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心理学的故事在线阅读 - 第16节

第16节

    间的强度比却没有变。【】

    为了表达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费希纳从数学上转变了韦柏定律,重新加以调整然后写出来:

    s=klogr,

    这意思是说,在英语中,分段式的感觉强度增大是刺激强度翻倍的结果乘以某个比率或者系数。费希纳拼命要把这份荣誉还给他以前的老师,因此,他把这个公式称作韦柏定律是他本人给韦柏的公式和他自己的公式命名的可是,后来的心理学家按照这些公式各自的归属把修改后的公式叫作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余下的9年花在辛苦的实验工作当中,收集着大量能够确证这个定律的数据。尽管他的性格当中有一些神秘主义者和诗人的气息,可在实验中,他是一位有强制力和严厉的研究者的榜样。他不知疲劳地让受试者们举起重物,注视光源,听各种杂音和音调,观察彩色样本等等,并宣布它们是不同的或是同样的。在这些年里,他对每种刺激的强度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实验,使用到了测量这些判断的三种方法。仅在这些方法中的一种里面,他便列出了24576种判断的表格和计算结果。他认为,第一次系统地探索物理和心理学王国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一种新的科学专业,因此命名为“心理物理学”。

    在他使用过的三种实验测量方法当中,他从前人那里借来了两种并使之完善,然后自己发明了第三种。直到当时为止,没有人曾使用过这种极仔细、可能准确控制和数量测量方法来探索心理学的反应。他的方法很快就被广泛接受,而且在今天心理学的每一个实验室里还在经常使用着。

    一种是极限的方法,费希纳本人管它叫“仅仅可以注意到的差别法”。为了确定一个刺激的临界值,实验者一次提供一个刺激,从最低的量开始逐渐加大强度,直到受试者可以感受到刺激为止为了确定仅仅可以注意到的差别,实验者提供一个“标准的”刺缴和一个“比较用的”刺激,以小幅度增大两种之间的差别,直到受试者说可以感觉到为止。

    第二个方法是常量刺激法,费希纳本人叫它“正确和错误情况法”。实验者一次又一次提供等量的刺激在临界值上的单个刺激或者成对相似的刺激。受试者回答说“有了”意思是说,他感受到了它,或者两者有了不同,或者说“没有”表示他没有感觉到,或者两个刺缴没有什么不同。受试者的回答得出平均值,而这些平均值会指明,在任何指定的刺激水平,或者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上,受试者有没有可能会感觉到这些刺激,或者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

    第三个方法,即费希纳本人的创造性的贡献,叫作调节法,他把它叫做“平均错误法”。实验者或者受试者调节比较刺激,直到它好像对受试者来说与标准刺激相等。这边或者那边总是会有一些错误存在的,不管多么微小。每一次错误都记录下来,许多次试验过后,把平均错误加起来,它也是仅仅可以注意到的差别的尺度。这个方法确立了了这个有用的原则,即测量数据可变性可以跟测量集中趋势一样得出信息来。

    1860年、费希纳出版了两卷本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把他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他已经59岁了,在这个年纪,科学家一般很少会拿出有创见的东西来的;可是,心理物理学纲要的确是富于创见的,并立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兴趣是浓厚而且广泛的不是对他信奉的泛灵论,而是对它的实验和计量方法学。如波林论及费希纳的成败时曾说过的,“他攻击物质主义的铜墙铁壁,但又因测量了感觉而受到赞美”。确切地说,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学是一个可怕的话题。许多年以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写道:

    如果像他这样一位可敬的老人会用他的怪想使这门科学永久地背上负担,而且,在一个充满各种容易产生成果的。引人注目的事物的世界里,如果迫使未来的学者们在这些繁杂的田地里耕耘,不仅要去研究他的作品,而且得研究那些反对他的更枯燥的作品,那可真是一件要命的事。

    可是,很多人并不持这样的看法。尽管对费希纳说仅仅可以注意到的差别都是相等的这个假想的有效性存在激烈的争论,可是,他的方法一般却都认为是天才的突破。对刺激和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许多心理学家几乎立即就开始利用费希纳的三个方法了,这三个方法将**的生理机构与它们所引起的主观的经验连接起来了。费希纳本人尽管仍然还在写文章为他的心理物理学辩护,可是;他把漫长余生的大部分都贡献给美学、轻度异常现象。统计学和泛心灵哲学的研究上了。

