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在线阅读 - 第258章 各司其职,同步发力

第258章 各司其职,同步发力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力挽狂澜第258章各司其职,同步发力刘禅在临邛督造甲兵,成都那边也没闲着。

    一直在负责筹备军武学堂的谯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他透露出太子刘禅、尚书令法正、军师诸葛亮、后将军黄忠等人都会在学堂挂名,抽空轮流担任讲师后,益州本土家族纷纷表示大力支持。

    这种支持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军武学堂想培育的不仅是猛将武夫,更重要的是有组织能力的基层军官,以及具备战术判断的将才。

    甚至具有战略眼光的帅才。

    基层军官还好,将才与帅才,除了某些天赋型选手以外,还是需要一定文化素养与知识底蕴的。

    在文化教育没铺开之前,这类苗子基本也都集中在大族手中,这是绕不开的。

    当然,最后任用的时候,仍要通过考核、演武才行。

    除了抢着贡献出优秀的家族子弟之外,各家甚至还主动为学堂的建设出资出力。

    当然这也是为了在学堂招收学员的时候,能够多一点名额,提高自家在老刘势力中的政治地位。

    最近的谯周在忙着选址建设学堂,这里边门门道道也很多,不仅环境清幽,还要讲究风水等等。

    正式开始招人授课,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准备。

    除此以外,造纸业也在官府的支持下开始兴起。

    对于纸的推广普及,刘禅也早向老刘提出过建议,只是此时的蔡伦纸仍旧做工粗糙、容易损坏,并不如竹简安全。

    不过刘禅当时也提了竹简沉重、查找搬运不易等缺陷,并认为纸的潜力还很高,肯定能做出更高品质的纸。

    老刘其实对纸仍旧没什么信心,人岁数大了,就不太喜欢接受新鲜事物。

    但是这不妨碍他对刘禅有信心,在高好感度的加持下,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刘禅的想法。

    毕竟现在儿子已经不是儿时那个瞎胡闹的样子了,每一步都有他自己的用意。

    反正发展造纸消耗的钱财与资源并不大。

    在刘禅的思路里,先点亮造纸,再点亮印刷,就可以为将来发展文教打好基础。

    不过这是长久之计,不用着急。

    诸葛亮回归之后,除了帮法正分担政务,业余时间几乎全都用来搞发明了。

    甚至由于刘禅限制了他的就寝时间,导致诸葛军师现在连用餐时都在画图……

    首先就是弩的改良,这种改良诸葛亮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是具备连发能力的步弩,力求使具备破甲能力的远程攻击更加密集。

    一是继续改良床弩,汉代床弩已开始普及使用,只是其射程虽远,精度却差,威力不上不下的也有些尴尬。

    拿来野战吧,搬运、上矢都很困难缓慢,根本满足不了战场需要。

    攻城、守城还凑合,但也不如发石机方便,毕竟石头可比定制的弩箭要好弄多了。

    做出了雷公砲之后,床弩就更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东西,成本高、获益低。

    不过诸葛亮在研究连发弩的时候,却觉得床弩也仍有发展空间。

    既然笨重的缺点无计可施,那就干脆放弃不管了,想办法将威力拉满,精度拉高。

    毕竟石头飞行缓慢,容易躲避,倘若床弩精度提高一些,至少攻城、守城之时仍可有一席之地。

    再就是铠甲,现有的铁扎甲没有袖子、没有领子,防护力还是低了一些。

    在诸葛亮眼里,啥都没有人值钱,为了节省而导致死伤增加的话,那就本末倒置了。

    尤其穿得上玄铠的,要么是军官、要么是精兵,死一个亏一个。

    于是他在原有玄铠的基础上又拉出了两条袖子,同时设计了一个立领挡住了脖子,下摆拉长成裙甲。

    同时改良了甲片的层叠排布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防御力。

    “其袖若筒,便叫筒袖铠好了。”

    比之仍在研究过程中的连发弩和改良床弩,筒袖铠是最先完成设计的。

    他还不知道,刘禅那边已经开始突飞猛进的点亮锻冶科技了。

    倘若将他新设计的筒袖铠,再配上刘禅最新锻冶技术打造的甲片,往季汉的几位人形高达身上一套……啧啧啧。

    诸葛亮在专注于搞发明创造,法正则在根据老刘的指示调整官员薪俸。

    税收改革的影响太大,成都高层经过商议之后,决定还是以南中为试点,观察之后再行议定。

    于是老刘又打算先从改良官员薪俸开始,儿子那话怎么说的来着……缩小贫富差距?

