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南宋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25章 民意(1)

第25章 民意(1)

    几个年轻人雄心勃勃的话语,立刻惹起了旁边一桌人的附和,一个衣冠楚楚的中年大胖子立刻大声说道:

    “兄弟们,你们说的是!当官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去了军中,保家卫国,我们这些百姓也安心。你们这一顿我请了!”

    中年男人脸圆白大,身材壮硕,穿得也是衣冠楚楚,看来不差钱。

    “大官人,那就多谢了!借你的酒,敬你一杯!”

    年轻人纷纷站起身来,敬了大胖子一杯。

    “叫什么大官人,叫大哥就是!现在皇帝免除了苛捐杂税,又惩治贪腐,生意好做多了。说起来,哥哥我也是托皇帝的福!咱们要谢,就都谢皇帝吧!”

    大胖子端起酒杯,和一众年轻人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兄弟们,陛下知道民生疾苦,便澄清吏治,惩治贪腐。以前吏治腐败,官吏贪腐,做生意太难。现在好了,陛下宽以待民,重典治吏,官吏老实多了,老百姓敢花钱,我这生意也就好多了!”

    大胖子哈哈笑了起来。

    赵竑也是微笑点头。百姓要求的并不多,澄清吏治,还是有了一定的效果。

    “是好多了!不过,还是有不少人作jian犯科,暗地里使坏。比如,有些皂吏收受贿赂,你不给,他就天天带人去查细作,找盗贼。这样下来,你生意还怎么做,最后还不是花钱了事!”

    另外一桌人,有人黑着脸插话进来。

    “你这算好的!我表兄的店生意红火,结果对面新开了一家,掌柜的是县丞小舅子。那些皂吏天天来闹,一人占一张桌子,从早到晚,只喝茶不吃饭,来的客人都被赶走了。我表兄没办法,没有一个月就关了门,到金陵去了!”

    同桌又有人悻悻说了出来。

    “我家孩子在学堂上学,体育课越来越少,都被其它文化科目占了。学校也没有办法,想考上好的学堂,必须要考高分,将来考金陵大学堂、师范学堂才有把握。那个体育课,考试也就是个形式!”

    “可不是嘛!什么刺枪术、马术,包括那些单双杠、越野跑什么的,都给停了!上面来检查,挑些爱练成绩不好的糊弄一下!反正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走个形式。”

    另外两个中年男子的话,让赵竑脸色阴沉,暴怒之下,手中的酒杯重重往桌上一顿。

    尚武之风刚刚盛行,已经有人在悄然兴风作浪,想要故调重弹,重回老路了。

    “你们不要担心!有反贪司在,那些贪官污吏,做虚弄假的,早晚会被抓住,绳之以法!”

    “那些人为了成绩,孩子们也有个好前途,没什么的!”

    没有人注意到赵竑的愤怒,有人还是愿意相信官府。

    “反贪司里面也不是都是好人!有些人和官吏沆瀣一气,还不是没办法!就比如那仁和县,下面五六个乡镇的乡镇长,都是有关系,全是买的!”

    “那些个读书好的,大多数都非富即贵。能考上金陵大学堂的,他们占了多数!想当官,穷人还是省省吧!”

    众人议论纷纷,吐槽社会的阴暗面。就连大胖子也不再像刚才那样兴奋,低头喝起闷酒来。

    董宋臣看赵竑脸色铁青,沉默不语,朝李唐二人使了个眼色。

    李唐和许胜心知肚明,端起酒碗走了过去,各自加入了众人的饭桌。

    两个皂吏走进了酒楼,掌柜的赶紧迎了上去。一个皂吏在屋里转圈打量,另一个则是指着门口,面色严肃不停说着什么。

    转圈的皂吏回到了前面,两个皂吏红脸白牙说着什么,掌柜的满脸赔笑,低头哈腰,一个小小的布袋悄悄塞入了一个皂吏的口袋。

    皂吏们脸上的严肃荡然无存,开始变的亲切异常,伊然一副亲民的好嘴脸。

    赵竑看得仔细,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皂吏们志得意满离去,董宋臣适时到了前边,拦住了掌柜。

    赵竑收回目光,端起酒杯,却没有心情喝下去。

    吏治、教育,反贪反腐,果然是任重道远啊!