    后来的心理学家们已经发现有错误,甚至驳倒了他的发现中的每个地方,可是,他的方法不仅仍然有用,而且是感觉测量中最基本的方法。波林总结了费希纳相互矛盾的成就:

    没有费希纳也许仍然会有一种实验心理学可是,在实验体中,却不可能出现如此广泛的科学范畴,因为,如果测量不能成为科学的工具之一,则我们很难认为某个课题是符合科学的。因为他所做的事情和他做这些事情的时代,费希纳创立了实验计量心理学,并把这门学问从其原来的途径搬回来导入了正轨。人们也许可以称他做实验心理学“之父”,或者,人们也许会把这个称号送给冯特。这没有什么关系。费希纳种下了肥沃的思想之种,它生长起来,并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第五章捷足先登:冯特

    恰逢盛世

    根据大部分权威的说法,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12月的某一天。这以前的一切,从泰勒斯到费希纳,全都是其祖先的进化史。

    心理学的诞生是件默不出声的琐事,未曾有一丝张扬。这天,在莱比锡大学一栋叫做孔维特寄宿性的招待所的破旧建筑物三楼的一间小屋子里,一位中年教授和两位年轻人正张罗着一些器具准备实验。他们在一张桌子上装了一台微时测定器一种铜制的,像一座钟一样的机械装置,上面吊着一个重物,还有两块圆盘、“发声器”一个金属架子,上面升起一只长臂,有只球会从这里落下来,掉在一个平台上和报务员的发报键、电池及一台变阻器。然后,他们把这五件东西用线连接起来,这套电路比今天开始电气培训的初学者用的那套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这三位是威尔汉姆冯特教授,一位47岁的男人,脸长长的,一身简朴的装束,满脸浓密的胡须;他的两位年轻学生,马克斯弗里德里奇,德国人,及g斯坦利黑尔,美国人。这套摆设是为弗里德里奇做的,他要用这套东西收集博士论文所需的数据。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知觉的长度”即受试者感知到他已经听到球落在平台上的时候,到他按动发报键之间的时间。没有记载写明那天是谁负责让球落下,谁坐在发报键跟前的,可是,随着那只球砰地一声落在平台上,随着发报键喀地一响,随着微时测定器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现代心理学的时代就到来了。

    当然,人们可以持反对意见,说它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当时,韦柏在进行仅仅可以注意到的差别研究;也可以说在19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亥姆霍兹在对神经传递的速度进行测量,费希纳也在进行第一次心理物理学实验;或者说是在1868年,当时,东德斯也在进行反应时间方面的研究。甚至如罗伯特沃森所言,应该是在1875年,因为在这一年,莱比锡大学批准冯特使用孔维特里面的房间来存储和演示他的器具;哈佛大学也在劳伦斯大厦里辟出一间屋子来,供威廉詹姆斯实验之用。

    可是,1879年是大多数权威认可的一年,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因为在这一年,第一次实验是在孔维特的房间里进行的,而冯特从那以后管这间屋子叫他的“私人研究所”。在德国大学,正规组织起来的实验室叫作研究所。几年之后,这个地方成了想当心理学家的人必去的麦加圣地,而且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最后还被命名为这所大学正式的心理学研究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间研究所,冯特才被认为不仅仅是奠基人之一,而且是现代心理学最主要的创始人。正是在这里,他进行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并以他的实验室方法和理论培训了许多研究生。他还从这里送出了新心理学的干部他亲自指导了近200名博士的论文答辩把他们送往欧洲和美国的大学机构。另外,他写作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和卷帙浩繁的著作,使心理学作为一个有其自己的身份的科学领域确立下来。他本人是第一位可以合适地称为心理学家,而不只是对心理学有兴趣的生理学家、物理学家或者哲学家的科学家。

