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执剑长安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塞翁之马

第二十二章 塞翁之马

    执剑长安青青子衿第二十二章塞翁之马叶长衫与英平入了考场,寻着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他二人的位置是连着的,而右方与英平的座位并排而坐的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姜长鸣!

    不但与姜公子同一个考场,甚至连位置都离得如此之近,叶长衫莫名有些紧张。说到底叶长衫不过是山村出来的小子,面对此等人物,他竟然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人与人的差距怎能如此之大?姜长鸣身世、才学、修行、样貌无一不是人间罕见,而自己却……

    叶长衫坐在后面偷偷地打量着姜长鸣,而姜长鸣则淡然地坐在位子上。他紧闭双眼,从他身上感受不到半点紧张。他脸上依然没有任何表情,似乎等待的不过是件极为普通的事。

    就在这时,英平忽然转过头来。他拍了拍还在胡思乱想的叶长衫,随后朝着闭目养神中的姜长鸣努了努嘴,小声道:“诶!长衫,快看——”

    叶长衫从胡思乱想中回过神来,他看了眼姜长鸣,又不解地看了眼英平。

    英平挤眉弄眼地对着叶长衫使了使眼色,可叶长衫却不知道他到底什么意思。不过看着英平这副搞笑的模样,他心里瞬间轻松不少。

    见叶长衫一脸不解,英平索性直接说道:“走,咱们过去打个招呼?认识认识姜公子?”

    啥?认识认识?别了吧,这多不好意思,万一人家不理咱们岂不是尴尬?

    叶长衫的第一反应便是如此,于是摇了摇头。

    英平鄙夷地撇了撇嘴,他重重地哼了口气转过身去,不再理会‘腼腆’的叶长衫。

    可英平毕竟是英平,这么一个“新鲜”的人物坐在自己身边,他怎能按捺住心中的好奇之心?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英平终究是没有忍住,他厚着脸皮笑嘻嘻地走了过去,说道——

    “姜公子!”

    姜长鸣本闭目冥想,忽然听闻有人喊自己,便睁开双眼。只见一位满脸挂着笑容的少年正真挚地看着自己。

    “嘿嘿,姜公子,在下名叫英平,有幸和姜公子比邻而坐,幸会幸会!”

    英平读书作诗倒学得挺慢,学那秦敬卿的自来熟倒是快得很。

    姜长鸣虽是心高气傲,但他心知这甲子场的考生大多都有些来头,是以他再如何高冷也不至于无动于衷。于是,他点了点头以示回应。

    见姜长鸣对自己点头回礼,英平不禁心里大为开心,又学着秦敬卿揖了一揖,而后便兴高采烈地回到位置上。

    回到座位后,英平转头对着叶长衫得意的使着眼色,好像在说自己结交了姜长鸣这样的人物一般,好不得意。

    叶长衫见英平那得意劲儿有些哭笑不得,有这一活宝常伴,生活也倒不会枯燥。

    就在此时,张正儒张博士出现在了屋内。他捋了捋胡须并轻轻地咳嗽一声,考场立马鸦雀无声。而待考场彻底安静下来,他清了清嗓子,高声道——

    “初试在即,请各位学子莫要喧哗,莫要交头接耳,莫要携带夹纸!本次‘数’科考校时长为一个半时辰。考题待会儿由老夫分发给各位,各位稍安勿躁。老夫再次声明,待锣声三响之后方可答题,若有不遵者,视为舞弊,逐出考场!”

    说罢,他拿出一沓印着几行小字的纸张分发于列位学子。

    考卷第一个发给姜长鸣,当考卷放于姜长鸣的桌子上时,他一直紧闭着的双眼忽然睁开,双手依旧放于桌下,只是目光在试题上扫视一遍。阅毕,他便轻一笑,笑容中带着满满的自信,甚至还夹杂一丝自负、一丝轻蔑。

    而其他学子在拿到卷子后则紧张而又仔细地阅读起纸张上的每一个字,生怕漏看错看一个字儿。渐渐地,不少人面色逐渐凝重,似乎看见了什么天书一般。

    当叶长衫接过试卷后,他同样迫不及待地将试卷拿起并仔细审阅考题。只见试卷上只有短短百来个字,上面写着——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人称塞翁。塞翁有良驹一十七匹,因其年高,欲将良驹分与膝下三子。隧招三子于榻前,曰:长子得一半,次子得少半,老幺得其九一,不得杀马。问:三子何以分其马?”