    历史上各朝兴替,归根结底,还不是吏治腐败导致。就像历史上的南宋,如果吏治清明,上下一心,六七千万的宋人,怎么可能抵挡不住几十万人的蒙古大军。

    说白了,任何王朝的崩溃都是自残。北宋灭亡已经是教训,南宋不长记性玩死了自己,咎由自取。

    董宋臣几人回来,赵竑手微微一压,阻止了众人,轻声一句。

    “教育司的主事是谁?”

    “回陛下,以前是真公兼任,现在是工部侍郎史岩之。”

    董宋臣暗暗摇头。看样子,史岩之要遭遇了。

    “士大夫主持教育司!是我疏忽啊!”

    赵竑摇摇头,很是有些自责。

    “今天这些事,记好了,回去报给周平和徐良,让他们好好查查!”

    酒桌上,大庭广众之下,李唐和许胜又能问些什么?

    世间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何况是长治久安的国事。一步一步慢慢来,不断改进,总会越来越好。

    几人重新开始吃喝,只是因为食客们刚才提到的一系列糟心事,气氛已经没有刚才那样轻松。

    “你们几个谁知道,两浙路现在有多少移民出去吗?”

    赵竑转换话题,终于打破了沉默。

    兴庆三年,也就是六年前,大宋成立移民司。这些年,移民应该有些数字了吧。

    “回陛下,前几天的奏折,自兴庆三年朝廷移民以来,共移出14万余户,70余万人口左右。”

    董宋臣对大数字很是关注,也很是敏感,以备不时之需。

    “70万,太少了!两浙路290万户,迁出的人口还不到半成。还要继续加大移民力度!”

    赵竑脸上的失望掩饰不住。

    两浙路是行在所在,人口稠密。五六年的移民,竟然不到百分之五。

    “福建路呢?”

    赵竑黑着脸问了起来。

    “回陛下,福建路共迁出36万户左右,130万人。”

    福建路160万户,九成以上为山地和丘陵,土狭人稠。人口能迁出36万户,比人口更多的两浙路还多,倒是出乎意料。

    福建人敢闯敢拼,果然又被事实所证实。

    “陛下,还有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两广共迁出人口27万余户,共80万人左右。两浙、福建、两广,再加上我大宋腹地迁移的人口,共400万人左右。”

    400万人!

    听起来人口不少,但是对于大宋庞大的7000万人的人口基数,好像太少。

    要按赵竑的想法,最起码也得迁移1500万到2000万人,把移民的种子撒到天涯海角,提升一下全世界的人口素质。

    “陛下,其实完全不用担心。随着移民成了习俗,长此以往,移民的人比多出来的人多,大宋的人口危机自然会消于无形。”

    李唐嘿嘿笑道,宽慰着赵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也不用这么急,一百年的事情,不可能十年做完。

    “陛下,李唐说的不错。等恢复了两河,还得移民实边。到时候,恐怕都没有那么多人口可以迁移了!”

    许胜接着李唐的话说道。

    “陛下,两河之大,只有两三百万人口。还有陕西,只有几十万人口。到时候,两浙填两河,江南填陕西,再加上四川填西夏。我大宋人口太多的弊端,必会得到彻底的改善。”

    董宋臣也是插话进来。

    “我大宋的人口,应该不止七千万了。”

    赵竑忽然有感而发。

    也许应该做一个人口普查,知道大宋到底有多少人口。

    说着说着,众人的话题,又回到了收复两河上。

    “西北的将臣们,都到了吗?”

    赵竑不自觉问了起来。

    陕西已经归于大宋治下,陕西安抚使陈隆之正在安抚百姓,吸引流民回陕耕种。

    他之所以调陈隆之和范钟等西北将臣回临安,也是想问一下陕西的情形,看看北伐是否能行。

    “陛下,陕西安抚使陈隆之、河西路安抚使范钟、四川制置使崔与之等人,刚刚抵达临安城,现正在驿馆之中,等待陛下召见。”

    董宋臣赶紧回到。

    “陛下,陕西归于我大宋治下,官军修复了凤翔府和长安城,迁往河南的金国百姓,还有那些逃难的流民纷纷回乡。说来你都不相信,偌大一个陕西,才不过三四十万人。真是惨啊!”