    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冯特把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带回到心理学中来了。这些有意识的精神过程一直是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从希腊哲学家的时代起就是如此,到英国联想主义者的时代依然如此,因为这些联想主义者跟他们的前辈一样,是通过传统的内省方法探索这些问题的。可是,德国机械论者在寻找办法使心理学变成一门科学的办法时,已经排斥了内省的办法,其理由是因为这是主观的,而且只处理不可观察到的现象。他们认为,解决心理学问题的科学方法,只能是处理神经反应的生理方面,而且,按照其中一位的说法,它只能是“没有灵魂的心理学”。

    千真万确,早在冯特实验室进行的第一次实验之前,弗希纳和东德斯都曾利用实验方法来测量某些精神反应。可是,正是冯特完整地开发出了这些方法,并使它们为后世两代心理学家所利用,精神过程可能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这个观点最著名的倡导者也是他。事实上,他早在1862年就开始思考这个观点了,就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论文集的序言中:

    实验方法最终将在心理学中产生的重要性,目前很难被人们全盘认识到。经常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感觉和感知是实验方法惟一可能得到利用的领域可是很明显,这是一种偏见。一旦灵魂被看作一种自然现象,而心理学也被看作一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也一定能在这门科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利用。

    他在心理学与化学之间做了一个比较。正如化学家通过实验得知,一种物质如何受到其它物质的影响,而且也知道它本身的化学本质是什么一样,在心理学中也是一模一样的情形说实验只能确定刺激对灵魂产生的作用,这是相当错误的。灵魂对外部影响的反应行为也可以确定下来,而且,通过变更这些外部影响,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定律,而这样的灵魂生命是会受到其影响的。简单地说,感觉刺激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实验的工具。通过在感觉刺激里一边制造多重的变化,一边不停地研究灵魂现象,我们就可以应用这个原则,而它又是实验方法的精髓;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言:“我们可以改变现象发生的环境。”

    在冯特于实验室进行他的第一次实验的十几年前,他已经就因为是想把生理学和精神过程连接起来的桥梁建筑师而闻名了。有关他的观点的话早就传到了美国,威廉詹姆斯于1867年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写道:

    在我看来,心理学变成一门科学的时代已经到来,某些测量已经在一些领域里进行起来,这些领域位于神经的生理变化与意识面貌以感觉感知的形状之阶亥姆霍兹和海德堡大学一位名叫冯特的人都在进行这项工作,而我希望今年夏天去拜会他们。

    这年夏天,他没能访问冯特,不过,几年之后他去了,这时候,他本人已经成了心理学界的一位领袖人物。

    一些不喜欢“英雄”史观的现代史学家可能会说,心理学这门新科学不是由冯特创立的,而是由19世纪中期总体的社会和知识状况引起的,也是行为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状态使然。包括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后来的人类及动物的情感表达中的动物心理学,圣奥古斯特孔特的社会学研究,人类学家针对生命、语言和尚未有文字的民族思想越来越多的报告,以及其它相关因素,都创造了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有可能想到人类的本质是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

    千真万确,没有哪一位冯特可以在德尔图良时代或者阿奎那时代,甚或笛卡儿的时代登高一望,振臂呼出实验心理学来;没有电池,没有发报键,也没有微时计定器,只有很少的人类行为景观可以当作一组现象加以实验研究。可是,在任何知识领域里,就算是时间和地点正好,脱颖而出的绝不是几千人,几百人,而只是少数几个佼佼者。甚至只有一个:一个伽利略,一个牛顿,一个达尔文,它们启发了另外几千个跟随者后来还出现了妇女,他们向这些人杰学习,并把他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也只有一个冯特,他具有天才和驱动力,成为欧洲和美国新心理学的指路明灯。

    可在今天,他好像成了一位奇怪而矛盾的人物。尽管他有崇高的声望和长期的影响,可是,他的名字现在除了少数一些心理学家和学者外,很少有人知道;大部分可以轻易地认出弗洛伊德、巴甫洛夫和皮亚杰的外行,却不知道冯特是谁。哪怕的确知道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的人,对冯特主要的观点是什么,他们也拿不出个一致的意见;不同的学者对他的系统的总结好像得出不同的冯特来。而且,虽然有一阵子,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感到冯特的心理学范围过于狭窄,但这个领域里的少数几位史学家最近却重新估量了他的工作,并宣称他是一位有远大眼光和宽广胸怀的心理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事情可能是这个样子的,使他成为难解之人的原因在于,他是19世纪德国学者的缩影:无所不通、顽固、专横,而且在他自己看来是一贯正确的一个理想和一位今天难以理解的人物。