    “哐——哐——哐——”

    三声锣响,张夫子喊了句“诸生开考”,这万众期待的寒试初试,便开始了!

    叶长衫又将题目看了一遍,不禁眉头一皱,“良驹一十七匹,长子得一半......不得杀马”,这如何是好?那这一半…...该如何是好?

    只见考场中列位学子也同样拿着考卷读了一遍又一遍,更有甚者不停地揉着眼睛、拍打着脑袋,确定自己确实没有看错考题。

    英平拿着考卷,一直在那儿发呆,要不是这里是考场,只怕他早已破口大骂——

    这、这太学院坑人呐!这些老夫子是想耍咱们呐!十七匹马,第一个上来就分一半?不能杀不能砍,你叫我怎么分呐?就算是将一匹马砍一半,那剩下这八匹或者八匹半的马......他也不能分之少半啊!这太学院动的什么脑筋?打得什么心思?

    诸位学子一齐陷入沉思,众人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有少部分学子取出草纸,拿着笔在上面不停地计算着什么,但每每计算几行,便会用毛笔将先前所写草稿划掉,接着又另起一行从头再来……更有考生暗暗猜测,这太学院是不是出错了题目?不能砍马这题怎么做?而且就算是砍了,那也做不出啊!

    甲子场壹号座的姜长鸣看了试题之后也同样眉头一皱,不过与其他人挠头崩溃不同的是,姜长鸣而是闭眼沉思。随后,他嘴唇微动,似乎在默念着什么,另一边五指不停地掐算,速度极快。仅仅过了半盏茶的功夫,姜长鸣忽然睁开双眼。他抖了抖袖袍,右手执笔,左手提袖,神定气闲地用笔蘸了些墨汁,在考卷上洋洋洒洒写了两行字。随后,他将自己的姓名落于试卷左下角。最后,他轻轻将笔放下,起身轻轻拂袖,潇洒离开。

    考场诸生震惊地望着姜长鸣离开的背影,眼中满是不信之色。张夫子拿起他的考卷后看了一眼,便不停地抚须点头,面露微笑,大有赞赏之色。诸生见状,顿感惊叹,姜公子果然了得,不但武道修为甚高,这才思也甚是敏捷,我等还在苦苦思考,这姜公子竟然......竟然解了出来?看张夫子的神色,似乎还......答得很好?嗯...既然姜公子解出此题,那就证明......此题有解!太学院这帮老夫子没有头昏眼花嘛。想到这里,诸生不禁大受鼓舞,又开始思考起来。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考场中除了姜长鸣,便再也没有第二位考生交卷。

    张夫子坐在椅子上,俯瞰着众位考生,他心里一阵自嘲,暗道这题目当真狡猾,那日寒门三先生将此题交由太学院之时,太学院一大帮夫子围坐在一起思考求解,一整日都茶不思饭不想,愣是没一人解出此题。其实题解三先生已一并交由太学院,只不过这些夫子都自视甚高,觉得区区“数”科,定然难不倒自己,可没想到,此题竟如此神奇,让人好不纠结,直至第二日,众夫子依旧无人解出,只好将题解拿出,众人阅之,不禁恍然大悟,皆拍手称奇,相视赞叹曰:三先生果然天才,此等妙题、此等妙解,有趣、有趣!

    这题出得如此巧妙,我们此等饱学之士都未能将其解答,况乎这些年轻学子?想到这里,张夫子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同情这些学子。于是,便起身巡视一遭,见在场考生考卷清一色为空白,不禁又叹一口气。

    忽然,又一名学子起身,只见他愤然提笔,在考卷上刷刷写了几个字,便怒气冲冲离开考场。

    张夫子见状走上前去,将其考卷拿起一看,不禁摇了摇头,原来这考卷上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此题无解!

    ......