    李唐也是稍稍提高了声音,摇头感慨道。

    许胜看了一眼李唐,接着说道:

    “想当年盛唐之世,宾服四夷,万国来朝。天宝年间,在籍人口36万户,城内城外近200万人。世事无常,沧海桑田,真是让人唏嘘啊!”

    “你们说得没错!南渡前,东京城也有上百万人。陛下身为太子时,曾带咱们出使金国,去过东京城。大相国寺竟然有百姓在种菜,人口最多不过五六十万。破破烂烂,更是让人失望!”

    李唐接着许胜的话说道。

    “你们几个就不要在这唱双簧,胡乱演戏了。口水满桌子都是,还让不让人吃了?”

    赵竑无奈一笑,阻止了李唐和许胜的喋喋不休。

    这两个家伙,为了让他开心,故意找话题。

    众人如此用心,他岂能不知趣,让所有人不快。

    “陛下,陈相公这次到临安城,恐怕会来找陛下要东西。粮食、种子、耕牛、农具,恐怕还要从四川调集厢军和民兵去垦荒屯田!”

    董宋臣在一旁,小心翼翼说道。

    “陕西百废待兴,没有10年的功夫,恐怕难以恢复。”

    谈到了陕西,汉唐故都所在之地,赵竑不自禁多说了几句。

    “陈隆之是朕叫他入朝的。陕西屡遭战乱,百里无人烟,满目疮痍。就像你们说的,偌大一个陕西,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版图的地理中心,秦汉隋唐故都,曾经的世界中心,才三四十万人口,怎么不让人痛心?”

    赵竑的眉头又是一皱,心中针刺的痛。

    “陕西和京湖之间隔着河南,只能从四川移民。朕同时召了四川制置使崔与之入朝,除了谈北伐之事,也有移民陕西的事宜。”

    陕西,不能再乱下去了。

    陕西,需要休养生息。

    “陛下,陕西百废待兴,莫非要等陕西恢复,我大宋王师才能北伐?”

    许胜看了看旁边桌子上高谈阔论的年轻人们,轻声问道。

    皇帝召集大宋边境各将领来临安,让他一时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若不是为了北伐,似乎没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召这么多边将边臣入朝。

    西路宋军已经占了陕西,拥兵二十万。东路十万大军则是过了淮河,进入徐州、海州之地,已进入山东境内。

    若是宋军三路进击,定能一举击溃金军,恢复三京。东京城那座所有宋人梦寐以求的应许之地,就要归于大宋的怀抱了。

    只是想想,都觉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北伐?是要好好盘算一下。”

    赵竑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北伐之事,大宋百姓举国关注,大宋王朝必举,只不过,他的想法更慎重一些,考虑的也要更加周全一些。

    “陛下,可趁着天热,鞑靼大军避暑于塞外之地,我军挥兵北伐。金人必作困兽之斗,到时我军必会同时面临金军和鞑靼大军的攻击。陛下,让我也随军前去吧!”

    李唐轻声说道。他一直在金陵讲武堂负责教学,建功立业,冲锋陷阵,此刻也是蠢蠢欲动。

    “陛下,临安城由田叔父和胡大头他们跟随陛下,让我也去参加北伐之战吧。”

    许胜也是满脸赔笑,内心蠢蠢欲动。

    一旦北伐,深入北地,皇帝估计不会亲临前线,他这个护卫就无用武之地,自然也想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李唐和许胜争先请战,赵竑微微一笑,端着酒杯不语。

    男人至死是少年。

    路上看到一堆人粪,还是忍不住拿鞭炮去炸它,男人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少年时的那些英雄梦,却会一直留在心底。

    陕西需要休养生息,如果能以最小的代价解决金人,没有流血杀戮,他也能接受。

    他要的只是结果。去凌辱和杀戮失败者,太过下作,也没有任何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