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大帝在线阅读 - 第258章千万不要坐船

第258章千万不要坐船

    大殿上,群臣沉默不言。只有一片吸气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的,朝廷每年少了这么多税收,朝廷收不到钱,自然就办不了事,这个时候如果谁敢出头为那些盐商说话,那就是厕所找死。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章出身底层,自幼看尽人间的苦难,深知底层百姓的不易。因此当他君临天下之后,就非常重视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按照太祖朱元章的规划,以后明朝是不会有穷人的,而且还会越来越富有,因为,明朝实行的是定税制,即在洪武年间,就把天下税赋应该交多少给规定好了,以后再开垦土地也不增加税收。这样算下来,耕地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而税收没有增加,那么均摊到每个老百姓头上的税收是减少的。唐,宋,元,明,清,明朝的税率是最低的,农业税7%,商业税低至1.5%,明朝后期朝廷财政困难,万历帝不想增加百姓的田赋,就去增收矿税,希望借此增加朝廷收入,可是当时文官集团已经沦为大地主大富商的代言人,他们都极力反对收税,还扇动底层百姓抗税。其中高攀龙的《上罢商税揭》、李三才的《请停矿税疏》、叶向高的《请止矿税疏》和《再请止矿税疏》,纷纷把矿税污蔑成横征暴敛的荒唐税政。这些人都是当时的东林党大臣。回顾整个明朝历史,几乎就是一场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税政大战。万历皇帝搬出了张居正,通过变法对抗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明熹宗则祭出了大jian臣魏忠贤,以暴制暴打击庞大的文官集团。但他们都只取得了短时间的成功,一旦瞅准机会既得利益集团就会疯狂反扑,明朝政府就再次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可是这些人在清朝抗税,就遭到了清朝的强力镇压,抗税的,不叫税的,全部抓起来统统砍头,最后税收成功收上来了,朝廷也就有钱了。那为什么明朝皇帝收不上税呢?有人说是文官集团势力太强大,要我看,这都是惯的。明朝有一个东西很出名“廷杖”,也就是大臣惹怒了皇帝,皇帝把大臣的裤子脱了,让太监打屁股。这廷杖惩罚太轻了,有的大臣还引以为荣,被皇帝廷杖就说明自己敢于直谏,自己是个好官。可是大家有听说过朱元章和朱棣时期有什么廷杖吗?没有。那时候的官员如果犯错或者贪污,直接拉出去砍头,剥皮。谁敢不听话就死,后来朱瞻基他老爹优待文官,不杀文官,在位仅八个月,死后就得到一个庙号”仁宗”。古代皇帝去世以后,都会被供奉在皇家的家庙里,还会取一个特别的名号,即我们所说的“庙号”。庙号代表着皇帝生前对这个国家的功绩,古代皇帝对这个很重视。比如神宗,武宗,仁宗这些都算不错的庙号,太祖,高祖,这些带“祖”一般都是开国皇帝才有资格用。“一个个都是饭桶,平时能说会道,到了关键时刻屁都不敢放一个。”“税收关系一个国家运转的大事,你们整天就知道要求朕当一个“圣君,仁君”这东西能当饭吃吗?”整个大殿都是崇祯的骂声,底下群臣被骂的都有点麻木了,其他敢说话的刺头早就被崇祯砍了。“钱爱卿,你是不是有什么办法?”钱谦益抬起头懵圈的看着崇祯,伸手指了指自己,“对,就是说你,你刚刚看了朕几次,你是不是要替朕去扬州收盐税?”明朝的盐税一半都在两淮,两浙,这些地区靠近沿海,一直都是明朝的产盐重地。“皇上,我朝盐税一直以来都是定额,盐税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弄好的,”钱谦益摇摇头,“朝廷只能多派巡盐御史,整治各地盐场。”钱谦益说的都是一些废话,空话,连建议都算不上。“退下!”“说了等于没说,”崇祯大声骂道,“既然你们都没有办法,朕亲自去扬州看看,看看是哪些人敢贪朝廷的盐税。”崇祯此话一出,有些人就坐不住了,特别是江南籍官员,他们背后都是大家族,大富商。偷税漏税的他们哪家没干过,一旦皇帝去查,那还不把天捅破。“皇上,派一名钦差大臣前往调查盐税即可,您刚刚回来,还是好好休息保重龙体。”“皇上,您派一个可靠大臣去扬州查盐税就可以,路途遥远,皇上出行,各地方又要派人建行宫浪费大量钱财。”毕自严也站出来反对,他只是纯粹担心耗费钱粮,毕竟古代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皇帝出行最少也要上万人大军保护,这些人一个月耗费的钱粮都是一笔大数目。而且他还有点担心皇帝安全,他知道南边那些人为了钱,什么事都干的出来。“不行,此次朕必须去江南看看,你们都不要再说了,如果哪个人有本事把一千万的盐税给朕收上来,朕就不去。”“而且河南水灾的事朕也要去看看,朕不放心。”一说到收钱的事,这些大臣就没话说了,谁也没有把握把那么多钱收齐,而且这种事是得罪人的事,得罪的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他们才没有那么傻,崇祯坚持要去江南除了盐税的事,还有就是大明自从迁都北京后,在二百多年都没有皇帝去南方。这时候明朝对于南方的统治有点使不上劲,要不然那些有钱人也不敢扇动百姓抗税。接着崇祯看向温体仁,“温爱卿,朕明天就出发,还是由你继续监国,政事由你处理,有关军事交给军机处的孙爱卿处理。”小书亭“辽东移民的事要妥善安排,还有蒙古的林丹汗也要派人看着,防止蒙古人入关抢劫。”“没事就散朝吧。”随后崇祯离开大殿,回到乾清宫,对身边的王承恩吩咐道,“把今天朕说的关于盐税的话登在大明日报上,告诉人们,国家收税的重要性,哪些人要缴税,哪些人不要缴税,以免别人胡说八道愚弄百姓。”“好的,”王承恩点点头,小心翼翼道,“皇爷,您真的要去南边吗?”“嗯,河南水灾和盐税的事必须去看看,我朝皇帝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南边了,南边的那些人都快忘记大明皇帝了。”“朕听说南边很多人都在议论朝廷,和朝廷作对。还有江南的风气有点不对,男子居然穿女人衣服,这风气必须纠正过来,丢了咱们大明那种铁骨铮铮。”其实明末江南很多地方由于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好了,思想观念也开放了,说话,穿衣都和以前不一样,还经常聚在一起议论朝政。这里说的百姓当然是那些有钱的士绅,或者没有当官的读书人,真正底层的普通百姓每天都在为吃饭发愁,哪有时间想其他的。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日子过得好,谁当皇帝他们真不在乎。“皇爷,您坚持要去,老奴也阻止不了,但是老奴希望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坐船。”“我们大明是火德,水火不相容,您无论去哪,还是骑马或者坐轿子,千万不要坐船。”