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日月江山永为明在线阅读 - 第386章:四方云动

第386章:四方云动

    ,日月江山永为明

    暖房,其实就跟后世的蔬菜大棚是一个意思。

    其实在种花家的古代,反季节蔬菜不仅出现得很早,就连发展势头也比较喜人,虽然经历过很多的低谷期,但还是顺利的传了下来并且发展壮大了。

    在种花家的历史上,最早的反季节蔬菜可以追朔到汉朝时期,不过当时的技术还比较青涩,只是在普通的院子里种植,通过不计成本的燃烧木材和木炭进行保温,实现反季节种植。

    不过反季节种植的技术在汉时期被叫停了,原因是一个名为召信臣的大臣认为反季节的产物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

    不过即便如此,种花家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并没有因此断绝,反而是在北魏、唐、元以及明清等各个朝代都有出现,并且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北魏时期,人们利用地窖种植反季节蔬菜,与汉时相比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燃料。

    唐时期,人们利用温泉水来种植蔬菜。

    元时期,人们利用高粱杆做成“风帐”,把菜地圈起来并铺满马粪和草木灰等保温,大面积的种植反季节作物,这已经可以说是初具蔬菜大棚和薄膜种植的雏形了。

    明清时期,火炕和火道的技术得到发展,人们就将这几种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地窖式的温室。

    根据明时期的《五杂俎》记载,这个时期的反季节蔬菜已经不仅限于皇室以及达官贵人的专属了,就连寻常百姓也能在冬天偶尔的尝个鲜。

    当然,不是现在。

    永乐前期的百姓因为连年的战争以及天灾,生活还是比较苦的。

    不过有一点,大多数的统治者基本上都对反季节种植抱以反对的态度,有的是因为认知不足,认为反季节蔬菜是违反天意的,吃了对人体无意。

    但是,绝大多数的统治者反对这些是因为太过浪费。

    在唐中叶之前,煤炭的应用还很简单,而且因为没有炉子等器具的原因,人们取暖主要靠木炭,煤炭在人们的认知中是有毒的,只用于锻铁等方面。

    这样一来,反季节种植的消耗就很大了,统治者们自然要反对。

    朱瞻垶一说,朱棣就知道大孙子想要做什么了,因为现在宫里就算是冬天也不缺新鲜果蔬,这个不难想到,而且现阶段的反季节种植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了。

    但是朱棣仍有疑问。

    “垶儿,这么做的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对于这些粮食,朱棣无疑是极为看重的,他不容许一丁点儿意外的发生。

    “放心吧爷爷。”朱瞻垶笑着给老爷子投去了一个安心的眼神。

    “别的不说,以往的那些果蔬就算是在冬天种的,所结的种子在来年春天不一样发芽,在夏天种植也没有任何问题,不是吗?”

    “唔……”朱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没有生物科学方面的认识,但正所谓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

    “那爷爷回头就让宋礼接受你的调动,夏原吉……”老爷子说着看向了夏原吉。

    建造暖房是需要花钱的,这个自然得找夏原吉,然而,朱瞻垶却叫住了他。

    “爷爷!夏尚书所管的事情太多了,难免也会分身乏术,这里就交给腾骧卫来处理吧,到时候孙儿会让人将建造暖房所需的花费总结起来送去户部,夏尚书直批就可。”

    “嗯……”朱棣接收到了大孙子使的眼色,然后看向了夏原吉。

    “夏原吉,你可有异议?”

    “一切但凭殿下做主!”夏原吉连忙躬身。

    其实以夏原吉这个人精的思维,他早在朱瞻垶开口之初就猜到了朱瞻垶有别的想法。

    如果是以往,如果是别的官员,那他肯定会直言不讳地拒绝,毕竟夏老抠谁都不惧,只要是对户部的钱粮有想法,那指定是不行!

    但朱瞻垶是皇太孙,而且也从未做出任何损害国库收益的事情……

    不对,不仅没有损害,还因为奴儿干都司、交趾、羊毛以及朝鲜倭国等各方面给国库创收了不少,他夏原吉自然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别说朱瞻垶不会做什么损害国库的事情,就算是做了,夏原吉也不会说什么。

    人家给国库创收了这么多,还不允许人家自己那点儿?