    现如今沿袭旧制而来的各级官员薪俸,其实是十分不合理的。

    主要体现在低的太低,而高的太高。

    虽说有些官员能当上官,原本就不是很在意这点薪俸。

    可也有的人是真靠这些微薄的薪俸养家的,而且往往正是这部分人,更加廉洁奉公。

    反而倒是能身居高位者,并不差这三五百石,却拿着高额的俸禄。

    曾经出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小县的县佐,竟然因为薪俸不够吃用,在冬日在家中冻饿而死。

    事后还被引为一段佳话,称颂此人的廉洁。

    刘禅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觉得这事儿挺扯淡的。

    这件事难道不是制度上的耻辱吗?是应该称颂的事儿吗?

    称颂这种悲苦的目的,莫非是要让其他基层官员都学他,全都把自己饿死?

    你有称颂这种可悲之事的功夫,为什么不干点实事儿呢。

    刘禅与老刘谈及此事的时候,老刘也深以为然。

    眼下利用这个空窗期,又是刘氏中央声望最高的时候,正是改革的好时机。

    简单说就是上减下增,当然如今大家名义上都是大汉朝廷的官员,即使改也是改实不改制。

    也就是应发工资不变,只改实发工资。

    高层大都是自己人,推行没什么阻力,基层则很多都是益州本地人,所以此举还变相提高了益州本地人的待遇,进一步拉近了中央和本地士人的关系。

    不仅诸葛亮与法正在忙,刘巴也在主持继续改进荆益的经济状况。

    当今社会不同于后世,农业才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支柱,归根结底这是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但也不是说其他经济生产就不重要了,只是占比普遍不高。

    而刘巴对占比不高的理解是:潜力巨大。

    在刘禅开始控制赵氏商号经商之前,诸葛亮已经看到了蜀锦的强大吸金能力。

    而如今刘巴不仅延续了诸葛亮的战略,继续鼓励民众种桑养蚕贩卖,同时扩大锦城规模,规范锦官对锦城的管理。

    官营私营两条渠道扩大生产经营,加上刘禅的葡萄酒产业,力求打造成益州的拳头产品。

    是贵族,就要穿蜀锦,喝陈酿葡萄酒。

    不然那还算什么达官贵人?算什么名士风流?

    何以彰显你高贵的气质?太丢人了好吧。

    这种思想不知具体从何时开始,已经随着出入蜀地的文士、官员、大户,还有商贾们流传了开来。

    渐渐形成一股流行风潮,刮进了魏吴上流阶层之中,大有先兵戈一步“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之势。

    魏吴两地产的锦衣华服、酿的水酒大都败下阵来,只有杜康由于有着曹老板生前的代言,在北方市场尚有一战之力。

    在高度白酒还没有出现的当下,经刘禅与诸葛亮改良的葡萄酒,尤其是陈酿版本口味醇厚绵长,可谓一枝独秀。

    再加上有意识的宣传造势,以及上层将其当做战略之一的重视,方有今日局面。

    不仅蜀锦与葡萄酒在商业上大获成功,随之而来的还有直百钱在魏吴两地的私下流通。

    自董卓当初滥造劣质五铢钱,将这套货币体系的信用玩崩之后,曹魏也曾试图恢复,但终以失败告终。

    再加上战乱造成的物资短缺,百姓为了不受通胀影响,纷纷回归了以物易物的状态。

    却没想到,老刘当初为了解决府库空虚打造的直百钱,反而利用这个机会与其强势商品,渐渐有大行其道的趋势。

    除了军事装备之外,在经济、制度等其他方面,老刘集团也都渐渐开始发力了。

    而这些,则更加难以被对手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