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犁汉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七章:承天

第三百二十七章:承天

    光和六年,冬十二月。

    五星聚于尾、箕,荧惑先至而又先去。

    人间道,有德受庆,改立王者,奄有四方;无德受罚,离其国家,灭其宗庙。

    于是有合阳李儒阴奏河南太守董卓:

    “此帝王易姓之符,汉祖入关之应,尾为燕分,其下必有王者出。主公拥雄兵战将,据河东盐铁,此乃天授公符宝,入主洛阳。”

    董卓问其故,对曰:

    “昔者,周将伐殷,五星聚房;齐桓将霸,五星聚箕;汉高入秦,五星聚东井。所以五星聚尾,便是人间易代。如元始四年,四星聚柳、张,各五日。后有王莽、赤眉之乱,而光武兴复于洛。今五星聚于尾、箕,天下必乱,将有王者出。”

    卓阴喜,乃砺兵秣马,进窥东南。

    ……

    天象变动,人间又是刀兵四起。无论聚的到底是四星还是五星,都表明皇权失驭,霸者迭兴的乱世已经到来。这一切无不对汉室的神圣和威严提出重要的挑战。

    天下有望星者,皆忧心哀叹一场变革将要席卷天下。

    同样是这一日天象大变,济阴太守张宠登楼夜观。

    作为家传星象学问的他,当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联系到西面送来的消息,知道国家已经西迁,河南逆党将入主京都。张宠就是一阵沉默。

    终究是要做选择的时候了。

    于是,第二日,从济阴郡守府出三骑背旗。一去西方洛阳,一去郡北方的鄄城,一去南方的梁国。

    去洛阳是找河南逆党输诚,去鄄城是找泰山贼议和,去梁沛是找攻守同盟。

    值此乱世,便是如张宠这样的两千石大吏,也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一日更多的地方太守也如张宠一样,各自做着自己的选择。整个天下的形势就因为一场天象而加速起来。

    而同样加速的还有长安的局势。

    ……

    刘宏觉得自己倒霉透了。

    这一年是整个的大不顺。

    先是太平道莫名其妙就造反了。然后又被河南那些世家背刺逃到了长安。他这边宫室还没入,就又来个异象五星相合。

    当长安的太史令告诉他这个事的时候,刘宏还没当回事,但在完整了解了后,刘宏才真的担忧了起来。

    现在刘宏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汉室的权威。

    而汉室的权威就代表着他的权威。

    如今长安要想能反攻洛阳,就必须得到雍、凉、并、益的支持。如何能获得呢?就是看各地太守是不是还站在刘宏这边。

    一开始自然是没问题的。因为这些太守基本都是刘宏的郎官出身,他毕竟登基差不多快二十年了,各地太守基本都是从他这里外放的。所以刘宏有信心获得这些人的支持。

    但这只是一开始,因为三互法的原因,关西各地的太守不一定都是关西人,所以就很容易在河南那里获得另一种权力渠道。

    一旦不能速平叛军,这些人必然会观望。

    而现在最可怕的又发生了。那就是天象预示他刘宏要亡。

    他是天子,权威除了人间的刀兵就是上天的卷顾。而现在刀兵折了,天也不卷顾他了,那谁还会听他的?

    那些本还顾忌反叛他而蒙受乱臣贼子罪名的人,现在可以光明正大起来反对他了。

    所以刘宏万万不能接受这一点,忙让太史令想出办法速速攘除此灾异。

    太史令还真的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改承正统一事。他说天不许汉,那就可以自己改宗,然后再受命。

    这实际上是例可循的。当年前汉时期哀帝也经历过这样的合法性危机。

    当时已经度过二百年春秋的大汉,各大儒纷纷言天命不属汉了,甚至有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民有七死而无一生的苦难景象。

    如齐地方士甘忠可,声称汉家气数已尽,天帝派真人赤jingzi传授给他法术,并让他取代汉朝以统治天下。

    他也算是本朝的张角,只是不等集众,就被以罔上惑众之罪处死了。

    彼时哀帝面对汉室将衰,天命不在的危机,听从众臣建议,变德改朔,以示改元更始,再续天命。

    也因为此,汉从土德改到赤德,之后汉又延续二百多年。

    所以现在太史令就建议刘宏改朔易色。将炎汉改为黄汉。

    他说以五德相生说,赤德之后就是土德,所以要变黄衣。如此,大汉还能再续二百年。

    这个建议让刘宏非常为难。

    他将变黄衣,下意识就想到了那群黄头巾的蛾贼,心里就有一层阴影,难道这些人真的有推翻汉室的可能吗?

    土德,黄天,黄巾,黄衣……

    越想,刘宏越觉得这个办法不好。这不是让他告诉全天下,炎汉亡定了?下一个坐天下的是土德?

    之后刘宏又问了其他几个人的看法。

    这些人皆言太史令这个办法已经是目前能做的了。至少此举还是让天下人知道天命还在他们这些人头上,只是换了个招牌而已。

    但可惜刘宏不读史,也没有人告诉他当年完整的旧事。

    那就是自哀帝改德之后未久,汉室就被王莽给篡夺了,篡夺的手段就是用谶纬。毕竟就连你们刘氏自己都说了,汉室失德了,天命不在了。

    那天下再有一个圣贤王者出,受天命,他还是黄帝和虞顺的后人,天生的土德。那这人取代汉朝是不是很合理?