    第一位心理学家的成长

    有关冯特最令人吃惊的一件事是,这孩子怎会长成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他看上去完全不像个会有半点出息的人,没有动力,也缺乏那份才气,更不用说会成为科学界和高等教育界一位杰出的巨人。事实上,他看上去直冒傻气。

    冯特1832年出生于曼海姆附近的内卡劳,在德国西南部,可算是书香门弟。他父亲是村里的路德教牧师,可他的祖辈上有大学校长、医生和学者。在许多年里,冯特一直没有显出才气来,对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他当孩子的时候,惟一的好朋友是一个弱智男孩,而在学校里,他习惯性地走神打野,神情恍惚。冯特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父亲来学校看他,发现他心不在焉的样子,盛怒之下竟当着同学的面煽了他几耳光。冯特永远也忘不了这件事,可这并没有改变他什么;还在13岁的时候,他在布鲁西萨尔上天主教专业学校,仍然是这么一位不长进的白日梦患者,他的老师常常公开煽他,另一位教师也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嘲笑他而这些学生多半都是些农家子弟,他们本身也不是读书的料。教师的惩罚也不起作用;他这年没有及格,满面无光。

    接着,冯特的父母送他去海德堡的学会。在那里,在一些他觉得趣味相投的同学中间,他慢慢控制住了自己走神的毛病,并通过了中学时代,尽管一向也不过是成绩平平。毕业时,他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过,因为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也只有很少的养老金,他只得准备找一份工作,以保持住体面的生活了。他选择了医学,并报考了图宾根大学;他瞒着母亲玩耍晃荡了一年,什么也没有学到。

    可当他于年终回到家里,意识到几乎没有钱可以供他读完3年大学时,他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他在这年秋天去海德堡大学重新学习医学,带着满腔热情一头扎入学习,竟在3年时间内完成了学业,并在1855年的医学全国会考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

    可是,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临床实践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他对课程表中的理科课程反倒极有兴趣。1855年拿到硕士学位后,他在柏林大学花了一年时间跟随乔安穆勒和文弥尔杜布瓦雷蒙学习,再于1857年被指定为海德堡大学的生理学讲师。次年,当著名的赫尔曼亥姆霍兹来到该校建立生理学研究院的时候,冯特申请当他的实验室助手,并得到了这份工作。他为亥姆霍兹所做的工作进一步集中了他对生理心理学的兴趣。

    这时,他才20出头,尚未婚娶,冯特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工作狂。除了实验室的工作外,他还讲课,编教科书挣钱,进行他自己对感官知觉理论论的研究,并开始起草这个课题的大部头,即感官知觉理论论文集,这本书出版于1862年。在该著作中,只有30岁的冯特向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和机械论生理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他说,心理学只有在它以实验结果为基础时才能成为一门科学,还说意识的确是可以通过实验手段进行探索的。

    1864年,冯特被提升到助教的位置,然后辞去了当亥姆霍兹的助手的工作,专心进行自己的研究。他不再有机会进入亥姆霍兹的实验室,因此他就在家里建了一座,收集并自己动手制作必需的仪器,并进行自己的心理学实验。他继续教授实验生理学课程,但他的课里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材料了。直到30快进40岁,他才离开工作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去追一位女郎,最后与她订婚,不过,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他们只得推迟婚期。

    亥姆霍兹1871年离开了海德堡大学。冯特好像是他最符合逻辑的继位人,不过,虽然该大学不断派给他很多亥姆霍兹的工作,但只给了他一个自助教授的教职,工作只有亥姆霍兹的四分之一。这次提升使他和女朋友可以结婚了,不过,他比以前更加刻苦地工作,长时间撰写他的生理心理学原则一书,指望这本书能够让他离开海德堡大学。

    真的做到了。在第一部分这本书以两个部分的形式出现,分1873和1874两年冯特毫不含蓄地说:“本人在此奉献给公众的作品,是想要划出一门科学的界线。”这部著作带给了他所希望要的东西,即苏黎世大学的教授教席,一年以后又在莱比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