发,又将米涅式步枪交给找来的一位士兵,继续射击五发。

    而令人疑惑的是,这种步枪的填装速度,同滑膛枪一般,远快于刻有膛线的来复枪。

    最后,十发子弹中只有三发脱靶。

    “您看,当埃及军队大规模装备这种精度极高的武器后,需要的就不是排在线列里的新兵,而是精锐的职业射手。到时候,我们不损失一个人,就能在极远的距离外,将土耳其人当靶子打。”伊斯梅尔说道。

    苏莱曼帕夏的疑惑解开了,但转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从伊斯梅尔手中接过米涅式步枪,盯着端详了好一会,又仔细研究一下子弹,才明白米涅式步枪的运作原理。

    那锥形的子弹,允许米涅式步枪,作为来复枪,却射击的同滑膛枪一样快。同时,这种设计没有削弱射击的精度,反而因锥形子弹贴着膛线的旋转,大大提升了准确度。

    “这种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苏莱曼帕夏感叹道,“只是,我仍有个疑惑。”

    “您请说。”伊斯梅尔自信的说道。

    “首先是,这种步枪,看起来很是复杂,你能生产多少?”苏莱曼问道。

    “在大体上,这种步枪生产起来与来复枪区别并不大,我们不需要进口额外设备,就能每月生产五十支这种步枪。”伊斯梅尔说。

    “只有五十支,那可根本不够打仗用的!”苏莱曼帕夏满脸不悦之色,不过,他的不悦,不是伊斯梅尔造成的,而是这种步枪生产太慢造成的。

    “我们只要进口刻膛线的设备,就能大大提升生产速度。”伊斯梅尔连忙解释道。

    他没有同苏莱曼说的是,生产米涅式步枪的子弹也是个难题。不够,他已经派人去比利时招募工程师、进口机器了。

    “这确实会使埃及陆军战斗力提升很多,”苏莱曼说道,他思考了一番,脸色却又是变了,“如果土耳其人也开始仿制这种步枪,我们的优势很快会损失殆尽的,我们还是得恢复征兵制!”

    “相信我,以奥斯曼朝廷对工业的重视来看,他们首先会选择进口,等这种武器都要过时的时候,才仿制这种武器,那时,我们已经横扫了整个非洲。”伊斯梅尔略带诡辩的说道。

    苏莱曼帕夏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伊斯梅尔的说法。

    “我还有一个构想——”伊斯梅尔趁热打铁道,“我打算生产一种后膛填装的步枪,这种步枪的射速,会比前膛枪快很多。”

    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利用后膛枪砍瓜切菜般的打败奥地利。而当时奥地利军唯一的反击手段,便是后膛填装的大炮,可见后膛武器的划时代性。

    “我记得数年前,陆军就进口了一小批普鲁士造的德莱塞后膛枪,它的射速确实足够快。”苏莱曼帕夏回忆道,“但是这种枪的cao作和维护都太复杂了,故障频发,不识字的埃及费拉赫们,根本用不好它们。”

    没想到,埃及早就进口过后膛步枪,只是复杂的后膛枪,表现不佳罢了。

    “如果埃及士兵都是职业士兵,我们可以教他们识字,cao作复杂的武器的。”伊斯梅尔尴尬的说道。

    “我赞同你的观点,我们将会一起改变埃及的。”苏莱曼帕夏微笑着说道,他满是皱纹的脸上又充满了活力,做了个“请”的手势,邀请伊斯梅尔进入一处帐篷密谈。

    数小时后,伊斯梅尔、苏莱曼帕夏出了营帐,身后跟着许多年长的军官,他们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好像回到和易卜拉欣帕夏征战四方的年代。还有人拿出香烟点燃,一边吞云吐雾,一边与同僚侃侃而谈。

    “竟然可以将烟草用纸卷着吸吗?我在巴黎还没见过这样的呢。”伊斯梅尔疑问道。

    “这种卷烟,还是你父亲在进攻叙利亚时发明的呢。它易于携带,方便储存,在战场上,可比带个烟斗强多了。”苏莱曼帕夏精神还沉浸在刚才密谋的伟大计划中,只是随意的向伊斯梅尔回答道。

    “是,这确实是个好东西。”伊斯梅尔若有所思。

    ............

    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伊斯梅尔名下的工厂,基本按照要求改组完成。

    虽然在早期经历了离职潮,不过伊斯梅尔的好名声传出来后,一些城市贫民,和无地的农村流民,又进入伊斯梅尔的工厂。

    除此之外,许多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也选择成为工人,进入工厂。这一方面是伊斯梅尔在欧洲的留学背景,使科普特人相信,伊斯梅尔不会针对他们。另一方面是,伊斯梅尔选择了一位科普特人,代替忙于宣传的巴拉德,成为工厂的管理者。

    那位科普特人名叫安东尼——与埃及的沙漠教父同名,他是一位亚历山大富商的儿子,在阿里改革时被派往比利时的技术学校留学,有过硬的知识和过硬的关系。

    “您的想法是好的,可短时间内,我们是无法打赢和英国人的价格战的,”机器轰鸣的工厂中,安东尼正向伊斯梅尔解释着继续亏损的原因,“他们的商品就同白送一样便宜。”

    英国人的商品就是同白送一般便宜。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1847年席卷欧洲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导致欧洲的消费力骤减,大量工业品,堆积在英国仓库中,卖不出去。

    而让资本家降价又是不可能降价,一辈子都不可能的降价的。

    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在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比如说埃及.....

    所以,当成船的廉价货物运到埃及时,正踌躇满志改革埃及工业的伊斯梅尔,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显然,在这个时候正面对抗英国的工业倾销,只是死路一条,除非生产些什么英国人难以生产,可以获得竞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