    半个时辰过去了……

    一个时辰过去了……

    眼见着数科的考校时间所剩无几,考场中除去姜公子与“无解”兄离场外,便再未有学子交卷。

    虽然这些学子仍然没有摸出此题的解题思路,但所有人都不想轻易放弃这最后的机会,期望能在最后一刻,明白其中玄妙。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往后,考生们愈发感到痛苦焦躁。只见有的考生趴在桌子上,双手抱头;有的自从开考到现在,都在盯着试题,目不转睛,似乎眼睛都未曾眨一下;有的仰头闭目,偶尔侧头,但马上又微微摇头,似乎在否定先前的想法;有的考生甚至想着想着,竟然进入了梦乡!这场‘数’考,当真是考者难,观者叹,唯有知晓题解之人,才能高坐钓鱼台,好不悠哉。

    英平此刻正望着考卷发呆,这次他可算对寒试有了深刻的了解,非天赋异禀、才思敏捷之人不能过啊!望着隔壁姜长鸣空空如也的位置,此时心里是一万个佩服,这得有多聪明,才能如此之快地将此题解出?

    “哐”的一声锣响,将苦苦思索的诸生从思绪中惊醒过来。此时诸生脑袋中皆是一团浆糊,看着诸生的眼神,仿佛刚刚从另一个世界回到现实一般,迷茫、困顿、彷徨、不解、绝望......

    “诸生请注意,‘数’科考校只剩一炷香的时辰,各位好自为之。”

    张夫子高喊道。说罢,他便拿出一炷香,点燃放于前排。

    听到‘一炷香’三个字,众位考生又再次紧张起来,他们慌忙提起毛笔想着随便写些什么也好,可提起笔后,又实在不知道能写些什么,往日所学四书五经在此刻竟一点儿也用不上,顿时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愤愤无奈地又将毛笔放下,轻轻地捶胸顿足,想发泄一番又怕扰了考场秩序。

    “这什么破题——!解不出!解不出!老子不解了!哈哈哈哈!老子不解了!”

    忽然,一位考生跳了起来,他大喊大叫,如同疯了一般。

    张夫子皱眉,随后挥了挥手,两名守在考场外的官兵立马进来将这考生架了起来。

    这考生似乎心有不甘,极力挣脱着,口中大喊——

    “你们想干什么?你们知道我爷爷是谁么?嗯!?你们竟然敢对我如此无礼,好大的胆子......”

    可两位官兵面不改色,并不理会这位‘来头不小’的考生,只是继续生拉硬拽,将其拖着离开考场。走至太学宫大门,两名官兵将他扔在宫门口的地上,随后将大门一关,任其拍打叫喊,毫不理会。

    张夫子见此情景,暗自骂了一句:“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随后他也不再理会,继续将注意力放回考场之中。

    经过这么一闹,考场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待将注意力收回之时,只见那炷香只剩一半了。

    叶长衫看着这发疯的考生,思绪反倒略微冷静了一些,面对此题虽说也束手无策,但他好歹心智未失,此时他又一次地将考题审阅一遍: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人称之塞翁,有良驹一十七匹,塞翁年高,膝下三子,欲将良驹分与其子,隧召于榻前,曰:长子得一半,次子得少半,老幺得其九一,不得杀马。问:三子何以分其马?”

    十七匹马,得一半…...得一半,十七无法半之,可十六却能半之,若非先将一匹马移开?长子得八匹,那剩下九匹,此子得少半...这十六也不能三分,这也行不通啊......那如若我向邻家借一匹呢?

    叶长衫双眼一亮,像是隐约找到了思路与方向。当下,他拿起毛笔,再纸上疾笔计算起来。

    张夫子见叶长衫忽然提笔在纸上写着什么,不禁略感好奇。他起身行至叶长衫身边,先没有看试卷上的答案,而是先看向左下角。只见这位考生落款处写着“甲子场拾贰号新唐古邳叶长衫”。

    古邳是哪儿?张夫子暗自寻思,似乎从来未曾听说过这个地方,想来是大唐某个偏僻小镇吧。但此子老夫是有印象的,他的考牌由老夫亲自办理,倒要看看此子有何能耐。

    ‘于邻家借马一匹,共良驹一十八匹,长子得一半,为九匹,次子得少半,为六匹,老幺得九一,为两匹。累九、六、二为十七,将剩余一匹还于邻家,隧分之。’

    张夫子无声无息地站在叶长衫身边,叶长衫丝毫未察觉到张夫子的存在,竟是一气呵成地将答案写出。

    落笔后,张夫子不禁又连连点头,竟忍不住笑了出来。这时,叶长衫方才发现,张夫子站在自己身边,看见张夫子的笑容,他也长舒一口气。

    ‘哐——哐——哐——’

    一炷香烧尽,三声锣响惊醒众人。张夫子高声喊道——

    “‘数’科考毕,诸生停笔,离席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