    他夏原吉不是那么不通人情世故的人。

    “那行,事情就这么暂定吧,以后若是有事儿的话垶儿你再跟爷爷说。”

    朱棣也不知道大孙子想要做什么,但就现在来说他会无条件支持,不仅是因为大孙子之前的表现,更是因为新粮。

    说罢,朱棣留恋地看了一看仍在被腾骧卫不断切块的红薯以及不远处的土豆和玉米,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这里是上元,虽然离应天城不是很远,但他是皇帝,若是没有特殊的事情他可以出来,但不宜久待。

    而且,现在因为新粮的缘故,很多的事情都得他点头才行,就连百姓的舆论他也得控制。

    舆论这个东西会随着人传人出现夸张的情况,这个得控制,哪怕新粮这事儿是纯纯的好事儿。

    希望大于现实,那就会产生失落感,继而使得百姓降低对朝廷的好感。

    这种情况是朱棣不希望看到,也不可能任其发生的。

    不过朱棣这个皇帝走了也无妨,因为朱瞻垶这个皇太孙还在。

    新粮不是一般的小事儿,而且是朱瞻垶谋划了将近三年的事情,这三年可以说他无时无刻都在期待着这些种子的到来,自然不可能丢在一旁。

    看着老爷子的辇驾离开,朱瞻垶挥了挥手,同样留在这里的金忠立刻下令,锦衣卫、腾骧卫和五军营的将士们迅速散开。

    在未来的一年,甚至是三年之内,这里将会是一种生人勿进的状态,除非得到朱棣和朱瞻垶两个人的手令,不然的话不可能进入。

    哪怕是朱高炽这个皇太子也不行。

    新粮在上元育种的消息朱棣并没有刻意弱化,反而是大力推动,所以随着上元这边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百姓们也都知道了他们万众瞩目的粮食已经开始培育了。

    从那之后,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人来到这里。

    有官员,有商人,也有附近的普通百姓,就连汉王、赵王、宁国长公主等一众皇亲也都派人来过。

    小说

    不过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在得到了消息之后,草原藩王也都派人过来了。

    按理来说草原是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不应该把目光放在耕种这上面。

    一来是草原的气候跟中原不一样,暖得晚冷得早,不是特别是和种植,二来是因为草原主要是以畜牧为主,再加上羊毛和口蘑等副收益也并不差。

    但这可是亩产千斤的粮食啊,谁能不心动呢?

    不过毫无疑问,他们别说是接近了,连看都看不到那些粮种。

    朝鲜都城,汉阳。

    有时候,王朝的统治者其实真的不如世家,不管是在实力还是在情报上。

    在汉阳的一处豪宅之中,以权、崔、郑三家为首的朝鲜望族凑到了一起。

    “诸位应该都已经得到消息了吧?”权胜贤扫视着众人,平和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

    众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亩产千斤的粮种,这种事情就算是有心瞒着也是瞒不了多久的,更何况大明并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将其公之于众。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朝鲜望族了,只要时间够,就算是满剌加这种小国也是会知道的。

    “这!是一次机会!”权胜贤看着众人,语气中的激动已经开始不再压抑了。

    “亩产千斤的粮种意味着什么大家谁都知道,咱们朝鲜与大明一向交好……”

    说到这里,权胜贤停顿了一下,似乎是觉得自己的说法有些不对。

    “亩产千斤的粮种,大明就算是想捂也是捂不住的,日后肯定会传开,咱们朝鲜语大明一向交好,肯定能够最先得到这些种子。”

    “若是我们先宗室一步得到这些种子,那么……”

    说到这里,所有人的目光都亮了起来。

    朝鲜大君,这个位置其实并不怎么稳固,先不说内有望族虎视眈眈,就说大明那边就是一个问题。

    朝鲜大君的册立从来都得大明的点头,不然的话别说外人了,就连朝鲜百姓都不认同你这个大君。

    所以对于朝鲜望族来说,如果能够先宗室一步取得粮食种子,那么他们在民间声望这一点上无疑会前进一大步,取代宗室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大明的认可,那个其实反而是最好说的。

    朝鲜望族虽然与宗室不合,但却并非和大明不合,只要他们运做好了,从舆论和能力方面入手,废掉宗室再取得大明的承认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正所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朝鲜望族这么想,宗室又何不是想趁着这次机会废掉望族呢?

    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朝鲜都是一派欢天喜地的谋划对手时,暹罗的上空却遍布愁云。

    自交趾陈季扩的事情之后,暹罗就站在了大明的对立面,虽然没有直接闹翻,但事实上是个什么样子谁都清楚。

    现如今大明又得到了如此神物,那暹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