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残明在线阅读 - 第八十章 三路大军杀入宁镇山区

第八十章 三路大军杀入宁镇山区

    俗话,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

    楚军对秣陵关连续发起猛攻,战斗异常激烈,张天禄所部人马伤亡惨重,前后不过三四天的时间,就拼掉了七百多人。

    与此同时,当涂的楚军再次出击,对江边三山发起猛攻,分明是想配合秣陵关的楚军。刘弘遇死战不退,仗着兵力优势和当涂楚军反复拉锯,石头山和马鞍山几次易手,只有四望山的最后一道防线还牢牢握在清军手中。

    越是这样,张天禄反而越高兴。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经验丰富的张天禄在战场上一向如鱼得水,“游泳”的水平的很高,每当敌人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能看透敌军主将的企图,并且针锋相对地调整自己的战术……但是前一段时间,他却死活看不懂楚军的部署,所以一直谨慎心的没有贸然出手,直到他出兵攻取秣陵关,楚军慌忙回兵,拼死反攻秣陵关,战局的发展终于回到了他熟悉的节奏。

    现在这个反应才对嘛!

    楚军攻得越猛,越明他们已经慌了手脚。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能把楚军困死在宁镇群山之间,哪怕把三千镇江兵都拼光了,也是值得庆贺的。

    他事先早就想到,秣陵关之战肯定是一场生死恶战,所以把三千镇江兵在前面当炮灰,他的三千嫡系却守在后面。虽然开战仅仅四天,镇江兵就拼掉了七百多人,却没有伤到张天禄的元气。一也不心疼,至于刘弘遇同样损失惨重。他就更不在乎了。

    楚军现在被困在陷阱里,已经无路可逃。这一仗,胜利在望!

    前些日子,倒真把老子唬得不轻!

    “端木先生,有个成语怎么的?什么地方没见过驴,突然来了个驴,把老虎都唬住了……”

    “此乃黔驴技穷也!”端木捋着山羊胡子,大掉书袋:“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没错,就是黔驴技穷。端木先生果然好学问!”张天禄却兴致勃勃,听到开心有趣的地方,忍不住哈哈大笑。

    楚军就像那只可笑的驴子,看上去像是个不可战胜的庞然大物,其实却破绽百出,尤其没有派重兵把守秣陵关,是个非常非常致命的失误……张天禄原本以为,这是汪克凡故意卖个破绽,暗中还有什么诡计和埋伏。现在看来,他是真的疏忽了这个地方。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在一场大型的战役中,两军之间往往都是错进错出,比的就是谁犯的错误更少。谁又能及时抓住对方的错误。楚军要么是急于求成,要么是内部出现了问题,又或者只是汪克凡忽然抽风。犯了低级错误,这些都很正常的。诸葛亮还大意失街亭呢。汪克凡这子又凭什么不会犯错……

    仗打到这个份上,张天禄怎么看都觉得胜局已定。只要他守住秣陵关,楚军就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他又写了一封亲笔信,派端木送回南京,催促马国柱做好准备,在各路援兵到位之后,就对楚军发起雷霆一击。

    一种新武器出现后,往往都会带来战术上的新革命。这种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听过的新战术是如此匪夷所思,远远超过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哪怕是军事天才也无法防备……多尔衮和洪承畴大概还算不上军事天才,但起码比张天禄的水平高多了,连他们都看不出宁镇山区里的风险,张天禄之流就更想不到了。

    风险?哪有什么风险?

    张天禄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了自信。

    和他一样,各路清军援兵相继赶到宁镇山区周围后,他们的主将也觉得现在正是歼灭楚军的绝佳战机。大家既然意见一致,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在马国柱的协调指挥下,清军兵分三路,对困在宁镇山区的楚军发起了进攻。

    南京方面是第一主攻方向,以穆里玛的五千八旗兵为主力,王文奎派来的六千“漕标”绿营和少量扬州绿营为仆从军,再加上助战的清军水师将领夏建仁,水陆并进,沿着秦淮河向南推进……他们的目标是一路直取溧水,把宁镇山区一分为二,从而实现将楚军主力分割,包围,并歼灭之的作战计划。

    常州方面是第二主攻方向,以朱马喇的一万五千人马为主力,四千苏州绿营和松江绿营为仆从军,从常州和宜兴再次分兵,对溧阳县和金坛县同时发起进攻……汪克凡占据着宁镇山区的五个县,在东部三个县的兵力较多,恭义营和平江营的主力都在这一带,朱马喇的任务就是对付楚军的主力。

    第三个方向,以徽州总兵胡茂祯的主力,李成栋的部将郝尚久为偏师。

    蒲圻营死守“西武雄关”武亭山,李成栋无法攻占祁门县,在马国柱的命令下,就分成两千人马,派郝尚久北上支援宁镇山区的总决战。

    胡茂祯和郝尚久从南边发起进攻,胡茂祯负责攻打溧水县,和穆里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同时派郝尚久的偏师攻打横山。横山位于宁镇山区的西南部,紧挨着秣陵关,郝尚久的偏师如果能攻占横山,就可以支援正在苦苦支撑的张天禄和刘弘遇。