    当然合理了,于是一个叫王莽的外戚轻而易举的篡夺了刘汉的天命。

    但可惜呀,刘宏不知道这些。而关西的士族们也不懂这些,想要劝也没法劝。说到底,两百年过去了,关西士族和关东士族在文化上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的。

    所以到最后,即便因为长久的政治直觉,让刘宏觉得此策并不是多好。但在这个天象灾异的危急时刻,刘宏也只能选择了这个方法。

    那就改德再受命呗!

    经过短暂的筹备,刘宏昭告天下宣布改德易帜。昭称:

    “国家承炎汉火运,故为土德,衣服尚黄,旗帜尚赤,常服赭赤。以商、周为二王,封舜、禹、汤之裔为三恪。绍汉复兴,土精应王,厚德载物,生数五百,成数千年,古今祥兆,若合符契。“

    而且为了彰显正式,即便是关内外形势如此紧张的时候,刘宏依然带着礼仪车架登上华岳封禅,埋玉宝金册于五色坛,祭祀上天。

    之后,刘宏就改年号为承天。然后又去长安宗陵朝飨太庙,并于南郊,合祭天地,亲自完成封禅、太庙、南郊祭祀三大礼,正式改改德易帜。

    为了将新的德运真的做实,刘宏甚至还从本就不太富裕的府库拨出一笔布,专门为诸军改旗幡队仗,之前用绛色,现在全部改用杏黄,以符土德,进一步强调了土德的正统地位。

    当然布匹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换装全军。就先从西园五十四部开始,给这些新军先换上黄衣。而其他外镇诸兵看着那些黄衣黄旗的新军,嘲讽其为“黄头军”。

    就这样,汉军打着打着,就发现自己却打成了蛾贼的模样。

    但刘宏并不理会这些细节。在处理完德运的问题后,他立马就开始筹备他的天子亲军组建,也就是那西园五十四部的黄头军。

    刘宏是非常清醒的,天命过于渺渺,只有手上的刀兵才让他有安全感。

    自党人之乱后,他带着公室子弟仓皇出逃,原有的南北二军的宫卫体制已经崩散。

    北军已经凋零在河北,南军失陷在京都,此时刘宏身边只有五千多人的黄头军。虽然此时的长安有各营兵万余人,但皆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

    于是,稍一安定,他就开始组建西园五十部兵起来。

    如今长安行在,士不满百,兵不过万。要想补充完整的编制,刘宏只能将目光放在原先抵抗羌人的西军头上。

    西军的校尉是讨虏校尉盖勋。他手上有虎牙营甲士千人,雍州营甲士千人,扶风营千人,还有长安各陵兵三千人。

    盖勋很容易的就交了兵权给刘宏。之后刘宏就以这六千精兵为主体,补元从、扈从官子弟,六郡良家子、关西健儿入军,置西园十军。

    刘宏嘉奖盖勋忠勇,加其为讨掳将军,敕赐长安上宅三区,乱采一千段,细马十匹。

    没办法,刘宏用钱的地方也多,也只能给到这个份上了。要是后面光复,再给盖勋补上。

    之后刘宏又从凉州刺史耿鄙处要得羌人善骑射者数百,又择关西豪强子弟善骑射者共千人,重建射生军。

    这里的射生和老北军五校的射声营不同。前者是一个骑军,后者是弓弩军。

    射生的本意就是陪皇帝射猎之意。汉武时期,武帝自羽林骑中简点材力善骑射者号为百骑,武帝游猎,则衣五色袍乘六闲马以从之。

    现在刘宏没老祖宗那样的财力,只能给千骑射生配黄衣黄马。

    射声军甫一建立,刘宏为了彰显武德充沛,就亲带射声军入苑狩猎。他还亲自狩猎了一鹿,取血煎鹿肠,赐予了射声军的五名悍将。

    他们分别是:陇西李越、陇西辛洪、安定胡震,汉阳阎行,天水赵昂。

    这些都是凉州各地的豪杰,是各地补上了精锐。

    刘宏虽然依仗雍凉勇士为爪牙,却并不放心将黄头军托付给这些人,而是将随他一并西迁的宦官们分插在军中。

    比如蹇硕就是上军校尉,为十军校尉之首。

    而又因为西园十军又分内五军和外五军。其中外五军驻扎在西苑和东平观。内五军就直接驻扎在长安的坊市街道上。

    而对于内五军,刘宏甚至将宦官布置到每一个屯上。每百人就有一个内使,掌握住兵权。

    就这样,经过一系列努力,刘宏差不多建立起了西园十军的内五军。刘宏分别赐予他们军号为,捧日、天武、长兴、宁国、威远。

    至于外五军,刘宏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军力填充,只能期待日后能从并、益等地吸纳了。

    做完了这些,刘宏并没有高兴多少,因为他还有一个巨大隐忧:

    那就是自己的长子史侯没有一起带回长安,要是落在河南那些叛军手里就麻烦了。

    ……

    当刘宏于长安改朔变服的时候,天下喧然。

    谁都没想到国家竟然会这么果断,在天象有异的时候,迅速采取行动回应上天。刘宏的果决使得不少原先还观望的人相信,国家至少还有心收拾山河。

    于是在利益和忠君观念下,凉州、并州、益州的诸多二千石太守皆遣上计吏带着今年的税赋钱粮送往长安,以示对国家的忠诚。

    不过这里面,河东太守董卓却拒不遣上计吏。不仅如此,他还江东的盐池给占领了,将利有千万的盐池吞为己有。

    董卓的行为让刘宏大感意外,几次遣发训斥。但董卓除了虚伪应付,没有一点变化。

    这下子,刘宏知道自己河东保不住了。

    河东是洛阳和长安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大郡。要是河东倾向了洛阳,那长安这里就危险了。于是,刘宏再不敢逼董卓,不仅许其无罪,还许其建武将军一职,许其开府建牙的权力。

    时间到了光和六年,十二月末,也是承天元年的开始。

    洛阳方面终于和城外的汉军和谈好了。

    由许相出城,各公卿相随,河南汉军并世家部曲军两万人正式入主洛阳。

    在长安那边宣布改德后,河南汉军正式宣布长安为伪帝伪朝,并拥立伪帝长子,史侯刘辩继位,继续以炎汉为正统。

    原先的光和年号已经不能用了,于是懵懂无知的小皇帝刘辩就在其舅大将军何进,许相、袁隗、皇甫嵩等三公,朱儁、袁绍、曹cao等一干将帅的陪伴下,正式昭告天下,改年号为共和。

    本来关于洛阳的继任者是何人,河南内部是吵成一片的。

    立刘辩为帝,不少人是不同意的,因为这个不合法理。

    从宗法制度而言,刘辩入继大统是因为他是刘宏的长子。但现在刘宏已经被认为是伪帝了,已经不被承认为正统,那这刘辩如何能做君呢?

    所以这些人就觉得可以从宗室血缘最近的选一人立为君主。

    但这事并没有得到河南上层士卒领袖们的赞同。

    本来袁绍也是这个打算,甚至有想过以宗室长者刘虞为帝。但在袁绍入城见过族叔袁隗后,他果断放弃了这个观念,转过来支持刘辩为君。

    这里面有几个考量。

    支持刘辩为君的,主要有他的舅舅何进、司徒许相和袁氏领袖袁隗。

    何进的原因自不必说,他之所以愿意放河南叛军入虎牢,除了形势所迫,更多的就是要拥立自己的侄子刘辩。因为这样他还能继续做大将军。

    而对于何进的态度,河南世家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因为何进代表着南阳方面的态度和一部分党人大老。

    党锢解禁后,何进招徕了一大批党人,比如刘表、蒯越等人,这些人背后都在各地有着非常强的影响力。

    所以何进肯定是要争取的。

    而司徒许相支持刘辩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因为他拥立刘辩,就不是对刘宏不忠,只是因为刘宏失德,他无奈之下才谏言拥立新君。

    但这只是他个人的阴私算计,上不得台面。如果只是这个原因,除了城内的一部分投降公卿会赞成,其他人是不会被说服的。

    但许相厉害就厉害在,此人真的有政治头脑。

    在和钟繇谈崩了之后,他就知道河南汉军并没有真的想好如何团结关东诸郡国,这无疑将大大不利于后面的东西对抗局面。

    但许相帮他们想到了。

    之后他驱车到了袁隗府,直接和袁隗面谈。因为在许相看来,这次兵谏,袁隗即便不是背后首脑也必然是知情的。

    开始袁隗还和他演戏,一副忠君爱国的样子,为小儿辈的胡闹痛心疾首。

    但在许相点出河南世家背后的隐忧并告诉他自己有办法。那袁隗不装了。

    那这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这办法就是效彷周幽王时期的共和一事。当年周幽王无道失德,激起国人暴动。最后幽王逃到彘地,朝廷就由召公和定公共和执政,辅助年幼的太子。之后等太子长成,再还政于天子。

    此办法一出,袁隗大声叫好。

    这许相真的是能人,既解决了日后朝廷法统问题,又将伪帝钉死,然后还将河南世家们作乱的事给遮掩了。

    袁隗他们老一派的,早就和汉室绑在一起了。所以他们不反汉室而是反刘宏。用这个办法,他们依然能借用汉室四百年天命,继续公侯万代。

    这个办法一出,城内外迅速达成一致,可以说人人欢心,人人得利。

    这里面,可能也就是袁绍最难过,毕竟他是真的想代汉而不是辅汉。

    但此时的袁绍还只能听命于袁隗,继续蛰伏。

    也因此一事,袁绍想出任一方的心思就越来越浓了。

    但不管是失意还是得意。一时间这天下二日当空,两朝对立。

    关东关西皆要选择自己的君主和战线,一道铁幕就徐徐在东西之间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