    除此之外,马国柱又一再派快马赶往徐州,催促济尔哈朗尽快率领大军南下。他们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是通过大运河水道运兵非常便捷,所以只要济尔哈朗全速进军,很快也能赶到。

    清军发起进攻后,楚军节节抵抗,节节后退。

    楚军三万人马分布在宁镇群山之间,每个城池据里的守军数量有限,山路又崎岖难行,彼此之间来不及救援,清军却只兵分三路。在每个方向上都形成了绝对优势兵力,因此三路都势如破竹。杀进了宁镇山区的腹地。

    朱马喇最先得手,轻易攻占了金坛县。从而切断了丹阳县和溧阳县的联系,楚军恭义营和长沙营在丹阳县,平江营在溧阳县,南北不能相顾,形势对清军非常有利……

    穆里玛同样进展顺利,清军水师固然在秦淮河上任意驰骋,他的陆师也同样所向披靡。刚出南京的这一段秦淮河沿岸,是宁镇山区里少有的平坦地方,八旗骑兵可以顺着河堤骑马飞奔。和平原上的感觉也差不多,穆里玛经过激战,攻克了楚军的重要据涥化镇,打开了进入宁镇山区腹地的大门。

    这个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沿着秦淮河继续向南,攻打溧水县,另一条是向东攻打句容县。穆里玛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战计划,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句容县。在涥化镇留下一支一千人的守军,就率领主力继续向南进军。

    这个时候,他已经深入宁镇山区,秦淮河岸边的地形开始变得狭窄。不过岸边的河堤仍然可以供骑兵通过……

    胡茂祯这边却碰到了一些麻烦。

    一开始的时候,他的进展很顺利,轻易攻克了楚军的外围据。进入了宁镇山区的南部,但在攻打溧水县城的时候。却连着几天都没有任何进展。

    他手下只有五千绿营兵,兵力不多。战斗力也比不上穆里玛和朱马喇,楚军却借助城墙和城防工事死守溧水县城,胡茂祯伤亡了近千人,却连城头都没摸上去。

    更让他担心的是,郝尚久自从进入横山山区后,就失去了联系,好像人间蒸发一样……

    在历史上,郝尚久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尤其和郑成功是死对手,介绍一下吧。

    郝尚久是李成栋的部将,除了李成栋谁也不鸟。李成栋攻占广东后不久反正归明,驻守潮州的郝尚久当然也跟着反正。这个时候,他突然接到李成栋的命令,有一伙不愿反正归明的叛军想要逃回福建,为首的名叫施琅,即将进入你的防区,立刻把他消灭。

    郝尚久立刻就和施琅干了起来。

    施琅是急于逃走的叛军,郝尚久却占据着主场优势,兵力也较多,又有当地老百姓支持,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按搞定施琅不在话下……但是两军交战的胜负,关键还要看部队的战斗力,和名将施琅比起来,郝尚久的部队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把施琅包围了一个多月,却一直没能把他吃掉。

    施琅的伤亡也很大,而且他无法得到补充,眼看就要弹尽粮绝,郑成功却突然从天而降……不,不是从天上来,而从海上开着船跑来了,把施琅救走带到厦门,于是乎,施琅就成了郑成功的部下。

    如果没有郝尚久顽强阻击,施琅跑回福建的话,肯定还接着当清军,他和郑成功之间就没有交集了。

    李成栋兵败身死,清军顺势进入广东,尚可喜围攻广州,即将进攻潮州。郝尚久正在积极备战,郑成功却从背后捅了他一刀,以郝尚久“不清不明”为由,派兵从福建方向进攻潮州,郝尚久腹背受敌,向满清投降,和清军一起把郑成功赶回了福建。

    过了两年,李定国第一次进攻广东,对肇庆发起猛攻,郝尚久再次举旗反清,响应李定国,并且派人和郑成功联系,一起出兵回复广东全境……郑成功收到信后,先是按兵不动,然后率大军进抵揭阳,“征输行粮,各寨乐输”,把当地的夏粮搜罗一空后就满载而归。

    李定国久攻肇庆不下,退回广西,清军包围潮州,郝尚久在破城之日自杀,清军随即屠城,死难者大约十万人。

    郑成功和他的老爸郑芝龙一样,一直想把他的势力发展到广东,尤其他困守厦门弹丸之地,虽然通过海贸挣了很多钱,但是军粮总是不够,所以一直想占领潮州这个紧邻福建的产粮区,为此不惜和永历朝廷大打内战。

    以现代的价值观来看,郑成功无疑是个民族英雄,但是在明末,他首先是个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